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把生猪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特别是近几年,先后投入项目资金7千多万元,带动农户投资2亿余元,大大加快了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受国际国内生猪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及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我市生猪养殖业效益不高,不少养猪户赚不到钱。为确保我市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和养猪户共同努力,切实做好如下3项工作:
一、强化服务,建立和完善7大体系
1. 进一步完善生猪防疫体系。目前,我市已建立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并对生猪重大疫病实行免费防疫。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生猪重大疫病免疫实施方案,加强疫苗质量监管,规范和推广适合本地的免疫程序,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同时,要加强对村防疫员的培训和管理,开展经常性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强化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密度和注射质量,降低疫病发生率。
2. 完善动物疫情预测、报告和处置体系。一要加大对生猪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力度,及时掌握和分析重大疫病分布和变异情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二要建立疫情测报点,按时上报疫情,确保生猪疫情快速、准确上报,及时处置,严防扩散。
3.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一要充分利用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深入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加大对生猪人工授精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建设一批专业化生猪人工授精推广示范站,并对所有种公猪都要进行鉴定、发证,规范引种、供种制度;二要将全市入选的种公猪品种、来源、系谱、外貌特征、年龄、生产性能及信息等在湘乡畜牧网上公布,由养殖户自选种公猪,使所有种公猪质量都可以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还要录入所有存栏母猪的基本情况,建立母猪档案数据库;三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杜×长×大”外三元为重点,兼顾发展本地良种沙子岭母猪及“长×大×沙”、“大×长×沙”内三元杂交猪;四要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生猪良种扩繁场建设。
4. 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全程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畜禽繁育、养殖、运输、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销售的全流程监控,既要开展对生猪产品全程质量安全定点监控,及时掌握动态,消除安全隐患,又要对规模养猪场和肉品经营户建立人员培训准入制度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规范猪场养殖档案,不断完善生猪产品产销衔接制度、检疫检测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质量信息公示和产品质量事故处置等制度。
5. 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及行业优势,运用现代通讯网络手段,全面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搞好畜牧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传播工作,并在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养猪业提供宏观指导,特别是要在项目资金扶持上积极引导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大型养猪场。
6. 建立和完善全程产业链体系。随着养猪业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竞争加剧,分散饲养和简单加工难以保证原料及其产品的质量,也难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如能建立和完善全程产业链体系,即通过建立“龙头企业 基地”或“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的模式,从种猪、养殖、防疫、饲料到加工销售,实行配套衔接,形成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让养殖户进入产业链条当中去,这样就可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养猪效益。目前,我市有养猪协会和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个,但都是松散型管理,有的有名无实,应加以引导,加强利益联结,形成体系。
7. 建立和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我市新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站,其当务之急是按原定编制补充人员,调整队伍,增强乡镇站的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还要形成市、乡镇、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定期开展培训,让养殖户及时获得养殖新技术,保证生猪养殖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均可接受业务指导,从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责任,切实履行行政职能
1. 多措并举,严防生猪疫病流行。自2006年生猪高热病暴发以来,生猪疫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且症状非典型化,病因复杂化,防控难度大。因此,生猪疫病防治工作是事关养猪业发展的大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除了切实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和检疫检验工作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养猪户与生猪贩运户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主动推广科学养猪方法和采取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特别是规模养猪户对防疫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依法治牧,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我市生猪产业虽然发展了,但是生猪养殖行业中存在许多无视法律法规的现象,如:随意引种,导致品种混乱,疫病传入;随意丢弃病死猪和猪场废弃物,非法贩卖病死猪,造成疫情传播;违法经营和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危及产品质量安全等。因此,要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严格依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养猪业非法生产和经营的行为。
3. 超前谋划,积极防止养猪业污染。随着养猪业从分散饲养到规模生产的转变,猪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防止养猪业环境污染,要严格准入审批程序,对新建猪场必须同步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加强环境监测预警,积极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推广多元化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和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加快推进畜禽清洁生产。目前,我市主要应采取以下3项措施防止养猪业污染:一是对新建猪场要认真评估土壤对畜禽生产的承载能力和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并在市郊和集镇周围设立限养或禁养区;二是存栏10头以上猪场都要采取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措施处理粪污,包括猪粪的综合利用,生物氧化和生物发酵等方法;三是推广低碳养猪技术,减少排放,指导养猪户合理进行饲料营养调控,引进和利用环保饲料,提高生猪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三、细化管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1. 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生猪健康养殖是指在养猪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完善的兽医卫生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以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确保生猪健康生长、猪肉产品安全和猪场排放物达标。也就是说,要加强养猪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整体养猪技术水平。
2. 总结经验,增强市场意识。对养猪户来说,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要多观察、多了解行情,多积累和总结经验,把握好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的应对措施。即在市场波动的低谷期,仔猪和种猪价格低,发展生产的投入成本低,要抓住这一投资养猪业的最佳时期;生猪市场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时期后,可以适当扩大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应尽快出栏生猪,以取得最佳效益;生猪生产进入下滑期时,应压缩存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尽量减少亏损。养猪户还应根据市场变化、市场发展前景及消费者需求动向等,摸准市场“脉络”,开发绿色肉品、“土猪肉”、“山猪肉”等特色产品。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市场预测和畜产品总量统计分析,帮助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尽量减少因价格低迷造成亏损的现象发生。
3. 改变观念,增强经营意识。俗话说,“会养不如会卖”、“有嗓子还要会吆喝”,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规模养猪户要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对自己所养的生猪,要做到心中有数,销售有路;在经营意识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超”,不断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掌握应变的主动权。
4. 规模养殖,增强品牌意识。规模养猪既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措施,又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前提,养猪户要根据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实际情况,适度发展规模养殖,一般家庭养猪,以存栏50~300头为宜。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抓住当前国家实施无公害生产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无公害畜禽产地认证、产品认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质量,并争取通过质量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准入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一作者简介:邹品扬 推广研究员,出版专著5本,发表论文20多篇,荣获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星火计划奖等35项,曾被评为湘谭市、湘乡市优秀专家。联系地址: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411400。
一、强化服务,建立和完善7大体系
1. 进一步完善生猪防疫体系。目前,我市已建立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并对生猪重大疫病实行免费防疫。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生猪重大疫病免疫实施方案,加强疫苗质量监管,规范和推广适合本地的免疫程序,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同时,要加强对村防疫员的培训和管理,开展经常性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强化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密度和注射质量,降低疫病发生率。
2. 完善动物疫情预测、报告和处置体系。一要加大对生猪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力度,及时掌握和分析重大疫病分布和变异情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二要建立疫情测报点,按时上报疫情,确保生猪疫情快速、准确上报,及时处置,严防扩散。
3.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一要充分利用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深入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加大对生猪人工授精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建设一批专业化生猪人工授精推广示范站,并对所有种公猪都要进行鉴定、发证,规范引种、供种制度;二要将全市入选的种公猪品种、来源、系谱、外貌特征、年龄、生产性能及信息等在湘乡畜牧网上公布,由养殖户自选种公猪,使所有种公猪质量都可以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还要录入所有存栏母猪的基本情况,建立母猪档案数据库;三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杜×长×大”外三元为重点,兼顾发展本地良种沙子岭母猪及“长×大×沙”、“大×长×沙”内三元杂交猪;四要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生猪良种扩繁场建设。
4. 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全程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畜禽繁育、养殖、运输、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销售的全流程监控,既要开展对生猪产品全程质量安全定点监控,及时掌握动态,消除安全隐患,又要对规模养猪场和肉品经营户建立人员培训准入制度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规范猪场养殖档案,不断完善生猪产品产销衔接制度、检疫检测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质量信息公示和产品质量事故处置等制度。
5. 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及行业优势,运用现代通讯网络手段,全面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搞好畜牧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传播工作,并在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养猪业提供宏观指导,特别是要在项目资金扶持上积极引导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大型养猪场。
6. 建立和完善全程产业链体系。随着养猪业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竞争加剧,分散饲养和简单加工难以保证原料及其产品的质量,也难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如能建立和完善全程产业链体系,即通过建立“龙头企业 基地”或“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的模式,从种猪、养殖、防疫、饲料到加工销售,实行配套衔接,形成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让养殖户进入产业链条当中去,这样就可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养猪效益。目前,我市有养猪协会和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个,但都是松散型管理,有的有名无实,应加以引导,加强利益联结,形成体系。
7. 建立和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我市新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站,其当务之急是按原定编制补充人员,调整队伍,增强乡镇站的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还要形成市、乡镇、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定期开展培训,让养殖户及时获得养殖新技术,保证生猪养殖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均可接受业务指导,从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责任,切实履行行政职能
1. 多措并举,严防生猪疫病流行。自2006年生猪高热病暴发以来,生猪疫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且症状非典型化,病因复杂化,防控难度大。因此,生猪疫病防治工作是事关养猪业发展的大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除了切实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和检疫检验工作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养猪户与生猪贩运户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主动推广科学养猪方法和采取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特别是规模养猪户对防疫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依法治牧,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我市生猪产业虽然发展了,但是生猪养殖行业中存在许多无视法律法规的现象,如:随意引种,导致品种混乱,疫病传入;随意丢弃病死猪和猪场废弃物,非法贩卖病死猪,造成疫情传播;违法经营和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危及产品质量安全等。因此,要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严格依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养猪业非法生产和经营的行为。
3. 超前谋划,积极防止养猪业污染。随着养猪业从分散饲养到规模生产的转变,猪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防止养猪业环境污染,要严格准入审批程序,对新建猪场必须同步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加强环境监测预警,积极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推广多元化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和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加快推进畜禽清洁生产。目前,我市主要应采取以下3项措施防止养猪业污染:一是对新建猪场要认真评估土壤对畜禽生产的承载能力和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并在市郊和集镇周围设立限养或禁养区;二是存栏10头以上猪场都要采取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措施处理粪污,包括猪粪的综合利用,生物氧化和生物发酵等方法;三是推广低碳养猪技术,减少排放,指导养猪户合理进行饲料营养调控,引进和利用环保饲料,提高生猪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三、细化管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1. 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生猪健康养殖是指在养猪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完善的兽医卫生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以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确保生猪健康生长、猪肉产品安全和猪场排放物达标。也就是说,要加强养猪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整体养猪技术水平。
2. 总结经验,增强市场意识。对养猪户来说,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要多观察、多了解行情,多积累和总结经验,把握好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的应对措施。即在市场波动的低谷期,仔猪和种猪价格低,发展生产的投入成本低,要抓住这一投资养猪业的最佳时期;生猪市场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时期后,可以适当扩大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应尽快出栏生猪,以取得最佳效益;生猪生产进入下滑期时,应压缩存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尽量减少亏损。养猪户还应根据市场变化、市场发展前景及消费者需求动向等,摸准市场“脉络”,开发绿色肉品、“土猪肉”、“山猪肉”等特色产品。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市场预测和畜产品总量统计分析,帮助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尽量减少因价格低迷造成亏损的现象发生。
3. 改变观念,增强经营意识。俗话说,“会养不如会卖”、“有嗓子还要会吆喝”,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规模养猪户要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对自己所养的生猪,要做到心中有数,销售有路;在经营意识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超”,不断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掌握应变的主动权。
4. 规模养殖,增强品牌意识。规模养猪既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措施,又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前提,养猪户要根据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实际情况,适度发展规模养殖,一般家庭养猪,以存栏50~300头为宜。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抓住当前国家实施无公害生产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无公害畜禽产地认证、产品认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质量,并争取通过质量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准入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一作者简介:邹品扬 推广研究员,出版专著5本,发表论文20多篇,荣获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星火计划奖等35项,曾被评为湘谭市、湘乡市优秀专家。联系地址: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4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