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诗的情感和想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一种富于情感和想象,以优美的语言反映生活和诗人心灵的文学样式。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建立在情感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小学的古诗教学重点不是只停留在对字词的准确释义上,而是更深入地挖掘古诗的情感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表达分析、重新建构文本的能力,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
  一、想象因素
  诗歌是静止的风景,是可以吟唱的自然,是铿锵的律动的生命;诗歌还是思想的天空,想象的天堂。
  当我们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没有悠远沉静的思绪,没有空阔辽远的境界,就体会不出诗歌里面雄浑的气象,体会不到作者当时的壮怀激烈,豪情满胸,然报国无门,建功无望,一腔热血付诸青山流水的失意。诗歌的颜色美、虚实美、动静美、空间美,从更深层次上说是为了突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诗言志”。这种理解是建立在想象中的,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诗人当时的情境之上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人们在抒发无边的思古幽情和深沉的现实感慨时,月亮便精灵般地出现在诗的意象里。冷月无声,苍茫弥漫大地,一轮历史的月亮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照亮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追求。想象的力量由此得到彰显。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的思想也上升到这种境界,但情感上把握却是必须通过学生对月亮的想象,对作者的人生理想的了解而得出。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意象,意境,教学就只停留在理解诗意、掌握中心思想、能够背诵默写的层面,这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极大的误导。因为诗意、中心思想、背诵默写这些基本的做法,是机械的,呆板的无创造性的照搬别人的东西,是纯粹意义上技术分析。没有思想,也就无所谓艺术。没有上升到艺术高度,古诗教学不能说是成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写庐山的诗不能说不多,精彩的作品也不能说不多,但这两首在众多的写庐山的诗歌里脱颖而出原因何在?我们都说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这种奇特的想象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除了想象,还是想象。日照香炉,烟色呈紫,山之隐约神秘、人之目色迷离,或晕眩、或惊奇,皆前川瀑布之高大雄奇,仿佛银河直下人间,想象出人意表,却又无不合情理。
  想象是现实世界在头脑中的映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世界的映象的再创造。它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它把学生没有见过的东西通过用学生见过的东西进行分解再组合,使之重现眼前。
  二、情感因素
  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第9课《母亲的恩情》。在怎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上,教师有意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教师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母亲”,问:“看到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什么?”有学生说想到了妈妈对我的爱,有学生说想到了妈妈做工很辛苦,有学生说想到了妈妈每天早早起床为我煮早饭,还有学生说想到了她给我钱。接着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递给母亲一张纸条,上面列着他今天的工作内容,并要求母亲为此支付他劳动报酬。母亲没有说话,她翻过背面,在上面写道:老师接着问:“母爱是伟大的。你想过报答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吗?从现在起,你要为她(他)做些什么呢?”这时,教室里举手的人少了,老师请举手的同学发言,有人说长大后要给妈妈盖新房子,因为妈妈现在住的房子是旧的;有人说给妈妈做饭,让她做工回来马上有饭吃;有人说长大后要挣很多很多钱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快快乐乐……有了这一番铺垫后,学生在进入课文时就有母爱的观念,在理解孟郊和他的《游子吟》时,就在现实和文本中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文本回归到生活本身,从而大大降低了理解文本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感恩的观念能够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首中年级的诗。这首诗中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夕阳、苍山、寒天、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夜晚、归人,这些意象是阻碍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大拌脚石。理解不了这些意象便不能從更深的层面,从审美的角度达到鉴赏这首诗的要求。而这些意象离学生的生活又实在太遥远。怎么办?不妨从诗题入手,弄清楚诗歌内容为何,再逐步理解作者写作的角度和切入点,到诗歌的意境,再到诗人表达的情感,然后上升到这是一种人生的体验。语须不甚深,理不可不深,谈体会不可不深。诗歌的情感,通常就包含着许许多多诗人的人生体验,诗人的人生体验往往又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出来。白屋、柴门、犬吠,就象是绝境中的希望,是蓦然回首中的那人,是给困顿的心灵提供庇护的驿站,是冬日里温暖人心的力量,给人的是温馨;夕阳、苍山、寒天、风雪、夜晚,外面的世界虽然是冰天雪地,但只要有柴门,就有房,有人就有家,有家就有温暖,有温暖就可以给人前进的力量。
  关注学生的情感,我们说,不仅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多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让学生学得愉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能有所发展,能达到与作品、与作者达到心灵上交流。
  我们说,一首诗歌是一朵微微绽开的花朵,一首诗是一瓶刚刚开启的美酒,一首诗是一种欲言又止的矜持,一首诗是一种沉郁顿挫的风度。理解一首诗的过程,就是精神上的一次探险,你不确切你就能达到渴望的彼岸,你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在凉如水的天阶夜色里,就这般,打开想象的门,不,是想象的窗,诗人的门是现实的,是紧紧关闭的内心,只有窗开着,从那里,我们才得以回到想象的家园,并安然享受那份精神的愉悦。
其他文献
区域活动以其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引起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注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缺乏对区域设置理念的全方位理解  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幼儿教师更多是通过参观学习吸取的别园的模式,看到别人开展的效果挺好的,于是,
期刊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一个孩子如果在幼儿时期就可以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它的发展一定会非常迅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
期刊
社会对职业学校往往有偏见,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就读职业学校。每当我看到老师们顶着炎热酷暑、遭受冷言冷语,不辞辛劳招生时,我被老师们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我们辛辛苦苦得把学生引荐到学校来读书后,职业学校又出现一个严峻问题:流生的现象日益严重,毕业时的总人数往往比开学初的总人数少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五十都有可能。我们好不容易把学生招来,又看到学生从校门出去,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如今国家大力
期刊
文言句子翻译是高考的一个考点,考查的虽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出题老师选择文言句子都是独具慧眼,他们选择那些有语法现象的句子來考核考生。它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理解是翻译的基础,二要有语境意识。大部分学生只是注意文言句子的大概意思,而不能把握翻译的要领,孤立地翻译这个句子本身,而不懂得句子来源于文段,应把句子回归到原文中,才能符合原文的语境。三要做到“信” “达” “雅”。“信”就是准确表现原文意思,不
期刊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中央、國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不乏学困生的存在,我将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就如何做好学困生学困原因的分析,帮扶提高成绩的措施等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一、准确把脉问诊,精准识别学困原因  开展学困生精准识别工作,必须建立学困生精准识别机制,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学困生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
期刊
我们许多人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无论小学、中学,都是学业为主,成绩第一,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可是,现在我们知道,要适应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这就首先需要教师不断做出改变,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应渗透到学校的所有的教育活动中,所以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社會需求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我经常会问自己
期刊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每一个实验操作活动都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过程。那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完成每一个探究活动就得从“讲清”与“听清”开始。  第一,教师要讲清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和每种器材第一次见面,大多都是非常陌生的,需要教师讲清并演示这种仪器的使用方
期刊
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物质上得到极大满足,同时他们身上也寄托着家长的无限期望和遐想。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总悬着一颗心,他们总担心和烦恼在孩子的教育上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以下六种问题严重类型的家长:一是模具制造型(听从要求),二是温室培养型(娇惯溺爱),三是极力压榨型(学学习习),四是经济刺激型(无原则奖励), 五是原始放牧型(不闻不问),六是崇尚
期刊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一门重要的学科。处于世界信息技术领先地位的美国,在中学是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本文通过作者长期在一线教学的经验并结合2013年赴美国学习的经历,来阐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及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相互动态关系,寻找并形成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序:  2013年作为“影子教师”,作者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拉法耶学区,在
期刊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是教师备的充分、讲的精彩;是学生学的积极、习的主动、是师生都愉悦轻松、和谐共生的课堂。现就我们农村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中无效、低效教学现象在农村学校仍然普遍存在  近年来,受我县考出去几个北大清华著名学子和教育主管局对学校考核的影响,课程改革虽推行了多年,上级的要求、学校的操作和民众的期盼之间有不协调的地方,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