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农村信用社作为新时期农村金融主力军,要不断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不仅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农业对农村信用社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农业产业化 农民收入
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结合实践,可看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方法,是突出发展当地支柱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在空间上,实行区域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在生产上,专业化生产,在时间上,产供销紧密结合,形成“一条龙”,在管理上,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模式的转变。因此,本文:肾农业产业化定义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支柱农业和主导农产品实行集中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把产供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二、产业经济学是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它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和产业内企业问的关系。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的抽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在其理论体系中,产业以及产业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都不出现,因此,微观经济学在理论逻辑上并不需要产业这一概念。产业经济学正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出于对现实经济情况的分析和研究的需要,向“产业”这一中间层次的延伸和拓展而形成的应用经济理论。从产业结构经济学来看,在农业产业分化的同时.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方面,农业已从独立的生产部门变成了一个与现代工业、服务业密切联系的经济部门。另一方面,农业关联产业部门对农业的依赖性也大大加强。这客观上要求农业和农业关联产业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的实质是揭示农业与其关联产业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化农业内部的企业间关系。因此,产业经济学为研究产业化农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的区域分布和空间结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这一点,对农信社如何支持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与宗旨
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城乡,从业人员较多,农信社已经成为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2007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2%;各项贷款余额3.1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河南省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7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2694.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891.92亿元,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六位。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其支农实力也逐渐增强,为了充分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区域,突出特色,优化信贷资金投向,积极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促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农村信用社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支持农业产业化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资金需求与支农资金矛盾突出。由于受地域经济、结算渠道等因素影响.农信社资金组织工作艰难,随着农业银行重返农村,邮储及村镇银行的建立,农村存款市场竞争加大,而对农业资金的支持几乎由农村信用社一家承担,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二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社会信誉观念淡薄,骗贷、赖债现象严重。农业产业化支持项目不易把握,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上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信贷决策失误,进而导致有限的信贷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是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撬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但想投资十万元以上搞规模较大的产业化经营的,借款比较难,信用社大额贷款需要有效抵押,而农民的一般房屋、动产设备不能作抵押,形成了贷款“两难”。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欠缺。县域龙头企业少,管理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且效益欠佳,经营困难,无法真正形成“产业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五、解决资金紧缺难题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首先,支农观念要提高。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确立为现代化农业服务的思想,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农村信用社要进要紧跟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要不以项目大小论风险.要抓大顾小,既要支持龙头企业,又要兼顾中心企业发展,以形成遍地开花,共同繁荣的局面。
其次,贷款营销力度要加大。要充分发挥资金的信贷杠杆作用,选准关键的环节、项目和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力促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再次,龙头企业要扶持。龙头企业规模大小、发展水平高低、竞争力强弱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衰。
六、充分发挥资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导向作用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选准切入点,加大对区域性传统农业、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
一要明确信贷政策,围绕产业政策,调整贷款投向,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主要目标来抓,抑扬结合,运用资金杠杆,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要着力支持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要适时投入信贷资金,支持区域主导粮食、油料、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
三要实行资金相对集中,推动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特色农业是资源条件、传统习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四要支持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利技含量。充分利用信贷杠杆把农业资金与技术粘台起来,发挥“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农村信用社在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防范信贷风险。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支持农业产业化不能急于求成,一 蹴而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从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市场体系、商品基地、龙头企业等关键环节人手,推动农业产业化由点到面,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二要坚持效益优先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归宿。因此,应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支持原则,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发展。
三要坚持集约经营原则。选择重点区域、产业和项目,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七、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首先要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做好服务是金融业的首要原则,服务客户是农信社的首要价值观。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尤其重要,要把科技、品牌和态度作为服务客户的手段,在全员中树立一种“客户至上”的意识。要推行阳光信贷,规范信贷流程,公开贷款利率,公开办贷程序,接受内外监督。
二要积极创新品种。农村信用社应适应产业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推广适合农村市场各层次资金需求的金融品牌.为农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层次化的信贷服务,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要发挥信用社网点遍及城乡、信息灵通优势,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建立独立快捷的电子结算网络体系和自动取款系统,全力做好存贷款、汇兑结算及银行卡业务,以适应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模式。
其次,要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当地党政加强沟通,共同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信用社信贷资金良性循环的“多赢”局面。对此,不仅要提高信用评定质效,以信用工程创建评定为载体,引导农民讲信用,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还要加大金融安全区创建力度,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实行社政企三方联动,共创金融安全区。要积极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国家要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考核体系和失信惩戒体系,加强信用执法力度,化解农村信用社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时,对龙头企业不仅要扶持,而且更要加强规范和监督,不应因税收等方面的利益驱动而偏袒企业,从而建立起信用社、龙头企业、农民之间诚信互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与氖围。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农业产业化 农民收入
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结合实践,可看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方法,是突出发展当地支柱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在空间上,实行区域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在生产上,专业化生产,在时间上,产供销紧密结合,形成“一条龙”,在管理上,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模式的转变。因此,本文:肾农业产业化定义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支柱农业和主导农产品实行集中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把产供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二、产业经济学是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它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和产业内企业问的关系。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的抽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在其理论体系中,产业以及产业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都不出现,因此,微观经济学在理论逻辑上并不需要产业这一概念。产业经济学正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出于对现实经济情况的分析和研究的需要,向“产业”这一中间层次的延伸和拓展而形成的应用经济理论。从产业结构经济学来看,在农业产业分化的同时.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方面,农业已从独立的生产部门变成了一个与现代工业、服务业密切联系的经济部门。另一方面,农业关联产业部门对农业的依赖性也大大加强。这客观上要求农业和农业关联产业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的实质是揭示农业与其关联产业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化农业内部的企业间关系。因此,产业经济学为研究产业化农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的区域分布和空间结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这一点,对农信社如何支持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与宗旨
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城乡,从业人员较多,农信社已经成为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2007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2%;各项贷款余额3.1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河南省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7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2694.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891.92亿元,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六位。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其支农实力也逐渐增强,为了充分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区域,突出特色,优化信贷资金投向,积极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促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农村信用社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支持农业产业化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资金需求与支农资金矛盾突出。由于受地域经济、结算渠道等因素影响.农信社资金组织工作艰难,随着农业银行重返农村,邮储及村镇银行的建立,农村存款市场竞争加大,而对农业资金的支持几乎由农村信用社一家承担,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二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社会信誉观念淡薄,骗贷、赖债现象严重。农业产业化支持项目不易把握,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上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信贷决策失误,进而导致有限的信贷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是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撬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但想投资十万元以上搞规模较大的产业化经营的,借款比较难,信用社大额贷款需要有效抵押,而农民的一般房屋、动产设备不能作抵押,形成了贷款“两难”。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欠缺。县域龙头企业少,管理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且效益欠佳,经营困难,无法真正形成“产业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五、解决资金紧缺难题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首先,支农观念要提高。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确立为现代化农业服务的思想,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农村信用社要进要紧跟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要不以项目大小论风险.要抓大顾小,既要支持龙头企业,又要兼顾中心企业发展,以形成遍地开花,共同繁荣的局面。
其次,贷款营销力度要加大。要充分发挥资金的信贷杠杆作用,选准关键的环节、项目和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力促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再次,龙头企业要扶持。龙头企业规模大小、发展水平高低、竞争力强弱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衰。
六、充分发挥资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导向作用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选准切入点,加大对区域性传统农业、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
一要明确信贷政策,围绕产业政策,调整贷款投向,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主要目标来抓,抑扬结合,运用资金杠杆,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要着力支持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要适时投入信贷资金,支持区域主导粮食、油料、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
三要实行资金相对集中,推动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特色农业是资源条件、传统习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四要支持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利技含量。充分利用信贷杠杆把农业资金与技术粘台起来,发挥“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农村信用社在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防范信贷风险。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支持农业产业化不能急于求成,一 蹴而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从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市场体系、商品基地、龙头企业等关键环节人手,推动农业产业化由点到面,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二要坚持效益优先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归宿。因此,应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支持原则,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发展。
三要坚持集约经营原则。选择重点区域、产业和项目,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七、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首先要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做好服务是金融业的首要原则,服务客户是农信社的首要价值观。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尤其重要,要把科技、品牌和态度作为服务客户的手段,在全员中树立一种“客户至上”的意识。要推行阳光信贷,规范信贷流程,公开贷款利率,公开办贷程序,接受内外监督。
二要积极创新品种。农村信用社应适应产业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推广适合农村市场各层次资金需求的金融品牌.为农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层次化的信贷服务,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要发挥信用社网点遍及城乡、信息灵通优势,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建立独立快捷的电子结算网络体系和自动取款系统,全力做好存贷款、汇兑结算及银行卡业务,以适应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模式。
其次,要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当地党政加强沟通,共同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信用社信贷资金良性循环的“多赢”局面。对此,不仅要提高信用评定质效,以信用工程创建评定为载体,引导农民讲信用,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还要加大金融安全区创建力度,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实行社政企三方联动,共创金融安全区。要积极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国家要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考核体系和失信惩戒体系,加强信用执法力度,化解农村信用社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时,对龙头企业不仅要扶持,而且更要加强规范和监督,不应因税收等方面的利益驱动而偏袒企业,从而建立起信用社、龙头企业、农民之间诚信互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与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