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摄影选修课在高等院校的重要性,多年来学术界、教育界已有着广泛的探讨,除了鼓励学生选修音乐、美术、书法之外,开设摄影选修课,也是拓宽高校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急需。
关键词:高校 摄影 选修课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教育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由最初的单一性、笼统性,向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深入性等方向发展。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各种摄影艺术的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摄影对大学生的影响
摄影选修课是相对于专业摄影课以及专业基础摄影课而言的一种公众文化素质课,在高校中属于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摄影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同时还是一种审美教育。它的美育过程主要由欣赏和创作活动两部分组成,通过教育实施可使我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有必要发掘摄影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摄影教育,普及摄影选修课,以此丰富高校审美教育的内容、壮大审美教育的阵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美化大学生的心灵,让大学生做生活的艺术家,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中国的摄影教育在各教育部门和广大摄影人几十年的努力下,在21世纪初,形成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势。摄影教育无疑是一件形成健全摄影社会的基础工程,对未来中国摄影人才的输送和中国摄影品质的提升,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从培养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的基本素质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摄影教育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大学中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而培养高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益。
三、高校摄影教育的兴旺,是社会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有摄影系或摄影专业班,教学深度从中专到本科,直至硕士、博士研究生;此外,许多小学也都开设摄影课,而初中、高中除上摄影课外,还成立各种组织进行摄影活动,并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高等院校的摄影教学已成为一个强大的体系,美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已同摄影联系起来了。
我国的摄影教育虽然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尚无一所摄影的大专院校。这给当代大学生尤其高校学生带来思索——我们管教育的并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该怎么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我们不妨以商品经济的眼光,重新认识摄影艺术这位当代艺术骄子。在摄影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遵循一条艺术规律之外,是否还有一条经济规律可循?如果是这样,或许能触及一下目前摄影创作单一、陈旧的发展模式,对摄影的价值观念来一番重新的认识,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摄影事业健康活泼地发展。(摄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是一种信息代替,是一种样式摆设,是一种科学工具,是一种斗争武器,是一种生产力。)
当然,在高校开设摄影教学与校园文化要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从现象看,似乎是一种丰富大学生文化的娱乐活动,但实质是审美教育的延伸。一些学校忽视摄影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学科列为副科,甚至随意侵占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时间。一定要认识到,发展学校摄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校内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全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摄影的审美教育为学生对知识和社会的审美追求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并为经过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第一步,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摄影为校园文化服务,校园文化为摄影提供活力,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大学美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摄影是最理性、最忠实、最精细、最真切的艺术。以不可辩驳的可信性赢得人类的公认与厚爱。摄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人所共见之景,人所共历之事,由于情感的过滤与渗透,幻化成无穷无尽的影像与变化莫测的色彩令你动情,使你神往。
四、高校开设摄影选修课即能起到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批判家、马克思主义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会书写的人,而是不懂得摄影的人——”古希拉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所以,摄影选修课每学期安排35-51学时,课程包括摄影基础和摄影艺术基础理论课。开设摄影概论、摄影文化、照相机、摄影镜头、摄影技术、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美学、生活摄影、舞台摄影、工业摄影、专题摄影、科技摄影、摄影艺术、新闻摄影、摄影创作等。在讲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学习专门化,实验选修课多样化、深度化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上力求知识性、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创造性相结合。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五、结语
为此,在学好摄影理论和基础课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开放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主动思考,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给同学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对摄影技巧和技法进行各种尝试,给学生打开摄影艺术的殿堂。
高校开设摄影选修课,是学生施展才华,为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机会。大学生学摄影,应该是学用结合,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形成共识、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美丽中国!
作者简介:曾尉,湖北郧县人.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担任全校“摄影鉴赏”公选课老师。
关键词:高校 摄影 选修课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教育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由最初的单一性、笼统性,向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深入性等方向发展。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各种摄影艺术的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摄影对大学生的影响
摄影选修课是相对于专业摄影课以及专业基础摄影课而言的一种公众文化素质课,在高校中属于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摄影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同时还是一种审美教育。它的美育过程主要由欣赏和创作活动两部分组成,通过教育实施可使我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有必要发掘摄影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摄影教育,普及摄影选修课,以此丰富高校审美教育的内容、壮大审美教育的阵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美化大学生的心灵,让大学生做生活的艺术家,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中国的摄影教育在各教育部门和广大摄影人几十年的努力下,在21世纪初,形成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势。摄影教育无疑是一件形成健全摄影社会的基础工程,对未来中国摄影人才的输送和中国摄影品质的提升,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从培养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的基本素质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摄影教育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大学中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而培养高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益。
三、高校摄影教育的兴旺,是社会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有摄影系或摄影专业班,教学深度从中专到本科,直至硕士、博士研究生;此外,许多小学也都开设摄影课,而初中、高中除上摄影课外,还成立各种组织进行摄影活动,并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高等院校的摄影教学已成为一个强大的体系,美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已同摄影联系起来了。
我国的摄影教育虽然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尚无一所摄影的大专院校。这给当代大学生尤其高校学生带来思索——我们管教育的并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该怎么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我们不妨以商品经济的眼光,重新认识摄影艺术这位当代艺术骄子。在摄影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遵循一条艺术规律之外,是否还有一条经济规律可循?如果是这样,或许能触及一下目前摄影创作单一、陈旧的发展模式,对摄影的价值观念来一番重新的认识,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摄影事业健康活泼地发展。(摄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是一种信息代替,是一种样式摆设,是一种科学工具,是一种斗争武器,是一种生产力。)
当然,在高校开设摄影教学与校园文化要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从现象看,似乎是一种丰富大学生文化的娱乐活动,但实质是审美教育的延伸。一些学校忽视摄影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学科列为副科,甚至随意侵占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时间。一定要认识到,发展学校摄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校内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全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摄影的审美教育为学生对知识和社会的审美追求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并为经过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第一步,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摄影为校园文化服务,校园文化为摄影提供活力,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大学美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摄影是最理性、最忠实、最精细、最真切的艺术。以不可辩驳的可信性赢得人类的公认与厚爱。摄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人所共见之景,人所共历之事,由于情感的过滤与渗透,幻化成无穷无尽的影像与变化莫测的色彩令你动情,使你神往。
四、高校开设摄影选修课即能起到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批判家、马克思主义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会书写的人,而是不懂得摄影的人——”古希拉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所以,摄影选修课每学期安排35-51学时,课程包括摄影基础和摄影艺术基础理论课。开设摄影概论、摄影文化、照相机、摄影镜头、摄影技术、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美学、生活摄影、舞台摄影、工业摄影、专题摄影、科技摄影、摄影艺术、新闻摄影、摄影创作等。在讲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学习专门化,实验选修课多样化、深度化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上力求知识性、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创造性相结合。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五、结语
为此,在学好摄影理论和基础课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开放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主动思考,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给同学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对摄影技巧和技法进行各种尝试,给学生打开摄影艺术的殿堂。
高校开设摄影选修课,是学生施展才华,为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机会。大学生学摄影,应该是学用结合,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形成共识、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美丽中国!
作者简介:曾尉,湖北郧县人.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担任全校“摄影鉴赏”公选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