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不足与完善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慈善组织相比,信托公司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优势在于:投资范围广,运营成本低,能兼顾信托财产的安全与效率,有利于吸引潜在高净值委托人设立慈善信托.信托公司也存在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动力不足、参与慈善经验不够、面临税收瓶颈制约和缺乏公募资格的劣势.进一步激发信托公司参与慈善信托的动能、增强其受托能力需要信托公司提高认识、加强与慈善组织的合作,税收政策的跟进和公募资格的选择性配比也尤为必要.
其他文献
《民法典》的颁行提供了重新审视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是否实现了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的契机.在前民法典时代,我国采取的是基于国家中心主义的重刑轻民国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内部表现为对刑法维护社会秩序机能的重视,在外部体现为刑法常常绕过前置法成为应对社会失范行为的优先和常态化工具.在民法典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呼唤以人民为中心的以重民轻刑为前提的“民刑共治”新模式.只有民先刑后民进刑退,方能形成轻重有序责任有别的民刑共治治理体系,并实现国家治理对公权力倚重转向私法自治的能力现代化.民刑共治也是回应共建共治共享国家治理现
从计算机网络时代到大数据智能时代,因技术引起法益侵害的凤险客观存在。为应对这一风险,刑法理论经历了发出预警到从严规制,再到理性反思的周而复始。受此影响,刑法立法与司法也随之呈现出同样的规律。纵观网络领域刑事治理的理论变迁与实践样态,呈现出指导原则缺位、治理目标不明的缺陷。保护技术的成长与发展应该成为现代网络领域刑事治理的重要任务。建立在功利主义思想下的利益衡量原则在刑法中早巳开始运用。在当前不同代际网络技术共生的时代,根据利益衡量原则来划定刑法规制网络技术领域的界限,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基础上,防止包括人工智
电子数据主权管辖的立法主要有数据控制者管辖模式和数据存储地管辖模式,这两种主权管辖模式的冲突对跨境数据电子数据取证具有较大影响.我国司法机关在数据主权存在管辖冲突的情况下进行跨境电子取证,应坚持国际礼让与互惠、安全保护等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跨境电子数据取证的路径建构应从制度弥补与运行机制入手.一是在立法层面明确我国境内存储的跨境电子数据取证范围和程序,明确我国请求存储于他国的数据的跨境取证的方式,明确对来源不明晰的数据跨境取证的管辖范围和法律适用.二是在制度运行上,制定并增设风险评估机
由于围绕数据私法属性和权利配置路径的研究仍旧未有定论,再加之对数据自身特性的激烈争辩,致使“数据垄断”命题饱受质疑,但实际上,无论是数据的私法属性还是其自身特征均不能成为否定该命题的合理理由。展开而言,从命题构成层次分析,“数据垄断”基于问题域差异可以具体分为数据垄断和基于数据的垄断,两者在理论上均具备成立的可能性空间。同时,私法在调整败据经济领域法律关系时的诸多局限性也更加凸显出反垄断法介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