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伴随对外贸易、跨国生产与制造体系及国际物流的迅速发展,相应的保税物流将成为国际物流与国际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接力区。建立和完善保税物流体系,是进一步促进大东北经济圈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提升,推动与实现区域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大东北 物流 保税
按照区域经济理论,涵蓋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东部的广阔区域在自然地理,经济,人文等多方面既相似又互补,具有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与优势。发展与提升大东北经济圈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不但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也是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建立与发展,乃至在今后中日韩自贸区中确立优势地位的需要。但是,大东北经济圈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与比重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现代物流支持,而发展与建立服务于大东北经济圈的现代化的科学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无疑是当务之急。
1 保税物流与保税物流体系
1.1保税物流
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在保税物流系统中,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
1.2保税物流体系
1.2.1保税物流体系的含义
我国的保税物流体系是随着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国务院及海关总署对保税物流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而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跨境工业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等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场所。
1.2.2保税物流体系的层次
按照功能,面积以及作用大小,我国的保税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区港联动下的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保税区,是区域级的战略性资源,是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龙头。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综合性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港区业务主要有口岸通关、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配送、国际中转、售后服务、检测维修、展示展览、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主要功能是专门用于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提供货物在国家(或地区)之间自由、便捷流通的平台。
第二层是公共型的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分别满足专业国际物流公司和跨国企业的需要。
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及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的具有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其中,按照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的种类不同分为:保税物流中心A型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A型是保税仓、监管仓的优化整合,分有自用型和公共型两种,B型是多个A型的聚集地或集中布局。A型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在功能上没有根本的区别。
保税物流中心具有口岸功能、享受出口货物入中心退税、境外货物人中心保税等政策,使内陆地区具有近似保税区区港联动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可以满足内陆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
第三层是保税仓和监管仓,满足广大进出口企业的需要。
保税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其中,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公共型保税仓库和自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是指存放已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批件,已对外卖断结汇并向海关办完全部出口海关手续的货物的专用仓库。存放在该仓库内的货物为出口监管仓库货物。
2 加快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意义
2.1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水平迅猛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随着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推进,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大大提升东北企业在出口加工贸易和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带动东北及内蒙东部整体经济的发展,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的构建,既是带动我国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多边贸易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依靠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口优势,地理优势等,将有力促进东北地区将向着东北亚经济圈核心经济区方向发展。
2.2对加工贸易的影响
发展保税物流,将使加工贸易企业物流通畅,物流成本降低,降低加工贸易向现代化制造业转型的成本;发展保税物流,有助于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发展保税物流,有助于将低端加工贸易转移到内陆地区,形成梯度转移,避免加工贸易向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流失;发展保税物流还能助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便利的物流平台。
2.3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东北地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南方和东部地区存在差距,物流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较低。通过保税物流的发展,可以系统地整合仓储、运输、采购、分销、配送、信息、以及支付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从而带动东北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提升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最终构筑以港口、机场设施为核心,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依托,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从而支撑和加速东北物流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2.4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基础产业,传统产业较多,而许多传统产业已逐步进入到过度竞争状态并形成买方市场,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生产环节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流通环节的渠道创新。
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为企业提供及时、安全、优质、多功能、一体化产业链功能优势;通过多国货物拼装、拼箱、贴标签等业务运作,能产生较高增值率,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可满足加工制造业现代生产方式、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增强企业竞争力。
3 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现状。
经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即由众多依托于口岸城市和港口的保税区、保税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等多种形式为节点构成的保税物流体系。
东北地区主要保税物流节点有:
保税港区1个:即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保税物流中心2个:即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和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
主要保税物流节点5个:即满洲里,珲春, 黑河,绥芬河,丹东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
3.2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保税物流体系的突出问题是物流节点分布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保税物流重要节点一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一全部位于辽宁省境内,即大连保税港区,沈阳和营口两个保税物流中心,这两个高端保税物流节点全部位于大东北经济圈南部沿海地区,而东北内陆腹地广阔,周边又与俄罗斯,蒙古,朝鲜相邻,这样的布局很难推动东北经济的整体发展,不利于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抢占有利位置。
此外,还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协调机制不畅,整体效果不佳;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运行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
4 建设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4.1总体思路
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的总体思路为:构建覆盖大东北经济圈主要城市与经济区,依托实力强,运作规范的综合性大型物流企业,辐射俄,蒙,朝,韩,日等国家,服务国际供应链中的国内与国际企业,体系完善,均衡发展的多层次,信息化的海陆空联动的保税物流体系。
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4.1.1保税物流体系在三个层次上协调发展。以满足企业不同层次需求。
4.1.2保税物流体系的核心节点要均衡发展,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大东北地区经济整体发展。
4.1.3保税物流体系应充分利用各种物流方式,多渠道,多方位构建,使得保税物流服务贴近企业,方便企业,实现最大限度的货畅其流。
4.2主要對策
4.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保税物流核心区与核心通道,打造完整的大东北保税物流体系。
大东北经济圈因其地域广,工业聚集区较多,经济开放性不断提升,对保税物流的需求已不仅仅在沿海地区,内陆黑龙江,吉林及内蒙东部均具有各自独特的产业优势,同样需要保税物流服务提高竞争力,但是仅仅依靠南部沿海地区不能全面及时满足需求,因此,应加快哈尔滨,长春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打造涵盖黑吉辽及内蒙东部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保税核心区,形成贯穿大东北地区南北主要工业区的保税物流核心通道。
4.2.2加块建设保税港区与保税物流中心两大保税物流节点,构建大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支柱框架。
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各类保税物流节点,节点有多种层次,保税物流中心与保税港在整个保税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属于骨干节点,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因此,发展、建设、做强保税港区与保税物流中心是构建保税物流体系的首要任务。
作为国内目前最高级别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是保税物流体系作用发挥的倍增器。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于2007年6月28日正式封关运行,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担当着大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龙头。保税港区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基础上,应努力探索建立共享机制,既共享口岸,又共享功能。通过政府主导、关区协作、企业参与、资本渗透等形式,创新业务管理与合作机制,完善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商品展示、研发检测等功能,实现大窑湾保税港区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良性互动。
东北地区已封关运行的保税物流中心有两个:即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和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
沈阳保税物流中心2009年10月13日正式封关运行,是东北三省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港。中心的诞生改变了东北地区企业原来只能在港口口岸才能办理进出境货物相关手续的状况,对于推动辽宁乃至东北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2.3建立与强化署省协调机制,争取海关对保税物流的大力支持,提升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效率与优势。
为进一步加大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力度,海关总署积极支持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东北四省区开展跨区域口岸合作,建立了东北四省区口岸主管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相互借鉴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合作,求同存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东北地区“大通关”建设;积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口岸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口岸的作用和潜力,统筹规划、科学整合口岸资源,努力增强口岸综合效能,促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2009年海关总署与辽宁省签署了署省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署省紧密合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具体支持措施。黑吉蒙三省应借鉴这一署省协调机制,积极主动与海关监管部门合作,加快推进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2.4培养和吸引大型国际性物流企业,提高保税物流运营水平,尽快融入国际物流体系。
构建地区性大型保税物流体系,需要大型物流企业带动示范、引领发展。政府应在做好引导的同时,应注重加大对具有区域物流组织与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从而实现国际、国内物流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参股、兼并、联合、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参与本地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参与沿海港口建设,提高区域内保税物流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4.2.5大力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
保税物流发展离不开高效通畅的信息手段,作为区域保税物流体系,更应建立现代化的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在数据智能化、流程规范化的基础上,通过海关、查验中心、海港区码头/空港场所、园区内的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将物流企业的货物流和海关监管的信息流有机结合,对货物的进、出、转、存等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强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申报和关务业务操作效率。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系统,保税物流信息系统,保税物流监管信息系统和保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
最终实现通过发达的物流系统、高效的海关管理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保税港区和东北地区的各个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紧密联系起来,以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另外,国际供应链中保税物流的运作离不开高效规范的金融服务,因此,在保税区域内应积极进行金融开放和金融制度创新,不断提高资本自由流动性,实现人民币的跨国贸易结算,为保税区域内的投资、贸易、加工制造与其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2010年,国务院及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把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与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科学发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保税物流必将迎来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期,大东北经济圈内的地区,部门,企业应抓住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科学规划,协作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振兴与腾飞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佟明亮 王维娜 加速大东北经济圈建设浅析,《商业经济》2010(7)
2 马飞 基于大连保税港区的东北地区保税物流网络研究,大连交通大学2008(7)
3 温卫娟 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探讨,《中国市场》2007(9)
关键词 大东北 物流 保税
按照区域经济理论,涵蓋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东部的广阔区域在自然地理,经济,人文等多方面既相似又互补,具有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与优势。发展与提升大东北经济圈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不但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也是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建立与发展,乃至在今后中日韩自贸区中确立优势地位的需要。但是,大东北经济圈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与比重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现代物流支持,而发展与建立服务于大东北经济圈的现代化的科学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无疑是当务之急。
1 保税物流与保税物流体系
1.1保税物流
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在保税物流系统中,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
1.2保税物流体系
1.2.1保税物流体系的含义
我国的保税物流体系是随着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国务院及海关总署对保税物流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而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跨境工业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等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场所。
1.2.2保税物流体系的层次
按照功能,面积以及作用大小,我国的保税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区港联动下的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保税区,是区域级的战略性资源,是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龙头。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综合性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港区业务主要有口岸通关、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配送、国际中转、售后服务、检测维修、展示展览、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主要功能是专门用于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提供货物在国家(或地区)之间自由、便捷流通的平台。
第二层是公共型的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分别满足专业国际物流公司和跨国企业的需要。
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及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的具有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其中,按照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的种类不同分为:保税物流中心A型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A型是保税仓、监管仓的优化整合,分有自用型和公共型两种,B型是多个A型的聚集地或集中布局。A型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在功能上没有根本的区别。
保税物流中心具有口岸功能、享受出口货物入中心退税、境外货物人中心保税等政策,使内陆地区具有近似保税区区港联动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可以满足内陆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
第三层是保税仓和监管仓,满足广大进出口企业的需要。
保税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其中,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公共型保税仓库和自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是指存放已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批件,已对外卖断结汇并向海关办完全部出口海关手续的货物的专用仓库。存放在该仓库内的货物为出口监管仓库货物。
2 加快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意义
2.1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水平迅猛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随着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推进,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大大提升东北企业在出口加工贸易和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带动东北及内蒙东部整体经济的发展,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的构建,既是带动我国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多边贸易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依靠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口优势,地理优势等,将有力促进东北地区将向着东北亚经济圈核心经济区方向发展。
2.2对加工贸易的影响
发展保税物流,将使加工贸易企业物流通畅,物流成本降低,降低加工贸易向现代化制造业转型的成本;发展保税物流,有助于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发展保税物流,有助于将低端加工贸易转移到内陆地区,形成梯度转移,避免加工贸易向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流失;发展保税物流还能助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便利的物流平台。
2.3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东北地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南方和东部地区存在差距,物流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较低。通过保税物流的发展,可以系统地整合仓储、运输、采购、分销、配送、信息、以及支付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从而带动东北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提升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最终构筑以港口、机场设施为核心,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依托,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从而支撑和加速东北物流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2.4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基础产业,传统产业较多,而许多传统产业已逐步进入到过度竞争状态并形成买方市场,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生产环节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流通环节的渠道创新。
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为企业提供及时、安全、优质、多功能、一体化产业链功能优势;通过多国货物拼装、拼箱、贴标签等业务运作,能产生较高增值率,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可满足加工制造业现代生产方式、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增强企业竞争力。
3 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现状。
经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即由众多依托于口岸城市和港口的保税区、保税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等多种形式为节点构成的保税物流体系。
东北地区主要保税物流节点有:
保税港区1个:即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保税物流中心2个:即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和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
主要保税物流节点5个:即满洲里,珲春, 黑河,绥芬河,丹东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
3.2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保税物流体系的突出问题是物流节点分布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保税物流重要节点一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一全部位于辽宁省境内,即大连保税港区,沈阳和营口两个保税物流中心,这两个高端保税物流节点全部位于大东北经济圈南部沿海地区,而东北内陆腹地广阔,周边又与俄罗斯,蒙古,朝鲜相邻,这样的布局很难推动东北经济的整体发展,不利于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抢占有利位置。
此外,还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协调机制不畅,整体效果不佳;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运行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
4 建设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4.1总体思路
大东北经济圈保税物流体系的总体思路为:构建覆盖大东北经济圈主要城市与经济区,依托实力强,运作规范的综合性大型物流企业,辐射俄,蒙,朝,韩,日等国家,服务国际供应链中的国内与国际企业,体系完善,均衡发展的多层次,信息化的海陆空联动的保税物流体系。
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4.1.1保税物流体系在三个层次上协调发展。以满足企业不同层次需求。
4.1.2保税物流体系的核心节点要均衡发展,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大东北地区经济整体发展。
4.1.3保税物流体系应充分利用各种物流方式,多渠道,多方位构建,使得保税物流服务贴近企业,方便企业,实现最大限度的货畅其流。
4.2主要對策
4.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保税物流核心区与核心通道,打造完整的大东北保税物流体系。
大东北经济圈因其地域广,工业聚集区较多,经济开放性不断提升,对保税物流的需求已不仅仅在沿海地区,内陆黑龙江,吉林及内蒙东部均具有各自独特的产业优势,同样需要保税物流服务提高竞争力,但是仅仅依靠南部沿海地区不能全面及时满足需求,因此,应加快哈尔滨,长春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打造涵盖黑吉辽及内蒙东部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保税核心区,形成贯穿大东北地区南北主要工业区的保税物流核心通道。
4.2.2加块建设保税港区与保税物流中心两大保税物流节点,构建大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支柱框架。
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各类保税物流节点,节点有多种层次,保税物流中心与保税港在整个保税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属于骨干节点,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因此,发展、建设、做强保税港区与保税物流中心是构建保税物流体系的首要任务。
作为国内目前最高级别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是保税物流体系作用发挥的倍增器。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于2007年6月28日正式封关运行,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担当着大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龙头。保税港区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基础上,应努力探索建立共享机制,既共享口岸,又共享功能。通过政府主导、关区协作、企业参与、资本渗透等形式,创新业务管理与合作机制,完善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商品展示、研发检测等功能,实现大窑湾保税港区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良性互动。
东北地区已封关运行的保税物流中心有两个:即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和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
沈阳保税物流中心2009年10月13日正式封关运行,是东北三省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港。中心的诞生改变了东北地区企业原来只能在港口口岸才能办理进出境货物相关手续的状况,对于推动辽宁乃至东北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2.3建立与强化署省协调机制,争取海关对保税物流的大力支持,提升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效率与优势。
为进一步加大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力度,海关总署积极支持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东北四省区开展跨区域口岸合作,建立了东北四省区口岸主管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相互借鉴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合作,求同存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东北地区“大通关”建设;积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口岸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口岸的作用和潜力,统筹规划、科学整合口岸资源,努力增强口岸综合效能,促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2009年海关总署与辽宁省签署了署省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署省紧密合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具体支持措施。黑吉蒙三省应借鉴这一署省协调机制,积极主动与海关监管部门合作,加快推进东北保税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2.4培养和吸引大型国际性物流企业,提高保税物流运营水平,尽快融入国际物流体系。
构建地区性大型保税物流体系,需要大型物流企业带动示范、引领发展。政府应在做好引导的同时,应注重加大对具有区域物流组织与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从而实现国际、国内物流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参股、兼并、联合、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参与本地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参与沿海港口建设,提高区域内保税物流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4.2.5大力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
保税物流发展离不开高效通畅的信息手段,作为区域保税物流体系,更应建立现代化的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在数据智能化、流程规范化的基础上,通过海关、查验中心、海港区码头/空港场所、园区内的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将物流企业的货物流和海关监管的信息流有机结合,对货物的进、出、转、存等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强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申报和关务业务操作效率。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系统,保税物流信息系统,保税物流监管信息系统和保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
最终实现通过发达的物流系统、高效的海关管理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保税港区和东北地区的各个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紧密联系起来,以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另外,国际供应链中保税物流的运作离不开高效规范的金融服务,因此,在保税区域内应积极进行金融开放和金融制度创新,不断提高资本自由流动性,实现人民币的跨国贸易结算,为保税区域内的投资、贸易、加工制造与其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2010年,国务院及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把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与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科学发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保税物流必将迎来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期,大东北经济圈内的地区,部门,企业应抓住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科学规划,协作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振兴与腾飞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佟明亮 王维娜 加速大东北经济圈建设浅析,《商业经济》2010(7)
2 马飞 基于大连保税港区的东北地区保税物流网络研究,大连交通大学2008(7)
3 温卫娟 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探讨,《中国市场》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