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的建筑垃圾已经占到城市垃圾中的 40% 左右 ,本文通过对建筑垃圾的来源、危害、再生途径、处理方法的研究,从资源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与经济价值相联系进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途径;资源化
Abstract: Our construction waste has accounted for around 40% of municipal waste, construction waste Based on the source of harm, regeneration pathways, research treatment methods, to consider the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value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newable way; resource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概述:建筑垃圾是来自于房屋建造的施工、拆迁和装修所产生的碎石砖头,钢筋混凝土碎块,竹木等装修材料碎屑等杂物。全国平均每年新竣工工程的建筑面积能达到20亿平方米 ,接近全球年建筑面积的一半,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如此巨量的建筑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将是令人震惊的。
一、建筑垃圾危害
1.侵占土地
建筑垃圾体积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每 1万吨建筑垃圾,约占用 0. 067 hm2 的土地,此外一些废弃金属,建筑用胶、涂料等都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和有毒金属离子会伴随地表降雨渗透到土壤中,甚至污染地下水。
2.空气污染
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和露天弃置的环境下,其中会有一些粉尘颗粒物随风飘扬,造成空气污染,有些微生物会发生厌氧发酵,不同程度的产生有害气体和恶臭。
3.破坏土壤结构
建筑垃圾及产生的渗滤液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地表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在垃圾填埋场中,一般填埋 8m 后需另外覆盖 2m 表土,土层之上难以生长植被,且该地域容易造成地表沉降。
二、建筑垃圾主要再生途径
1.植被土。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开挖的一些地基土,可用于市政绿化,或者置换造田。
2.砂砾土。通过筛选、机械破碎等措施转换成建筑工地用的沙石。
3.废弃混凝土。通过一些新型再生工艺技术进行回用。
4.废弃砖瓦。通过破碎、分选、磨细制成再生骨料。
5.建筑垃圾中的一些油漆,涂料等有害物质需要利用化学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国内外技术处理工艺
1.国内发展状况
(1)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工艺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在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约 20 家以再生砖为主要生产对象,由于其低产量工艺落后,应用的局限性其资源化程度不足 5% 。
(2)相关政策法规。国内各个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都制定了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但都相对零散,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无法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和政策法规的保障,使进一步资源化发展工作受到了阻碍。
(3)相关工艺技术。
A、堆山造景。天津市最著名的“人造山”,占地大约 40万m2 ,利用建筑垃圾 500万m3 。历时3年完成“山水相绕、移步换景”的大型休闲公共绿地
B、生产环保砖。福建首创的以建筑垃圾生产的环保墙砖,具有强度,高密度小,保温的特点,已在厦门获得推广。其日消耗建筑垃圾 200 t、代表国内领先水平 。与之相应的是“邯砖”现在邯砖的经验不亚于邯钢,二者都代表了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里程碑。
C、再生骨料。1990年7月,上海市第二建筑公司对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回用,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经过破碎后,与普通砂按质量 1:1 混合成细骨料用作砂浆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D、利用建筑垃圾加固地基。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公司开发了一项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利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为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与其他技术相比课节约基础投资20% 左右。
2.国外发展状况
建筑垃圾资源化已变为发达国家共同研究的课题,采用源头管理策略,在垃圾成型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
四、环境经济影响评价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这种“俩张皮”现象,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还缺乏一个有效地联系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桥梁――环境经济影响评价。
1. 环境经济理论
1910年,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后来他的学生庇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外部不经济性理论。外部不经济性理论是对外界造成的不好的影响,如污染排放,砍伐森林等。环境问题都是外部不经济性的结果
2.建筑垃圾处理方法环境经济评价
(1)、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是有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破碎后回收利用,使其部分或替代天然骨料,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水泥、化学药剂配置而成的新型混凝土。
(2)再生砖
在制砖方面,优先推荐“邯砖经验”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邯郸市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材项目从调查研究、筹备建厂、投入生产到市场应用经历了三年时间。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 设计年产量2.5亿块建筑垃圾砖, 可创经济效益 980 万元, 每年可消纳拆迁类建筑垃圾约40万吨,节省因防止垃圾而占用土地和耕地攻340亩。节约燃煤1.5万吨,向空气中减排二氧化硫约360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废木材
废木料是在旧建筑物拆除后所产生建筑垃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5% 左右。在国外因其物理化学特性与碎石块,废砂浆,混凝土块等相比有较大差异,故都是分选出来单独处理进行再生资源化。
结语
建筑垃圾的处理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因其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发展空间较大。故只对各处理工艺进行初步的环境经济分析评价。其中,国内在混凝土方面工艺处理研究较多,通过比较发现,再生混凝土用在路面建设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再生骨料应用方面较广,既可以生产再生混凝土也可以生产环保砖由此可见,各个工艺可以相互渗透,综合利用。木材,塑料,玻璃,金属等制品因其附加的市场价值,很早以前就开始被人为进行分揀变卖因此在回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较小排放的废气可以通过环保设备消除污染如袋式除尘器,脱硫装置等。通过对各种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分别进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将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切实的结合起来,借助世界上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作为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寿昌、王昌平、张学兵、张新胜、余方,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41-52,中国,上海,同济大学2008年7月
[2]MarshE. Civil infrastructure systems materials research support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J] .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 , 2003, 25 (6):575-586
[3]徐永芳、马骞、朝鲁门.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北方环境,2012,24(1):131-132
[4]张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企业发展困局[J].企业管理:1-4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途径;资源化
Abstract: Our construction waste has accounted for around 40% of municipal waste, construction waste Based on the source of harm, regeneration pathways, research treatment methods, to consider the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value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newable way; resource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概述:建筑垃圾是来自于房屋建造的施工、拆迁和装修所产生的碎石砖头,钢筋混凝土碎块,竹木等装修材料碎屑等杂物。全国平均每年新竣工工程的建筑面积能达到20亿平方米 ,接近全球年建筑面积的一半,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如此巨量的建筑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将是令人震惊的。
一、建筑垃圾危害
1.侵占土地
建筑垃圾体积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每 1万吨建筑垃圾,约占用 0. 067 hm2 的土地,此外一些废弃金属,建筑用胶、涂料等都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和有毒金属离子会伴随地表降雨渗透到土壤中,甚至污染地下水。
2.空气污染
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和露天弃置的环境下,其中会有一些粉尘颗粒物随风飘扬,造成空气污染,有些微生物会发生厌氧发酵,不同程度的产生有害气体和恶臭。
3.破坏土壤结构
建筑垃圾及产生的渗滤液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地表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在垃圾填埋场中,一般填埋 8m 后需另外覆盖 2m 表土,土层之上难以生长植被,且该地域容易造成地表沉降。
二、建筑垃圾主要再生途径
1.植被土。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开挖的一些地基土,可用于市政绿化,或者置换造田。
2.砂砾土。通过筛选、机械破碎等措施转换成建筑工地用的沙石。
3.废弃混凝土。通过一些新型再生工艺技术进行回用。
4.废弃砖瓦。通过破碎、分选、磨细制成再生骨料。
5.建筑垃圾中的一些油漆,涂料等有害物质需要利用化学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国内外技术处理工艺
1.国内发展状况
(1)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工艺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在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约 20 家以再生砖为主要生产对象,由于其低产量工艺落后,应用的局限性其资源化程度不足 5% 。
(2)相关政策法规。国内各个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都制定了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但都相对零散,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无法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和政策法规的保障,使进一步资源化发展工作受到了阻碍。
(3)相关工艺技术。
A、堆山造景。天津市最著名的“人造山”,占地大约 40万m2 ,利用建筑垃圾 500万m3 。历时3年完成“山水相绕、移步换景”的大型休闲公共绿地
B、生产环保砖。福建首创的以建筑垃圾生产的环保墙砖,具有强度,高密度小,保温的特点,已在厦门获得推广。其日消耗建筑垃圾 200 t、代表国内领先水平 。与之相应的是“邯砖”现在邯砖的经验不亚于邯钢,二者都代表了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里程碑。
C、再生骨料。1990年7月,上海市第二建筑公司对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回用,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经过破碎后,与普通砂按质量 1:1 混合成细骨料用作砂浆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D、利用建筑垃圾加固地基。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公司开发了一项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利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为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与其他技术相比课节约基础投资20% 左右。
2.国外发展状况
建筑垃圾资源化已变为发达国家共同研究的课题,采用源头管理策略,在垃圾成型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
四、环境经济影响评价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这种“俩张皮”现象,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还缺乏一个有效地联系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桥梁――环境经济影响评价。
1. 环境经济理论
1910年,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后来他的学生庇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外部不经济性理论。外部不经济性理论是对外界造成的不好的影响,如污染排放,砍伐森林等。环境问题都是外部不经济性的结果
2.建筑垃圾处理方法环境经济评价
(1)、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是有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破碎后回收利用,使其部分或替代天然骨料,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水泥、化学药剂配置而成的新型混凝土。
(2)再生砖
在制砖方面,优先推荐“邯砖经验”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邯郸市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材项目从调查研究、筹备建厂、投入生产到市场应用经历了三年时间。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 设计年产量2.5亿块建筑垃圾砖, 可创经济效益 980 万元, 每年可消纳拆迁类建筑垃圾约40万吨,节省因防止垃圾而占用土地和耕地攻340亩。节约燃煤1.5万吨,向空气中减排二氧化硫约360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废木材
废木料是在旧建筑物拆除后所产生建筑垃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5% 左右。在国外因其物理化学特性与碎石块,废砂浆,混凝土块等相比有较大差异,故都是分选出来单独处理进行再生资源化。
结语
建筑垃圾的处理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因其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发展空间较大。故只对各处理工艺进行初步的环境经济分析评价。其中,国内在混凝土方面工艺处理研究较多,通过比较发现,再生混凝土用在路面建设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再生骨料应用方面较广,既可以生产再生混凝土也可以生产环保砖由此可见,各个工艺可以相互渗透,综合利用。木材,塑料,玻璃,金属等制品因其附加的市场价值,很早以前就开始被人为进行分揀变卖因此在回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较小排放的废气可以通过环保设备消除污染如袋式除尘器,脱硫装置等。通过对各种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分别进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将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切实的结合起来,借助世界上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作为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寿昌、王昌平、张学兵、张新胜、余方,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41-52,中国,上海,同济大学2008年7月
[2]MarshE. Civil infrastructure systems materials research support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J] .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 , 2003, 25 (6):575-586
[3]徐永芳、马骞、朝鲁门.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北方环境,2012,24(1):131-132
[4]张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企业发展困局[J].企业管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