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配对关系也是婚配制度的主要组成之一,是动物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动物的配对关系,分析了影响配对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配对关系;动物生态;因素
配对关系也是婚配制度的主要组成之一。配对关系有如下几种:交配后形成紧密的配对关系直到一方死亡;交配后形成紧密的配对关系直到生殖期结束;交配后不形成配对关系。配对关系与双亲行为密切相关,产生配对关系的动物往往雌雄都参与双亲行为,如企鹅、雕等,但也有部分动物配对关系只发生在雌性妊娠期间,如老虎、熊等。而不产生配对关系的动物则是只有雌性参与双亲行为或者雌雄都不参与双亲行为。配对关系形成的原因究其根本,也是出于动物的繁殖目的。
一、一雌一雄制
一雌一雄制,是指动物在一个繁殖季内只和一个异性同类交配并一起生活,到了下一个繁殖季可能会更换配偶,但仍然只和一个异性同类配对,也有部分动物是终生配对直到另一方死亡。实行单配制的物种通常双亲共同抚养后代。单配制常见于鸟类,鸟类虽然多为一雌一雄制,但是在鸟类中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雌性会和其他雄性偷偷进行婚外交配。这一现象目前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针对此现象生态学家提出了繁殖进化策略学说、遗传利益学说、非遗传利益学说。虽然具体的原因还存在争议,但是无可非议的是这一行为对雌鸟来说,是可以为自身和后代带来一定利益的优秀策略。
二 、一雄多雌制
一雄多雌制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婚配方式,具体又可以分为资源保卫型一雄多雌制,雌性保卫型一雄多雌制,求偶场型一雄多雌制和争夺竞争型一雄多雌制。这种制度下通常为雌性单独养育后代。资源保卫型中雄性通过占有一定范围的具有资源的领地而获得与领地内雌性交配的权力;雌性保卫型中雄性直接控制并占有多个雌性,如北美沙漠中的树蜥,通常3-4个雌性生活于一棵树上,而雄性一般可以保卫2-3棵树。求偶场是雄性动物为了交配而临时占有的一小块不含有资源的领域,雌性动物会来到求偶场选择自己中意的雄性,其中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的雄性就会有机会和多数雌性交配。雌性通过这种性选择可以让自己的后代获得更优秀的遗传因子。而对于雄性来说,没有获得交配机会的个体也可以从获得了交配机会并且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那得到遗传上的好处。争夺竞争型是指雄性通过寻找发情的雌性并与之交配而不是与其他雄性直接竞争的婚配制度。
三 、混交制
混交制是指在一个种群内既有一雌多雄制又有一雄多雌制得婚配制度,出现在极少数鸟类,兽类如里氏田鼠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中。混交制对群居动物来说可以减少种群中雄性因争夺配偶而产生的冲突,也可以避免雄性,尤其是首领的杀婴行为,对于稳定一个种群的秩序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混交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雌性的生殖成功率和受精卵的遗传多样性,这也是金乌贼和峨眉树蛙等物种采取混交制的原因。
四、 影响配对的主要因素-生态因素
对动物婚配制度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生态因素。资源的分布很大程度地决定了物种营哪种婚配制度,如果资源充足且分布平均,则有利于单配制的形成;如果资源丰富且集中,则一名雄性将占领领地获得交配权,从而形成一雄多雌制;如果资源贫瘠,后代需要双亲共同抚养才能成活则也会形成单配制;如果资源贫瘠,养育后代的需要高于双亲所能给予的,则需要采用一雌多雄制;如果资源丰富但高度分散,则有利于雌性保卫型的一雄多雌制的形成。
对唐氏田鼠的研究发现,雌性和雄性的活动空间的重叠率也对婚配制度有一定影响,在春季,雄性田鼠与雌性田鼠的活动范围重叠率低,此时为一雄一雌制;而在夏季,雄性与雌性的活动范圍重叠率高,此时为一雄多雌制。
同样,性比也是决定物种的婚配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若雌性所占比例大,则有利于一雄多雌制的形成,如果雌性比例小则有利于一雄一雌制的形成。
认识到雄性和雌性的最佳婚配制度是截然相反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婚配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狨猴的研究中,生态学家发现雌性会采用远离雄性和隐蔽排卵的方式来增加试图采用一雄多雌制的雄性用于搜索可交配雌性的时间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雄性接受一雄多雌制。在多数群居动物中,雄性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得首领的地位,并独占交配权以此得到最大的繁殖利益,从而形成一雄多雌制。
结语:
婚配制度作为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资源条件或环境压力发生较大改变时动物的婚配制度也会做出相应改变。对篱鸟的研究表明,当雄鸟能以牺牲雌鸟繁殖利益为代价而获得优势时,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反之,当雌鸟获得优势时,为一雌多雄制;当雌雄双方都不能取得优势时,为一雄一雌制;当优势雄鸟不能把从属雄鸟从另外两只雌鸟那儿驱走,优势雌鸟也不能把从属雌鸟从两只雄鸟那驱赶走时,就会变为混交制。
参考文献:
[1]关于动物婚配制度……武模戈 侯建军 四川动物.
[2]动物行为研究的新进展(七):动物的婚配体制……尚玉昌 自然杂志.
[3]田鼠属动物婚配制度的研究范式……赵亚军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
[4]田鼠婚配制度的神经内分泌基础……唐业忠 王祖望 兽类学报.
[5]繁殖策略:从动物到人……蒋志刚 生命世界.
关键词:配对关系;动物生态;因素
配对关系也是婚配制度的主要组成之一。配对关系有如下几种:交配后形成紧密的配对关系直到一方死亡;交配后形成紧密的配对关系直到生殖期结束;交配后不形成配对关系。配对关系与双亲行为密切相关,产生配对关系的动物往往雌雄都参与双亲行为,如企鹅、雕等,但也有部分动物配对关系只发生在雌性妊娠期间,如老虎、熊等。而不产生配对关系的动物则是只有雌性参与双亲行为或者雌雄都不参与双亲行为。配对关系形成的原因究其根本,也是出于动物的繁殖目的。
一、一雌一雄制
一雌一雄制,是指动物在一个繁殖季内只和一个异性同类交配并一起生活,到了下一个繁殖季可能会更换配偶,但仍然只和一个异性同类配对,也有部分动物是终生配对直到另一方死亡。实行单配制的物种通常双亲共同抚养后代。单配制常见于鸟类,鸟类虽然多为一雌一雄制,但是在鸟类中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雌性会和其他雄性偷偷进行婚外交配。这一现象目前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针对此现象生态学家提出了繁殖进化策略学说、遗传利益学说、非遗传利益学说。虽然具体的原因还存在争议,但是无可非议的是这一行为对雌鸟来说,是可以为自身和后代带来一定利益的优秀策略。
二 、一雄多雌制
一雄多雌制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婚配方式,具体又可以分为资源保卫型一雄多雌制,雌性保卫型一雄多雌制,求偶场型一雄多雌制和争夺竞争型一雄多雌制。这种制度下通常为雌性单独养育后代。资源保卫型中雄性通过占有一定范围的具有资源的领地而获得与领地内雌性交配的权力;雌性保卫型中雄性直接控制并占有多个雌性,如北美沙漠中的树蜥,通常3-4个雌性生活于一棵树上,而雄性一般可以保卫2-3棵树。求偶场是雄性动物为了交配而临时占有的一小块不含有资源的领域,雌性动物会来到求偶场选择自己中意的雄性,其中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的雄性就会有机会和多数雌性交配。雌性通过这种性选择可以让自己的后代获得更优秀的遗传因子。而对于雄性来说,没有获得交配机会的个体也可以从获得了交配机会并且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那得到遗传上的好处。争夺竞争型是指雄性通过寻找发情的雌性并与之交配而不是与其他雄性直接竞争的婚配制度。
三 、混交制
混交制是指在一个种群内既有一雌多雄制又有一雄多雌制得婚配制度,出现在极少数鸟类,兽类如里氏田鼠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中。混交制对群居动物来说可以减少种群中雄性因争夺配偶而产生的冲突,也可以避免雄性,尤其是首领的杀婴行为,对于稳定一个种群的秩序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混交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雌性的生殖成功率和受精卵的遗传多样性,这也是金乌贼和峨眉树蛙等物种采取混交制的原因。
四、 影响配对的主要因素-生态因素
对动物婚配制度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生态因素。资源的分布很大程度地决定了物种营哪种婚配制度,如果资源充足且分布平均,则有利于单配制的形成;如果资源丰富且集中,则一名雄性将占领领地获得交配权,从而形成一雄多雌制;如果资源贫瘠,后代需要双亲共同抚养才能成活则也会形成单配制;如果资源贫瘠,养育后代的需要高于双亲所能给予的,则需要采用一雌多雄制;如果资源丰富但高度分散,则有利于雌性保卫型的一雄多雌制的形成。
对唐氏田鼠的研究发现,雌性和雄性的活动空间的重叠率也对婚配制度有一定影响,在春季,雄性田鼠与雌性田鼠的活动范围重叠率低,此时为一雄一雌制;而在夏季,雄性与雌性的活动范圍重叠率高,此时为一雄多雌制。
同样,性比也是决定物种的婚配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若雌性所占比例大,则有利于一雄多雌制的形成,如果雌性比例小则有利于一雄一雌制的形成。
认识到雄性和雌性的最佳婚配制度是截然相反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婚配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狨猴的研究中,生态学家发现雌性会采用远离雄性和隐蔽排卵的方式来增加试图采用一雄多雌制的雄性用于搜索可交配雌性的时间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雄性接受一雄多雌制。在多数群居动物中,雄性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得首领的地位,并独占交配权以此得到最大的繁殖利益,从而形成一雄多雌制。
结语:
婚配制度作为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资源条件或环境压力发生较大改变时动物的婚配制度也会做出相应改变。对篱鸟的研究表明,当雄鸟能以牺牲雌鸟繁殖利益为代价而获得优势时,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反之,当雌鸟获得优势时,为一雌多雄制;当雌雄双方都不能取得优势时,为一雄一雌制;当优势雄鸟不能把从属雄鸟从另外两只雌鸟那儿驱走,优势雌鸟也不能把从属雌鸟从两只雄鸟那驱赶走时,就会变为混交制。
参考文献:
[1]关于动物婚配制度……武模戈 侯建军 四川动物.
[2]动物行为研究的新进展(七):动物的婚配体制……尚玉昌 自然杂志.
[3]田鼠属动物婚配制度的研究范式……赵亚军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
[4]田鼠婚配制度的神经内分泌基础……唐业忠 王祖望 兽类学报.
[5]繁殖策略:从动物到人……蒋志刚 生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