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全国各地意识到“文化经济”的价值,开始通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但是这一工作的基础性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研究亟待引起重视。就唐山而言,尚缺乏对唐山地域文化较为深厚的学术研究,缺乏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文献遗存的搜集、整理和归档,缺乏对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因此,要重视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升唐山城市精神内涵和学术研究氛围;要重视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建立以点带面的文献遗存整合的立体空间体系;要重视学术团队和平台建设,打造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新高度。
【关键词】文献遗存;地域文化;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30-02
目前,关于唐山城市记忆多见于市志、县志、档案资料等,但这些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之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而除文献资料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城市记忆形式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加强学术研究与资料收集整理建设的必要性
唐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依托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清晰的发展定位,从战略上,唐山市进一步树立了“文化經济”理念,通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但是,在确立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文化经济理念,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打造多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厘清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底蕴的打造。在进行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同时,其基础性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研究也亟待引起重视。因为缺乏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在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的时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对唐山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研究的必要性
唐山历史遗迹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管仲的“老马识途”、隰朋的“蚁穴凿水”,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唐山是被誉为“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发源地,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后,唐山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目前,将唐山地方历史研究拓延至唐山地域文化研究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对唐山地区的区域文化研究尤其是学术研究分散、力量薄弱,依然是一些老专家学者支撑其研究,中青年专家后继乏人。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地域文化研究中基础性工作即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一些社科学者囿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愿或轻视对本地地域文化的研究。种种原因造成目前对唐山地域文化认识和研究流于表面化,缺乏较为深厚的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
(二)对唐山地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基础需要史料、资料。而唐山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应在对历史文献遗存的搜集整理乃至研究方面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唐山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奠定深厚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唐山古代著作丰富,仅明清各时期的州志、县志达三十余种,其他著作一百余种,各种大鼓、评剧的剧本数百种。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仍散藏于全国各图书馆、档案馆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唐山优于周边地区的突出特点,但是这些资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研究,各市县图书馆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更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资源,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因此,唐山市在经济转型、国家重视和加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相关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唐山地域文化较为深厚的学术研究,搜集、整理和归档文献遗存,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另外,一座城市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提升,更需要追溯和梳理精神文明的源头和脉络,提升城市文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而其中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料则是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三)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地域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急需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学术团队和层次较高的高低平台作为支撑。一些高校文史类特色专业方向专注地域文化研究即是很好的例证。如福建师范大学的闽南文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秦腔博物馆”、四川大学的巴蜀文化研究、临沂大学的沂蒙文化研究等等。目前唐山地域文化研究虽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但这些学者的研究多比较分散,不仅没有形成团队,更是没有建立起底蕴深厚的、层次较高的平台来支持对唐山地域文化的研究。曾有的唐山地方史研究由于一些老专家的退休和其他学者学术研究领域的限制也出现了停滞。
二、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平台的具体工作
城市发展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更需要将留存的文化信息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唯有此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提升城市精神内涵,提炼唐山文化精髓,也为诸多文化产业项目留有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在搜集整理唐山文献遗存打造底蕴深厚的唐山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
提升唐山城市精神内涵和学术研究氛围,打造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新高度,必须重视建设和打造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平台。首先,依托高校历史文化研究优势资源,凝练研究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可以依托唐山高校人文社科强大的专业优势和雄厚的学术资源,不断优化研究体系与研究格局,以唐山地域文献资料搜集与文化研究、唐山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从分散到规模,打造地域文化研究新领域和新方向,以应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建构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地方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其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建立合作性专家群体。地域文化学术团队和平台可聘请国内和唐山知名的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担任学术团队的客座研究员,并将社会上和高校的地域文化研究人员包括高校中青年教师纳入到研究梯队当中,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学术资源、开展重大课题团队攻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城市文化产业腾飞的根本。地方文献既是地方文化研究的资料基础,也是当下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唐山各地乃至国内各地收藏的有关唐山的文物遗存和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使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从而凝练唐山城市精神,浓厚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氛围。应建立地方政府与地方大学在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传播上相互合作的体系,增强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重视发挥社会上各领域研究地域文化专家的作用,整合和凝聚他们的力量和研究成果,拓展地域文化研究的综合实力。
目前唐山正在依靠平台建设,发挥团队力量,开展唐山工业文化、唐山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如唐山文献资料中心建设项目已取得第一阶段成果,并与唐山文物管理处、唐山博物馆、滦州古城、丰润浭酒产业园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他合作项目正在酝酿和考察中。
(二)搜集整理文化遗存
城市文献资源主要有方志、档案资料、书刊、画作、照片、多媒体实物等。目前,关于唐山文献遗存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馆、档案館。唐山高校图书馆如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唐山的馆藏主要是城市文化资源。唐山各大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档案馆。如开滦唐山矿工会图书馆、唐山钢铁集团图书馆、赵各庄矿工会图书馆、南厂工会图书馆等。开滦集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开滦文化图书特藏区,馆藏已有近千种。另外,唐山地震博物馆、开滦档案馆、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等馆藏有大料文献资料和实物,是搜集唐山文献资料的主要去处。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历代继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建国后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史志编撰工作。各地都成立史志办、党史办、政协文史委等地方文史整理研究机构,并出版了大量的近现代史资料、图书。
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密不可分。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需要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实现文化强国。对地方政府和社会而言,通过整理研究工作,不但有助于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发挥史书借鉴功能,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对研究者而言,有助于史学研究的深入。以往正史文献已远不能满足需要,而那些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地方文献对研究者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文献是不允许借阅的,整理并出版,使之发挥作用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1-5 卷)[M].方志出版社,1999.
[2]唐山统计局.新唐山五十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1999.
[3]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 研讨会综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1,(4).
[责任编辑:秦 超]
【关键词】文献遗存;地域文化;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30-02
目前,关于唐山城市记忆多见于市志、县志、档案资料等,但这些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之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而除文献资料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城市记忆形式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加强学术研究与资料收集整理建设的必要性
唐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依托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清晰的发展定位,从战略上,唐山市进一步树立了“文化經济”理念,通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但是,在确立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文化经济理念,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打造多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厘清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底蕴的打造。在进行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同时,其基础性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研究也亟待引起重视。因为缺乏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在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的时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对唐山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研究的必要性
唐山历史遗迹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管仲的“老马识途”、隰朋的“蚁穴凿水”,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唐山是被誉为“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发源地,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后,唐山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目前,将唐山地方历史研究拓延至唐山地域文化研究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对唐山地区的区域文化研究尤其是学术研究分散、力量薄弱,依然是一些老专家学者支撑其研究,中青年专家后继乏人。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地域文化研究中基础性工作即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一些社科学者囿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愿或轻视对本地地域文化的研究。种种原因造成目前对唐山地域文化认识和研究流于表面化,缺乏较为深厚的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
(二)对唐山地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基础需要史料、资料。而唐山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应在对历史文献遗存的搜集整理乃至研究方面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唐山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奠定深厚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唐山古代著作丰富,仅明清各时期的州志、县志达三十余种,其他著作一百余种,各种大鼓、评剧的剧本数百种。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仍散藏于全国各图书馆、档案馆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唐山优于周边地区的突出特点,但是这些资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研究,各市县图书馆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更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资源,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因此,唐山市在经济转型、国家重视和加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相关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唐山地域文化较为深厚的学术研究,搜集、整理和归档文献遗存,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另外,一座城市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提升,更需要追溯和梳理精神文明的源头和脉络,提升城市文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而其中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料则是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三)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地域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急需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学术团队和层次较高的高低平台作为支撑。一些高校文史类特色专业方向专注地域文化研究即是很好的例证。如福建师范大学的闽南文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秦腔博物馆”、四川大学的巴蜀文化研究、临沂大学的沂蒙文化研究等等。目前唐山地域文化研究虽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但这些学者的研究多比较分散,不仅没有形成团队,更是没有建立起底蕴深厚的、层次较高的平台来支持对唐山地域文化的研究。曾有的唐山地方史研究由于一些老专家的退休和其他学者学术研究领域的限制也出现了停滞。
二、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平台的具体工作
城市发展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更需要将留存的文化信息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唯有此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提升城市精神内涵,提炼唐山文化精髓,也为诸多文化产业项目留有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在搜集整理唐山文献遗存打造底蕴深厚的唐山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
提升唐山城市精神内涵和学术研究氛围,打造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新高度,必须重视建设和打造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平台。首先,依托高校历史文化研究优势资源,凝练研究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可以依托唐山高校人文社科强大的专业优势和雄厚的学术资源,不断优化研究体系与研究格局,以唐山地域文献资料搜集与文化研究、唐山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从分散到规模,打造地域文化研究新领域和新方向,以应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建构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地方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其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建立合作性专家群体。地域文化学术团队和平台可聘请国内和唐山知名的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担任学术团队的客座研究员,并将社会上和高校的地域文化研究人员包括高校中青年教师纳入到研究梯队当中,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学术资源、开展重大课题团队攻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城市文化产业腾飞的根本。地方文献既是地方文化研究的资料基础,也是当下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唐山各地乃至国内各地收藏的有关唐山的文物遗存和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使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从而凝练唐山城市精神,浓厚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氛围。应建立地方政府与地方大学在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传播上相互合作的体系,增强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重视发挥社会上各领域研究地域文化专家的作用,整合和凝聚他们的力量和研究成果,拓展地域文化研究的综合实力。
目前唐山正在依靠平台建设,发挥团队力量,开展唐山工业文化、唐山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如唐山文献资料中心建设项目已取得第一阶段成果,并与唐山文物管理处、唐山博物馆、滦州古城、丰润浭酒产业园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他合作项目正在酝酿和考察中。
(二)搜集整理文化遗存
城市文献资源主要有方志、档案资料、书刊、画作、照片、多媒体实物等。目前,关于唐山文献遗存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馆、档案館。唐山高校图书馆如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唐山的馆藏主要是城市文化资源。唐山各大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档案馆。如开滦唐山矿工会图书馆、唐山钢铁集团图书馆、赵各庄矿工会图书馆、南厂工会图书馆等。开滦集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开滦文化图书特藏区,馆藏已有近千种。另外,唐山地震博物馆、开滦档案馆、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等馆藏有大料文献资料和实物,是搜集唐山文献资料的主要去处。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历代继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建国后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史志编撰工作。各地都成立史志办、党史办、政协文史委等地方文史整理研究机构,并出版了大量的近现代史资料、图书。
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密不可分。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需要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实现文化强国。对地方政府和社会而言,通过整理研究工作,不但有助于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发挥史书借鉴功能,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对研究者而言,有助于史学研究的深入。以往正史文献已远不能满足需要,而那些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地方文献对研究者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文献是不允许借阅的,整理并出版,使之发挥作用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1-5 卷)[M].方志出版社,1999.
[2]唐山统计局.新唐山五十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1999.
[3]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 研讨会综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1,(4).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