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含脂肝细胞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8例含脂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MRI检查,手术切除后肿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指标:(1)影像学检查情况。(2)病理学检查结果。(3)治疗及随访。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
(1)影像学检查情况:MRI平扫显示:18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7例,肝尾状叶2例,病灶均为类圆形,直径为1.6~9.0 cm。肿瘤均为单发,仅1例肉眼可见肝静脉癌栓;T2加权成像压脂表现为高信号15例,等信号3例;MRI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T1加权成像反相位较正相位信号下降,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信号下降;T1加权成像脂相位示脂质弥漫性分布10例,含脂区域以斑片状散在分布于肿瘤周围区域7例,脂质位于中央区域1例。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8例患者中,快进快出型16例,快进慢出型1例,慢进慢出型1例;延迟期包膜样强化16例;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高信号10例,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19±0.20)×10-3 mm2/s,其中富脂型ADC值为(1.37±0.20)×10-3mm2/s,透明细胞型ADC值为(1.17±0.13)×10-3 mm2/s,粗梁型ADC值为(1.11±0.17)×10-3 mm2/s。18例患者中,术前2例误诊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误诊为肝腺瘤。(2)病理学检查结果:18例含脂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学类型:富脂型5例,非富脂型13例(透明细胞型4例、粗梁型9例);镜下均可见脂肪变性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亮,可见大空泡状脂滴;脂肪变性肿瘤细胞弥漫或散在分布于病灶中,部分聚合呈大小不一斑块状表现;微血管浸润程度:M0级12例,M1级3例(2例粗梁型、1例透明细胞型),M2级3例(2例粗梁型、1例富脂型)。(3)治疗及随访:18例含脂肝细胞癌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随访期间,5例富脂型和4例透明细胞型患者均未复发;9例粗梁型患者中,4例微血管浸润仅1例未复发,2例术后第3个月复发,1例术后第4个月复发,5例无微血管浸润者未见复发。3例复发患者均为单发复发灶,采用局部微创治疗,持续随访。
结论含脂肝细胞癌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为T1加权成像反相位较正相位信号下降,DWI高信号,ADC值低,快进快出型强化方式,延迟期包膜样强化的特征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