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山地住宅区成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重要途径。山地自然条件极其复杂,生态因素丰富多样,这为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一把双刃剑。本文从自然环境特征出发,论述了山地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的内容和手法。
【关键词】山地;住宅区;景观
一、山地居住区的环境特征
1、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对于山地住宅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复杂多变的环境为山地住宅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元素和生态元素,使设计师有了游刃有余的发挥空间。起伏多变的地形也为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复杂的自然环境,给住区建筑布局和景观设施建设带来困难,加大了土方工程量,对规划设计者要求更为严格。
2、生态特征
山地住宅区生态呈现异质性特征,影响环境特征的生态因子比平原地区要多,生态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则自我恢复能力差,影响山地住宅区的自然生态因子除了地形地貌以外,气候、水文、植被、及土壤等也会对山地住区产生很大的影响。山地住宅小区的绿地景观要注重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结合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可以使绿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得到最佳发挥,营造真正具有生态效益,更加优美舒适的山地小区环境。
二、山地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规划、融合环境原则
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从整体进行把控,从文化、地域、小区主题以及建筑特色等方面入手,把握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由于山地住宅区所处的位置一般地形起伏,树木丰茂,风景优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植物景观特别是公共景观区的植物景观营造要使其风格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营造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疏朗有致的植物群落。要避免为了标新立异,追求档次引种大量外来树种,不但增加经济成本和后期养护难度,也使山地住宅区景观与周围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个景观的基调。住宅区周围的植物景观营造要考虑建筑的风格,成为建筑与整个景观的良好过渡。植物景观营造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这不仅能够营造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的景观,也能提高植物栽植的成活率,提高景观的稳定性。
2、生态协调、尊重自然原则
山地住宅区生态呈现异质性特征,所以,在山地自然环境下进行构建活动时,应审形度势,充分理解山地地形的结构、地质、植被乃至水文状况,经营布局时绝不能单纯从功能、形式、传统布局等观念出发,而是宏观把握,结合诸多生态因子,牢牢树立“整体性设计”的生态设计观念。即使在对自然地形进行改造时,也绝不能以人工之力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该寻求最简易、最合理、最有效的各种生态技术手段,使人工景观环境与自然山地环境得到最佳结合。尊重自然,就是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充分尊重,而且,基于原有自然景观结构进行创造更易于形成景观特色,而割裂自然景观结构则往往导致丧失特色。
3、景观布局、空间拓展原则
从景观资源的意义出发,山地居住区具有突出的优势。针对山地地形条件下平面空间不足的情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巧妙借助自然地势的变化,变不可用地为可用地,尽可能地争取活动空间,打造绿地丰富的高低变化,巧妙的划分出“积极”空间,而不应掺杂过多的人工手段。山地住宅区的景观营造不应盲目追求大尺度的平台空间从而大规模地改造地形,而应结合地形特色,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将活动组织于层层的横向台地之中。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立体绿化,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同时,充分绿化山体、阳台、墙壁、停车场等,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效应,体现出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化园林景观。
4、因地制宜、特色生成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从自然地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原有特色,然后根据这些特色性要素进行合理的创造,从而也形成整体的景观特色。在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意保护自然植被,尽量减少破坏。那些对山地住宅区景观有重大影响的植被要保留。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它们都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并对恶劣条件下的环境也具有较好的抗性。在一些条件特殊的区域,乡土植物依然能够顽强的生存,并与周围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且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植物景观的主要元素,也是反应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体现地方植物特色。
三、山地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1、依山就势,正确处理景观造型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在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中,山体占有较大的体量,通常成为人造景观的背景,形成明显的“图底关系”。建筑和植被是山地住宅区景观中“图--底”画面的主要构成物。山形地势千变万化,在建筑处理上,应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体型多变,一般应将建筑摆放成与等高线平行或是斜交的关系,既顺应周边关系,又经济合理。在条件限制下,也可以与等高线垂直,可以将建筑进行筑台、错层、吊脚等处理。
2、合理规划道路系统,尽量营造舒适步行道
道路设计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依势索路、陡中取平,从山、居、人和谐相处着手,建立布局合理、线型灵活、等级明确的道路网结构系统。依山就势的道路设计,可以最少限度地挖填和破坏自然植被水土,保持原有自然山体本身的面貌,得以保留自然的原始记忆。因受地形和坡度的影响,步行交通有可能成为其自身独特的环境特色,可以把限制变为特色,设计中借助和发挥地势的特点,道路线形可以更加灵活,小区曲线形的道路网合理又自然。在规划中,因地制宜布置梯道和林荫步道,应控制好步道的尺度,比例,做到有收有放,形成一个安全、安静,方便的人行系统,享受以人为本的亲切感受,体验景观变化丰富,实现联系多样的乐趣。
3、营造立体空间,打造生态绿地
山地住宅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大部分都分布在建筑前后,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僵化的狭长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一些高山耐寒花卉、草皮。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此外,由于住宅区道路、围墙、建筑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可以考虑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
最后,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4、注入文化内涵,延续文化传承
环境景观设计不能徒有技术,还应注入文化内涵,形成场所精神,给人以文化的归属感。艺术是景观价值的一部分,它给人带来美感,同时也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除有着自身的艺术性以外,它还具有庞大的人文特征,山地在宗教哲学、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配合建筑表达同一文化主题,强化场所个性,环境中各要素都能够成为表达文化内涵的载体,例如为了体现特定的文化、可以按某一造园手法进行建筑设计和植物种植;在硬景和景观小品设计部分,可以提炼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从而直接获得与人在艺术方面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曹鹏.浅谈山地小区的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1]陈雷.山地别墅景观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0
[2]盖湘涛.山城设计的景观艺术[J].辽宁城市规划.2008
【关键词】山地;住宅区;景观
一、山地居住区的环境特征
1、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对于山地住宅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复杂多变的环境为山地住宅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元素和生态元素,使设计师有了游刃有余的发挥空间。起伏多变的地形也为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复杂的自然环境,给住区建筑布局和景观设施建设带来困难,加大了土方工程量,对规划设计者要求更为严格。
2、生态特征
山地住宅区生态呈现异质性特征,影响环境特征的生态因子比平原地区要多,生态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则自我恢复能力差,影响山地住宅区的自然生态因子除了地形地貌以外,气候、水文、植被、及土壤等也会对山地住区产生很大的影响。山地住宅小区的绿地景观要注重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结合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可以使绿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得到最佳发挥,营造真正具有生态效益,更加优美舒适的山地小区环境。
二、山地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规划、融合环境原则
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从整体进行把控,从文化、地域、小区主题以及建筑特色等方面入手,把握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由于山地住宅区所处的位置一般地形起伏,树木丰茂,风景优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植物景观特别是公共景观区的植物景观营造要使其风格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营造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疏朗有致的植物群落。要避免为了标新立异,追求档次引种大量外来树种,不但增加经济成本和后期养护难度,也使山地住宅区景观与周围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个景观的基调。住宅区周围的植物景观营造要考虑建筑的风格,成为建筑与整个景观的良好过渡。植物景观营造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这不仅能够营造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的景观,也能提高植物栽植的成活率,提高景观的稳定性。
2、生态协调、尊重自然原则
山地住宅区生态呈现异质性特征,所以,在山地自然环境下进行构建活动时,应审形度势,充分理解山地地形的结构、地质、植被乃至水文状况,经营布局时绝不能单纯从功能、形式、传统布局等观念出发,而是宏观把握,结合诸多生态因子,牢牢树立“整体性设计”的生态设计观念。即使在对自然地形进行改造时,也绝不能以人工之力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该寻求最简易、最合理、最有效的各种生态技术手段,使人工景观环境与自然山地环境得到最佳结合。尊重自然,就是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充分尊重,而且,基于原有自然景观结构进行创造更易于形成景观特色,而割裂自然景观结构则往往导致丧失特色。
3、景观布局、空间拓展原则
从景观资源的意义出发,山地居住区具有突出的优势。针对山地地形条件下平面空间不足的情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巧妙借助自然地势的变化,变不可用地为可用地,尽可能地争取活动空间,打造绿地丰富的高低变化,巧妙的划分出“积极”空间,而不应掺杂过多的人工手段。山地住宅区的景观营造不应盲目追求大尺度的平台空间从而大规模地改造地形,而应结合地形特色,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将活动组织于层层的横向台地之中。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立体绿化,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同时,充分绿化山体、阳台、墙壁、停车场等,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效应,体现出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化园林景观。
4、因地制宜、特色生成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从自然地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原有特色,然后根据这些特色性要素进行合理的创造,从而也形成整体的景观特色。在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意保护自然植被,尽量减少破坏。那些对山地住宅区景观有重大影响的植被要保留。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它们都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并对恶劣条件下的环境也具有较好的抗性。在一些条件特殊的区域,乡土植物依然能够顽强的生存,并与周围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且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植物景观的主要元素,也是反应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体现地方植物特色。
三、山地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1、依山就势,正确处理景观造型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在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中,山体占有较大的体量,通常成为人造景观的背景,形成明显的“图底关系”。建筑和植被是山地住宅区景观中“图--底”画面的主要构成物。山形地势千变万化,在建筑处理上,应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体型多变,一般应将建筑摆放成与等高线平行或是斜交的关系,既顺应周边关系,又经济合理。在条件限制下,也可以与等高线垂直,可以将建筑进行筑台、错层、吊脚等处理。
2、合理规划道路系统,尽量营造舒适步行道
道路设计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依势索路、陡中取平,从山、居、人和谐相处着手,建立布局合理、线型灵活、等级明确的道路网结构系统。依山就势的道路设计,可以最少限度地挖填和破坏自然植被水土,保持原有自然山体本身的面貌,得以保留自然的原始记忆。因受地形和坡度的影响,步行交通有可能成为其自身独特的环境特色,可以把限制变为特色,设计中借助和发挥地势的特点,道路线形可以更加灵活,小区曲线形的道路网合理又自然。在规划中,因地制宜布置梯道和林荫步道,应控制好步道的尺度,比例,做到有收有放,形成一个安全、安静,方便的人行系统,享受以人为本的亲切感受,体验景观变化丰富,实现联系多样的乐趣。
3、营造立体空间,打造生态绿地
山地住宅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大部分都分布在建筑前后,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僵化的狭长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一些高山耐寒花卉、草皮。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此外,由于住宅区道路、围墙、建筑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可以考虑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
最后,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4、注入文化内涵,延续文化传承
环境景观设计不能徒有技术,还应注入文化内涵,形成场所精神,给人以文化的归属感。艺术是景观价值的一部分,它给人带来美感,同时也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山地住宅区园林景观除有着自身的艺术性以外,它还具有庞大的人文特征,山地在宗教哲学、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配合建筑表达同一文化主题,强化场所个性,环境中各要素都能够成为表达文化内涵的载体,例如为了体现特定的文化、可以按某一造园手法进行建筑设计和植物种植;在硬景和景观小品设计部分,可以提炼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从而直接获得与人在艺术方面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曹鹏.浅谈山地小区的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1]陈雷.山地别墅景观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0
[2]盖湘涛.山城设计的景观艺术[J].辽宁城市规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