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减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盆腔及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药组)使用芍药汤加减方灌肠,对照组(西药组)使用康复新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灌肠,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总体临床疗效、肠镜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9%,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变具有可比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加减方能提高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修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芍药汤化裁;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號:1007-2349(2017)05-0058-03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发病率6%-17%,放射性肠损伤病死率最高可达22%[1],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为急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肛门坠痛,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等。急性期如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慢性出血,出现肠瘘、便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在治疗本病上除了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外,目前没有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本病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泄泻、痢疾”等范畴,李世杰教授[2]认为本病是由湿热火毒壅滞肠腑,气血不调所致,故当以体现“通用法”的芍药汤加减治疗本病,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芍药汤加减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治疗的60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男女不限,按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女25例,男5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81±159)岁,其中宫颈癌18例,直肠癌10例,前列腺癌2例。对照组女23例,男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07±151)岁,其中宫颈癌17例,直肠癌12例,前列腺癌1例,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大肠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相关标准制定:至少6个月内有腹腔、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史,直肠累计接受放射剂量46~60 GY;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或黏液、脓血便等;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有分泌物和出血。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痢疾相关规定[4]:辨证为:湿热火毒蕴结证;主症:腹泻,腹胀腹痛;次症: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血便,可伴发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注:在2名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中医师辨证下完成。
13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几点:1)年龄在18-80岁之间,男女不限;2)KPS评分≥60分;3)一般情况良好,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4)愿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1)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痔疮、肠息肉等疾病;2)年龄>80岁且<18岁,KPS评分<60分;3)一般情况差,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心血管疾病、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等,
2方法
21分组2组均予基础治疗:抗炎、止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并均进食清淡、易消化、少纤维的饮食,禁食辛辣食物。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芍药汤加减方免煎颗粒用鲜开水70 mL溶化,冷却至35-38℃灌肠,具体药物如下:白芍30 g,当归15 g,黄连15 g,黄芩15 g,茯苓15 g,槟榔15 g,木香15 g,苍术15 g,炙甘草6 g,大黄9 g,半夏曲9 g,肉桂5 g。便血多者加牡丹皮15 g,地榆炭15 g,槐花15 g,三七粉6 g;热毒重则加白头翁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腹痛明显者加乌药15 g,延胡索15 g;黏液多者加薏苡仁30 g,厚朴10 g,败酱草15 g;腹泻明显者加五倍子10 g,乌梅5 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康复新液70 mL+地塞米松10 mg加热至35~38℃灌肠。每天在患者晨起排完大小便后开始灌肠,消毒肛周后,将中号导尿管蘸石蜡油从肛门缓缓插入8~12 cm,然后注入药物,注药物后减少活动,尽量是药物保持30 min以上。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患者总体疗效、肠镜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22疗效评价
221总体疗效评定[5]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便血控制,大便隐血连续3次转阴,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查;显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疳消失,肉眼血便消失,大便隐血实验(+);有效:腹痛消失,有事排便前后有下坠感,肉眼血便消失,大便隐血试验(+)或(+[KG-*2]+);无效:腹痛、里急后重感减轻,肉眼血便减轻未完全消失,大便隐血实验(+[KG-*2]+)或(+[KG-*2]+[KG-*2]+)。
222直肠镜疗效痊愈:肠道黏膜恢复正常;有效:肠黏膜轻度水肿、充血;无效:肠黏膜病变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23生活质量采用卡劳夫斯基(Karnosfsky,KPS)评分,治疗前后均评价一次。(附疗效评价方法:治疗结束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20分,标记为显效;评价增加在10以上,20分以下则记为有效;评分上下波动在10以内则记为稳定;评分为增加或减少≥10分则计为无效。 2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参数资料运用秩和检验,计数治疗运用t检验分析。
3结果
312组临床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4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讨论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是由放射线导致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成熟,肠黏膜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进而出现溃疡、出血,甚至出现肠瘘[6]。如治疗不及时,就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肠炎,则会出现肠壁增厚、肠强狭窄,肠壁穿孔或瘘管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西医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方面,目前没有新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肠道黏膜保护剂、营养支持、止血、补液、调节肠道菌群、高压氧治疗、干细胞移植、内窥镜剂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不良反应重,复发率高[7]。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灌肠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关键是能使药物直达病所,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的优点。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类似于中医中的“泄泻”、“便血”、“肠癖”、“痢疾”等病症,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机则湿热火毒壅滞肠腑,气血不调。中医认为放射线是“火热毒邪”,容易损伤脾胃肠腑,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壅与外感火热毒邪相互搏结,下注大肠,气机阻滞,搏结气血,故现诸症。治以清热解毒燥湿,调和和气血。选用体现“通因通用法”的芍药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方中予以黄芩、黄连、大黄清热解毒燥湿,体现“通因通用”之大法,药理研究显示黄芩、黄连具有抗菌、抗炎、止泻等作用[8];而大黄中的大黄素可明显升高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降低细菌移位率,降低肠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9]。槟榔、木香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并据研究显示木香中萜类、槟榔水醇都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10,11]。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行血便脓自愈”,有研究指出白芍总苷(TGP)具有镇痛、抗炎、解痉等作用,当归具有镇痛、扩血管等作用[12,13]。茯苓、苍术、半夏曲则燥湿祛痰和中,肉桂佐制苦寒之性,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随证加减,故病症可除。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少,患者服后无明显不适,故临床疗效较好。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芍药汤加减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患者生存治疗,疗效可,不良反应少,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绍荣放射性肠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辨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187-189
[2]李卓虹,祝朝富,安佰平李世杰教授运用“通用通用”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经验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468-4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11-2002,2002:1
[4]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FL)][HJ2.3mm][SD1,1][FQ(11*2。175mm,X,DY-W][SQ+1mm][CD=175mm]
[5]杨晓钰,杨晓红,纪辉中华放射性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17(14):286
[6]张影,杨正兵放射性肠炎[J].西藏医药杂志2001,22(1):33-34
[7]闫鼎鼎,楼寒梅放射性肠炎的内科防治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6,10(54):164-167
[8]Montgomery P,Dennis J,A systematic review of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sleep problems in later life[J].Sleep Med Rev,2004,8(1):47-62
[9]王玉大黃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2(34):248-249
[10]蒋志槟榔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3,11(38):1648-1649
[11]魏华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3(43):613-614
[12]张建军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J].中国中药杂志,2013,20(38):3595-3596
[13]李曦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材,2013,6(36):1023-1024
关键词:芍药汤化裁;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號:1007-2349(2017)05-0058-03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发病率6%-17%,放射性肠损伤病死率最高可达22%[1],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为急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肛门坠痛,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等。急性期如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慢性出血,出现肠瘘、便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在治疗本病上除了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外,目前没有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本病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泄泻、痢疾”等范畴,李世杰教授[2]认为本病是由湿热火毒壅滞肠腑,气血不调所致,故当以体现“通用法”的芍药汤加减治疗本病,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芍药汤加减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治疗的60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男女不限,按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女25例,男5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81±159)岁,其中宫颈癌18例,直肠癌10例,前列腺癌2例。对照组女23例,男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07±151)岁,其中宫颈癌17例,直肠癌12例,前列腺癌1例,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大肠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相关标准制定:至少6个月内有腹腔、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史,直肠累计接受放射剂量46~60 GY;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或黏液、脓血便等;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有分泌物和出血。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痢疾相关规定[4]:辨证为:湿热火毒蕴结证;主症:腹泻,腹胀腹痛;次症: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血便,可伴发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注:在2名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中医师辨证下完成。
13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几点:1)年龄在18-80岁之间,男女不限;2)KPS评分≥60分;3)一般情况良好,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4)愿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1)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痔疮、肠息肉等疾病;2)年龄>80岁且<18岁,KPS评分<60分;3)一般情况差,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心血管疾病、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等,
2方法
21分组2组均予基础治疗:抗炎、止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并均进食清淡、易消化、少纤维的饮食,禁食辛辣食物。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芍药汤加减方免煎颗粒用鲜开水70 mL溶化,冷却至35-38℃灌肠,具体药物如下:白芍30 g,当归15 g,黄连15 g,黄芩15 g,茯苓15 g,槟榔15 g,木香15 g,苍术15 g,炙甘草6 g,大黄9 g,半夏曲9 g,肉桂5 g。便血多者加牡丹皮15 g,地榆炭15 g,槐花15 g,三七粉6 g;热毒重则加白头翁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腹痛明显者加乌药15 g,延胡索15 g;黏液多者加薏苡仁30 g,厚朴10 g,败酱草15 g;腹泻明显者加五倍子10 g,乌梅5 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康复新液70 mL+地塞米松10 mg加热至35~38℃灌肠。每天在患者晨起排完大小便后开始灌肠,消毒肛周后,将中号导尿管蘸石蜡油从肛门缓缓插入8~12 cm,然后注入药物,注药物后减少活动,尽量是药物保持30 min以上。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患者总体疗效、肠镜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22疗效评价
221总体疗效评定[5]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便血控制,大便隐血连续3次转阴,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查;显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疳消失,肉眼血便消失,大便隐血实验(+);有效:腹痛消失,有事排便前后有下坠感,肉眼血便消失,大便隐血试验(+)或(+[KG-*2]+);无效:腹痛、里急后重感减轻,肉眼血便减轻未完全消失,大便隐血实验(+[KG-*2]+)或(+[KG-*2]+[KG-*2]+)。
222直肠镜疗效痊愈:肠道黏膜恢复正常;有效:肠黏膜轻度水肿、充血;无效:肠黏膜病变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23生活质量采用卡劳夫斯基(Karnosfsky,KPS)评分,治疗前后均评价一次。(附疗效评价方法:治疗结束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20分,标记为显效;评价增加在10以上,20分以下则记为有效;评分上下波动在10以内则记为稳定;评分为增加或减少≥10分则计为无效。 2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参数资料运用秩和检验,计数治疗运用t检验分析。
3结果
312组临床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4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讨论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是由放射线导致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成熟,肠黏膜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进而出现溃疡、出血,甚至出现肠瘘[6]。如治疗不及时,就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肠炎,则会出现肠壁增厚、肠强狭窄,肠壁穿孔或瘘管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西医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方面,目前没有新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肠道黏膜保护剂、营养支持、止血、补液、调节肠道菌群、高压氧治疗、干细胞移植、内窥镜剂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不良反应重,复发率高[7]。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灌肠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关键是能使药物直达病所,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的优点。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类似于中医中的“泄泻”、“便血”、“肠癖”、“痢疾”等病症,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机则湿热火毒壅滞肠腑,气血不调。中医认为放射线是“火热毒邪”,容易损伤脾胃肠腑,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壅与外感火热毒邪相互搏结,下注大肠,气机阻滞,搏结气血,故现诸症。治以清热解毒燥湿,调和和气血。选用体现“通因通用法”的芍药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方中予以黄芩、黄连、大黄清热解毒燥湿,体现“通因通用”之大法,药理研究显示黄芩、黄连具有抗菌、抗炎、止泻等作用[8];而大黄中的大黄素可明显升高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降低细菌移位率,降低肠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9]。槟榔、木香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并据研究显示木香中萜类、槟榔水醇都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10,11]。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行血便脓自愈”,有研究指出白芍总苷(TGP)具有镇痛、抗炎、解痉等作用,当归具有镇痛、扩血管等作用[12,13]。茯苓、苍术、半夏曲则燥湿祛痰和中,肉桂佐制苦寒之性,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随证加减,故病症可除。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少,患者服后无明显不适,故临床疗效较好。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芍药汤加减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患者生存治疗,疗效可,不良反应少,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绍荣放射性肠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辨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187-189
[2]李卓虹,祝朝富,安佰平李世杰教授运用“通用通用”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经验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468-4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11-2002,2002:1
[4]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FL)][HJ2.3mm][SD1,1][FQ(11*2。175mm,X,DY-W][SQ+1mm][CD=175mm]
[5]杨晓钰,杨晓红,纪辉中华放射性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17(14):286
[6]张影,杨正兵放射性肠炎[J].西藏医药杂志2001,22(1):33-34
[7]闫鼎鼎,楼寒梅放射性肠炎的内科防治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6,10(54):164-167
[8]Montgomery P,Dennis J,A systematic review of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sleep problems in later life[J].Sleep Med Rev,2004,8(1):47-62
[9]王玉大黃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2(34):248-249
[10]蒋志槟榔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3,11(38):1648-1649
[11]魏华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3(43):613-614
[12]张建军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J].中国中药杂志,2013,20(38):3595-3596
[13]李曦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材,2013,6(36):1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