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大家都知道,作文不是孤立的作文,习作、阅读、生活这几个部分谁也离不开谁。作文包括内容、章法、语言,这其中内容要从生活中来,章法和语言要从阅读中来。换句话说就是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作文从哪里来?没有生活作文是写不出来的,因为无话可说。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一个是章法(怎么布局谋篇),还有一个是怎么用语言文字来布局谋篇(即遣词造句)。可是章法和语言又从哪里来呢?从阅读中来。因为没有阅读学生不知道怎样写,没有阅读学生就没有语言。
一、内容从生活中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真实的情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从语言表达来看意思表达清楚、文从字顺,内容充满了生活气息,学生在用心观察、感悟中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
只要提到习作,很多学生总会出现“皱着眉头,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的现象。要想最大程度降低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就得找到他们写作的兴奋点。这个点就是再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内容从生活中走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得坚持把习与生活相结合才行。
二、章法和语言从阅读中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课标里提到 “作文是为自己写的。”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作文是我手写我心。”从这两篇习作来看,学生这样写作文,恰恰体现了“我手写我心”,是在享受生活。不是为作文而写作文,是写着玩,玩着写,自然地流淌真情实感,文字此时是为他服务的工具,作文的表达能力就在运用中悄然提升。
由此引发我们大家来思考:作文写的好的同学,好的原因在哪里?
(一)习作要有好的语言
第一,好的语言从积累中来。即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用文字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注意观察生活,晚上用几分钟,在素材积累本上三言两语记录下一天当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内容可以是课内的、课外的、室内的、室外的、生活中无形的、有形的、找得到的、找不到的……和学校、家庭、社会、相关的,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想到的都是作文的素材。只要留心观察,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即可。一句话“生活无处不作文,看你是否有心人。”
第二,好的语言从阅读中来。有了习作素材,还要有语言的积淀,为流畅地表达“备砖备料”,才能写出优秀的习作。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可引导学生习惯性地把语文书中或课外书中的优秀片段积累下来。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是积累片段而不是孤立地积累某个词汇呢?因为孤立地看某个词汇,无所谓准确还是精彩,词语必须还原到语境中才能看出好与差。
第三,习作要讲究章法。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之后要教给学生写的方法。有的学生对天天见到的事也不一定能表达清楚,即使有印象如果没有仔细观察,用心琢磨也很难写出文从字顺的好文章来。这就要求老师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文的基本章法。如怎么开头,怎么把文章组织的比较规范;中心,内容、层次、表达方法怎样合理安排等。再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怎么写清楚一句话一件事?先要搞清楚什么时间、地点在哪?有哪些人,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坚持练习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观察,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欲望,享受到习作的快乐。
三、习作阅读生活怎样有机整合
第一,“作文”是什么?
作文即写文章。学生学习写文章,自由地写自己的生活。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作文。
例文一:《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天是我爸爸,地是我妈妈,
只要天一黑,就是我爸爸在骂我;
只要地一震,就是我妈妈在打我;
可以打,可以骂,
我像一颗光秃秃的小草!
学生家长在看见这篇文章后,开始自我反思在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慢慢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的心情由抱怨变得愉快,于是在原来那首诗的基础上又写下了下面的这首小诗。
例文二:《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天是我爸爸,地是我妈妈,
只要天空蔚蓝,就是我爸爸在夸我,
只要大地青青,就是我妈妈在爱我;
有人爱,有人夸,
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无疑这是一篇好作文,非常真实地体现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一看就是真人真事,上下两联对仗工整,就像一首清新的儿童诗,做到了无拘无束地写。同时体现出了作文是为自己写的,是自由的。用课标中的话来说就是:“写作文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即作文是工具,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什么是好作文?
什么是好作文?课标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例文: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出,去了好长时间,可能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一篇三年级孩子写的作文,曾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篇作文的感情很真实,因真实而打动人。结尾画龙点睛,充分表达了孤独、失落,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真情,说了他自己最想说的话。如果在生活中没有这种真实体验,是不会写出这样的话来;从语言文字来看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真实的感情;从结构上看就一段话,作为三年级初始阶段,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就是好文章。
从这篇获奖作文中,不难发现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引导孩子回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啊!
综上所述章法和语言都来自阅读,这三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回头再来看,材料都从生活中来,实际上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何谈作文?从阅读中来看,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遣词造句,学到了布局谋篇,实际上在阅读中也展开了生活的大画卷,也就是说有生活有阅读学生就可以写作文。由此可见习作、阅读、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
一、内容从生活中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真实的情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从语言表达来看意思表达清楚、文从字顺,内容充满了生活气息,学生在用心观察、感悟中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
只要提到习作,很多学生总会出现“皱着眉头,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的现象。要想最大程度降低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就得找到他们写作的兴奋点。这个点就是再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内容从生活中走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得坚持把习与生活相结合才行。
二、章法和语言从阅读中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课标里提到 “作文是为自己写的。”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作文是我手写我心。”从这两篇习作来看,学生这样写作文,恰恰体现了“我手写我心”,是在享受生活。不是为作文而写作文,是写着玩,玩着写,自然地流淌真情实感,文字此时是为他服务的工具,作文的表达能力就在运用中悄然提升。
由此引发我们大家来思考:作文写的好的同学,好的原因在哪里?
(一)习作要有好的语言
第一,好的语言从积累中来。即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用文字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注意观察生活,晚上用几分钟,在素材积累本上三言两语记录下一天当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内容可以是课内的、课外的、室内的、室外的、生活中无形的、有形的、找得到的、找不到的……和学校、家庭、社会、相关的,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想到的都是作文的素材。只要留心观察,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即可。一句话“生活无处不作文,看你是否有心人。”
第二,好的语言从阅读中来。有了习作素材,还要有语言的积淀,为流畅地表达“备砖备料”,才能写出优秀的习作。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可引导学生习惯性地把语文书中或课外书中的优秀片段积累下来。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是积累片段而不是孤立地积累某个词汇呢?因为孤立地看某个词汇,无所谓准确还是精彩,词语必须还原到语境中才能看出好与差。
第三,习作要讲究章法。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之后要教给学生写的方法。有的学生对天天见到的事也不一定能表达清楚,即使有印象如果没有仔细观察,用心琢磨也很难写出文从字顺的好文章来。这就要求老师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文的基本章法。如怎么开头,怎么把文章组织的比较规范;中心,内容、层次、表达方法怎样合理安排等。再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怎么写清楚一句话一件事?先要搞清楚什么时间、地点在哪?有哪些人,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坚持练习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观察,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欲望,享受到习作的快乐。
三、习作阅读生活怎样有机整合
第一,“作文”是什么?
作文即写文章。学生学习写文章,自由地写自己的生活。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作文。
例文一:《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天是我爸爸,地是我妈妈,
只要天一黑,就是我爸爸在骂我;
只要地一震,就是我妈妈在打我;
可以打,可以骂,
我像一颗光秃秃的小草!
学生家长在看见这篇文章后,开始自我反思在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慢慢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的心情由抱怨变得愉快,于是在原来那首诗的基础上又写下了下面的这首小诗。
例文二:《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天是我爸爸,地是我妈妈,
只要天空蔚蓝,就是我爸爸在夸我,
只要大地青青,就是我妈妈在爱我;
有人爱,有人夸,
我的生活就像天地的变化!
无疑这是一篇好作文,非常真实地体现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一看就是真人真事,上下两联对仗工整,就像一首清新的儿童诗,做到了无拘无束地写。同时体现出了作文是为自己写的,是自由的。用课标中的话来说就是:“写作文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即作文是工具,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什么是好作文?
什么是好作文?课标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例文: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出,去了好长时间,可能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一篇三年级孩子写的作文,曾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篇作文的感情很真实,因真实而打动人。结尾画龙点睛,充分表达了孤独、失落,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真情,说了他自己最想说的话。如果在生活中没有这种真实体验,是不会写出这样的话来;从语言文字来看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真实的感情;从结构上看就一段话,作为三年级初始阶段,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就是好文章。
从这篇获奖作文中,不难发现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引导孩子回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啊!
综上所述章法和语言都来自阅读,这三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回头再来看,材料都从生活中来,实际上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何谈作文?从阅读中来看,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遣词造句,学到了布局谋篇,实际上在阅读中也展开了生活的大画卷,也就是说有生活有阅读学生就可以写作文。由此可见习作、阅读、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