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但彼此相互影响。苗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迁徙中,其民族文化跟迁徙地文化相互碰撞、结合,最终形成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三苗”“九黎”与苗族一脉相承,九黎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战败,苗族先民被迫退出黄河流域,向南迁徙,退守到长江流域。后来,经过尧、舜、禹的连年征战,三苗解体,江西、湖南和贵州成为瓦解后的三苗余民的栖身之地,隐居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形式。
历史上,苗族曾长期没有民族文字,语言成为苗族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因为长时间和不同地区的融合,苗语用词习惯不断变化,因此留下不同时间的历史烙印。目前,汉语成为苗族人民的主要交流语言,苗语常用于内部沟通。在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斗争中,苗族流传下来很多不同类型的苗歌。大量的古歌也成为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成为人们了解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苗族音乐,深入了解苗族文化。
一、黔西北苗族概况
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海南等。贵州全省各地分布较多,毕节市所辖(即黔西北地区)八县(区)都有苗族居住。
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受长期迁徙和居住地分散等因素影响,苗语分为三大方言:湘西(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北松桃苗族自治县,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地;黔东(中部)方言,主要通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安顺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川黔滇(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黔西北、云南全省、广西北部以及贵州中部和南部的部分苗族中。
黔西北苗语属西部方言,其下分滇东北、川黔滇两个次方言。黔西北苗族生活于崇山峻岭之中,当地交通闭塞,终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很少与外界社会交流。黔西北苗族以口头相传的方式传唱着苗族的源流、历史、礼仪和传统道德规范,其间,苗歌对苗族文化保存和传播起到关键作用。
二、苗歌类型
自古以来,苗族能歌善舞,不少汉字文献和地方志都有记载。明代田汝成《炎徼记闻》曰:“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往往有之。与氐夷混杂,通曰……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箕踞,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毕节县志》记载,苗族春日跳花厂,“女围聚一处,中竖一竿,插冬青叶,男吹芦笙周围旋绕,婆娑歌舞”。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苗族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如银饰、刺绣、蜡染、铜鼓、芦笙、舞蹈等。其中,苗歌作为人们日常的交流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节日和特殊场合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黔西北苗族民间歌曲,按其社会功能,可分为六类。
(一)情歌
苗族儿女通过唱情歌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接着会询问对方的基本信息,确定对方的心意,商议婚礼事宜。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情歌也不断发展,老人传授给年轻人,年轻人到恋爱时会主动学习,情歌的普及和传承较好。
(二)婚俗歌
这类歌多无统一苗语名称,只是仪式程序歌名。少数地方称谷撮。其包含媒人说亲及婚礼中演唱的歌曲。
(三)酒歌
在庆祝节日、收获、迎宾等候时,苗族人民都要拿出自家酿制的米酒,交杯对饮。在酒席上,苗族人民通常会吟唱酒歌助兴,内容大致是欢迎宾客、歌颂民族英雄或祖宗的功绩等。
(四)世俗歌
世俗歌是指节庆迎送客人、闲暇消愁,做生赞颂老人、歌唱新人新事等生活方面的歌曲。黔西北苗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五)祈福歌
苗族人民会向上天祈福,祭拜祖先,希望子孙后代得到上天和祖先的庇护,祈福在新的一年收获好运,这也是传统古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六)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就是供儿童歌唱和用来哄小孩的歌曲。
三、苗歌旋律特征
(一)旋律形态
苗歌旋律形态分为抒咏型和宣叙型两类。抒咏型以表现情感见长,旋律缓慢、悠长,唱词松散。宣叙型以表现意见长,节奏短促,唱词密集,常常是一字一音,字字相连。
(二)旋律进行
苗歌旋律以级进、四度、五度跳进为主,有时也有六度、七度大跳。活动音域在八度之内。威宁、赫章、织金等地苗歌中较多出现七度、八度直上直下大起大落跳進的旋律,有的音域可达十二度。
(三)旋律结构
苗歌旋律结构有四类。一是固定旋律型。各段词都用同一旋律演唱,旋律音不因歌唱字调的高低升降而变化。二是固定乐句、乐段框架型。各句的结束音或结束音型固定,其余音的高低则随歌词字调的高低升降而变化,如《大河涨水淘细沙》与《三根白杨一样高》。三是主导乐句贯穿型。全曲以一个主导乐句反复穿插,变化发展。例如,《啊噜愣》曲子一开始便是主导乐句,以后便围绕这一乐句变化发展,四次穿插出现,最后用这一乐句结束。四是自由型节。在一个固定的调式音列内,旋律音及乐句、乐段的结束音均按歌词字调高低升降而自由变化。
四、结语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中顽强奋斗,为许多典籍、史书所载。黔西北苗族民间歌曲内容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特征鲜明。有粗犷豪放的,也有婉柔细腻的;有高远悠长的,也有如泣如诉的。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社会历史、精神风貌、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审美观念、风情民俗等。苗族民歌分布零散,想要较好地传承,人民需要收集和整理苗歌,对苗歌的原始声音进行记谱和分类,重视民间艺人对苗歌的传承作用。当前,很多苗族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要求孩子从小就学说普通话,而且为了能讲好普通话,家长刻意不教孩子苗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苗语不会说对于苗歌的传承带来极大的不便,苗族相对集中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展汉语和苗语的双语教学,开展苗族歌曲进校园等活动,聘请当地民间艺人来学校教授苗歌。苗族音乐体现了辉煌的苗族文化,向世人展示了苗族人民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苗族人民来说,苗歌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情感表达的形式,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人们要认识到苗歌传承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积极采取措施,守护好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始终保持常青。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上,苗族曾长期没有民族文字,语言成为苗族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因为长时间和不同地区的融合,苗语用词习惯不断变化,因此留下不同时间的历史烙印。目前,汉语成为苗族人民的主要交流语言,苗语常用于内部沟通。在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斗争中,苗族流传下来很多不同类型的苗歌。大量的古歌也成为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成为人们了解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苗族音乐,深入了解苗族文化。
一、黔西北苗族概况
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海南等。贵州全省各地分布较多,毕节市所辖(即黔西北地区)八县(区)都有苗族居住。
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受长期迁徙和居住地分散等因素影响,苗语分为三大方言:湘西(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北松桃苗族自治县,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地;黔东(中部)方言,主要通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安顺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川黔滇(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黔西北、云南全省、广西北部以及贵州中部和南部的部分苗族中。
黔西北苗语属西部方言,其下分滇东北、川黔滇两个次方言。黔西北苗族生活于崇山峻岭之中,当地交通闭塞,终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很少与外界社会交流。黔西北苗族以口头相传的方式传唱着苗族的源流、历史、礼仪和传统道德规范,其间,苗歌对苗族文化保存和传播起到关键作用。
二、苗歌类型
自古以来,苗族能歌善舞,不少汉字文献和地方志都有记载。明代田汝成《炎徼记闻》曰:“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往往有之。与氐夷混杂,通曰……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箕踞,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毕节县志》记载,苗族春日跳花厂,“女围聚一处,中竖一竿,插冬青叶,男吹芦笙周围旋绕,婆娑歌舞”。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苗族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如银饰、刺绣、蜡染、铜鼓、芦笙、舞蹈等。其中,苗歌作为人们日常的交流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节日和特殊场合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黔西北苗族民间歌曲,按其社会功能,可分为六类。
(一)情歌
苗族儿女通过唱情歌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接着会询问对方的基本信息,确定对方的心意,商议婚礼事宜。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情歌也不断发展,老人传授给年轻人,年轻人到恋爱时会主动学习,情歌的普及和传承较好。
(二)婚俗歌
这类歌多无统一苗语名称,只是仪式程序歌名。少数地方称谷撮。其包含媒人说亲及婚礼中演唱的歌曲。
(三)酒歌
在庆祝节日、收获、迎宾等候时,苗族人民都要拿出自家酿制的米酒,交杯对饮。在酒席上,苗族人民通常会吟唱酒歌助兴,内容大致是欢迎宾客、歌颂民族英雄或祖宗的功绩等。
(四)世俗歌
世俗歌是指节庆迎送客人、闲暇消愁,做生赞颂老人、歌唱新人新事等生活方面的歌曲。黔西北苗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五)祈福歌
苗族人民会向上天祈福,祭拜祖先,希望子孙后代得到上天和祖先的庇护,祈福在新的一年收获好运,这也是传统古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六)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就是供儿童歌唱和用来哄小孩的歌曲。
三、苗歌旋律特征
(一)旋律形态
苗歌旋律形态分为抒咏型和宣叙型两类。抒咏型以表现情感见长,旋律缓慢、悠长,唱词松散。宣叙型以表现意见长,节奏短促,唱词密集,常常是一字一音,字字相连。
(二)旋律进行
苗歌旋律以级进、四度、五度跳进为主,有时也有六度、七度大跳。活动音域在八度之内。威宁、赫章、织金等地苗歌中较多出现七度、八度直上直下大起大落跳進的旋律,有的音域可达十二度。
(三)旋律结构
苗歌旋律结构有四类。一是固定旋律型。各段词都用同一旋律演唱,旋律音不因歌唱字调的高低升降而变化。二是固定乐句、乐段框架型。各句的结束音或结束音型固定,其余音的高低则随歌词字调的高低升降而变化,如《大河涨水淘细沙》与《三根白杨一样高》。三是主导乐句贯穿型。全曲以一个主导乐句反复穿插,变化发展。例如,《啊噜愣》曲子一开始便是主导乐句,以后便围绕这一乐句变化发展,四次穿插出现,最后用这一乐句结束。四是自由型节。在一个固定的调式音列内,旋律音及乐句、乐段的结束音均按歌词字调高低升降而自由变化。
四、结语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中顽强奋斗,为许多典籍、史书所载。黔西北苗族民间歌曲内容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特征鲜明。有粗犷豪放的,也有婉柔细腻的;有高远悠长的,也有如泣如诉的。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社会历史、精神风貌、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审美观念、风情民俗等。苗族民歌分布零散,想要较好地传承,人民需要收集和整理苗歌,对苗歌的原始声音进行记谱和分类,重视民间艺人对苗歌的传承作用。当前,很多苗族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要求孩子从小就学说普通话,而且为了能讲好普通话,家长刻意不教孩子苗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苗语不会说对于苗歌的传承带来极大的不便,苗族相对集中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展汉语和苗语的双语教学,开展苗族歌曲进校园等活动,聘请当地民间艺人来学校教授苗歌。苗族音乐体现了辉煌的苗族文化,向世人展示了苗族人民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苗族人民来说,苗歌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情感表达的形式,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人们要认识到苗歌传承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积极采取措施,守护好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始终保持常青。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