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扬誉,眼睛已经验证了该公司总经理吴争鸣所说的话,扬誉的确是一个小企业,用视线就可以覆盖这个企业的所有建筑物,估算来看大致是几千平方米的地方,若比起那些大规模的企业,的确会逊色不少。吴争鸣说:“我经营这个企业二十几年,赚来的钱没有用于买地扩建厂房,全部投入在片梭织机的研发上了,其实,若是把这些钱用于扩展规模、增加产值,扬誉的外观也会另有状态。不过,我觉得很值得。”当你看到扬誉满车间的织机和各种各样的零配件,便会被他对片梭织机事业的热度所感染。吴争鸣说,自己看准了的事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克服一切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与每个零件对话
“片梭织机上每一个小零件,我都会精心去做。”吴争鸣敢这么说,是因为他的确用时间磨练了自己和扬誉。“到今年扬誉已经走过28年,在这28年间,我们一直专注做片梭织机。从零配件加工到维修改造再到整机生产,这个工作的艰辛,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员工都深有体会。其实也有很多人问过我,有那么多可做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难度这么大、别人都不敢做的?我说,因为我对片梭织机有种特殊的感情,也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吴争鸣回忆扬誉所走过的路,他深知前路艰辛,但他从未动摇。他说,别人能做好的设备,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做好,于是就把自己同片梭织机捆绑在一起,从第一个小零件开始,一路追随着片梭织机走到今天。
在扬誉车间里,记者看到了工人正在调试的片梭织机,虽然已对该设备的复杂程度有心理准备,但当听到吴争鸣说这个设备由上万个零配件组成时,记者仍感觉有点犯晕。不仅因为这个以“万”计数的零配件数量,还因为他投入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在吴争鸣进入这个领域时,片梭织机在国内市场的保有量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都是进口产品,价格动辄百余万元,金贵程度可见一斑。所以,初期不可能有现成的设备让他们来拆拆装装,更多的是他们自己找机会,从帮助纺织企业解决零配件的加工问题开始,边做边学。靠机会也好,靠口碑也罢,吴争鸣硬是从逐个零件研究到了整个机器,28年寒来暑往,他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探索、成长。在此过程中,他不知免费服务了多少使用片梭织机的企业,也不知在零件研发、制造方面耗费了多少资金和时间。唯一被量化了的,只有摆在车间里的片梭织机和上万个零件。他说,这就是他几十年的奋斗结果,他觉得很值。
错位找出路
当前,中国纺织业的织造领域可算是百花齐放。喷水织机有喷水织机主战场,喷气织机有喷气织机的优势,剑杆织机也不断通过扩大产品应用范畴提升着自己的竞争力。总之,不同的织造设备都利用各自的专长把控着自己的市场。
片梭织机对行业而言不是一个新产品,虽然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织造品质,但终因加工常规纺织品的速度不具优势,且设备价格较高等因素的限制,一直没能在行业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生存环境十分艰难。
吴争鸣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状况,也坦言自己热爱的事业正面临强大的生存挑战。要想片梭织机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不经过彻底升级换代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但他乐观看待这个事业所能拥有的未来,并以满腔热情,为此努力着。
在吴争鸣的办公室里,他拿了一摞很特别的材料给记者看。这些材料,每根“纱”都不符合常规意义上的纱线概念,因为它们的宽度和硬度都远远超过了我们常见的纱线特征,宽度有20毫米,厚度有2毫米,纤维材料也迥然不同。吴争鸣手拿着这些材料介绍说:“这些材料确实很特别,质轻、强度高,能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等相关产品制造,附加值很高。”记者可以感受到吴争鸣言语中的兴奋。
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材料因其纱线特殊,且产品大都需要特宽幅,很多幅宽都会超过4米,这样的织造幅宽是大多数常规织造设备的极限。所以,除了人工编织,若想实现更高效率、更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就必须要依靠高性能的片梭织机才能完成。于是,吴争鸣看到其中的机会,便整天忙着同一些科研院所沟通,全面了解相关纺织材料的终端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情况。吴争鸣决定跳出民用纺织品的竞争范畴,努力在产业用市场上展现片梭织机的真正优势。
据介绍,目前扬誉机械的设备生产的最大幅宽可达7.4米,且可用于长丝、短纤、扁丝、特宽丝、圆丝、玻纤、碳纤以及高克重和高密度多层产品的织造。
“全面”服务
扬誉机械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吴争鸣所实行的服务理念可能是很多正规上市企业都无法实现的,事实上,很多企业也不太可能这样去做。只要中国纺织企业用的是片梭织机,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不论老设备还是新机器,也不会限制设备是不是扬誉的产品,只要企业有需要,扬誉都愿意去帮助他们维护、维修。对于销售,其理念是让客户零风险,承诺免费试织,产品合格再合作。
愿意承诺,想来是因为吴争鸣对这个事业的深深情结。在他看来,企业愿意选用片梭织机,就像是认可了吴争鸣所做的事业选择,都看好片梭织机,大家算是志同道合,彼此间的帮扶就像是对彼此的认同和信任。所以,吴争鸣说自己帮得很开心。
敢于承诺,则是源于对扬誉技术的自信。几十年来,扬誉就是凭着点滴的积累,才走到了今天。这样的经历让扬誉对于片梭织机每个零配件的性能都有了深刻了解,对于相关的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吴争鸣很自信:“纺织企业目前在片梭织机运营上遇到的绝大多数技术问题,扬誉基本都能解决。”吴争鸣没有把话说满,他说不管是设备还是人,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扬誉一直在研究,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只是,自己愿意一直以此为方向,不断完善。
希望这样去做,吴争鸣有自己的打算。“同一种设备,在不同企业使用就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术,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不会相同,只有多接触这些不同的问题,才能帮助自己更全面地去认识片梭织机,才能有方向去做提升和创新。”吴争鸣说。在他看来,这样的机会是最宝贵的。扬誉一定能在自己的这一服务方式中,收获更多合作企业的褒奖、口碑,也会给扬誉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这个想法很像人们说的:吃亏是福。 “没有风险”的风险
吴争鸣总说自己做这个企业没什么风险,记者想象不出有哪家企业敢说自己做生意没风险。吴争鸣有自己的理论。扬誉不会盲目订立销售目标,有客户需要他就做,决不会以产定销,来“倒挂”自己的经营。他说,这就是小企业的优点,不必有那么严格的目标和任务,不用给自己在市场销售立个大门槛,然后再为了爬过这个门槛去“促销”,不论是降价还是降档,企业最后总难免伤到自己。
吴争鸣说:“扬誉就是有一台订单做一台,市场如果不好,我还有片梭织机的改造和零配件销售等业务,所以不会纠结在片梭织机的规模化生产上。”
若说扬誉在成品转库存或者低于成本销售方面的风险很小,可以说通,精准销售有这样的好处。但在产品研发投入上的风险,其实并不似吴争鸣说起来那么轻松。吴争鸣说,只要扬誉承诺帮用户做设备,就一定会做好,不会顾及其中的投入产出比。“哪怕用户只需要我们帮他加工一两个产品,就算我们之前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我也会去做。即便付出比产品本身收益高很多,我们也会用公道的价格卖出这个产品,不会把我们的附加投入转嫁给用户。”吴争鸣说,这些都是企业做好产品必须经历的,是企业必须承担的风险。当然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扬誉不仅多了一个能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如此看来,吴争鸣心里的风险理念很超脱,他心里所想的“风险”其实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的,而自身可能只为了一个承诺、一个产品、一次收获。不可否认,吴争鸣的这些考虑,是想到用户企业心坎里了。至于如何平衡得失,吴争鸣有自己的标准和考量,衡量的标准自然也不会局限在“钱”上。
扬誉很小,但是它很特别,能在众多设备纷争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面向产业用产品领域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作为企业管理者,吴争鸣明白这条路会充满坎坷,但他更相信发展前景的美好。“扬誉在片梭织机领域已经坚持了近三十年,没理由放弃。我相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发展速度慢些没关系,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吴争鸣说。若片梭织机的定位真的做到差异化,若扬誉能够持续稳固自己的设备制造技术,并找到适当的成长路径,相信,不论是片梭织机的未来,还是扬誉机械的未来,表现都不会差。
记者手记
用时间去成长
我们姑且不评吴争鸣的事业会如何,单从他对于片梭织机的专注程度来看,他是一个值得褒奖的老板。办企业赚钱,是每个老板愿意成为老板的动因,因此时常调转方向,趋利投资也正常。吴争鸣的做法,若以一个老板的身份来衡量,显然有些“不对路”,事实证明,一路走来,扬誉都在拿金钱换技术,好像反方向操作着钱和产品的兑换关系。而且,他还在不停地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把片梭织机一直做下去。他说,一个产品,一个企业要做好,不是一代人可以实现的,需要几代人用心接力。看来,他意欲执著到底了。在这一点上,吴争鸣是特别的,别人把“执著”当形容词用,他则把“执著”作动词。想来,这就是一种精神,若他真的可以这样坚持,我信扬誉能有好未来。(袁春妹)
与每个零件对话
“片梭织机上每一个小零件,我都会精心去做。”吴争鸣敢这么说,是因为他的确用时间磨练了自己和扬誉。“到今年扬誉已经走过28年,在这28年间,我们一直专注做片梭织机。从零配件加工到维修改造再到整机生产,这个工作的艰辛,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员工都深有体会。其实也有很多人问过我,有那么多可做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难度这么大、别人都不敢做的?我说,因为我对片梭织机有种特殊的感情,也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吴争鸣回忆扬誉所走过的路,他深知前路艰辛,但他从未动摇。他说,别人能做好的设备,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做好,于是就把自己同片梭织机捆绑在一起,从第一个小零件开始,一路追随着片梭织机走到今天。
在扬誉车间里,记者看到了工人正在调试的片梭织机,虽然已对该设备的复杂程度有心理准备,但当听到吴争鸣说这个设备由上万个零配件组成时,记者仍感觉有点犯晕。不仅因为这个以“万”计数的零配件数量,还因为他投入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在吴争鸣进入这个领域时,片梭织机在国内市场的保有量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都是进口产品,价格动辄百余万元,金贵程度可见一斑。所以,初期不可能有现成的设备让他们来拆拆装装,更多的是他们自己找机会,从帮助纺织企业解决零配件的加工问题开始,边做边学。靠机会也好,靠口碑也罢,吴争鸣硬是从逐个零件研究到了整个机器,28年寒来暑往,他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探索、成长。在此过程中,他不知免费服务了多少使用片梭织机的企业,也不知在零件研发、制造方面耗费了多少资金和时间。唯一被量化了的,只有摆在车间里的片梭织机和上万个零件。他说,这就是他几十年的奋斗结果,他觉得很值。
错位找出路
当前,中国纺织业的织造领域可算是百花齐放。喷水织机有喷水织机主战场,喷气织机有喷气织机的优势,剑杆织机也不断通过扩大产品应用范畴提升着自己的竞争力。总之,不同的织造设备都利用各自的专长把控着自己的市场。
片梭织机对行业而言不是一个新产品,虽然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织造品质,但终因加工常规纺织品的速度不具优势,且设备价格较高等因素的限制,一直没能在行业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生存环境十分艰难。
吴争鸣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状况,也坦言自己热爱的事业正面临强大的生存挑战。要想片梭织机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不经过彻底升级换代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但他乐观看待这个事业所能拥有的未来,并以满腔热情,为此努力着。
在吴争鸣的办公室里,他拿了一摞很特别的材料给记者看。这些材料,每根“纱”都不符合常规意义上的纱线概念,因为它们的宽度和硬度都远远超过了我们常见的纱线特征,宽度有20毫米,厚度有2毫米,纤维材料也迥然不同。吴争鸣手拿着这些材料介绍说:“这些材料确实很特别,质轻、强度高,能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等相关产品制造,附加值很高。”记者可以感受到吴争鸣言语中的兴奋。
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材料因其纱线特殊,且产品大都需要特宽幅,很多幅宽都会超过4米,这样的织造幅宽是大多数常规织造设备的极限。所以,除了人工编织,若想实现更高效率、更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就必须要依靠高性能的片梭织机才能完成。于是,吴争鸣看到其中的机会,便整天忙着同一些科研院所沟通,全面了解相关纺织材料的终端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情况。吴争鸣决定跳出民用纺织品的竞争范畴,努力在产业用市场上展现片梭织机的真正优势。
据介绍,目前扬誉机械的设备生产的最大幅宽可达7.4米,且可用于长丝、短纤、扁丝、特宽丝、圆丝、玻纤、碳纤以及高克重和高密度多层产品的织造。
“全面”服务
扬誉机械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吴争鸣所实行的服务理念可能是很多正规上市企业都无法实现的,事实上,很多企业也不太可能这样去做。只要中国纺织企业用的是片梭织机,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不论老设备还是新机器,也不会限制设备是不是扬誉的产品,只要企业有需要,扬誉都愿意去帮助他们维护、维修。对于销售,其理念是让客户零风险,承诺免费试织,产品合格再合作。
愿意承诺,想来是因为吴争鸣对这个事业的深深情结。在他看来,企业愿意选用片梭织机,就像是认可了吴争鸣所做的事业选择,都看好片梭织机,大家算是志同道合,彼此间的帮扶就像是对彼此的认同和信任。所以,吴争鸣说自己帮得很开心。
敢于承诺,则是源于对扬誉技术的自信。几十年来,扬誉就是凭着点滴的积累,才走到了今天。这样的经历让扬誉对于片梭织机每个零配件的性能都有了深刻了解,对于相关的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吴争鸣很自信:“纺织企业目前在片梭织机运营上遇到的绝大多数技术问题,扬誉基本都能解决。”吴争鸣没有把话说满,他说不管是设备还是人,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扬誉一直在研究,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只是,自己愿意一直以此为方向,不断完善。
希望这样去做,吴争鸣有自己的打算。“同一种设备,在不同企业使用就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术,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不会相同,只有多接触这些不同的问题,才能帮助自己更全面地去认识片梭织机,才能有方向去做提升和创新。”吴争鸣说。在他看来,这样的机会是最宝贵的。扬誉一定能在自己的这一服务方式中,收获更多合作企业的褒奖、口碑,也会给扬誉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这个想法很像人们说的:吃亏是福。 “没有风险”的风险
吴争鸣总说自己做这个企业没什么风险,记者想象不出有哪家企业敢说自己做生意没风险。吴争鸣有自己的理论。扬誉不会盲目订立销售目标,有客户需要他就做,决不会以产定销,来“倒挂”自己的经营。他说,这就是小企业的优点,不必有那么严格的目标和任务,不用给自己在市场销售立个大门槛,然后再为了爬过这个门槛去“促销”,不论是降价还是降档,企业最后总难免伤到自己。
吴争鸣说:“扬誉就是有一台订单做一台,市场如果不好,我还有片梭织机的改造和零配件销售等业务,所以不会纠结在片梭织机的规模化生产上。”
若说扬誉在成品转库存或者低于成本销售方面的风险很小,可以说通,精准销售有这样的好处。但在产品研发投入上的风险,其实并不似吴争鸣说起来那么轻松。吴争鸣说,只要扬誉承诺帮用户做设备,就一定会做好,不会顾及其中的投入产出比。“哪怕用户只需要我们帮他加工一两个产品,就算我们之前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我也会去做。即便付出比产品本身收益高很多,我们也会用公道的价格卖出这个产品,不会把我们的附加投入转嫁给用户。”吴争鸣说,这些都是企业做好产品必须经历的,是企业必须承担的风险。当然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扬誉不仅多了一个能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如此看来,吴争鸣心里的风险理念很超脱,他心里所想的“风险”其实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的,而自身可能只为了一个承诺、一个产品、一次收获。不可否认,吴争鸣的这些考虑,是想到用户企业心坎里了。至于如何平衡得失,吴争鸣有自己的标准和考量,衡量的标准自然也不会局限在“钱”上。
扬誉很小,但是它很特别,能在众多设备纷争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面向产业用产品领域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作为企业管理者,吴争鸣明白这条路会充满坎坷,但他更相信发展前景的美好。“扬誉在片梭织机领域已经坚持了近三十年,没理由放弃。我相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发展速度慢些没关系,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吴争鸣说。若片梭织机的定位真的做到差异化,若扬誉能够持续稳固自己的设备制造技术,并找到适当的成长路径,相信,不论是片梭织机的未来,还是扬誉机械的未来,表现都不会差。
记者手记
用时间去成长
我们姑且不评吴争鸣的事业会如何,单从他对于片梭织机的专注程度来看,他是一个值得褒奖的老板。办企业赚钱,是每个老板愿意成为老板的动因,因此时常调转方向,趋利投资也正常。吴争鸣的做法,若以一个老板的身份来衡量,显然有些“不对路”,事实证明,一路走来,扬誉都在拿金钱换技术,好像反方向操作着钱和产品的兑换关系。而且,他还在不停地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把片梭织机一直做下去。他说,一个产品,一个企业要做好,不是一代人可以实现的,需要几代人用心接力。看来,他意欲执著到底了。在这一点上,吴争鸣是特别的,别人把“执著”当形容词用,他则把“执著”作动词。想来,这就是一种精神,若他真的可以这样坚持,我信扬誉能有好未来。(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