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行为和习惯,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途径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造,一个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校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而体育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是摆在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下面,我就个人在实践中的尝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大而言之,言人之所未闻,干人之所未干之事,也就是说运用知识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能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特殊才能的创新能力”是革命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特殊人才具有的创新能力,具有社会价值。“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其个别差异在于表现的内容、形式与层次不同,具有个人价值。可见,并不是说只有天才能创新,创新人人都会,个个可为。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由此可见,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质疑的习惯,才能为今后创造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给予满意的答复,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或者有问题而难以启齿,教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不失时机提出一些问题,如“在投掷中,为什么角度掌握好了就能掷远?”“弯道跑时为何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大于内侧手臂”?“前滚翻中为何头的触垫部位和双手的连线要成三角形”等,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发挥想象力,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环。美思奥斯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发挥潜在意识作用,保持幻想的活力,鼓励思维自由奔放,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训练想象力。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以此触发学生灵感思维的产生。如在进行球类课教学中,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技术、技能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课后会主动学习和练习。只有在各种各样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和自身的不足,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其创造意识有所发展。
二、营造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
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环境。
(一)实行民主教学,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就是民主。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学习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搞比赛,互相探讨体育知识,鼓励学生表达,容纳学生不同的见解;接纳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什么地方,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下,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学会做到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学生的说话,带着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要舍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和以严厉的语言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中对素质较差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并进行肯定评价,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从而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二)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体验,激发其创新意识
真正有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只有通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对象;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的组织与练习。如:组织一次专题讨论;设计一个趣味游戏;制定一套健身计划;指挥一场篮球比赛;现场解说一场球类比赛;成立体育俱乐部等,让学生在这种体验当中学会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给学生自编自创能力的机会
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一定机会,如:让学生自编体育游戏,自编徒手操,改编武术套路,创设新的体育项目等。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体育游戏、徒手操的编排原则、要求和方法,然后在学生编排过程中及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学生通过观察,查找有关资料,经过思考和构思进行改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运动能力 创新能力”的考核体系
体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评价体系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主要从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及基础知识等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考试难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笔者认为,既然教育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考试方法就要在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方面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实践中,我采用“运动能力 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考试体系,以此来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要使考试真正能够达到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的目的,关键在于考试内容的设计,为此,我设计了如下考试内容:①向学生提供不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直接解决的问题。如在篮球教学评价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篮球半场两边运球上篮。要求设计运球上篮路线,并在运球至投篮出手前做1~3个带有表演性的动作(如运球转身、绕环),该题引导学生通过努力以新的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主要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锻炼其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评价中,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让其自行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体操评价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男生做侧手翻联合动作,女生做单肩后滚翻呈跪撑联合动作,要求以规定动作为中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创编成有3~4个动作组合的联合动作。该题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实践证明,新的考试体系打破了以往考试内容、方式由教师规定,学生没有自主权的现象,新的考试形式不仅需要掌握技术,还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的技术与知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应付,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学生能力施展提供了良好的表现机会。从同学羡慕的目光中,从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与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投入更高的学习热情到体育课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体育教学这一复杂的育人途径,有着不断开发的潜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善于诱导,把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顺应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为21世纪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军平. 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 体育函授通讯,2002(2).
[2]陶西平. 素质教育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和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1999(1).
[3]陈业辉. 中学体育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体育函授通讯,2002(1).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途径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造,一个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校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而体育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是摆在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下面,我就个人在实践中的尝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大而言之,言人之所未闻,干人之所未干之事,也就是说运用知识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能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特殊才能的创新能力”是革命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特殊人才具有的创新能力,具有社会价值。“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其个别差异在于表现的内容、形式与层次不同,具有个人价值。可见,并不是说只有天才能创新,创新人人都会,个个可为。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由此可见,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质疑的习惯,才能为今后创造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给予满意的答复,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或者有问题而难以启齿,教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不失时机提出一些问题,如“在投掷中,为什么角度掌握好了就能掷远?”“弯道跑时为何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大于内侧手臂”?“前滚翻中为何头的触垫部位和双手的连线要成三角形”等,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发挥想象力,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环。美思奥斯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发挥潜在意识作用,保持幻想的活力,鼓励思维自由奔放,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训练想象力。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以此触发学生灵感思维的产生。如在进行球类课教学中,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技术、技能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课后会主动学习和练习。只有在各种各样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和自身的不足,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其创造意识有所发展。
二、营造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
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环境。
(一)实行民主教学,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就是民主。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学习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搞比赛,互相探讨体育知识,鼓励学生表达,容纳学生不同的见解;接纳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什么地方,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下,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学会做到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学生的说话,带着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要舍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和以严厉的语言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中对素质较差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并进行肯定评价,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从而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二)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体验,激发其创新意识
真正有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只有通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对象;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的组织与练习。如:组织一次专题讨论;设计一个趣味游戏;制定一套健身计划;指挥一场篮球比赛;现场解说一场球类比赛;成立体育俱乐部等,让学生在这种体验当中学会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给学生自编自创能力的机会
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一定机会,如:让学生自编体育游戏,自编徒手操,改编武术套路,创设新的体育项目等。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体育游戏、徒手操的编排原则、要求和方法,然后在学生编排过程中及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学生通过观察,查找有关资料,经过思考和构思进行改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运动能力 创新能力”的考核体系
体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评价体系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主要从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及基础知识等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考试难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笔者认为,既然教育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考试方法就要在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方面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实践中,我采用“运动能力 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考试体系,以此来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要使考试真正能够达到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的目的,关键在于考试内容的设计,为此,我设计了如下考试内容:①向学生提供不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直接解决的问题。如在篮球教学评价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篮球半场两边运球上篮。要求设计运球上篮路线,并在运球至投篮出手前做1~3个带有表演性的动作(如运球转身、绕环),该题引导学生通过努力以新的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主要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锻炼其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评价中,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让其自行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体操评价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男生做侧手翻联合动作,女生做单肩后滚翻呈跪撑联合动作,要求以规定动作为中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创编成有3~4个动作组合的联合动作。该题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实践证明,新的考试体系打破了以往考试内容、方式由教师规定,学生没有自主权的现象,新的考试形式不仅需要掌握技术,还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的技术与知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应付,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学生能力施展提供了良好的表现机会。从同学羡慕的目光中,从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与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投入更高的学习热情到体育课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体育教学这一复杂的育人途径,有着不断开发的潜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善于诱导,把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顺应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为21世纪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军平. 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 体育函授通讯,2002(2).
[2]陶西平. 素质教育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和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1999(1).
[3]陈业辉. 中学体育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体育函授通讯,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