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们基础教育师资堪忧。请看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的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近日指出: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振聋发聩的言词,犹如“皇帝的新装”一般道出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事实……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除了教育理念、目标、培养模式的偏移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大批热爱基础教育并且有较高水平的教师。
幼儿、小学、初中阶段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习惯芥成的关键期、性格培养的重要期,除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要。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理念不清,思路不明,层次不高,能力不强,
岂能培养出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好苗子?
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队伍来源不畅,个体素质不高,基础较差。
(《江南时报》2008年12月28日)
二
师资素质不高、基础较差,一些领导认为为此就要提高教师学历,加强师资培训。审视师资培训的效果与目前老师素质的现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校要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引领老师教研探究,以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而不应让教研者孤独寂寞。
审视教研现状,我们慨叹:我们的老师缺失教研的热情,我们的学校缺失教研氛围。怀揣一本书,一本教参,一本练习册,匆匆而登讲台者大有人在。不信?我问四点。
一问:老师您课余有读书吗?
我们的老师大多不读书,我们老师对此心知肚明,只是有人不敢或不愿挑明。你看我们老师,有多少人订了二份以上的专业杂志?有的老师一份也没订。你看,有多少老师自己掏钱到书店买自己的专业书籍?有多少人在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图书馆看书摘录?
一个老师说:我课余要看就看《读者》《每周文摘》,专业杂志去年订了一本,也没翻过,今年干脆就不订了。
二问:老师,你能在本校公开坦诚评课吗?
有老师说:看一学校有无教研氛围,看评课就知道。此说不假。没有教研氛围的学校,评课总是打哈哈,或者就是“某某老师教态自然,条理清晰,学生学有所获。听了这个老师的课,我深受启发”,或者“这个老师语言幽默,板书合理,讲课到位,一看就是有学问的老师。”
不想揭别人的短,揭人家的短,人家也不高兴;教书就是这样教,教好教坏还不一样?
真正有教研氛围的学校,都把评课看得很重要而且认为不可或缺。评课可以发现问题,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深究共同提高。可现在有多少学校的老师,可以在天天点头相见的校内坦诚评课?
三问:老师,你能对教材对(教参}对考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上二千字或讲个十分钟?
钱梦龙老师道:语文老师成熟的标志,是老师能独立处理教材。
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谁能独立处理教材?一老师开学了,没《教参》,就手足无措:没有燉参》,我怎么上课?
可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能对教材对教参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老师一次把选择题答案抄错了,也就照这答案分析下去,他“丰富的语言”与“睿智的感悟”,竟然也把学生说服了,学生承认“自己判断的错误”。一下课,发现答案错了,他呵呵一笑:
“没要紧,讲不通,就死扭。”
孙绍振老师就“二月春风似剪刀,美在何处”,写上三四千字的文章发表出来。这就是大师,感悟独特,思维宽广,非教研能力强劲者何以及此?而有些老师也许也会说上几句抨击教材或教参的话。但要他说上十分钟,他可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在这方面深入的思考,也不想深入思考。
四问:老师你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吗?
没有特长的老师,是平庸的老师,是没有个性的老师。什么都会一点,等于什么都不怎么会。可有多少老师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反观我们一些有教研能力的老师。他都有自己教研的领域。重视教研的语文老师,他也许对诗歌有特别的爱好与研究,他也许对记叙文写作特别热衷,他也许对文言文特别敏感,而这不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学习,怎么会有自己特别的爱好与擅长呢?
看看这四点,我想就可知道,我们的一些学校我们的一些老师有无教研的氛围与教研的精神了。
三
孤独教研者,寂寞幽草花。当今,教研者是那么的孤寂冷清,甚至有些“另类”。
没了教研,没了对身边教学的反思总结,没了对专业知识的探究深化,何谈老师素质的提高?而没了内驱力,靠学历提升就能提高素质吗?
有老师说:我们很忙,要改作,要备课。要找学生谈话,要联系学生家长,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哪有时间教研呢?
老师是忙,但我们老师扪心自问:是真的没一点时间做点教研了,还是真的不想搞点教研了?
“愿意挤,读书与思考时间还是有的。”大多老师认同如此说法。一位在私立学校教书的老师说:“在这里,老师个个都忙忙碌碌,像一部部机器。但看书思考的时间只要挤挤还是有的。”一位老师如是说:
“教师的时间紧,但还不至于没有时间读书思考,关键是愿不愿意去读书去思考。”一老师幽默道:
“酒鬼总有时间喝酒,书虫总有时间看书。”
鲁迅曾正色道:时间是挤出来的,就看你愿不愿意挤。
四
教研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课改呼唤学者型的老师,大家也知道。但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就不想教研了呢?
一是老师自身的原因。
一老师说:
“教研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这一点老奉就够了。上课多容易,只要语言幽默些,或者插几句故事,他们就喜欢得要命。再说,功底厚实的老师又怎样?成绩又不一定最好,学生个人的素质,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老师没危机感,老师没责任感,老师没大气的生命追求,这是导致老师拒绝教研的主要原因。作家梁晓声说:“教育是诗性的世界。”一个对教育缺失热情的老师,一个对生命缺失诗意追求的老师,对教育对学生又怎么会有丰富的情感?
二是学校的原因。
一些领导急功近利,眼睛直视成绩,教研则偶尔视之:成绩是鲜花,是社会聚焦之所在;
教研是绿叶,是衬托,是点缀。领导苦心焦虑的是升学率,是上清华北大的人数,是奥赛获奖的人数与等第,很少甚至就没有时间去设法营造教研的氛围,去设法激励老师教研教改。你看,学校表彰只听到“成绩优异的先进个人”,何曾听到“教研先进个人”?
一些领导可能会说:我每年都要求老师写一篇学年论文呢,我想你翻看过这些老师的论文吗?你没发现论文的粗糙老套?你没发现有些论文就是下载的甚至连标题也没改的“论文”?
一个学校的活力,来自老师厚实的学术底气。没有底气,飞扬就没有底子与张力。教研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根本所在,是提高成绩的根本所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可我们的领导有多少人真正认为教研的迫切与重要?真正在为教研做一些实在的工作?
三是社会的原因。
其一是社会缺失读书的氛围。多少人开书店,开得门前冷落心凄冷。时下“书呆子”,依旧还属贬义词。
其二是老师清苦。老师的收人与其他行业的公职人员相比还有差距。2009年3月5日,人大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朱鸿民委员说,
“我在日本讲课期间了解到,日本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公务员编制,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考教师资格证,因为他们觉得教师是一个比较稳定,收入有保证的职业,而且在日本,教师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我们也有法律规定教师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标准,我觉得既然不低于公务员标准,为什么不直接按公务员标准执行?”在这收入偏低的情况下,除了立志改变“现状”的那些老师,还有多少老师在热心教研呢?
五
美国每一任总统竞选,都要说为美国做一位教育总统。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显示自己的卓远见识与紧趋时代。
瞩目我们基础教育的落后,虑及我们老师素质的现状与可能带来的后果,我心担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的领导,应有强烈的危机感与责任感,应有敢于正视“皇帝的新装”的勇气,拒绝大话空话,深人学校,深人老师。探讨提高师资素质的有效路径,
“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想提高学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着眼现实,着眼实效,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让老师有教研的紧迫、教研的热情、教研的实效。
我心忧虑,我心期待:我们学校教研的热心者,不再是“寂寞桥边幽草花”,而是“桃花含笑满天涯”。
我们基础教育师资堪忧。请看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的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近日指出: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振聋发聩的言词,犹如“皇帝的新装”一般道出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事实……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除了教育理念、目标、培养模式的偏移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大批热爱基础教育并且有较高水平的教师。
幼儿、小学、初中阶段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习惯芥成的关键期、性格培养的重要期,除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要。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理念不清,思路不明,层次不高,能力不强,
岂能培养出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好苗子?
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队伍来源不畅,个体素质不高,基础较差。
(《江南时报》2008年12月28日)
二
师资素质不高、基础较差,一些领导认为为此就要提高教师学历,加强师资培训。审视师资培训的效果与目前老师素质的现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校要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引领老师教研探究,以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而不应让教研者孤独寂寞。
审视教研现状,我们慨叹:我们的老师缺失教研的热情,我们的学校缺失教研氛围。怀揣一本书,一本教参,一本练习册,匆匆而登讲台者大有人在。不信?我问四点。
一问:老师您课余有读书吗?
我们的老师大多不读书,我们老师对此心知肚明,只是有人不敢或不愿挑明。你看我们老师,有多少人订了二份以上的专业杂志?有的老师一份也没订。你看,有多少老师自己掏钱到书店买自己的专业书籍?有多少人在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图书馆看书摘录?
一个老师说:我课余要看就看《读者》《每周文摘》,专业杂志去年订了一本,也没翻过,今年干脆就不订了。
二问:老师,你能在本校公开坦诚评课吗?
有老师说:看一学校有无教研氛围,看评课就知道。此说不假。没有教研氛围的学校,评课总是打哈哈,或者就是“某某老师教态自然,条理清晰,学生学有所获。听了这个老师的课,我深受启发”,或者“这个老师语言幽默,板书合理,讲课到位,一看就是有学问的老师。”
不想揭别人的短,揭人家的短,人家也不高兴;教书就是这样教,教好教坏还不一样?
真正有教研氛围的学校,都把评课看得很重要而且认为不可或缺。评课可以发现问题,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深究共同提高。可现在有多少学校的老师,可以在天天点头相见的校内坦诚评课?
三问:老师,你能对教材对(教参}对考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上二千字或讲个十分钟?
钱梦龙老师道:语文老师成熟的标志,是老师能独立处理教材。
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谁能独立处理教材?一老师开学了,没《教参》,就手足无措:没有燉参》,我怎么上课?
可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能对教材对教参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老师一次把选择题答案抄错了,也就照这答案分析下去,他“丰富的语言”与“睿智的感悟”,竟然也把学生说服了,学生承认“自己判断的错误”。一下课,发现答案错了,他呵呵一笑:
“没要紧,讲不通,就死扭。”
孙绍振老师就“二月春风似剪刀,美在何处”,写上三四千字的文章发表出来。这就是大师,感悟独特,思维宽广,非教研能力强劲者何以及此?而有些老师也许也会说上几句抨击教材或教参的话。但要他说上十分钟,他可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在这方面深入的思考,也不想深入思考。
四问:老师你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吗?
没有特长的老师,是平庸的老师,是没有个性的老师。什么都会一点,等于什么都不怎么会。可有多少老师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反观我们一些有教研能力的老师。他都有自己教研的领域。重视教研的语文老师,他也许对诗歌有特别的爱好与研究,他也许对记叙文写作特别热衷,他也许对文言文特别敏感,而这不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学习,怎么会有自己特别的爱好与擅长呢?
看看这四点,我想就可知道,我们的一些学校我们的一些老师有无教研的氛围与教研的精神了。
三
孤独教研者,寂寞幽草花。当今,教研者是那么的孤寂冷清,甚至有些“另类”。
没了教研,没了对身边教学的反思总结,没了对专业知识的探究深化,何谈老师素质的提高?而没了内驱力,靠学历提升就能提高素质吗?
有老师说:我们很忙,要改作,要备课。要找学生谈话,要联系学生家长,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哪有时间教研呢?
老师是忙,但我们老师扪心自问:是真的没一点时间做点教研了,还是真的不想搞点教研了?
“愿意挤,读书与思考时间还是有的。”大多老师认同如此说法。一位在私立学校教书的老师说:“在这里,老师个个都忙忙碌碌,像一部部机器。但看书思考的时间只要挤挤还是有的。”一位老师如是说:
“教师的时间紧,但还不至于没有时间读书思考,关键是愿不愿意去读书去思考。”一老师幽默道:
“酒鬼总有时间喝酒,书虫总有时间看书。”
鲁迅曾正色道:时间是挤出来的,就看你愿不愿意挤。
四
教研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课改呼唤学者型的老师,大家也知道。但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就不想教研了呢?
一是老师自身的原因。
一老师说:
“教研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这一点老奉就够了。上课多容易,只要语言幽默些,或者插几句故事,他们就喜欢得要命。再说,功底厚实的老师又怎样?成绩又不一定最好,学生个人的素质,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老师没危机感,老师没责任感,老师没大气的生命追求,这是导致老师拒绝教研的主要原因。作家梁晓声说:“教育是诗性的世界。”一个对教育缺失热情的老师,一个对生命缺失诗意追求的老师,对教育对学生又怎么会有丰富的情感?
二是学校的原因。
一些领导急功近利,眼睛直视成绩,教研则偶尔视之:成绩是鲜花,是社会聚焦之所在;
教研是绿叶,是衬托,是点缀。领导苦心焦虑的是升学率,是上清华北大的人数,是奥赛获奖的人数与等第,很少甚至就没有时间去设法营造教研的氛围,去设法激励老师教研教改。你看,学校表彰只听到“成绩优异的先进个人”,何曾听到“教研先进个人”?
一些领导可能会说:我每年都要求老师写一篇学年论文呢,我想你翻看过这些老师的论文吗?你没发现论文的粗糙老套?你没发现有些论文就是下载的甚至连标题也没改的“论文”?
一个学校的活力,来自老师厚实的学术底气。没有底气,飞扬就没有底子与张力。教研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根本所在,是提高成绩的根本所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可我们的领导有多少人真正认为教研的迫切与重要?真正在为教研做一些实在的工作?
三是社会的原因。
其一是社会缺失读书的氛围。多少人开书店,开得门前冷落心凄冷。时下“书呆子”,依旧还属贬义词。
其二是老师清苦。老师的收人与其他行业的公职人员相比还有差距。2009年3月5日,人大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朱鸿民委员说,
“我在日本讲课期间了解到,日本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公务员编制,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考教师资格证,因为他们觉得教师是一个比较稳定,收入有保证的职业,而且在日本,教师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我们也有法律规定教师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标准,我觉得既然不低于公务员标准,为什么不直接按公务员标准执行?”在这收入偏低的情况下,除了立志改变“现状”的那些老师,还有多少老师在热心教研呢?
五
美国每一任总统竞选,都要说为美国做一位教育总统。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显示自己的卓远见识与紧趋时代。
瞩目我们基础教育的落后,虑及我们老师素质的现状与可能带来的后果,我心担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的领导,应有强烈的危机感与责任感,应有敢于正视“皇帝的新装”的勇气,拒绝大话空话,深人学校,深人老师。探讨提高师资素质的有效路径,
“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想提高学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着眼现实,着眼实效,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让老师有教研的紧迫、教研的热情、教研的实效。
我心忧虑,我心期待:我们学校教研的热心者,不再是“寂寞桥边幽草花”,而是“桃花含笑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