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和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和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的记载.这种"赤方气"记载所描绘的天象, 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带有光环结构的超新星1987A 的图像很相似.考虑古代人虽然对一些天象的意义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所看到过天象的描述一般地是客观的, 他们不大可能凭空臆造出"赤方气"这种天象.因此, 推测古代观察者很可能目睹过其遗迹中带有环结构的暴发时非常亮的超新星, 从而留下了"赤方气"的记载.孟康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赤方气"说的学者, 而且他大约生活于公元180~250年, 出生时间很接近于公元185年.考虑这两个条件, "赤方气"记载或许与暴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SN185)有关.这一推测与部分现代研究者测得的SN185可能的遗迹G315.4-2.3的距离参数相符合.如果"赤方气"之说与超新星遗迹中光环结构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证实, 这一结果将再次表明, 在超新星暴发一段时间之后显示出环结构应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将是对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检验.
其他文献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 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依据盆地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已是不被争论的事实,但关于岩石圈减薄开始的时间,目前还缺乏应有的资料.辽东半岛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
甘肃成碧220kV可控串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可控串补国产化示范工程.该工程采用一次设备混合复用方式实现了串补和可控串补的国产化,是世界上基本串补度和串联容抗最大的全可控
针对随机需求下带时间窗的存贮路径问题,建立了多目标库存和配送策略优化模型,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该算法采用精华保留策略和自适应调整策略等遗传算子逼近全局最优
新疆西部托云盆地晚白垩世玄武质岩石中有麻粒岩捕虏体.它们的矿物组合是Opx+Cpx+Pl±Grt±Qtz±Kfs.本文报道了这些捕虏体的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颗粒年龄,并对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的最终目标是辅助运行人员进行调度决策,因此,制定合理的决策依据至关重要,但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却难以直接作为决策判断的依据.文中提出了运行可靠性成
为了掌握被测量目标现场的更多真实信息,提出了图像全球定位系统(Imag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GPS)接收器的概念.IGPS接收器是在获取定位信息的同时采集被测量目标的现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柽柳和胡杨生长周期内的清晨水势和水势日变化的连续野外测定表明,两种植物在整个生长期内均未出现明显的水分亏缺.清晨水势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正午水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一次性人工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没有明显影响.采伐利用方式不影响植物的水分状况.地下水是柽柳和胡杨生存与生长的先决条件.维持该区域地下水位的基本稳定是保证该区域柽柳和胡杨恢复重建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帐的后果.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
本文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10对某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并对比了结构分别在线性与几何非线性情况下的静力响应,为类似工程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