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曲目丰富,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受到当地戏曲音乐、民间歌曲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道教音樂风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以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遗留的道乐谱例及相关文献资料,可以总结出当地道乐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
  [关键词]紫竹观;道教音乐;岭南;地域性风格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从它诞生伊始,就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古代社会中的鬼神崇拜、自然崇拜、神仙方术、巫术等孕育了道教的原始形态。史学家们一般将道教正式形成的时间定在汉顺帝年间(公元126年-144年),标志性事件是张陵首创“五斗米道”,迄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的一系列宗教仪式活动如祈祷、度厄等,催生了道教斋仪音乐,这些道乐如同道教一样,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在它诞生以来的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断与传统民族音乐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地的道教音乐也显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全真派道教音乐除“十方韵”之外还出现了各种“地方韵”,有东北韵、北京韵、崂山韵、武当韵等。陆丰地处“潮汕文化圈”,其道教音乐属于全真道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潮汕韵”。本文以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遗留的道乐谱例及相关文献资料,拟对当地道乐的地域性音乐风格进行初步分析。
   一、紫竹观道教音乐概述
   位于陆丰境内的紫竹观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①,属于全真正宗龙门派道观,与罗浮山冲墟古观、惠州元妙观、广州三元宫、北京白云观同宗②。一般来说,宗教音乐的风格会受到宗教的教义、崇拜方式的影响,道教在后期衍生了不同的派系,由此不同的道乐风格也会有差异,众多的派系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全真派和正一派。其中,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他们可以喝酒吃肉,甚至还可以娶妻生子,宗教活动以法事和符箓为主,正一派的音乐与全真派一样都吸收了许多民间音乐的成分,但其中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与重视斋醮符箓的正一道不同,全真道重修持炼养,其音乐主要用于修持、庆典和祈祷等法事活动中,所以其通行的“全真正韵”音乐则以幽静、典雅和含蓄深沉凸显其个性③,陆丰紫竹观的道教音乐延续了这一风格,其音乐分为两部分:一为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一为神诞法事的法乐。紫竹观还保留了相当丰富的经曲曲牌,有《早课诵经曲》(全套)、《晚课诵经曲》(全套)、《三官经曲》(全套)、《清静经曲》(全套)、《南斗经曲》(全套)、《北斗经曲》(全套)以及《玉皇忏》(全套)和《三元忏》(全套)等曲目共220多首,除此之外还有《乌飞兔走》《春天景》《杨枝净水》等常用经曲,以及紫竹观的传统经韵道曲《弥罗宝诰》《吊挂》。
   早晚课的诵经曲是紫竹观道教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真教“十方韵”在岭南地区传播与发展的一个实例,其曲调被当地人称为“外江腔”。根据卓荣光等人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中的记载可知,紫竹观的早晚课诵经曲曾两次“取经”于浙江道乐,第一次是1919年前,由观内道士蔡宗进从浙江普陀山道观带回,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复观后的紫竹观百废待兴,早晚课音乐缺失严重,浙江苍南县净幽道观的陈宗化应紫竹观之邀前来布道,并带来了浙江的道曲。①而《南北斗经》《清净经曲》和《三官经曲》则是由观内道士陈诚逍从普宁县的盘龙阁带回的,具有浓郁的潮汕风味。
   紫竹观道教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陆丰当地,人们把看塗脚戏(即道教音乐所演奏的戏)和地方戏(棚顶戏)相比拟②,可见道教音乐已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当中,成为陆丰的文化符号。
   二、紫竹观全真正韵的个性化与韵词中的佛教色彩
   (一)全真正韵的个性化
   紫竹观虽沿用了全真正韵的经曲,但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仍无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道教音乐的流传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因此常常受到地域、语言、风俗的影响,使得原有经曲的曲调、节奏、衬词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造成了全真正韵在全国各地传播之后“大同小异”的独特景象。《澄清韵》是全真正韵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曲之一,因此笔者将两个版本的《澄清韵》作一个比较,以此观察全真正韵在岭南地区传播过程中的流变。
  
   从谱例1和谱例2我们可以看到,在“同”的方面看来,两首《澄清韵》的唱词一致、歌曲结构皆为散板引子+ 单段反复+结束句、均有五声音阶下行级进的乐汇等,不难得出两首曲子出自同源的结论。而在“异”的方面看来,紫竹观《澄清韵》中的个性化因素同样是难以忽视的,区别于全真正韵《澄清韵》的D宫调,紫竹观《澄清韵》则以F黄钟宫调为基础,并将原有的节奏音型进行了拉长与简化,如引子后的第一乐句就是将原有的小附点音符扩大至大附点,时值足足延长了一倍,也导致衬词拖腔往后延长了两个小节。除此之外,紫竹观的《澄清韵》还用简洁的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代替了原曲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仅保留了旋律的骨干音,这种做法起到了删繁就简的效果,使得紫竹观道乐突显出清新、古朴的音乐审美风格。
   (二)韵词中的佛教色彩
  
  
   紫竹观道乐的第二个特点是经曲的歌词中带有佛教色彩的词语,这一点可以从《三官经曲》中的《玉炉馨香》中得以体现。
   从谱例我们可以看到,其韵词的佛教色彩十分浓厚。经曲中出现了如“五蕴真香常不断”“南无”“菩萨摩诃萨”等词语,最后甚至还以佛教术语“般若波罗蜜多”作为结束句。道教经曲中出现这些具有佛教色彩的词语,其实并不难理解,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佛教是一个外来宗教,它的语言、风俗都与我们不太一样,因此它在最初传入我国时的群众基础是比较薄弱的,不得不借助当时的道家玄学思想进行宣传,而后来的道教便是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两教的教义不免有一些混淆的地方。其次,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当时来说是比较不成熟的,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借鉴了许多佛教的宗教观念。两教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吸收与借鉴的。再次,“三教合一”是全真派倡导的理念,如前面所说,佛道本就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融合性相当高,作为全真派道观的紫竹观更是延续了这一传统。最后,潮汕地区的佛教信仰十分浓厚,相较之下,道教就显得黯然失色了,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客观现实。下图为陆丰县佛教与道教传入时间与信众群众的一个表格,资料来源于《陆丰县志》。    可以看到,佛教传入陆丰的时间就比道教早了许久,因此基础深厚,而信众群众的数量相差三倍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在这一情况下,处于相对劣势的道教就不得不主动或是被动地吸收一些佛教的东西了。
   据记载,紫竹观的《南北斗经》《清净经》《三官经》是由观内道士陈诚逍从普宁县的盘龙阁学习后带回来传授的。盘龙阁始建于清光绪(1875年—1908年)初期,是揭阳僧人卢松光与梅林埔尾村卢名镰所建,根据保存在这里的《惠来县正堂告示》的石碑记载,盘龙阁最初建为讲堂,宣讲《圣谕广训》,后为佛道两教结合一体的场所①。由此可见,虽然盘龙阁在现代是以佛教圣地而著称,但历史上盘龙阁的宗教属性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曾是佛道相融的宗教场所,因此紫竹观道乐经曲中出现的诸多佛教术语就不难解释了。
   三、紫竹观道乐的世俗素材与特性调体
   (一)世俗音乐的渗入
   陆丰紫竹观的道乐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世俗音乐元素,如《北斗经曲》中的《星君赞》和《香焚宝鼎》,借用了陆丰白字戏《南枝调》部分旋律,又如紫竹观道乐《乌飞兔走》是道士们在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器乐曲《柳青娘》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
  
  
   从以上谱例可以看出,两首乐曲的旋律相似度极高,但《乌飞兔走》的旋律音型相较之下更为简洁朴素,气息更为悠长,仅保留了原曲的骨干音,因此显得更加庄重朴素,符合道教清心净欲、修身养性的观念。这种将广大人民群众耳濡目染的、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民间音乐融入到宗教音乐当中去的创作手法,一方面使道乐具有了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道乐,另一方面,在神圣的道堂之上,吟诵的却是坊间巷里的市井曲调,这种奇妙的组合能够迎合信众的音乐审美,同时也能增强信众对道教的归属感,更有利于传教。
   (二)特性调体的运用
   潮州音乐中特有的四种“调体”②,即轻三六调、重三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五调在紫竹观道教音乐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这四种调体与潮州二四谱有关,潮州二四谱因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个中国数字为谱字而得名,用潮州方言来念唱。谱字中的“三”“六”音有轻重之分,“五”字音也有音高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此产生“轻三六”“重三六”“轻三重六”“活五”四种不同的音阶,能够表达不同的情绪,与秦腔中的“欢音”“苦音”和粤剧中的“乙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紫竹观道乐中运用了这些调体的经曲主要是从潮州地区带回来的《三官经》《南北斗经》,有的只运用了单一的某种调体,有的则混合了多种调体,具有浓厚的民间音乐气息与潮州音乐地方特色。
   该曲的音列为56124,全曲仅由这五个音组成,与传统的五正声音阶有很大的不同,是典型的轻三重六调,具有风趣诙谐的风格。频繁出现的徽升重六音使乐曲有了类似西洋离调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該曲为重三六调与活五调的混合调体,还时而出现轻三六音,前7小节为典型的重三六调,音列为57124,在其后的“突慢后渐快”句出现了轻六音(6),显示出三种调体的融合风格,富有特色。而活五调的特征在于“五音”的升高与大幅度来回滑动,“三”“六”音也有一定规律性的滑动,这些都是依靠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来实现的,风格独特。
   四、结语
   总的来说,紫竹观道教音乐体现出了道教音乐的“共性”与“个性”,依靠着森严的丛林制度,陆丰紫竹观道乐保留了一部分全真正韵的基本原貌,古香古色,可视为传统道乐的遗存,这也是紫竹观道乐作为宗教音乐具有共性与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同时,由于其地处岭南一隅,因此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当地的戏曲音乐、民间器乐曲的曲调,或是运用潮州音乐特有调体音阶进行新的道乐创作,这都使得紫竹观道乐具有了辨识度极高的地域性风格,富于地方个性,也成为岭南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紫竹观道乐的地域性风格特征,一方面显示出道教音乐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地方民间音乐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它也是我国道教音乐在漫长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宛如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之中,来自民间的各种音乐文化则是它的枝丫,没有底下这片土地与蔓延开来的众多枝丫,这棵大树就无法参天。
其他文献
关于剧本  歌剧《田汉》以人物传记体的结构方式,聚焦人物青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在民族存亡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选择,由一个自由主义的艺术家,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烙印了永恒,给音乐史上留下了最动人心魄的记忆。  这又是一个涉及选择的命题。剧作家在19年的故事书写中,让我们看到了田汉人生的选择,是面对剧烈痛彻的家国之恨的选择,也是一个民族做出的必然选择。灵魂的归宿在家与国的山
期刊
如果用现场演出的尺度来衡量,这规模真算不上什么。十几位大都会歌剧院合唱团团员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门前的石阶上演唱三首节日歌曲,表演时长总共只不过15分钟。说实话,这根本算不上是音乐会,更像是一场新闻发布会。  这场演出由NYCNext(纽约市未来)策划主导。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志愿团体,因为如今的时局,这帮人有的是空闲时间。他们专门安排同样有着大把空闲时间的职业演员或歌手走到一起,目的是自发地为纽约
期刊
10月1日- 2日,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原创歌剧《田汉》特别选择国庆的“正日子”与观众正式见面,向祖国献礼。首场演出,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激情的演绎与韩蓬(饰演田汉)、宋倩(饰演安娥)等上海歌剧院的歌唱家们激情澎湃的演唱相得益彰,令人难忘。第二日,上海歌剧院青年指挥家张诚杰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配合默契。于浩磊、徐晓英饰演的田汉、安娥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国
期刊
黄华兆 壮族,1977年出生于广西防城港市,广西艺术学院水彩研究生班毕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一级美术师,第十二屆全国青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IMWA国际水彩大师协会主席团成员,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水彩画家协会主席,中国徐悲鸿画院北京油画院副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及河北、山东、法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曾在
期刊
这是非常特殊而难忘的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灾难,伟大祖国英雄人民,坚强挺立坚韧抗争,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明决策下,终于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1月武汉封城,2月起意开笔,3月集结主创……从深冬到仲春再到金秋,所有的泪水、汗水都汇入了扬子江水,凝结浓缩为一部艺术作品。10月17、18日,大型民族歌剧《天使日记》(孟卫东作曲、王勇编剧、廖向红导演、王燕指挥,湖北省演艺集团省
期刊
在中国,名为“某某歌剧院”的文艺院团不超过10个,“重庆市歌剧院”就是其中之一。近十几年来,重庆市歌剧院歌剧创作演出不断,是西南地区名副其实的歌剧重镇。重庆市歌剧院做歌剧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管请多大牌的编剧、作曲、导演,演员基本不外请,每次歌剧的演出都坚持用自己剧院培养的演员。以戏养人,以戏育人,于是,重庆市歌剧院在歌剧佳作频出的同时,歌剧人才梯队的建设也稳扎稳打,卓有成效。青年女高音赵丹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忘的一年。年关之际,一场巨大的灾难无情地降临。它在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横行,吞噬着无数善良无辜的生命。就在这场灾难中,昔日朝气蓬勃、充满着火热情怀的武汉三镇,却成为被疫魔首先攻击的不幸者。来势汹汹的病毒肆虐着这座伟大的城市,人们甚至还来不及弄清原委,就已经被这个可怕的病毒击倒了。生死攸关之际,出现了无数英雄的天使,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和信念,撑起了保护人民生命、救死扶伤的“
期刊
[摘 要]《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一书基于历史人类学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野,运用“族群边界理论”和“工具论”,对满族“吵子会”音乐族性问题作出解释,最后提出在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时,有必要进行后现代主义性质的反本质主义思考。全书理论视角新颖、多学科融合,论述层次鲜明,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音乐族性;文化认同;反思   提
期刊
[摘 要]壮族山歌作为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因其特有的特殊结构、文化功能等因素,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山歌文化资源通过新型互联网技术体系的支持,利用其平台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东兰地区壮族山歌在新媒体上的发展研究,根据山歌文化的现状以及分析其文化发展场域转移的过程,发现在新的网络环境以及全媒体的传播语境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完成通过
期刊
[摘 要]在广西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中,戏剧类有六部作品获奖。这六部作品不但通过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精彩讲述广西故事,对广西地方文化进行了深挖掘与新阐释,不仅艺术水准高、地方文化底蕴浓的特点,而且还在迎难出新、融通创化、打动民心这三个方面有所收获,代表了近年来广西主旋律戏剧的高水准,斩获大奖实至名归。  [关键词]广西戏剧;五个一工程奖;主旋律   在广西第十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戏剧类的评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