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课内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内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交流载体,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但审视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教师仍享有“话语霸权”,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发言的学生说着“老师想听的话”。可以说,学生的阅读理解仍受着老师的牵引,课堂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与对话。
2.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96.2%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只有3.8%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真正对阅读感兴趣,能选择合适的读物,在课外阅读中汲取知识、享受阅读快乐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对课外阅读真正感兴趣,读物以漫画为主,缺乏选择读物、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改善小学阅读教学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制定小学阅读教学的对策迫在眉睫。
1.课内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创设意境,读出感情。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因此,教师教学每篇课文前,可以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上音乐诵读,记叙文配上相应的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2)围绕主题,比较阅读。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单元的,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来了解内容,揣摩技巧。如《小英雄雨来》和《夜莺的歌声》,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两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中国小英雄雨来和前苏联小卫士夜莺都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3)预设问题,阅读求解。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读求解。如在教《自然之道》时,可以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为什么向导开始不同意救小海龟?后来他为什么又同意了?他知道会带来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吗?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懂得了做事不能盲目,要顺应自然之道,不然会好心办坏事。
(4)善于质疑,读中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小草与大树》时,学生都会赞美夏洛蒂,谴责骚塞。教师可提问:骚塞在夏洛蒂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是他的嘲讽激怒了夏洛蒂,坚定了夏洛蒂的斗志;要感谢骚塞,是他给予了夏洛蒂前进的动力……此时,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等美德一定悄然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阅读实现了再创造。
2.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兴趣,激发情感。教师本身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爱上阅读。
(2)统一布置,选好读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惊弓之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3)指导阅读,教给方法。每天要安排15分钟以上的读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时,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略读、精读、写读书笔记、做批注等,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
(4)落实检查,培养习惯。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动力。
让书香浸润童年,愿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阅读,为终身学习打下重要基石,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课内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内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交流载体,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但审视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教师仍享有“话语霸权”,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发言的学生说着“老师想听的话”。可以说,学生的阅读理解仍受着老师的牵引,课堂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与对话。
2.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96.2%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只有3.8%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真正对阅读感兴趣,能选择合适的读物,在课外阅读中汲取知识、享受阅读快乐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对课外阅读真正感兴趣,读物以漫画为主,缺乏选择读物、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改善小学阅读教学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制定小学阅读教学的对策迫在眉睫。
1.课内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创设意境,读出感情。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因此,教师教学每篇课文前,可以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上音乐诵读,记叙文配上相应的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2)围绕主题,比较阅读。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单元的,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来了解内容,揣摩技巧。如《小英雄雨来》和《夜莺的歌声》,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两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中国小英雄雨来和前苏联小卫士夜莺都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3)预设问题,阅读求解。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读求解。如在教《自然之道》时,可以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为什么向导开始不同意救小海龟?后来他为什么又同意了?他知道会带来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吗?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懂得了做事不能盲目,要顺应自然之道,不然会好心办坏事。
(4)善于质疑,读中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小草与大树》时,学生都会赞美夏洛蒂,谴责骚塞。教师可提问:骚塞在夏洛蒂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是他的嘲讽激怒了夏洛蒂,坚定了夏洛蒂的斗志;要感谢骚塞,是他给予了夏洛蒂前进的动力……此时,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等美德一定悄然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阅读实现了再创造。
2.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兴趣,激发情感。教师本身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爱上阅读。
(2)统一布置,选好读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惊弓之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3)指导阅读,教给方法。每天要安排15分钟以上的读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时,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略读、精读、写读书笔记、做批注等,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
(4)落实检查,培养习惯。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动力。
让书香浸润童年,愿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阅读,为终身学习打下重要基石,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