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卫·芬奇,有人评价其为“游走在好莱坞大制片厂边缘的影像创造者”,因其作品虽呈现出好莱坞制片厂制度下的特质,商业气息浓厚;但自电影《七宗罪》开始,大卫·芬奇电影中凌厉独特的影像风格及影片传递出的艺术深度,使其成为为数不多的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电影导演之一,而其影片中折射出的社会黑暗与复杂人性更使电影呈现出某种哲学意味,本文即从大卫·芬奇的部分作品中探析其电影影像中凸显出的人性观。
【关键词】:大卫·芬奇;社会道德;人性观
纵观大卫·芬奇的人生履历我们不难发现,早期拍摄广告及mv的经历使其能够在进军电影业后对影像的构图、光线、布景有娴熟的把控力,从而令影片呈现出一种如梦似幻而又无比真实的奇特观影体验。从电影叙事角度来看,大卫·芬奇的电影在继承传统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编剧巧妙、主题独特,经常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视听感受,在精致画面与流畅叙事的双重保障下,大卫·芬奇无疑成为备受观众期待的导演之一。
进入大卫·芬奇电影的内部,我们不难看出其影像风格的独特性。阴郁黑暗的影调、暴力怪诞的元素,影片中往往透露着人的劣根性与不可违抗的宿命感,直指社会道德与人性的缺失。因此从影片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卫·芬奇电影之中融入的深层哲学和心理学意义以及体现出的人性观点。
弗洛伊德的决定论人性观认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而非现实目标所能制约的。人们几乎不能控制他们当前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6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生活,但自由只是一个假象[1]。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事实上人们对于塑造自己人格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的。
以《消失的爱人》为例,女主角艾米出身书香门第,高等学历,家境殷实,由于儿童书籍作家的父母塑造出的“神奇艾米”,使艾米倍受社会关注。但事实上,艾米实际的成长轨迹与父母书中塑造的形象截然相反,如艾米在童年时放弃大提琴,神奇艾米却被塑造成音乐神童;神奇艾米倍受父母宠爱,真实的艾米却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童年的种种经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艾米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从而成为内心扭曲,心机缜密的杀人凶手。
从艾米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我们不难发现,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因素是导致主人公人性扭曲的重要原因,优雅得体的谈吐,人们的固定思维成见,使女主人公可以轻松的将一切罪行嫁祸给丈夫尼克并伪装成受害者来博取社会的同情,纵观当前社会,真实现象无疑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在展现艾米病态的人生状态的同时,将真实的人性观呈现给观众,反观弗洛伊德的决定论人性论,我们似乎可以探寻出个中原由,这也是该部作品的思想内涵留给我们的思考。
而在电影《搏击俱乐部》中,大卫·芬奇又用影像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人性观点,即潜意识论人性观。弗洛伊德认为,从口误到宗教经验,凡此种种,皆根植于性本能或攻击本能的满足欲望之中,这些动机使人们成为潜意识的奴隶,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但弗洛伊德认为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深嵌于潜意识之中,他们常常与人们想象的样子大相径庭。[2]
《搏击俱乐部》中泰勒在本质上实际是杰克的潜意识,杰克被社会各种规则制度紧紧束缚,内心不安却仍严守着所谓的道德标准;泰勒暴力叛逆,完全混迹于社会底层,敢于突破桎梏,泰勒的出现对于杰克來说无疑是具有破坏性的,实际上也是杰克潜意识的苏醒。当眼前的泰勒做着杰克始终想却不敢实施的行为,并与他喜欢的女人玛拉恋爱,影片一边表现着破坏者泰勒的疯狂,一边塑造着杰克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当剧情逐渐反转,逐步接近真相,观众恍然大悟杰克人格分裂的实质,潜意识与被压抑的欲望造就了泰勒,也是杰克病态人生的真正动因,影片传达出的人性观点终得以体现。
有人曾评价大卫·芬奇是优质影片的生产者,其电影在保持着高度的娱乐性的同时,不忘挖掘人性,开辟着人们的心灵世界,为观众展现着人性的弱点与病态之处,促使观众同情陷入人性困境中的主人公,同时又给予观众希望,对理想的人性进行了想象和构建。同时将对人性观念的探索与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也令其艺术水平上升到哲学范畴之中,可谓是充满哲学意味的鬼才导演。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2] 郝敬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项目名称:本课题为2015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传媒类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2017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吉林省高校培养传媒人才创新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面向高水平复合型传媒人才‘U-G-M-R’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卫·芬奇;社会道德;人性观
纵观大卫·芬奇的人生履历我们不难发现,早期拍摄广告及mv的经历使其能够在进军电影业后对影像的构图、光线、布景有娴熟的把控力,从而令影片呈现出一种如梦似幻而又无比真实的奇特观影体验。从电影叙事角度来看,大卫·芬奇的电影在继承传统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编剧巧妙、主题独特,经常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视听感受,在精致画面与流畅叙事的双重保障下,大卫·芬奇无疑成为备受观众期待的导演之一。
进入大卫·芬奇电影的内部,我们不难看出其影像风格的独特性。阴郁黑暗的影调、暴力怪诞的元素,影片中往往透露着人的劣根性与不可违抗的宿命感,直指社会道德与人性的缺失。因此从影片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卫·芬奇电影之中融入的深层哲学和心理学意义以及体现出的人性观点。
弗洛伊德的决定论人性观认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而非现实目标所能制约的。人们几乎不能控制他们当前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6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生活,但自由只是一个假象[1]。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事实上人们对于塑造自己人格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的。
以《消失的爱人》为例,女主角艾米出身书香门第,高等学历,家境殷实,由于儿童书籍作家的父母塑造出的“神奇艾米”,使艾米倍受社会关注。但事实上,艾米实际的成长轨迹与父母书中塑造的形象截然相反,如艾米在童年时放弃大提琴,神奇艾米却被塑造成音乐神童;神奇艾米倍受父母宠爱,真实的艾米却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童年的种种经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艾米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从而成为内心扭曲,心机缜密的杀人凶手。
从艾米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我们不难发现,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因素是导致主人公人性扭曲的重要原因,优雅得体的谈吐,人们的固定思维成见,使女主人公可以轻松的将一切罪行嫁祸给丈夫尼克并伪装成受害者来博取社会的同情,纵观当前社会,真实现象无疑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在展现艾米病态的人生状态的同时,将真实的人性观呈现给观众,反观弗洛伊德的决定论人性论,我们似乎可以探寻出个中原由,这也是该部作品的思想内涵留给我们的思考。
而在电影《搏击俱乐部》中,大卫·芬奇又用影像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人性观点,即潜意识论人性观。弗洛伊德认为,从口误到宗教经验,凡此种种,皆根植于性本能或攻击本能的满足欲望之中,这些动机使人们成为潜意识的奴隶,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但弗洛伊德认为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深嵌于潜意识之中,他们常常与人们想象的样子大相径庭。[2]
《搏击俱乐部》中泰勒在本质上实际是杰克的潜意识,杰克被社会各种规则制度紧紧束缚,内心不安却仍严守着所谓的道德标准;泰勒暴力叛逆,完全混迹于社会底层,敢于突破桎梏,泰勒的出现对于杰克來说无疑是具有破坏性的,实际上也是杰克潜意识的苏醒。当眼前的泰勒做着杰克始终想却不敢实施的行为,并与他喜欢的女人玛拉恋爱,影片一边表现着破坏者泰勒的疯狂,一边塑造着杰克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当剧情逐渐反转,逐步接近真相,观众恍然大悟杰克人格分裂的实质,潜意识与被压抑的欲望造就了泰勒,也是杰克病态人生的真正动因,影片传达出的人性观点终得以体现。
有人曾评价大卫·芬奇是优质影片的生产者,其电影在保持着高度的娱乐性的同时,不忘挖掘人性,开辟着人们的心灵世界,为观众展现着人性的弱点与病态之处,促使观众同情陷入人性困境中的主人公,同时又给予观众希望,对理想的人性进行了想象和构建。同时将对人性观念的探索与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也令其艺术水平上升到哲学范畴之中,可谓是充满哲学意味的鬼才导演。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2] 郝敬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项目名称:本课题为2015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传媒类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2017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吉林省高校培养传媒人才创新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面向高水平复合型传媒人才‘U-G-M-R’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