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是过于强调学生的“集体性”而忽视其“个性”、过于强调学生的“精神性”而忽视其“自然性”、过于强调学生的“可塑性”而忽视其“主体性”以及过于强调学生的“纪律性”而忽视其“自由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
  纵观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虽有推行,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却远远没有做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依旧存在很多偏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现象。
  一、过于强调学生的“集体性”而忽视其“个性”
  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中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儒家以协调、平衡为根本的泛道德思想仍将是潜在的评价标准。它强调了集体的主导性,强调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服从性,重视他人、集体和社会需要的满足而忽视了个人个性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很少会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上来挖掘“人”的价值。这就必然导致了我们忽视个体的进取性、主体性,过分“优化”集体性的行为而把“不合群”的行为视为异类而加以否定。由于传统的制度、历史的需要以及认识的偏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个性发展有所忽视,导致人们更多地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对整体的高度认同以及对群体的绝对服从,忽视甚至否定人的个性、人的自我价值和正当需求。这些在教育上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第一,对集体性的推崇就必然导致教学方法上采用单向的“灌输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不被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它不利于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自由性的培养。
  第二,强调学生的集体性将直接导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一致性,教师用统一的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每一个学生,而不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姜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过于追求集体性则必然导致教师以培养整齐划一的“听话型”、“服从型”的学生为终极教育目标,统一的知识目标、相同的能力目标和整齐划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彻底抹杀学生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则恰恰相反,它追求的就是对学生人格化的培养,主张在教学中“顺自然”、“展个性”,使学生成长为独特的人。
  二、过于强调学生的“精神性”而忽视其“自然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过于强调人的“精神性”,有意淡化人的自然性,不重视人的物质利益的偏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精神性”主要是指高度的革命性和理想性,用生活中英雄人物的完美形象来要求教育对象,这显然是高于社会实际和人们的思想现实状况的,具有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的特点。受此影响,在现实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无意识地忽視掉学生的物质性需要和自然性需求,把学生看成是完美的天使,进而对每一个学生都提出了“至键”的要求,将很多至高至纯的精神属性方面的高要求强加给学生,这无疑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留下的弊端之一。回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材,有明显的重精神轻物质、重奉献轻索取、重社会利益轻个人利益的倾向,更有用生活中英雄人物的完美形象来要求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要教给学生理想的信念,一旦有了正确的信念,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人也就能朝着“完人”转变。而事实上,这些榜样都太过理想化,太过高于现实,使得这些榜样的故事在学生眼中仅仅是个“故事”而少了榜样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我们能正确地看待我们的学生,全面地看到他们的“精神性”和“自然性”,尊重学生,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
  三、过于强调学生的“可塑性”而忽视其“主体性”
  人的确具有可塑性,人的可塑性赋予了教育活动的实际意义,它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生理基础。可是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片面地理解了列宁的“灌输论”,从而致使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看中知识的灌输,进而演变成“填鸭式”教学,整个实际教学中都忽视了受教的主体,缺乏了对知识的内在诱导。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师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利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将富有主体意识的学生置于绝对客体化的地位,让他们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化说教。这种过度功利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学生完全成了任教师随意“塑造”和“刻画”的客体。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而学生则完全没、有了主体性。这无疑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的不是决定教给学生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来学习什么。
  四、过于强调学生的“纪律性”而忽视其“自由性”
  “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的人,具有群体性和合作性,为了实现自己和群体的共同奋斗目标,就不能不遵守一定的群体规范,例如道德、习俗、纪律、法令、法律和法规等。”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纪律性。然而,我们在要求纪律的同时,应该看到追求自由也是人的天性: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追求自由,力图挣开所有的束缚和限制。所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偏差就是过于强调学生要有“纪律性”,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守纪律,企图在纪律的要求下培养出“纯而又纯”的“听话”的学生。这无疑是束缚了甚至是否定了学生应该拥有的自由。
  参考文献:
  [1]王菲菲.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刘传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贯彻与实施 [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徐巍、何赛雄.论我国中学政治课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 文史博览(理论),2011,07:85-87.
  作者简介:
  王畅(1977—),女,辽宁大石桥人,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鞍山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鞍山市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課题编号:as20163056。
  注:本文系2015年度鞍山师范学院硕士导师专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5yjszx14。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情感教学的心理学原理调节好课堂气氛,使情感教学贯穿整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我从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和教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教材内容以及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感情交流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为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品德课;尝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材教法的不断更新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心理学意蕴,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然而在我
期刊
摘 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构建校本课程,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笔者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例,浅析在校本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为他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具有相应专业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技能培养;专业技能;现状;变革  一、绪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1新时期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点  1.1新生入校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当前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发展并不均衡,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接收的计算机知识不够系统、专业,导致新生在入校时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别
期刊
摘 要:本文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三方面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在平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靠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学生、教师、家长对这这种方法很不满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激发兴趣、优化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如今,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
期刊
摘 要:通过各教学方法在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的实践证明,每种方法都是非常有优势的,每种方法的应用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通过这些新式的教学方法收获颇丰,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创新探究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相信学生未来在社会上一定能够学以致用,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每所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一、研究型教学方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其实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课程,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必须充分把握音乐的本质,才能去塑造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预测其效果。本文着重讲述了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情况与其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音乐欣赏这门课程。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引导;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概况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诸如确立“生命至上”教育理念、开辟多元化的生命教育途径、在实践和体验生命教育过程中突出中职生的主体性等提高中职生生命教育质量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中职生生命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生命教育;建议  许多青少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不了解生命、漠视生命,生存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差的特點,因而导致了生命悲剧的频繁发生。这是家庭、学
期刊
摘 要:投掷项目是力量和速度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对复杂的项目。投掷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瞬间参与工作把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作用于机械上的能力。少年投掷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今后提高成绩影响巨大,但应结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培养。  关键词:少年;投掷能力;培养  一、发展力量素质培养投掷能力  力量训练是培养提高少年投掷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力量训练可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促进和完善人体的神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分组教学法的定义、优点和注意事项,分组教学法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学生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到总结学习;从乐学、提高学习效率、会学到学会。中职教师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多到企业实习,操作新型的设备,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中职;机械专业  一、分组教学法的定义和优点和注意事项  1.分组教学法的定义  分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学习的需要,按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