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高邮—宝应MS4.9地震孕震过程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壳中的应力是地震和其他构造运动过程的直接动力来源,地壳应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地震孕育过程、地震发生机理等提供可靠信息。本研究基于2008—2015年期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Michael提出的叠加应力场方法得到了苏北—南黄海盆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分析了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4.9级地震前后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震、电阻率、地下流体等观测资料,综合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
其他文献
以黄壁庄地震台地磁观测为对象,通过实验测定外界电磁干扰对FHD地磁观测的影响,采取对供电线路加接地、重新布设观测信号线、停用稳压电源等方法,使FHD地磁观测的F、H、D、Z
地球上的重力各处分布并不均匀,可人眼并不能看见,但GOCE(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却能够敏感的捕捉并反映这些差异.德国慕尼黑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研究
祁连山一六盘山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大型边界变形带,地处青藏块体、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汇处,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该地区在新构造运
以日本南海海沟地震为例,介绍了日本对该次地震发生概率的研究,展示了日本南海海沟地震引发的地震动灾害、海啸灾害及其他方面灾害评估的方法和结果,为合理应对日本南海海沟
研发了RZW-1A型数字化CO2测量仪,在7个台站8个观测点开展了试验观测,分析了试验观测数据。认为具备在地震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2017年10月9-11日,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地震局承办的"卫星地震观测技术与应用2017学术研讨会"在嘉峪关召开,来自各省地震局、直属单位、研究所和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8.1级地震.昆仑山构造带以其在青藏高原成因、演化和现今活动性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
由于数字地震台站空间分布密度较大,信号采样率高,观测资料连续性和稳定性较高,本文以73个台站组成的青海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脉动观测资料为基础,对观测资料进行去除直流信号、仪器响应、脉冲信号,通过带通滤波提取观测资料中0.01—0.025 Hz频段信号。对研究区域(31°—40°N,87°—103°E)进行0.3°×0.3°网格化。通过台网观测资料确定研究区域地
对新43泉改井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改井效果较好,利用水位仪能够观测动水位进而计算出流量.震例表明,泉改井水位观测数据在测点周围25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