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相关概念、历史经验及启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再到现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无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时代变迁而在不断变化。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科学发展观 历史启示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更新与完善,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其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时代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相关概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涵。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理论发展过程,亦是对不同阶段理论问题的有效解答。①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理论创新的表现,是科学诠释时代主题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驱动因素。第一,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是被动地适应时代,而是在不断的理论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随着时间、空间以及时代等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更新。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吸取时代发展内容,对时代问题进行科学解答。所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经济转型时期。②为了有效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偏低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且在分配方式上确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执行原则,既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体现了社会公平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化创新以及具体实现,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三,指导地位得以巩固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理论思想不断涌入中国。然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前进的真理③。其对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及内在矛盾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并为社会的进一步改造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思想同化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要想巩固自身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强党的全面建设。尽管,党和政府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存在各类腐败以及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这些严重地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形象,甚至会对党的领导地位造成一定的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便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难题,巩固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在革命初期,毛泽东有效地排除了“二次革命论”的思想干扰,提出了两步走的革命理念,成功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战略,进而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④1939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这句话指明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其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紧密联系,应对时代挑战的重要理论创新。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之后,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建设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本土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而更好地促进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建设与发展。1985年,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主要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理应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中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下,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随着时代的发展,“姓资还是姓社”问题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时代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的诠释,有效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如何构建新时期政党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有效解决了如何建设执政党员队伍的重大时代问题。当时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尽管这一趋势能够为“和平与发展”带来更有利的条件与机遇,但是,各种不确定的国际因素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江泽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相融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他还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道路,不断解决时代发展问题,并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文化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结合时代发展现状的情况下,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挑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积极创新。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速度显著,但是,很多时候却是在牺牲大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为了将社会的发展引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其有效地催动了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启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在西方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出现了一定的松动,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不利。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思想波动,党和人民应该始终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将其作为指导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并不是仅仅适用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而是全世界各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所以,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党和人民更应该始终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将其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思想。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科学诠释,将其中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揭示出来,充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要想真正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继承和发扬,并借助马克思经典理论有效识别假马克思主义,透过社会表面现象,看清社会本质,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全体党员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认真学习并精确理解。只有不断加强对理论体系的学习,才能够真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作为指导全党以及全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思想,有效地增强党和人民分辨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促进全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其次,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并不断更新与完善该项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不断地应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回答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要自觉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用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应对和破解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最后,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与时俱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键转型时期,尽管,社会主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但是,亦是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想跟上前进的步伐,就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打破思想僵化、停滞的局面,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结合时代发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国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对该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这一背景下,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流入进来,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形式发生变化。如何将当时一个“一贫如洗”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难题和紧迫任务。在建设初期,毛泽东结合我国建设实践,并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理论成就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入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当时的时代主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以至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并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以至于我国经历了十年的经济发展停滞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坚决抵制“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路。这一发展理念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三个代表”亦是江泽民顺应时代发展,准确把握我国当时的历史任务的情况下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其成功地诠释了“什么是党,党应该如何做”的时代发展任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之后,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生态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同中国的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并且,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需求,才能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念,才能够真正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原理都是在某一特定的世纪出现的。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因为要解决某一时代问题。在这种永无止境的成功结合过程中,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一次次迈上更为崭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对中国国情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判断历史方位以及发展需求,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依据。
  在马克思去世的一百多年里,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产生的问题已经不是马克思能够预见并加以解决的了。所以,要想借助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即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突出地表现为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对当时社会上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予以坚决抵制,明确提出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并认为这与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强调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了这一精髓,就是从根本上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现两大变革: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有许多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等。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使之上升到理论,进而指导改革开放实践,从而在新的时代、新的国情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胡锦涛曾指出:“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要想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在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二者的相通点,并将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时代在发展,如果沿用一成不变的理论,就会再次犯教条主义错误。那样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使社会陷入到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固然是指导我国革命与建设的真理,但是,并不代表其是永恒不变的。结合中国时代发展,不断促成理论的更新与完善,是有效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
  【注释】
  ① 林世昌:“马克思的时代观:研究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科学方法─兼论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题、时代发展道路”,《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②马维振:“多维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解析”,《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
  ③周普杰:“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党史文苑》,2010年第22期。
  ④宁全荣,郝庆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途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⑤刘顺,周泽红:“机遇、挑战与回应:后危机时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考量”,《创新》,2012年第2期。
  责编/王坤娜
其他文献
【摘要】信访是与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密切联系的,它同时承担着缓解社会压力(安全阀)、公民权利表达与维护、不当行政的纠正等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信访承担这些功能的同时,自身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信访不可冒然废止,信访现状又存在一些缺陷。如何看待信访,有社会、公民个体等视角。以政党视角来看,它的完善可以为执政党执政提供持续的合法性和权威。    【关键词】信访 执政 合法性    制度探源及性质
【摘要】我国现行立法对一方婚前购买的按揭房的权属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同案异判的现象,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十一条弥补了这一立法的缺陷,对其权属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增值部分补偿办法的计算,还存在用语模糊及计算方法不科学之处。  【关键词】按揭房屋 增值 首付款 利益补偿    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房价的不断飙升,房屋价值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比重之大和增值潜
【摘要】流域生态补偿是减少因上下游间的需水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方式之一。我国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市场的进入已是大势所趋,因为它能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实现补偿方式的多样化。法律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通过介绍国外水权转让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实例,提出我国在流域的市场生态补偿上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水权转让法律思考  水资源是重要的国土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
民主在当今世界已取得主流性的话语地位,它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就纯粹民主本身而言,是不可能带来这些好处的。民主是从共和、宪政、自由所汲取资源,对民主进行限制性保护,并以保护
【摘要】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犯罪与日俱增。面对如此状况,我国刚刚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作出从宽处罚的规定,这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根据,也符合社会现实。但对老年人从宽处罚,其内涵丰富又不应仅仅限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展开,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 从宽处罚 根据 配套措施    老龄化及老年人犯罪的界定   
在纸币体系中,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三个特征:“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规律;在这三个特征的基础上,任何相对价格的调整,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使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这就是在纸币体系中的微观行为的价格总水平效应。    贵金属货币是商品货币,具有自身的价值;纸币是符号货币,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价值的符号。因此,在纸币体系中,市场机制运行有着与在金属货币体系
【摘要】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如果缺乏对科学发展观哲学意蕴的准确把握,那么对内含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发展观的信仰就会产生动摇或不确定性,更不可能有自觉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行动。文章从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哲学视域,探讨坚定对科学发展观信仰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哲学意蕴 路径  从本质属性上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功能  从本质属性来看,
文章在探讨碳交易权政府配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了审计对碳交易政府配置体系完善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进而论证了构建碳交易权政府配置审计的重要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权保护论的视角,文章对碳交易权政府配置审计从目标、主体、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构建。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依法治校的不断推进,大学生起诉高校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学生权益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健全大学生权益保护机制要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增强高校师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构建大学生权益保障的救济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权益 保障    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称之为权益,大学生权益是指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
【摘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该政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概念、宽和严的标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通过从刑事政策概念入手,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结合其政策的研究现状,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界定宽和严的标准,从而消除对于该政策之忧虑。  【关键词】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轻罪 重罪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念之界定  刑事政策之概念。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