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从学科诞生到实践都与社会密不可分,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习离不开社会生活。本文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层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发挥理念的指导作用,在对社会实际的探索中提升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推动心理素质和实践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建设。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包括三个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利用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际,需要从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出发,即教师这一引导者。
一、转变教学思想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而这一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中,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组织字词和语言片段,对社会事件能够产生自身独立的想法,能够表达自身真实的情感。而为实现这一理想效果,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还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坚持引导者的身份。在习作练习课上,老师可以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并不是指明这一主题只能够表达的思想。例如说:以《我的爸爸/妈妈》经典话题为例,笔者经过对本班级作文写作主题的收集与分析,发现全篇赞扬的文章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缺少指出问题所在的文章。调查原因发现,学生的固化思维严重,只写美而不审丑,同时也是受到老师教学观念的影响。针对这篇文章,所写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就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某一问题指出,褒贬参半,让人物立体化而不只是充满光辉的人性美。或是单纯对父母在交流或沟通时的存在的问题发泄自身的不满,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别具一番风味。孩子的视角下世界是多变的,他们的想象是充满活力的。所以话题可以明确但主题须千变万化,教师不应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规定高分必须审美而不审丑,这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及时确立起学生主体化的思想,还要理清自身的教学目的。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然而如今的教育成为了争名夺利的工具,这已经丧失了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要改变“唯分数论”的思想,真正地将教育融入社会服务中,才能培养出真正为生活而写作的人才。
二、创新课堂形式
让课堂不囿于师生间和学校里,让课堂在社会中吸取活力,让课堂在社会中展现魅力。陶行知先生对“社会即学校”做出这样的阐述: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简而言之,学从社会中,学入社会中。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这一领域,如何利用好社会资源是教师首先解决的问题。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和社会实践等,学生积累素材的来源也多为社会事件。可是,由于学生内在的局限性与技术的限制等原因,他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總结和分析社会事件。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合理地利用好社会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见闻和积累的素材。例如,在2021年5月发生的成都49中事件,这是一场悲剧,却是网友们的狂欢。这个事件带来的启发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解一些社会事件,丰富学生的阅历和奠定三观形成的基础,还能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在长期累月的积淀中,学生在面临到写作时,能够自动有效地调动存储的素材资料,有的放矢。不仅如此,学生在掌握了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自觉地对社会实际提出自身的想法服务于社会,例如在社区管理这一方面,小学生作为住户能够提出合适的意见属实是难能可贵,但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社会即学校”的理想现实化。学生学习于社会,反哺于社会,这才做到真正践行“社会即学校”这一教学理念,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习作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习作,就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与抒发自身的内心情感,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与反思。而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需要依靠教材的创新。传统的教材注重英雄事迹与先进文化的传递,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过分脱离实际,以及教师在教学时单纯注重教材的考点和分数点,对于科普性的生活现实分析与课后实际活动闭口不谈,导致了传统教育目前的困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化教材的使用。举个简单例子,在学习《咏鹅》的过程中,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没有接触过鹅。如果仅让学生以曲项、白毛等去想象鹅的模样,会造成认知上与理解上的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或者视频的形式,结合生活元素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鹅的真实形象,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传递的思想。让抽象的课本内容成为更直观的具象的生活素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素材的使用能力,更加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认识。不仅体现在对教材的讲解中,还体现在对较次啊的使用中。不管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苏教版,都会设置一个作文栏目,但却得不到语文老师们的青睐。他们总是将目光停留在考点上,而忽视了学生们习作能力的建设。所以,优化教材的使用,必须合乎实际地贯彻教材的设置。不仅如此,习作是最贴合实际的课程。在描绘景色时可以带着学生品鉴校园内的花草,在表达情感时可以播放适宜的乐曲。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还原写作的真实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出最为真实的感情。 四、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也就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小学习作课程教学同样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希望达到学生能够自由分析和运用材料,能够自由表达自身情感的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写作写认识,认识来源实践,脱离了实践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内涵,并不只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自身灵魂抒发放纵的过程。其次,鼓励学生自己找素材,分析素材,积累素材,能够自主归类汇总。最后,带领学生于社会实践中发现能够写作的目标,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反思是获得新思想和去除旧思想的过程,是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的过程。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临到社会事件时能够去评价好坏,并且获得启发,在大脑中自觉积累素材,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运用,让笔在手中运用自如,在写作中如鱼得水,而不是照搬照抄,去模仿别人的思想感情。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开展校外活动,组织班会和联合讲座等。校外实践活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教师如何选取合适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汲取营养和精华的材料,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为例,选取市场作为学生们游览和学习的处所是合适的。
市场囊括民生百态,也是学生们熟悉的地方。让他们在市场找寻陌生素材进行写作,能够锻炼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带领学生拜访当地名人,通过和专家学者的交谈,体验他们的成才之路,树立起自身的伟大理想。也可以同校外的其他学校组织优秀老师分享经验与经历,以别人的客观经验丰富自身的素材库。这些教学活动的举办,十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好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离不开学生自身实践精神与反思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引导者,需要助推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运用与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承担了引领者的责任。需要率先扛起改革的大旗,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课堂教学,及时转变“唯分数论”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正确的理论思想成为习作教学中充满能量的一抹绿光。
参考文献:
[1]何静珠.拥抱生活 拥抱语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29-30.
[2]马红娟.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49-50.
[3]令彩霞.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44):39-40.
[4]肖輝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如何渗透“生活教育”思想[J].中华辞赋,2019(04):39-40.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包括三个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利用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际,需要从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出发,即教师这一引导者。
一、转变教学思想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而这一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中,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组织字词和语言片段,对社会事件能够产生自身独立的想法,能够表达自身真实的情感。而为实现这一理想效果,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还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坚持引导者的身份。在习作练习课上,老师可以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并不是指明这一主题只能够表达的思想。例如说:以《我的爸爸/妈妈》经典话题为例,笔者经过对本班级作文写作主题的收集与分析,发现全篇赞扬的文章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缺少指出问题所在的文章。调查原因发现,学生的固化思维严重,只写美而不审丑,同时也是受到老师教学观念的影响。针对这篇文章,所写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就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某一问题指出,褒贬参半,让人物立体化而不只是充满光辉的人性美。或是单纯对父母在交流或沟通时的存在的问题发泄自身的不满,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别具一番风味。孩子的视角下世界是多变的,他们的想象是充满活力的。所以话题可以明确但主题须千变万化,教师不应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规定高分必须审美而不审丑,这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及时确立起学生主体化的思想,还要理清自身的教学目的。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然而如今的教育成为了争名夺利的工具,这已经丧失了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要改变“唯分数论”的思想,真正地将教育融入社会服务中,才能培养出真正为生活而写作的人才。
二、创新课堂形式
让课堂不囿于师生间和学校里,让课堂在社会中吸取活力,让课堂在社会中展现魅力。陶行知先生对“社会即学校”做出这样的阐述: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简而言之,学从社会中,学入社会中。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这一领域,如何利用好社会资源是教师首先解决的问题。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和社会实践等,学生积累素材的来源也多为社会事件。可是,由于学生内在的局限性与技术的限制等原因,他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總结和分析社会事件。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合理地利用好社会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见闻和积累的素材。例如,在2021年5月发生的成都49中事件,这是一场悲剧,却是网友们的狂欢。这个事件带来的启发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解一些社会事件,丰富学生的阅历和奠定三观形成的基础,还能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在长期累月的积淀中,学生在面临到写作时,能够自动有效地调动存储的素材资料,有的放矢。不仅如此,学生在掌握了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自觉地对社会实际提出自身的想法服务于社会,例如在社区管理这一方面,小学生作为住户能够提出合适的意见属实是难能可贵,但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社会即学校”的理想现实化。学生学习于社会,反哺于社会,这才做到真正践行“社会即学校”这一教学理念,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习作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习作,就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与抒发自身的内心情感,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与反思。而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需要依靠教材的创新。传统的教材注重英雄事迹与先进文化的传递,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过分脱离实际,以及教师在教学时单纯注重教材的考点和分数点,对于科普性的生活现实分析与课后实际活动闭口不谈,导致了传统教育目前的困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化教材的使用。举个简单例子,在学习《咏鹅》的过程中,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没有接触过鹅。如果仅让学生以曲项、白毛等去想象鹅的模样,会造成认知上与理解上的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或者视频的形式,结合生活元素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鹅的真实形象,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传递的思想。让抽象的课本内容成为更直观的具象的生活素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素材的使用能力,更加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认识。不仅体现在对教材的讲解中,还体现在对较次啊的使用中。不管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苏教版,都会设置一个作文栏目,但却得不到语文老师们的青睐。他们总是将目光停留在考点上,而忽视了学生们习作能力的建设。所以,优化教材的使用,必须合乎实际地贯彻教材的设置。不仅如此,习作是最贴合实际的课程。在描绘景色时可以带着学生品鉴校园内的花草,在表达情感时可以播放适宜的乐曲。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还原写作的真实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出最为真实的感情。 四、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也就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小学习作课程教学同样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希望达到学生能够自由分析和运用材料,能够自由表达自身情感的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写作写认识,认识来源实践,脱离了实践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内涵,并不只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自身灵魂抒发放纵的过程。其次,鼓励学生自己找素材,分析素材,积累素材,能够自主归类汇总。最后,带领学生于社会实践中发现能够写作的目标,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反思是获得新思想和去除旧思想的过程,是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的过程。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临到社会事件时能够去评价好坏,并且获得启发,在大脑中自觉积累素材,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运用,让笔在手中运用自如,在写作中如鱼得水,而不是照搬照抄,去模仿别人的思想感情。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开展校外活动,组织班会和联合讲座等。校外实践活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教师如何选取合适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汲取营养和精华的材料,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为例,选取市场作为学生们游览和学习的处所是合适的。
市场囊括民生百态,也是学生们熟悉的地方。让他们在市场找寻陌生素材进行写作,能够锻炼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带领学生拜访当地名人,通过和专家学者的交谈,体验他们的成才之路,树立起自身的伟大理想。也可以同校外的其他学校组织优秀老师分享经验与经历,以别人的客观经验丰富自身的素材库。这些教学活动的举办,十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好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离不开学生自身实践精神与反思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引导者,需要助推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运用与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承担了引领者的责任。需要率先扛起改革的大旗,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课堂教学,及时转变“唯分数论”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正确的理论思想成为习作教学中充满能量的一抹绿光。
参考文献:
[1]何静珠.拥抱生活 拥抱语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29-30.
[2]马红娟.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49-50.
[3]令彩霞.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44):39-40.
[4]肖輝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如何渗透“生活教育”思想[J].中华辞赋,2019(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