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道路初探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武清区农广校从自身职能出发,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创新培训机制,灵活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培养一大批叫得响、留得住、扎根农村、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民“能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力量和支撑,为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
  一、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武清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要锁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园区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种植大户、能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信息员、农业生产经营户、农民土专家等农业生产、经营和传播知识能力强的人群,通过农技知识、科技成果、新品种引进、农业信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拓宽他们的眼界与见识,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农民增收。通过遴选,确定500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二、 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
  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立足于“一切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好务”的宗旨,切实履行好教师职责,为农民提供及时便利的培训服务,使农民尽快“智慧”起来、“活跃”起来,实现增收致富。武清区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7人,由本系统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京津两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以及被农民认可的土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38人。专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信息与网络等培训任务,同时聘请北京、吉林、天津、山东、台湾等地区专家教授实地讲课并指导,聘请成功的农民创业者、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作为现场指导教师,增强培训的灵活性。
  三、 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用教材
  通过调研,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从业特点,选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现代农业创业指导》、《农业信息网络应用》、《武清区种植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等实用教材。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及时调整和选编更加实用的培训教材。
  四、 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色内容
  根据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和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分类开展培训。
  一是依托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高层次的培训。如结合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完成了《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乡村经济管理》等七门课程的学习;结合武清区农业局实施的和台湾合作的生态农业项目,邀请台湾教授进行生态农业讲座,武清区农广校的兼职教师再以“手把手”、“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培训和指导服务,扩大科技覆盖面,提高学员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二是送教下乡,根据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吸引村干部、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培训,引导创业。如在黄花店镇请天津市植保研究所所长王万立讲西红柿病虫害防治,在大良乡请天津市蔬菜站推广研究员李海燕讲西红柿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高村乡成人文化学校请北京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史亚兴博士讲鲜食玉米栽培技术等。
  三是针对农业生产时令需求和农民需要,开展普及性技术培训,为农民“雪中送炭”,以简便的方式教会他们技术要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
  五、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
  在对农民培训时间的确定上,以服务农民为中心,以便利农民为出发点,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避开农忙季节和农民劳动时间,摆脱双休日和8小时工作制的束缚,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农闲、早晨干活前、中午饭后、晚上等时间,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开展零距离培训。也可适时让农民自己决定培训的时间。
  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模式
  一是“村庄、园区”是教室、“村官、骨干”是教师、“现场、地块”是教材的教学模式。帮助村干部、园区骨干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带头致富和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是“四个课堂”教学模式,即固定课堂、空中课堂、移动课堂和田间课堂。通过整合农村文化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现代媒体信息与网络服务手段,突出农广校办学特色,体现务实、便捷、行之有效的教学风格。
  三是通过“学校 企业”、“学校 园区”、“学校 合作社”的教学模式,推动培训与产业结合。注重优先培训具备职业农民潜质的农业生产企业主和员工、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园区技术骨干,并使之成为职业农民中的“领头羊”,带动示范周边。
  四是建立网络联系,如手机联网,及时发布技术指导信息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武清区农业信息网,发布网上销售信息,畅通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实际问题。
  五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遴选部分种植大户走出教室、走出大棚、走出村庄,到山东等地进行现场参观,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甚至拓展基地,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把外地专家、种植大户请进我们的课堂、园区、合作社,为农民朋友讲授新知识、新品种和新技术,传授好的经验与方法。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武清区分校
  高祝平
其他文献
——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发的探讨  编者按: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某某地方苹果滞销、某某地方大白菜烂在地里。而相反的例子甚至更为常见。如,郑州、南阳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城市里设立蔬菜直销市场,既方便了市民,也解决了菜农买菜难问题。又如,蜜橘市场价每公斤16元的情况下,浙江省衢州市清水瓜果专业合作社的蜜橘却卖到每公斤40元还供不应求。该合作社负责人说,不愁销一是因为种得好、质量高,二是因为
栏目名称: 《致富快车》  栏目时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早4∶30-4∶55播出。  节目形式: 以专题讲解、专家访谈形式为主。  节目定位: 解读农业政策法规,分析农业市场信息,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和理念。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唯一的特色对农栏目,《致富快车》栏目将坚持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增强农
201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部将联合举办177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根据培训基地特色安排相应主题班,按照培训主题设置相关课程和参观考察内容。2016年培训对象聚焦贫困地区村“两委”成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等带领农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枣果清香爽口,且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鲜枣易发生软化、变褐、腐烂以及鲜枣中糖转化成乙醇等现象,贮藏保鲜都十分困难。所以开展枣果的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蜜枣的加工技术多数环节可采用机器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省去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蜜枣加工的效率和蜜枣的商品品质。本节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准备、枣果处理、枣果加工等。
编者按: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员学习的基本工具。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教材建设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教材质量的高下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的好坏。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筑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根基。本期专题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展开,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教材建设工作的意义、内容、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期待体系上下群策群力,
栏目名称: 《乡村讲堂》  栏目时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频率晚23:00-23:30播出。  节目形式: 以专题讲解、专家访谈形式为主。  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就是针对我国蛋鸭生产现状,从资源、环境、生态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对我国蛋鸭生产发展中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加以系统总结,来推动蛋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发展,力求形成一套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蛋鸭养殖模式。 
自从无花果引进上海,种植形式就一直属零散型,处于不成规模状态。金汇镇乐善村是奉贤第一批种植无花果的村庄,断断续续,一种就是十多年。早期由于很多人都对无花果不太了解,没人敢买,市场需求量极少。乐善村的第一批种植户渐渐打起了退堂鼓,纷纷选择了种植其他常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信息、网络的逐渐发达,人们渐渐认识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水果,奇特、美味,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看到这些历史原因和市场趋势,“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刊将《意见》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培育对象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201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
栏目名称: 《农科讲堂》  承担培训: 农业部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  栏目时间: 互联网7*24小时点播  卫星网工作日8:30-12:30,13:30-17:30轮播  节目形式: 以专家讲座和访谈为主  节目定位: 宣讲政策法规、普及科学技术技能,让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系统干部及时了解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学习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切实提高围绕“三农”中心任务开展科研和推广工
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  “老蒲”的人生有三次重要选择:上学他选择了学农;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