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颇具专业水准的创造性劳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风格代表着园长与教师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准、审美情趣,只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才会创设出一个充满想象与情感的教育空间。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包括职业热情、教育理念、专业理论、技能水平、自我反思力、艺术修养及执行力等方面的成熟度。环境创设中,往往是这些能力或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群体专业素质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提升。
我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积累并形成了一些管理的经验,通过梳理经验后发现对提高园所环境创设的效果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一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就像编写一部优秀剧本,园长的工作就是引领教师们参与精彩的“剧本”创作。环境创设“为了什么”是需要我们思考和预设的,为了好看、为了检查、还是为了摆设?显然都不是。而是要回归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我们的环境能为幼儿做些什么,对幼儿发展有些什么积极的影响,教育功能在环境中有哪些体现?这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所以,在明确了指导思想后,我们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幼儿身心发展要求是全面和整体的,所以,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使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如:班级环境版面设计、布局、颜色、形状体现整体性效果,有统一的风格。
2.教育性原则。
环境创设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环境中的装饰物就必须能直接产生教育作用。幼儿通过看、摸、操作获得经验、知识。不摆放没有教育价值的纯装饰物。如:教师设计的交通安全墙面,可移动操作,既与幼儿充分互动,又具有教育功能。
3.适宜性原则。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个体差异。如: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环境与材料的创设中,教师就加入了形象的简笔画,既表明玩法,又作为材料摆放对应的标记,一举两得。
4.参与性原则。
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在多方参与的环境动态更换和丰富中。师幼共同参与是环境创设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求教师利用幼儿的作品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种素材,对幼儿作品经过加工组合形成近阶段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之一。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幼儿表现表达的愿望,又体现了师生共建班级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理清设计思路,制定环境创设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有了计划,环境创设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环境创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环境创设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在环境创设中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开学初期,我们在园务计划中列出本园环境创设的思路、改进和提高的措施、检查和考核的办法、标准等。同时,要求各班教育教学计划中列出班级环境创设的目标、内容、形式。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构想了“广构思、多创意”的思路,让教师们纷纷献计献策,参与方案的设计。在众多的构思方案中,选取最有创意的部分,加以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三、提供学习平台,丰富环境创设的素材
1.理论的学习。
带领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内容:儿童是环境的主体。环境应是让幼儿快乐的,使其能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这种经验应是丰富的、全面的、粗浅的。我们既要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探索和发现的重要途径,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延伸,是巩固所得经验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幼儿活动情况的记录,更是幼儿发展水平和过程的体现。
2.经验的交流。
通过领读领讲优秀文章、教师环境创设经验交流等活动,教师们共同学习他人关于环境创设的经验和办法。同时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如:有时只根据能找到的材料来布置环境,或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布置,单纯地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来布置,只要孩子有玩具玩,开心就行了,至于孩子在玩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思考什么,教师关注并不够。目标意识不强或目标过大,材料投放目的性不强等。
3.资源的共享。
幼儿园利用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园门,参加各类环境观摩学习活动,并鼓励教师将平日观摩记录下来,将搜集到的、或是以前创设的优秀环境照片,进行归类整理(主题墙、吊饰、游戏区等),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环境创设的素材库。让个体的资源变为全体的学习资源,形成浓郁的互助共享氛围。这样,既便于教师对他人的巧妙创意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
四、予以具体指导,建立环境创设的帮带关系
1.园领导按需进行分层指导。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美术功底、审美艺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美术功底相对薄弱的教师,园领导加大了指导的力度: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下到班级,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帮助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动手制作。
2.以“特长”补缺型的帮带形式。
教研组分析了现有教师的水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带计划,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园内有美术特长的教师跟着学习环境布置,这样一来,教师环境布置的主动性与质量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这样既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鼓励成熟、有特长的教师与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五、发挥教研力量,解决环境创设的问题
1.组内观摩研讨。
为了加强教研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管理作用,我们借助了组内观摩这一平台,对环境布置存在的问题加以提醒和指导。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进行观摩研讨。各年级组的环境教研颇见成效,反思实践中的问题,策划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园长全面了解各教研组的教研现状,且能增强教研组内教师的凝聚力,充分利用团队智慧帮助各班解决环境创设中的问题。
2.园内观摩研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我们组织教师本着“发现亮点,相互学习”的原则进行园内环境观摩及研讨活动。活动中,大家悉心观摩各班环境,认真观察每个创设细节;细心体会每个细节背后蕴含的创意与智慧;仔细揣摩,圈画笔记,对各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感叹不已。深受启发和鼓舞之余,一些优秀的创意和做法在园内悄然兴起。
3.园际观摩研讨。
在园际环境观摩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对照中心下发的“环境创设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再次对“设置与布局、教育的目的性、以幼儿为本”等环境创设的重要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了其他园所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找到了下一步环境布置工作的方向。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在“学习反思—领悟提升—落实体验”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了环境创设的能力,为幼儿创设科学、适宜的环境提供了有效地支持。
六、提出阶段要求,引领环境持续发展
环境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劳动。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魅力,特别是对天真好奇的幼儿来讲。墙饰及游戏材料若常年不换,缺少生机、活力,缺乏新鲜感,游戏区的活动将对幼儿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对教师提出环境创设的阶段性要求至关重要:
(1)环境的创设要与本班开展的主题相适应,并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更换。
(2)幼儿要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全过程。(讨论、选题、收集、制作、整理、维护、操作、关注等方式)
(3)目标细化,只投放与目标关联的材料,避免材料堆放。
(4)对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量化。
(5)多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体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同时倡导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6)环境创设在名称、标记、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要有创新。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将环境的创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融合,从常规工作和日常教学入手,让环境的价值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得到体现,更要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激发教师创造环境的主导意识,激活教师的灵感和想象,运用能工巧匠的双手,创造出适合孩子心灵的优质环境。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舞台,给教师的专业成长铺石筑路。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包括职业热情、教育理念、专业理论、技能水平、自我反思力、艺术修养及执行力等方面的成熟度。环境创设中,往往是这些能力或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群体专业素质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提升。
我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积累并形成了一些管理的经验,通过梳理经验后发现对提高园所环境创设的效果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一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就像编写一部优秀剧本,园长的工作就是引领教师们参与精彩的“剧本”创作。环境创设“为了什么”是需要我们思考和预设的,为了好看、为了检查、还是为了摆设?显然都不是。而是要回归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我们的环境能为幼儿做些什么,对幼儿发展有些什么积极的影响,教育功能在环境中有哪些体现?这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所以,在明确了指导思想后,我们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幼儿身心发展要求是全面和整体的,所以,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使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如:班级环境版面设计、布局、颜色、形状体现整体性效果,有统一的风格。
2.教育性原则。
环境创设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环境中的装饰物就必须能直接产生教育作用。幼儿通过看、摸、操作获得经验、知识。不摆放没有教育价值的纯装饰物。如:教师设计的交通安全墙面,可移动操作,既与幼儿充分互动,又具有教育功能。
3.适宜性原则。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个体差异。如: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环境与材料的创设中,教师就加入了形象的简笔画,既表明玩法,又作为材料摆放对应的标记,一举两得。
4.参与性原则。
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在多方参与的环境动态更换和丰富中。师幼共同参与是环境创设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求教师利用幼儿的作品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种素材,对幼儿作品经过加工组合形成近阶段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之一。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幼儿表现表达的愿望,又体现了师生共建班级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理清设计思路,制定环境创设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有了计划,环境创设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环境创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环境创设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在环境创设中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开学初期,我们在园务计划中列出本园环境创设的思路、改进和提高的措施、检查和考核的办法、标准等。同时,要求各班教育教学计划中列出班级环境创设的目标、内容、形式。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构想了“广构思、多创意”的思路,让教师们纷纷献计献策,参与方案的设计。在众多的构思方案中,选取最有创意的部分,加以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三、提供学习平台,丰富环境创设的素材
1.理论的学习。
带领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内容:儿童是环境的主体。环境应是让幼儿快乐的,使其能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这种经验应是丰富的、全面的、粗浅的。我们既要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探索和发现的重要途径,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延伸,是巩固所得经验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幼儿活动情况的记录,更是幼儿发展水平和过程的体现。
2.经验的交流。
通过领读领讲优秀文章、教师环境创设经验交流等活动,教师们共同学习他人关于环境创设的经验和办法。同时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如:有时只根据能找到的材料来布置环境,或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布置,单纯地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来布置,只要孩子有玩具玩,开心就行了,至于孩子在玩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思考什么,教师关注并不够。目标意识不强或目标过大,材料投放目的性不强等。
3.资源的共享。
幼儿园利用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园门,参加各类环境观摩学习活动,并鼓励教师将平日观摩记录下来,将搜集到的、或是以前创设的优秀环境照片,进行归类整理(主题墙、吊饰、游戏区等),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环境创设的素材库。让个体的资源变为全体的学习资源,形成浓郁的互助共享氛围。这样,既便于教师对他人的巧妙创意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
四、予以具体指导,建立环境创设的帮带关系
1.园领导按需进行分层指导。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美术功底、审美艺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美术功底相对薄弱的教师,园领导加大了指导的力度: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下到班级,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帮助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动手制作。
2.以“特长”补缺型的帮带形式。
教研组分析了现有教师的水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带计划,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园内有美术特长的教师跟着学习环境布置,这样一来,教师环境布置的主动性与质量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这样既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鼓励成熟、有特长的教师与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五、发挥教研力量,解决环境创设的问题
1.组内观摩研讨。
为了加强教研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管理作用,我们借助了组内观摩这一平台,对环境布置存在的问题加以提醒和指导。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进行观摩研讨。各年级组的环境教研颇见成效,反思实践中的问题,策划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园长全面了解各教研组的教研现状,且能增强教研组内教师的凝聚力,充分利用团队智慧帮助各班解决环境创设中的问题。
2.园内观摩研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我们组织教师本着“发现亮点,相互学习”的原则进行园内环境观摩及研讨活动。活动中,大家悉心观摩各班环境,认真观察每个创设细节;细心体会每个细节背后蕴含的创意与智慧;仔细揣摩,圈画笔记,对各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感叹不已。深受启发和鼓舞之余,一些优秀的创意和做法在园内悄然兴起。
3.园际观摩研讨。
在园际环境观摩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对照中心下发的“环境创设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再次对“设置与布局、教育的目的性、以幼儿为本”等环境创设的重要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了其他园所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找到了下一步环境布置工作的方向。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在“学习反思—领悟提升—落实体验”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了环境创设的能力,为幼儿创设科学、适宜的环境提供了有效地支持。
六、提出阶段要求,引领环境持续发展
环境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劳动。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魅力,特别是对天真好奇的幼儿来讲。墙饰及游戏材料若常年不换,缺少生机、活力,缺乏新鲜感,游戏区的活动将对幼儿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对教师提出环境创设的阶段性要求至关重要:
(1)环境的创设要与本班开展的主题相适应,并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更换。
(2)幼儿要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全过程。(讨论、选题、收集、制作、整理、维护、操作、关注等方式)
(3)目标细化,只投放与目标关联的材料,避免材料堆放。
(4)对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量化。
(5)多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体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同时倡导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6)环境创设在名称、标记、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要有创新。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将环境的创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融合,从常规工作和日常教学入手,让环境的价值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得到体现,更要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激发教师创造环境的主导意识,激活教师的灵感和想象,运用能工巧匠的双手,创造出适合孩子心灵的优质环境。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舞台,给教师的专业成长铺石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