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育是爱的事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关心、理解、尊重和严格的有机组合,爱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可以说师爱在教育过程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全面适应角色的转换,用“爱”来教育,用“心”来呼唤,在班级中营造伙伴关系,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关键词:爱 班主任 学生
【分类号】G45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事业根基必须从青少年就注意培育,而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是班级体的辅导员,领头人,也是服务者,管理好班级体是班主任的责任。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把本班级工作管理的紧紧有条,是自已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性,关键是对学生的爱,是对全体学生的爱。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教育缘于爱的”。对学生的爱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爱(学生个个成才是教师们的终身愿望),它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平时班主任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之所谓“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田,感受他们的变化和成长,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伙伴呢?
一、爱的开始是关心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教师人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一个班主任,工作的开始就是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给全班学生,也就是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关心爱护和了解学生的身上,和学生建立朋友加伙伴关系,如果对班级工作不闻不问,对学生漠不关心,那么热爱学生就是一句空话。关心学生有两种含义:一是它的广度,即要关心学生的“全部”,而不是“局部”。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平时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有一是偏爱,往往是关心过剩;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总有恨铁不成钢的厌恶感,关心较少。作为班主任来说,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冷漠、歧视和对“不声不响”学生的忽视,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失败。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之处了恰恰在于“无微不致”的关心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的爱有时要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司霞、王兰等就是如此。“关心”的另一层义思,是它的深度,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痛苦和欢乐,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在家中地位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对学生全面的关心,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给予关心、爱护和帮助,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爱的基础是理解
理解是指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就是师生之间“将心比心”(即换位思考)。作为班级的辅导员要“设身处地为全班学生着想”,既要理解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能理解宽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同时要经常换位思考,这样不仅可以看到品学兼优的学生缺点,也能看到“调皮捣蛋”学生的优点,就会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方面产生困惑、困难以至苦闷,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经常地找他们谈心,进行情感交流,象朋友、伙伴一样帮助理解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上障碍,使他们情感受到安慰,心理得到调整,自尊心获得补偿。
三、爱的核心是尊重
热爱教育事业,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即尊重班级全体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应是我们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的师德信条之一,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行为准则。以“师道尊严”的家长制作风,采取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学生人格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就意味着老师的无能,意味着班主任工作的失职。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人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尊心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采用“多表扬少批评”方法,但也不能忽略意志的磨练,就是说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尊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要求上进的自尊心,对待它要小心得象“对待六月荷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切不可有一点疏忽。
四、爱的原则是严格
教师对待学生的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不是偏爱,更不是宠爱。班主任的爱有明确的原则性,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取一整套手段,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严格要求,要严而有“度” ,这个“度”就是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如对待“优生”是多接触、多关心、多辅导,这种严而有加就是“偏爱”或者是“宠爱”,而对待“差生”不闻不问,甚至有可能走向反面而变为“体罚”,而导致教育失败,这就超出了爱的“度”。“严”仍出于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体贴入微的关怀、帮助和引导;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差生”的严格要求,更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强调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全面适应角色的转换,用“爱”来教育,用“心”来呼唤,在班级中营造伙伴关系,使自己成为孩子的领路人、知心人、朋友。只有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智慧和才能来取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参考文献
1.柳斌 高长梅《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8月
2.蒙田 杨帆《蒙田随笔》华文出版社 2010年9月
3.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作者简介:
张冬,女,1980年1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7级在职教育硕士,现任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无锡职业教育中心校)语文教师。
关键词:爱 班主任 学生
【分类号】G45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事业根基必须从青少年就注意培育,而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是班级体的辅导员,领头人,也是服务者,管理好班级体是班主任的责任。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把本班级工作管理的紧紧有条,是自已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性,关键是对学生的爱,是对全体学生的爱。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教育缘于爱的”。对学生的爱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爱(学生个个成才是教师们的终身愿望),它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平时班主任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之所谓“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田,感受他们的变化和成长,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伙伴呢?
一、爱的开始是关心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教师人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一个班主任,工作的开始就是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给全班学生,也就是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关心爱护和了解学生的身上,和学生建立朋友加伙伴关系,如果对班级工作不闻不问,对学生漠不关心,那么热爱学生就是一句空话。关心学生有两种含义:一是它的广度,即要关心学生的“全部”,而不是“局部”。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平时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有一是偏爱,往往是关心过剩;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总有恨铁不成钢的厌恶感,关心较少。作为班主任来说,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冷漠、歧视和对“不声不响”学生的忽视,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失败。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之处了恰恰在于“无微不致”的关心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的爱有时要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司霞、王兰等就是如此。“关心”的另一层义思,是它的深度,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痛苦和欢乐,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在家中地位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对学生全面的关心,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给予关心、爱护和帮助,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爱的基础是理解
理解是指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就是师生之间“将心比心”(即换位思考)。作为班级的辅导员要“设身处地为全班学生着想”,既要理解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能理解宽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同时要经常换位思考,这样不仅可以看到品学兼优的学生缺点,也能看到“调皮捣蛋”学生的优点,就会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方面产生困惑、困难以至苦闷,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经常地找他们谈心,进行情感交流,象朋友、伙伴一样帮助理解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上障碍,使他们情感受到安慰,心理得到调整,自尊心获得补偿。
三、爱的核心是尊重
热爱教育事业,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即尊重班级全体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应是我们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的师德信条之一,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行为准则。以“师道尊严”的家长制作风,采取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学生人格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就意味着老师的无能,意味着班主任工作的失职。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人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尊心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采用“多表扬少批评”方法,但也不能忽略意志的磨练,就是说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尊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要求上进的自尊心,对待它要小心得象“对待六月荷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切不可有一点疏忽。
四、爱的原则是严格
教师对待学生的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不是偏爱,更不是宠爱。班主任的爱有明确的原则性,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取一整套手段,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严格要求,要严而有“度” ,这个“度”就是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如对待“优生”是多接触、多关心、多辅导,这种严而有加就是“偏爱”或者是“宠爱”,而对待“差生”不闻不问,甚至有可能走向反面而变为“体罚”,而导致教育失败,这就超出了爱的“度”。“严”仍出于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体贴入微的关怀、帮助和引导;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差生”的严格要求,更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强调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全面适应角色的转换,用“爱”来教育,用“心”来呼唤,在班级中营造伙伴关系,使自己成为孩子的领路人、知心人、朋友。只有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智慧和才能来取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参考文献
1.柳斌 高长梅《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8月
2.蒙田 杨帆《蒙田随笔》华文出版社 2010年9月
3.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作者简介:
张冬,女,1980年1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7级在职教育硕士,现任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无锡职业教育中心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