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六月天,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万物勃发,生机盎然。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踏上宁夏大地,首站就来到了红寺堡区。进企业、走农户、察民生,声声问候暖人心房,句句叮嘱催人奋进。
一年来,红寺堡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自治区和吴忠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勇前行的澎湃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努力描绘移民之城发展的新图景。
在这里,奋斗出的美好新生活如繁花盛开
红寺堡区弘德村是移民村,也曾是贫困村。
过去的弘德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里也没有主导产业,很多村民的日子过得贫困不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村民们铆足干劲,踏上脱贫致富路。探索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抱团发展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闽宁协作机制建立扶贫车间……一项项精准有效的措施,一个个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日日夜夜,让弘德村告别了贫困,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弘德村,听取宁夏以及弘德村脱贫攻坚情况介绍,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刘克瑞家中看望,详细了解就业、收入、医疗、社保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今年端午节前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又一次来到弘德村。曾经的水泥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沥青路,整齐的村居与绿树相互映衬,村外不远处的弘德工业园区发展势头正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弘德村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见到刘克瑞时,他正在自家院里新建的茶馆里忙碌着。回想起一年前总书记来家里的情景,说起如今的生活,刘克瑞心中充满了感恩:“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带给我们村发展的好机会,也让我们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希望。现在,我特别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好了,大家伙的日子也更好了。”
一年来,刘克瑞家好事连连。儿子在离家不远的“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开饲喂车,每月收入4500元;儿媳妇海小荣当上了弘德村党员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村上还给身有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活的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越来越好的生活让刘克瑞心里乐开了花。
弘德村更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和期盼。一年来,弘德村全力提升人居环境,结合村里实际发展致富产业,形成了劳务产业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美好的生活不只在弘德村。
坐落在罗山脚下的新庄集乡红川村,面对村里老年人多、缺乏致富产业的困境,主动寻找出路,引进辽宁葫芦岛四家合作社种植萝卜,让村民在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同时,更激发了村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如今,除了种植萝卜,村里4000多亩枸杞也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同为移民村的南源村依托不断深入的惠民政策,办学校、建医院、兴办扶贫工厂、发展种养殖业,让村民鼓了“钱袋子”、盖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奋斗的脚步遍布红寺堡区的每一个角落。
大河乡龙源村“攒劲妈媽”李耀梅在脱贫政策的扶持下,依靠勤劳的双手扎出一把把脱贫致富的“金扫帚”,摘掉了“穷帽子”。脱贫后的李耀梅,每天依旧忙着扎扫帚,带着村里人奋斗在致富的路上;新庄集乡白墩村枸杞种植户王航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枸杞销售产生的巨大影响,不等不靠,主动开辟网上销售渠道,不仅把自家枸杞销售一空,还带动了乡亲们的枸杞外销。在政府的支持下,善于学习的王航弟多次参加直播电商培训课程,直播实操技能不断提升。如今,成为枸杞带货达人的她正信心十足地带领村民把村里的枸杞产业做大做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年来,在红寺堡这方热土上,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成为区委、区政府不懈的追求。
——牢记总书记嘱托,尽锐出战,精准施策,高标准提升脱贫成色,高质量夯实脱贫基础,高效率凝聚脱贫合力,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清零,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进一步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让农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幸福,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在更高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8%和11.2%;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大病、重病患者救治率达100%,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3%;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电视宽带实现全覆盖……
在这里,“移”出来的“新路子”越走越宽
6月3日,记者来到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口高耸的木质门头上醒目地刻着“永新村休闲旅游民宿村”几个大字,这里也是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示范村。
与一年前相比,永新村又变了新模样: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标有“智慧民宿”字样、别具风格的民宿更是给村里增添了几分“洋气”。循着往日的记忆,记者来到了村里开办民宿的“第一人”永新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彬家。刚到门口,一股沁人心脾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定眼一看,一格格采摘下的食用玫瑰花苞铺满了李文彬家的小院。“这就是当年我给你说的我们村要发展的另一个特色种植产业——食用玫瑰花,如今已经见到了效果,成为村民们增收的好产业。”闻声出来的李文彬看到记者手中拿着的玫瑰花苞,开心地介绍道。 永新村是一个有着900多户村民的移民村,近年来从人居环境破题,从特色产业发展入手,走上了集田园采摘、游客住宿、农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路子。如今,永新村村民眼里有风景、口袋有“钱景”,幸福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多年来,宁夏先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搬迁123万人,红寺堡区共安置移民23.3万人。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提出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把红寺堡区建设成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红寺堡区坚决扛起自治区党委赋予的时代重任,以落实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国土绿化重点工程建设,统筹部署、压茬推进,坚持高标准,努力在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激活资源、挖掘潜力、汇聚力量等方面作出示范。
近几个月来,柳泉乡副乡长金帝几乎每天都要去永新村好几趟,督促检查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从道路修整到巷道卫生清扫、到民宿改扩建进展,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永新村是示范村之一。示范村就要有示范村的样子,在各方面走在前,作出示范是我们的责任。”
在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过程中,红寺堡区坚持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示范区创建的首场硬仗,全民动员、尽锐出战。坚持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全面治“脏”、集中治“乱”、强力治“弱”,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实现了村庄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仲夏时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买河村的黄花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碧波翻滚。看着眼前的景象,买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永志知道今年村里的黃花菜又将迎来丰收,村民的腰包将更加厚实。几年来,买河村借助红寺堡区大力发展黄花菜产业的机遇,引导村民种植黄花菜。如今,全村已有1100多亩的黄花菜,亩产净利润达4000多元,小小黄花成为村民的“致富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情,为宁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出了“新路子”。在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过程中,红寺堡区聚焦“实”字增动能,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提升移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抓手,围绕居民收入“两个高于”目标,完善后续扶持政策,统筹推进葡萄酒、枸杞、黄花菜、肉牛和滩羊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和重点产业包抓机制,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围绕拓宽移民就业创业渠道,多点发力,制定务工就业推进计划,成立提升就业创业工作专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活动……一年来,红寺堡区良好的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的移民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有了更多稳稳的幸福。
鞍马未歇再出征。向着建设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目标,红寺堡区不负重托,加速奔跑;在建设“更好的日子”的道路上,红寺堡区人民不懈奋斗,信心满怀!G
责任编辑: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