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夏之际,已显闷热,一路驱车前往江苏宜兴山中的大觉寺,沿路百花尽放、绿意盎然。原大觉寺始建于南宋年间,但文革时遭毁,一梁一瓦荡然无存。直至2005年才得以原址重建,今日寻着百花与林荫路找去,又已是气候非凡的一片佛门之地。
在寺中一处清雅禅室,一位黄袍长者拄着拐杖,缓步行入,见在座诸人纷纷起身,反倒站定,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操着一口浓郁的扬州话问:“大家用过饭了没有?”众人点头应答,他说了一句:“OK。”方才落座。这位既“生活”又风趣的老者,便是当今佛学界泰斗级人物之一的星云大师了。
星云大师是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佛光山开山宗长。他本名李国深,1938年于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如今,就以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举手投足尽是禅意的长者而言,实难看出他是以87岁之龄,仍在频繁周转世界各地。
云水三千,是解脱者的生活,如云似水行转三千大千世界,行道天下,这份境界令人可钦。
“大彻大悟很难,每天有一点小小的开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不断用心天天开悟。”他说。
食素长养慈悲心
受教于他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因为他很少板起脸来说道理,或是举很多例子,或是与现实贴得很近,讲完一层意思以后总是爱问一句“OK?”才肯接着再谈。
在问答中,很多的问题,都是身边人俯在耳边转述一次,他才思考作答的,但唯有食素的问题,当记者一提出来,他接口便答。
事实上,星云大师此番重返旧地,主要就为素食文化而来。已有一定声誉的国际素食文化博览会,今年在包括宜兴在内的多地举办,逾千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素食及素食文化产品吸引宾客无数。
但在谈到素食的问题上,星云大师很坦率地说:“素食跟个人信仰无关,素食并不是佛教的,佛教当初并没有素食,大家都知道佛教通常说的五戒是杀、盗、淫、妄、酒。素食是中国文化,是儒家提倡的。孔夫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远庖厨也’,这种素食情怀是中国人向往的。”
他觉得,信仰是人生理念,素食是生活习惯。从生活习惯这个层面来说,食素有很多好处,对绿色生态环境有益,对自身健康有益。
“拿动物来说,牛、马、骆驼、大象都是素食的,耐力都很强。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说没精力、要休息,我看是不是肉食吃多了?”他笑着说,大觉寺大雄宝殿与山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上坡道,饮食男女爬坡时都是气喘吁吁,而长期吃素的人,爬坡耐力要比常人强得多。
“我今年87了,可是我挺有精神的,我的精神从哪里来的?我觉得可能是自多年素食受益。”
而从理念的层面来讲,他说,素食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的美学,是慈悲心。
他举例子说,现在一些人吃荤吃肉,吃出很多花样,这样容易养出不正常的心态。有时候看见父母带小孩子出去,抓点小鱼小螃蟹给孩子玩,把鱼捞出来,把螃蟹壳剥开,虐待至死。这会让小孩子从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贵,将来长大以后对他人也会不尊重,甚至杀人之类的恶行都会引发出来。
“生活中即使不吃全素,偶尔吃一吃素,也是一点慈悲心。素食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心,从心灵的净化来减少瞋怒,达到内心的安然、祥和。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
他告诉我们,现在做“星云大师”是不得已的,其实自己的志趣就是倡导素食,这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人间佛教
从谈食素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即使一直被尊为“大师”,但他修佛传道的言谈之中,少有虚玄,而是现世。这与他提倡的“人间佛教”有莫大的关系。
往往世人提及宗教,都偏向于消极解脱,比如讲佛教的“四大皆空”、“勘破红尘”云云。星云大师12岁出家,1967年在中国台湾创建佛光山,一直敢于突破,勇于改革,主张佛教要入世,入世的生活是以物质、感情、人群、根身为主的生活。
人间佛教是什么?大师说:“凡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
佛光山的宗旨是: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实际上,他做的事就是佛教的现代化。
他的佛光山也与一般的寺庙宗派不同,佛光山迄今已拥有200多所道场,遍布全球五大洲,信徒几百万。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台、报纸、出版社、美术馆、佛教学院等,福利项目更不计其数,医疗服务、养老育幼、辅导教化、社会关怀、临终安慰等,凡数人间生老病死,尽有顾及。
可以想象,围绕着他的争议,是必然的。但星云大师一直很淡然,他总说自己就是个“平凡的出家人而已”。他云水于世界各处,去哪里都说是“回家”,在任何一处都可恬静入眠。
他曾经说:“人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有人批评毁谤我们,不一定是不好,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
看他笑眯眯侃侃而谈的样子,实难想象他曾经做过心脏大手术,并且长期的糖尿病已经影响到了视力。当有人问他怕死吗?他说,我怕痛。
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理来说,星云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强调“此时、此地、此人”是很有现实意义。
在大觉寺的禅室里,大师想起了社会热议的“奶粉问题”,一声叹气。“社会的诚信很重要,人无信不立。对奶粉失去信心,看似小事,实际上人心惶惶。”他说,社会没有诚信、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就会不断有突破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社会要建立道德观,也需要人间佛教。“有佛法就有办法。佛法讲究缘、慈悲、智慧、耐力,能服务他人,赞美他人,有责任,能吃苦。如果不讲这些,反而总想着沾光讨便宜,这就麻烦了。”
他也谈到了当今大家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大的问题,他说,有一对父母来看儿女,买了很多糖装在罐子里想带给儿女吃,结果糖罐里的糖拿不出来,怎么办呢?只好把糖罐打破,其实是糖装的太多了,这就是贪心。现在又有很多人,看到别人发财了就不高兴,这就是嫉妒心。实际上,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他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他跟众人说,做好事,说好话,心存善念,是很重要的。孔子说的礼义廉耻,很重要,佛教的五戒六度(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很重要。
说到底,其实信不信宗教不要紧,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聊到最后,缘起兴至,大师的一位弟子给我们用黄梅调唱起禅偈一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星云大师在一旁微微笑着,轻轻抚掌应和,彼时,仿若潮湿闷热一扫而空,阳光和煦清风袭人,忘乎所以。正是他曾写到的:“所谓禅,就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在寺中一处清雅禅室,一位黄袍长者拄着拐杖,缓步行入,见在座诸人纷纷起身,反倒站定,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操着一口浓郁的扬州话问:“大家用过饭了没有?”众人点头应答,他说了一句:“OK。”方才落座。这位既“生活”又风趣的老者,便是当今佛学界泰斗级人物之一的星云大师了。
星云大师是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佛光山开山宗长。他本名李国深,1938年于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如今,就以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举手投足尽是禅意的长者而言,实难看出他是以87岁之龄,仍在频繁周转世界各地。
云水三千,是解脱者的生活,如云似水行转三千大千世界,行道天下,这份境界令人可钦。
“大彻大悟很难,每天有一点小小的开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不断用心天天开悟。”他说。
食素长养慈悲心
受教于他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因为他很少板起脸来说道理,或是举很多例子,或是与现实贴得很近,讲完一层意思以后总是爱问一句“OK?”才肯接着再谈。
在问答中,很多的问题,都是身边人俯在耳边转述一次,他才思考作答的,但唯有食素的问题,当记者一提出来,他接口便答。
事实上,星云大师此番重返旧地,主要就为素食文化而来。已有一定声誉的国际素食文化博览会,今年在包括宜兴在内的多地举办,逾千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素食及素食文化产品吸引宾客无数。
但在谈到素食的问题上,星云大师很坦率地说:“素食跟个人信仰无关,素食并不是佛教的,佛教当初并没有素食,大家都知道佛教通常说的五戒是杀、盗、淫、妄、酒。素食是中国文化,是儒家提倡的。孔夫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远庖厨也’,这种素食情怀是中国人向往的。”
他觉得,信仰是人生理念,素食是生活习惯。从生活习惯这个层面来说,食素有很多好处,对绿色生态环境有益,对自身健康有益。
“拿动物来说,牛、马、骆驼、大象都是素食的,耐力都很强。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说没精力、要休息,我看是不是肉食吃多了?”他笑着说,大觉寺大雄宝殿与山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上坡道,饮食男女爬坡时都是气喘吁吁,而长期吃素的人,爬坡耐力要比常人强得多。
“我今年87了,可是我挺有精神的,我的精神从哪里来的?我觉得可能是自多年素食受益。”
而从理念的层面来讲,他说,素食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的美学,是慈悲心。
他举例子说,现在一些人吃荤吃肉,吃出很多花样,这样容易养出不正常的心态。有时候看见父母带小孩子出去,抓点小鱼小螃蟹给孩子玩,把鱼捞出来,把螃蟹壳剥开,虐待至死。这会让小孩子从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贵,将来长大以后对他人也会不尊重,甚至杀人之类的恶行都会引发出来。
“生活中即使不吃全素,偶尔吃一吃素,也是一点慈悲心。素食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心,从心灵的净化来减少瞋怒,达到内心的安然、祥和。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
他告诉我们,现在做“星云大师”是不得已的,其实自己的志趣就是倡导素食,这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人间佛教
从谈食素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即使一直被尊为“大师”,但他修佛传道的言谈之中,少有虚玄,而是现世。这与他提倡的“人间佛教”有莫大的关系。
往往世人提及宗教,都偏向于消极解脱,比如讲佛教的“四大皆空”、“勘破红尘”云云。星云大师12岁出家,1967年在中国台湾创建佛光山,一直敢于突破,勇于改革,主张佛教要入世,入世的生活是以物质、感情、人群、根身为主的生活。
人间佛教是什么?大师说:“凡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
佛光山的宗旨是: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实际上,他做的事就是佛教的现代化。
他的佛光山也与一般的寺庙宗派不同,佛光山迄今已拥有200多所道场,遍布全球五大洲,信徒几百万。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台、报纸、出版社、美术馆、佛教学院等,福利项目更不计其数,医疗服务、养老育幼、辅导教化、社会关怀、临终安慰等,凡数人间生老病死,尽有顾及。
可以想象,围绕着他的争议,是必然的。但星云大师一直很淡然,他总说自己就是个“平凡的出家人而已”。他云水于世界各处,去哪里都说是“回家”,在任何一处都可恬静入眠。
他曾经说:“人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有人批评毁谤我们,不一定是不好,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
看他笑眯眯侃侃而谈的样子,实难想象他曾经做过心脏大手术,并且长期的糖尿病已经影响到了视力。当有人问他怕死吗?他说,我怕痛。
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理来说,星云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强调“此时、此地、此人”是很有现实意义。
在大觉寺的禅室里,大师想起了社会热议的“奶粉问题”,一声叹气。“社会的诚信很重要,人无信不立。对奶粉失去信心,看似小事,实际上人心惶惶。”他说,社会没有诚信、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就会不断有突破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社会要建立道德观,也需要人间佛教。“有佛法就有办法。佛法讲究缘、慈悲、智慧、耐力,能服务他人,赞美他人,有责任,能吃苦。如果不讲这些,反而总想着沾光讨便宜,这就麻烦了。”
他也谈到了当今大家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大的问题,他说,有一对父母来看儿女,买了很多糖装在罐子里想带给儿女吃,结果糖罐里的糖拿不出来,怎么办呢?只好把糖罐打破,其实是糖装的太多了,这就是贪心。现在又有很多人,看到别人发财了就不高兴,这就是嫉妒心。实际上,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他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他跟众人说,做好事,说好话,心存善念,是很重要的。孔子说的礼义廉耻,很重要,佛教的五戒六度(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很重要。
说到底,其实信不信宗教不要紧,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聊到最后,缘起兴至,大师的一位弟子给我们用黄梅调唱起禅偈一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星云大师在一旁微微笑着,轻轻抚掌应和,彼时,仿若潮湿闷热一扫而空,阳光和煦清风袭人,忘乎所以。正是他曾写到的:“所谓禅,就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