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重点研究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改革 程序设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077-0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些程序设计课把文字教材看作主要的学习资源,造成其它学习资源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难以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机房或实验室,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确立全新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课后自学的主动性不强的特点,精用课堂时间,严格把握“理论够用、实践第一”的原则。关于“理论够用”,即并不一定是指知识数量的减少,而是指是否适合并满足于实践需要,需要随着实践的需求而去取舍与重组。[1]
所选取的案例,笔者认为可以选取任课教师所参与的参与度比较高的项目,这样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得心应手。并且这个项目的选择不能一味的追求企业一线真实项目,要在企业一线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项目的业务逻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复杂度要适中,要做到让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学生自主学习余地。
选择好案例之后,要激发学生对此案例的兴趣,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这可以通过演示案例所运行的结果等方法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可以讲解这种案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以及这个理论知识在运行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位置,这样既可以有针对的讲解代码,又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待学生熟悉了本实例的重点难点、程序流程之后,让学生重新独立编写程序代码,在学生编写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到各学生机上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犯的错误,解答在这一系列操作步骤中遇到的困惑;鉴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别,鼓励完成较快的同学适时地帮助周围完成较慢的同学。课后,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Email、QQ等方式,勤与学生交流,答疑。这样,一方面便于让老师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遇到的难题等,以便让自己的备课侧重点、教学进度等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一种网络学习的精神。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项目贯穿全课程。整个教学部分以一个到两个项目为主线,将它分解在各个教学情境中,每个教学情境有一个工作任务,教学围绕工作任务展开,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以课程设计为载体,进行真实项目的开发。在教学任务基本结束后安排1~2周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实际应用项目开发。任课老师只是这个阶段的组织者和学生工作过程中的答疑者。
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亲自体验了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课程教学设计,极大地刺激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2 要求教师善于学习,提升自己,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加强自身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深厚的编程功底和丰富的开发经验,才能更加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才能教会学生真正的程序设计能力。我认为,这方面的提升一是通过自己平时大量的阅读专业知识,还可以按照新技术、新要求自编教材,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二是加强自己的数学休养。计算机学科与数学息息相关,尤其解题的思路及用到的一些数学知识更说明数学学科对一名计算机教师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分析问题的严密性、逻辑性上更能体现出来,所以加强自己的数学休养是十分必要的;三是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教师只有参与在实际开发工作中,才能很好的把编程的思路,软件工程的思想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可以切身体会到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有利于在课堂上为学生解惑。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水平跟不上,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指导,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就必须得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3 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结合
校企联合办学,是高职教育办学的一个亮点。对于程序类课程的教学,这个思路更加值得重视。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各种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对于程序类课程如果只讲一些三四年前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能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将学生的实训、实习直接与企业第一线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直接学习到编程规范,并且直接参与企业实践给学生的印象深刻,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讲解效果显然更佳。教师负责和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沟通,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形式,对教学计划做调整,使教学计划符合软件产业的现状。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与学都是有针对性的,在此过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能够及时做到学以致用。在这种培养方式下,还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初级开发人员,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还可以解决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的程序类课程的教学,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将软件工程的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过程完成。
教高[2006]16号文中已经指出高职高专的教学活动要沿着“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思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2]在教学内容上,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语法知识的大量讲解,实践性、操作性所设计的内容较少,急需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原则,与就业需求接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陶双双.谈高职教学中的学习迁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34~36.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改革 程序设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077-0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些程序设计课把文字教材看作主要的学习资源,造成其它学习资源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难以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机房或实验室,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确立全新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课后自学的主动性不强的特点,精用课堂时间,严格把握“理论够用、实践第一”的原则。关于“理论够用”,即并不一定是指知识数量的减少,而是指是否适合并满足于实践需要,需要随着实践的需求而去取舍与重组。[1]
所选取的案例,笔者认为可以选取任课教师所参与的参与度比较高的项目,这样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得心应手。并且这个项目的选择不能一味的追求企业一线真实项目,要在企业一线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项目的业务逻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复杂度要适中,要做到让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学生自主学习余地。
选择好案例之后,要激发学生对此案例的兴趣,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这可以通过演示案例所运行的结果等方法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可以讲解这种案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以及这个理论知识在运行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位置,这样既可以有针对的讲解代码,又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待学生熟悉了本实例的重点难点、程序流程之后,让学生重新独立编写程序代码,在学生编写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到各学生机上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犯的错误,解答在这一系列操作步骤中遇到的困惑;鉴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别,鼓励完成较快的同学适时地帮助周围完成较慢的同学。课后,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Email、QQ等方式,勤与学生交流,答疑。这样,一方面便于让老师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遇到的难题等,以便让自己的备课侧重点、教学进度等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一种网络学习的精神。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项目贯穿全课程。整个教学部分以一个到两个项目为主线,将它分解在各个教学情境中,每个教学情境有一个工作任务,教学围绕工作任务展开,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以课程设计为载体,进行真实项目的开发。在教学任务基本结束后安排1~2周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实际应用项目开发。任课老师只是这个阶段的组织者和学生工作过程中的答疑者。
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亲自体验了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课程教学设计,极大地刺激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2 要求教师善于学习,提升自己,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加强自身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深厚的编程功底和丰富的开发经验,才能更加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才能教会学生真正的程序设计能力。我认为,这方面的提升一是通过自己平时大量的阅读专业知识,还可以按照新技术、新要求自编教材,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二是加强自己的数学休养。计算机学科与数学息息相关,尤其解题的思路及用到的一些数学知识更说明数学学科对一名计算机教师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分析问题的严密性、逻辑性上更能体现出来,所以加强自己的数学休养是十分必要的;三是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教师只有参与在实际开发工作中,才能很好的把编程的思路,软件工程的思想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可以切身体会到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有利于在课堂上为学生解惑。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水平跟不上,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指导,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就必须得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3 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结合
校企联合办学,是高职教育办学的一个亮点。对于程序类课程的教学,这个思路更加值得重视。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各种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对于程序类课程如果只讲一些三四年前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能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将学生的实训、实习直接与企业第一线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直接学习到编程规范,并且直接参与企业实践给学生的印象深刻,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讲解效果显然更佳。教师负责和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沟通,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形式,对教学计划做调整,使教学计划符合软件产业的现状。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与学都是有针对性的,在此过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能够及时做到学以致用。在这种培养方式下,还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初级开发人员,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还可以解决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的程序类课程的教学,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将软件工程的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过程完成。
教高[2006]16号文中已经指出高职高专的教学活动要沿着“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思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2]在教学内容上,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语法知识的大量讲解,实践性、操作性所设计的内容较少,急需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原则,与就业需求接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陶双双.谈高职教学中的学习迁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34~36.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