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与创业成败关系实证研究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摘 要?演从技术和资金与创业之间的联系出发,提出并构建了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与创业成败的关系模型,通过对CSPED的321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分别对新企业成立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二者水平越高,创业者越不可能退出创业活动。但是,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水平,对新企业初期的营利并不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研究从人力资本角度深化了创业驱动因素的分析,同时有助于创业者评价和决策初始资源的运用。
  ?眼关键词?演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创业成功;创业失败;CPSED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5-0019-06
  技术和资金一直被视为创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但是,创业并不是资源的简单累积,而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机会开发和新价值创造过程 [1]。因此,创业的成败与否,并不直接取决于创业者占有技术和资金数量的多少,而是与创业者将这些资源整合的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学者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创业者整合资源的多种行动架构,尝试挖掘出技术和资金等关键资源对创业成功的影响机理。虽然研究普遍认可技术和资金的积极作用,但是文献成果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技术和资金水平与创业绩效之间并非直接相关,二者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地位也各有不同[2]。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资源要素的载体存在差异性。一般而言,技术通常附着于产品或服务,资金往往关注于外部融资渠道,不同资源在同一研究中分别以不同现实载体出现,为控制其他要素影响带来了难度,容易造成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其次,资源发挥功效的过程呈现动态性。技术和资金对创业结果的影响并不总是即时性的,常常需要经历一个时间阶段,尤其在新企业生成之前,如何跟踪考查资源的获取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脉络,在已有研究中并不多见。再次,创业成败的考评视角具有多元性。目前实证研究对创业成功的测度指标有十余种,尚欠缺对创业失败的关注和考察[3],创业失败是否等同于低水平的创业成功,技术和资金对创业成功的影响是否能直接用来解释创业失败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为此,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揭示技术和资金对新创企业成败的影响机理。一是选取创业者作为承载技术和资金资源的同一主体,并依据人力资本和创业融资的理论视角,将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和自有资金作为具体指征进行分析。二是把时间跨度纳入到实证模型中,通过对新生创业者的动态跟踪调查数据,考查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和自有资金与创业结果之间存在的动态作用过程。三是将创业成功和失败分别作为创业结果进行考查,选取衡量创业成败的典型标准,回答创业者如何整合技术和资金获得创业成功,并解释创业失败背后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和自有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
  1.技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创业者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在研究初期分为综合型人力资本和特定型人力资本,后期被细分为综合型、特定企业型、特定行业型和行业相关型人力资本[4]。行业相关型人力资本,区别于特定行业型人力资本的地方在于,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从一个行业转出,进入到能够生产出相关产品或者利用相关运营资源的其他行业[5]。同样,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反映了个体拥有的技术储备,与创业者所处的行业相关,但是并不限定于某一个行业,可以在相关行业的企业体系中进行转移或复制,因而可以被视为一种行业相关型人力资本。
  2. 自有资金
  创业者自有资金作为创业内部融资的渠道之一,是指创业者自身对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现金和存货等多种形式[6]。研究发现,外部借贷者由于新创企业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初期阶段的风险性,并不倾向于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新兴市场尚不完善的法律、担保和产权体系,加剧了获取外部融资的难度。即便在具有创新优势的技术领域,拥有新兴技术的新创企业相比较成熟的竞争对手,较难获得外部融资者的青睐,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突出[7]。因此,这类所有权和支配权属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对创业者具有重要作用。
  3. 创业成功和失败
  创业成功和失败都是创业结果的体现。创业成功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在研究中,对创业成功的测度指标多达十余种,涉及财务和非财务、当期和远期以及组织绩效和创业者心理感知等不同维度。有一点共识是,创业成功并不是一个静态时间点上的概念,而是伴随创业发展进程的动态性概念,其中,新企业生成是反映创业成功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因而,创业成功即包括新企业筹建并创立,也包括初创新企业获得收入或营利。同样,创业失败也是一个贯穿创业全过程的动态复杂概念,具有阶段性属性,创业者未能创建新企业以及新企业初创期绩效差,都可以被用来考查创业失败[8]。由此可见,创业者是否中途放弃是考查创业结果的一个节点,这就使得创业成败具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新企业能否得以创建,二是新企业是否绩效良好。
  二、研究假设
  1.技术人力资本与创业成败
  关于人力资本对创业结果的影响研究,已经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相比较综合型人力资本,与技术相关的人力资本日益受到研究关注,被视为预测创业成功的重要指标。一些学者发现,行业相关型人力资本有利于实现技术从一个行业到其他行业的转移,其对创业成功的影响并不限于技术型创业企业,而主要与创业者自身的知识工作者角色密切相关[9]。换言之,技术人力资本所反映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有助于创业者对基于技术的活动做出有效响应[10]。Eisenhardt和Martin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人力资本作用效果,提出技术相关人力资本对创业成功具有正向影响[11]。Felício等则在比较成熟企业和新创企业的基础上,指出这类人力资本对创业型组织绩效更为重要[12]。Mosey和Wright从学术创业者的角度开展分析,发现技术人力资本可以获取较好的创业回报[13]。还有研究分别从战略匹配和企业成长角度,为技术人力资本对初创企业成功的贡献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14]。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则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越小
  H1a: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则创建新企业的可能性越大、新企业营利的可能性越大
  H1b: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则创业失败退出的可能性越小
  2. 自有资金与创业成败
  资金获取是创业者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资源基础理论将企业视为一组资源的组合,并区分了资金与其他资源的不同,强调创业结果与创业者融资水平紧密相联[15]。研究表明,自有资金的融资代价、转移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逆向选择效应都低于外部融资[16],同时,将自有资金投入创业,有助于保证创业者对新企业的所有权,因此,创业者的“啄食顺序(Pecking order)”架构中,自有资金要优先于外部资金。[17]除此之外,Eisenhardt和Schoonhoven 认为自有资金有助于增加潜在消费者对新企业的可信度[18]。Lee等通过对百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资源对新创企业绩效更具预测作用,并且与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19]。Brinckmann等验证了创业团队财务管理水平与技术导向新企业成长性的关系,提出自有资金对创业成功具有积极作用[20]。Deng等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大样本量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创业者由于较难获取外部投资者的信任,通常借助内部自有资金的力量来开展创新以实现企业成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创业者投入自有资金,则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越小
  H2a:创业者投入自有资金,则创建新企业的可能性越大、新企业营利的可能性越大
  H2b:创业者投入自有资金,则创业失败退出的可能性越小
  3. 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与创业成败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一方面,人力资本对创业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权变的过程,会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影响,而创业者融资在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进入新市场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1],对此,Honjo等研究提出,包括自有资金在内的资金水平和结构,会影响创业者人力资本对创业成功的作用效果[22]。另一方面,融资理论也认为,创业资金的获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其对创业结果的预测作用,同样需要考察其他社会要素的影响,正如Packalen研究所发现的,创业者在技术行业的资本积累会影响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获取和创业结果[23]。
  上述观点符合社会建构主义对创业过程的认识。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发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客观存在,而是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在创业过程的社会互动中进行建构的[24]。因此,技术人力资本和自有资金对新企业成败的影响,不是创业者简单取舍的过程,而是呈现出两个要素彼此胶着的状态,如同前文介绍成果所反映的,一方要素对创业结果的作用,会受到不同水平另一方要素的不同影响。这种互为调节的交互效应,影响着创业者对创业机会开发的过程和效果,决定着创业者的成败。基于上述判断,提出如下假设:
  H3: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交互效应越高,则创业成功可能性越大、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越小
  H3a: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交互效应越高,则创建新企业的可能性越大、新企业营利的可能性越大
  H3b: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交互效应越高,则创业失败退出的可能性越小
  三、研究方法
  1.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本研究的样本来源于由南开大学开展的、中国首个聚焦于揭示微观层次创业活动规律的调查研究项目“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 CPSED)”。选取依据主要在于:首先,CPSED从微观视角探寻新企业生成之前新生创业者的行为规律,筛选的三个标准是“有创业打算且已开展实际行动、处于创业筹备阶段且将拥有新企业股权、创业企业已开业运营但过去一年内没有通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赚取销售收入”,这符合本研究将创业者作为资源载体的需要。其次,CPSED在2009年至2011年3年时间采用3次跟踪式电话访问的手段,追踪这些新生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本研究所强调的创业过程的动态阶段性相一致。再次,CPSED 不是对成功创业者的回顾性调查,而是跟踪了新生创业者(已经开展创业行动、正处于创业过程中,但是尚未创办新企业的创业者)或退出或筹备创建企业的过程,满足本研究兼顾创业成功和失败考查的需要。
  具体而言,CPSED第一轮调查在北京、天津、沈阳、武汉、成都、广州、杭州和西安同步开展,通过分层抽样与随机跳号家户电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思路,在接触69 990户家庭的基础上,电话访问了20 424人,从中识别出新生创业者974名,其中601名新生创业者完成第一轮电话访谈。经过为期一年的5轮样本维护之后,第二轮调查针对第一轮601个成功样本,最终完成了321名新生创业者电话访谈,其中,117名退出,175名处于筹备阶段,29名已经运营。未能完成访谈的样本,原因主要在于受访者失去联系、中途退出电话访问或因态度消极不愿意再接受访问等。为了保证开展实证分析的样本量,本研究选取第二轮成功完成电话访谈的321个样本,研究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21.0。
  2. 变量测度
  技术人力资本。根据Castanias和Helfat对行业相关人力资本的界定,参考Wright等对技术嵌入下创业者人力资本的研究,选取CPSED中以下6个问题测度技术人力资本:“自身最重要的优势是否为技术优势”、“是否申请过专利、商标或版权”、“创业前是否担任过科研人员”、“是否在科研机构工作过”、“是否从事过技术研发工作”、“是否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然后,以这6项数值的加总反映技术人力资本的水平。
  自有资金。根据Cumming对创业融资基本结构的划分,参考Watson和Wilson对创业者自有资金的分析,选取CPSED中“是否把自己的资金投入了创业”进行测度。   创业成功和失败。根据Unger等对创业结果的梳理[25],分别结合Ramana等以及Cope对创业成功和创业失败的分析,用CPSED第二轮访谈中对新企业“退出、筹建和运营”的划分来反映新企业创建可能性从小到大的水平,用“是否到工商部门登记新企业”以及“新企业是否营利超过6个月”来测度创业成功,用“创业者退出创业”来测度创业失败。
  控制变量。包括创业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先前创业次数。
  四、数据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的因变量为二元变量,因此使用逻辑回归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表1是因变量为新企业创立成功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技术人力资本对新企业创立成功影响系数为正且统计显著,表明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对新企业创立成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者具有的技术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新企业越可能创立成功。自有资金对新企业创立成功影响系数为正且统计显著,表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投入对新企业创立成功具有正向的影响。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交互效应并不显著,表明其对新企业是否创立成功并无影响。
  表2是因变量为新企业营利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技术人力资本对新企业营利的影响系数并不显著,表明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对创立初期的新企业是否可实现营利并无影响。自有资金对新企业营利的影响系数也不显著,表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投入对创立初期新企业是否可实现营利同样没有影响。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交互效应并不显著,表明其对新企业是否营利没有影响。
  表3是因变量为失败退出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技术人力资本对失败退出的影响系数为负且统计显著,表明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对失败退出具有负向的影响,创业者具有的技术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不可能失败退出。自有资金对失败退出的影响系数为负且统计显著,表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投入对失败退出有负向的影响。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交互效应并不显著,表明其对创业者的失败退出并无影响。
  五、结果讨论
  首先,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分别对新企业成立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中发现表明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越高,新企业创立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实证检验与支持了Eisenhardt和Martin等学者的观点。研究表明,技术相关人力资本对创业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在实践中,创业者的技术人力对于创业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被视为预测创业成功的重要指标。同时,创业者投入自有资金正向促进新企业创立成功的研究发现也支持了相关文献的主张。创业初期,创业者自有资金对创业者是否投入创业活动,并实现新企业创生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水平越高,创业者越不可能退出创业活动。由于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反映了个体拥有的技术储备,其与创业者所处的行业相关,是一种行业相关型人力资本。因此,具有更高技术人力资本的创业者不仅对于新企业的创立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更加熟悉,有利于其识别与整合所需要的关键资源,使新企业成功创立。而且新企业创立之后,丰富的行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对于后续的企业运营可提供数量更多且相关性更高的支持,从而导致其退出创业活动的概率更低。自有资金投入使得有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对新企业的信任从而有利于新企业获取合法性,降低了新企业的失败率。同时由于创业者投入的自有资金作为内部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可促进新企业获取更好的绩效,从而导致创业者退出的概率更低。
  再次,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水平,对新企业初期的营利并不具有显著作用。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水平虽然在创立阶段有利于创业者整合到所需的关键资源,促进新企业的创立成功。但是新企业创立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不仅面临着“新进入缺陷”,由于新企业初始规模都比较小,其同时还面临着“小企业缺陷”[26],导致新企业需要通过大量资源投入与行动去获得外界环境对其感知的合法性,这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由于新企业创立初期,很多外部潜在的利益相关者都没有意识到其的存在与独特性,导致新企业无法从其获取其对于新企业的资源投入与支持。因此,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水平虽然对于创立阶段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对于新企业创立后获取营利的过程中,创业者可能更加需要可以迅速提高新企业合法性的技能与相关行动,例如与产业内的卓越企业建立联盟、或成为市场内著名企业的供应商,通过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证等。创业者此方面的相关技能与行动,不但有利于新企业迅速获取合法性,使新企业及企业产品与服务被广泛的潜在利益相关者接受,降低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获得营利。
  最后,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中发现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之间并无显著的交互效应,意味着一方面在创业实践中两者因素对于创业结果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另一方面其对创业结果的影响机制可能是相对独立的而非高度相关的。但是,在实践中,资金和技术一直被共同视为影响创业成败的关键驱动因素。理论与实践不一致背后可能的原因在于,创业者获取技术人力资本和自有资金的时间有差异,而且两者发挥作用的渠道有所不同,人力资本更多通过创业者行为实现资源价值,而自有资金往往在创业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虽然两种资源承载者相同,但是,因所服务领域的差异,使得交互作用并不明显。
  六、启 示
  新企业的创立成功标志着创业活动实现了第一步的成功,为后续的企业新产品、新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进而创造与获取创业活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为实现新企业的创立成功,创业者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努力去获取与整合新企业生成所需要的各种关键资源,如充足的金融资本、雇员、技术人员、生产设备等。但是由于创业者不可能具有所有需要的关键资源,因此创业者必须去广泛接触与联系的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并努力说服其将其持有的关键资源投入于新企业的创立过程之中。由于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代表着创业者与未来新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有资金投入代表着创业者自身对于新企业的承诺,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利益相关者对于新企业未来前景评估时感知的不确定性,从而促使其做出将其持有的关键资源投入于新企业创立活动的决策。因此,新企业创立选择具有高水平技术人力资本的创业者,或建立创业团队过程中努力吸引高技术人力资本水平的个体加入创立团队,及创业者积极将自有资金投入于创立过程,并且积极发出相关的信息,从而可以作为吸引潜在利益相关者关注,有助于其对新企业评价的信号,对于新企业创立过程中吸引与整合潜在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资源投入将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新企业的迅速创立成功。
  新企业获得利润、实现营利,是新企业可持续生存与成长的基础。虽然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在新企业创立过程可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是新企业创立之后企业获得利润却并无显著的贡献。新企业成功创立之后,创业者应更积极去探索与学习哪些行动可以迅速且有效提高新企业的合法性,提升相关技能并积极实施相关行动,使新企业更快地被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潜在的顾客、客户、投资者、市场上的著名机构或企业等所熟知,这些相关的技能与行动对于新企业获取利益相关者的被注意到及获得其认可。从而为新企业带来大量的顾客、客户、投资者,及与著名机构或企业建立联盟或合作的机会,才能使新企业更快地获得利润,实现营利。
  本研究中通过探索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对创业活动结果的影响,揭示出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可显著促进新企业的创立成功,同时还可以降低创业者失败退出的可能性。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探索了创业者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这两种创业者的初始禀赋对创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其对创立阶段可发挥积极的影响,可促进新企业更可能创立成功。同时也揭示出其对新企业创立后阶段的结果的影响,可以显著降低创业者失败退出的概率,但是对于新企业实现营利却无显著影响。
  同时本研究中取得的研究结论对于实践也具有启示,有利于支持新企业的潜在利益相关者对是否对其投入资源进行评价与决策。对于创立阶段中,可以关注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因为此阶段中二者对于新企业是否可成功创立具有显著的预测意义,更高水平的创业者将更可能成功地创立出新企业;但是对于新企业成立后的阶段,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具有更高水平的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创业者,只是失败退出创业活动的概率更低,但是对其新企业是否可获得营利没有实际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应该更关注其他的技能与行动,如是否具有成功吸引投资者的能力、与产业内著名企业建立联盟或合作关系等。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美国、加拿大等7个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结合1930~2010年历史数据,以人均GDP、制造业工资与农业工资之比以及户均机械数量为解释变量,以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计量结果显示:3个解释变量均表现出相应显著性水平的解释力,其中,人均GDP和户均机械数量均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变化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制造业工资与农业工资之比与家庭经营规模却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这一
期刊
?眼摘 要?演现有关于“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包括企业外生成长论和企业内生成长论,文章认为现有研究对“企业成长”的认识并没有摆脱“资源基础观”的窠臼。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复合基础观”的视角,构建了基于复合式能力、复合式提供和复合式竞争的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的理论框架。进而,依托复合基础观提出了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的战略思路,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的范式转变:资源基础观转变为复合基础观;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的思维转
期刊
摘 要 从变化趋势来看,如果不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将危在旦夕;从区域分布来看,除北京、上海、天津和海南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为“权、责、利”关系失衡,包括债务权力缺失、债务责任不清和债务利益扭曲。纠正这种失衡的核心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私人利益侵蚀,实现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忠诚”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为此,抓住债务“权、责、利
期刊
摘 要 基于2000~2012年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71县的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武陵山区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大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改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农民增收,且并不存在“门槛效应”。城镇化与金融规模扩大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与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考察企业家创业精神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问题不仅有助于为决策层具体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新的突破口,还有助于给出更具科学性的政策措施。理论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家创业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程度越高。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确实对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各种稳健性检验再次印证了上述假
期刊
摘 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了地区开放度、地区创新能力等因素后,实证考察了中国市场化进程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地区特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在总体样本层面上,我国市场化进程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更进一步地,各市场化分项进程的作用具有差异性,按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经济、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发育依次减弱,而产品市场发育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
期刊
摘 要 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文章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科技创新策略为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行动和显著效果。分析表明,在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方面,亚利桑那州十分重视非政府机构和社会精英的参与和作用;在科技创新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方面,重视通过构建低成本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实施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扶持项目;而科研机构在促进创新和成果孵化时,则十分重视构建有效的、囊括
期刊
[摘 要] 基于2000—2016年期间中國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3种生产要素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城市TFP增长的影响并验证是否具有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2000—2016年期间中国城市整体的TFP呈现出增长态势,推动城市总体TFP增长的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和
期刊
?眼摘 要?演城市规模扩张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所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未来城镇化发展必须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之间的协调,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改善能源结构,加强污染治理,走低消耗、低排放、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城镇化发展道路,而科技创新无疑将成为驱动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运用灰色关联模型,通过对河北省科技创新与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就如何提升河
期刊
摘 要 借鉴世界成熟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对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京津冀处于城市群的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使核心城市以个体最优为重主导区域发展,城市间竞争大于合作,导致资源内部损耗,出现偏离区域整体最优的市场失灵。此时,亟须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打破三地各自为政的博弈困局,对核心城市去功能化,引导各城市专注于单一功能,集中资源发展差异化的主导产业,形成绝对优势。同时,降低公共服务差异,构建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