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推进依法治校路径的探析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高校治理中也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依法治校。但是高校管理观念的落后、高校规章制度的不完备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阻碍了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发展。破解高校依法治校中的现实困境,需要从树立法律至上观念、完善高校规章制度和强化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积极探寻高校依法治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12-02
  2003年《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以后,高校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一部分高校依法治校主动性不足,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1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但相对于新时代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高校管理者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需要增强法治思维;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还较为薄弱,亟须提高;高校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完善。
  1.1管理观念的落后阻碍了依法治校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对大学管理过多,大学成为了政府下属的一个单位,形成了教师附属于学校,学校附属于政府的局面。当时的高校治理中大多是以“人治”为特征的行政管理为主。具体表现在:高校党委会领导之下的校长负责制具体实施方案存在问题,有些学校领导班子在民主管理没到位,学校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以言代法既违背了法治精神,又破坏了依法治校的正常秩序。每个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的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实中由于受“人治”为特征的行政管理观念影响,学校行政权力无处不在,学术权力被挤压在角落里,它們的职能并没有彰显出来。
  1.2不完备的高校章程使依法治校难以有章可循
  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一个国家就会安定太平。同样,高校如果有一个完善的章程,高校就能得到较好的治理。高校章程高校建设过程中规制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管理高校的总纲。高校缺乏一个完备的章程,很多时候就会出现规则真空。当真空出现的时候,人治就出现了。
  学者普遍认为,目前不完备的高校规章制度中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长远规划,规章制度的制度,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欠缺长远考虑;(2)缺乏体系,规章制度的体系不完善,高校管理中的一些领域还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3)缺乏程序,规章制度制定没有依据科学规范的程序,而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而匆匆制定;(4)缺乏技术手段,制定规章制度时,未能充分借鉴立法技术,存在形式和结构等技术性方面的问题较多;(5)缺乏管理,高校对规章制度本身的管理不到位,对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上基本属于散乱状态[1]。
  1.3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使依法治校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受“人治”为特征的行政管理观念影响,高校的管理者在行使权力时往往容易独断专行,所以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高校开展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如果高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没有民主的监督和制约,就可能会偏离法治轨道,导致工作的随意性增多,滋生腐败。目前高校执法监督机制存在着以下问题:(1)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缺乏具体的监督机制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环节。(2)高校依法治校的监督主体不明确,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督情况,监督效果甚微。(3)监督程序不清晰。虽然大部分学校出台了依法治校的文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监督程序不清晰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高校权力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虽然目前有的高校也将监督的权利赋予了具体的主体如教代会等,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以及对监督不利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造成了监督机构监督不严,随意性大的结果[2]。”
  2新时代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高校开展依法治校不仅可以解决高校自身发展难题,而且能够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激发改革活力。然而高校管理者管理观念的滞后、法治意识的薄弱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阻碍着高校法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工作,需要寻找破解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
  2.1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夯实依法治校的思想基础
  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观念是依法治校的前提。依法治校作为高校的办学理念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在全校上下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观念,培育师生良好的法律信仰。首先,新时代高校推进依法治校,必须从高等学校校级领导抓起。法律是行使权力的依据,只有把这个依据掌握住了,才能正确开展工作[3]。高校领导干部要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绝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是实现依法治校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其次,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要用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用法治思维化解各种矛盾,是依法治校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要用法治思维指导各项教学活动,切实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加各种事关学校发展的民主权利,并有效行使监督权,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高校依法治校的过程,重要的是师生将守法、护法、维权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行为定势、习惯和坚定信仰。
  2.2完善规章制度的内容,确保依法治校有章可循
  高校章程是依法规范学校行政行为的重要尺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保障。“民之所欲,法之所系”,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是新时代高校开展依法治校的追求目标,所以高校规章制度好不好评判标准是是不是能够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高等院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一个通盘考虑,把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作为核心内容渗透到各个环节,特别是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程序保障师生的合法利益。高等院校要完善广大师生表达诉求的畅通渠道,设置高校建立学校纠纷化解方案和相关潜在风险预防防控方案,力图把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阶段。   高校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依法决策,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对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方式,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对会议决定的事项如需变更、调整,应根据决策程序进行复议。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后,必须将它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准则和依据,做到高校办学、治理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活动于法有据。高校制定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是依法治校,保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高校文件内容不适应学校形势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不利于维护师生权益的,要予以废止,并及时向全体师生公布。
  2.3以强化监督为导向,保障依法治校工作有效实施
  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以强化监督为导向,保障依法治校工作有效实施。高校开展依法治校先决条件就是要创造全校师生能够行使监督权的平台。鉴于高校权力越来越多,近几年高校腐败案件增高的趋势,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必须依法接受监督,而公开是最为有力的监督,是防止腐败案件发生的有效机制。要完善信息公开平台,扩大公开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行使监督权。在信息化时代,高校依法治校中行政权力行使者要在廣大师生全方位监督下工作,适应在点赞与批评声中依法行政。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的主体作用,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通过学校新闻网及时向师生通报,主动在决策全过程倾听呼声和建议,在具体执行中能够切实接受广大师生监督。教代会和群团组织是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桥梁,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群团组织作用。
  3结语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高校快速扩张的发展与自身管理的滞后形成了尖锐矛盾,引发的各种问题不断冲击着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力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治理理念和学校运行机制是否走上了法治化发展的轨道。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依法治校的目标和要求,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指明了依法治校的正确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每个时期高等教育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同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尖锐。为了化解这一矛盾,高校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性选择。但是,新时代高校推进依法治校是涉及高校内外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抓手,以系统化的思维探寻新路径。首先,高校要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高校依法治校的政治方向;强化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其次,要完善以高校章程为核心的高校治理制度体系,使高校依法治校制度规范化、法制化。最后,要坚持以师生员工为本,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营造公开透明的监督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依法治校能力,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永林.我国高校规章制度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4):64-6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5-5-5(6).
  [3]宋永忠.全面提高依法治校能力[N].人民日报,2016-7-19(7).
  (责编:王锦)
其他文献
摘 要:扁桃是世界著名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扁桃仁营养丰富、风味香甜,具有极高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市场需求量大。山西省太行、吕梁山区野生山桃资源丰富,通过高接换种将野生山桃嫁接成扁桃,不仅充分利用了山区农村的野生山桃资源,又能提高当地农民收益。介绍了山西扁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山西扁桃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扁桃;山西;产业;存在问题;建议  文章
期刊
摘 要:特早熟灵武长枣是从灵武长枣品种群体中选出的早熟芽变枣鲜食新品系。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4.07 g,最大单果重20.0 g;果实纵径为47.43 cm,横径为27.32 cm;果实紫红色,果顶凹入或微凸;果肉淡绿色,肉质脆,汁液较多,味甘甜,核内无仁,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04%,总糖含量22.82%,总酸含量0.27%,果肉硬度14.0 kg/cm2,维生素C含量451.1
期刊
摘要:司法鉴定改革浪潮背景下,对笔迹鉴定意见提出审查不仅是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也反映出司法公正的现实需求。但当前笔迹鉴定意见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与专业性,致使笔迹鉴定意见审查面临着实效性困境。而笔迹鉴定的过程与方法所具备的特殊性深刻影响着司法实践中对其审查的具体方式。因此,以笔迹鉴定特殊性为区分,划分质询者、审查者主体,对笔迹鉴定意见的质证、认证予以实体与程序内容的改进设计,以期实现笔迹鉴定意见的
期刊
摘要:法律规定基础建设及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均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工程施工承包商,其目的是从源头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如期交竣工,以维护公共利益。但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长期存在搞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导致大量中标无效,严重扰乱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正常秩序,背离了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本文拟解析招投标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社会危害性及原因分析,并对重构招投标秩序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步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所有的群团组织在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迅速调整自己的职能定位。而共青团作为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人民团体,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与履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市级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明确职责定位、履职困境、对策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市级共青团组织在党和国家社会治理改革大环境中的
摘要:“通知-删除”规则作为平衡保护互联网领域各方主体权益的重要制度工具在实践中遭到不少诟病。《电子商务法》第43条关于15天“静默期”的规定为恶意的投诉者谋取不正当利益创造了条件。相关法律法规在构建“通知-删除”规则时规定过于抽象,仅运用概念法学和法教义学难以解决电商平台恶意投诉这一难题。引入“汉德公式”进行经济分析,我国电商领域适用现行“通知-删除”规则后知识产权权利人与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之间的
期刊
近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仍然保持在每年300多件,环境风险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天津港“8·12”事件发生后,我国全面开展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同年新《环保法》颁布,要求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并且颁布了多项环境应急管理相关办法、制度、指南,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开始逐步提升。2018年机构改革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3部门工作职责划归于应急管理部门,其中并不包含环境应急管理的工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仍为生态环境部门。完善
摘要:剥夺政治权利刑是我国附加刑之一。刑法理论界对该刑种的保留、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质疑。该刑种是否应该保留,该刑种的打击面是否过宽,该刑种的实现方式应该是剥夺权利还是限制权利。我国应该保留此刑种,但应调整名称,并且明确适用范围和刑罚内容,采取限制权利的方式实现刑罚。  关键词:剥夺政治权利刑;发展过程;保留与废除;打击面;实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D924.13;D920.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九·一八”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在辽宁的早期党组织,将主要工作及时准确地指向了对日斗争,率领辽宁民众从经济、政治上开展反日行动。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共始终站在辽宁抗日第一线,宣传组织抗日活动,支持扶助义勇军武装斗争,并且创建义勇军部队与关东军作战。义勇军斗争失败后,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几经壮大,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继续坚持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真正起到了全民抗战中流
期刊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税收环境日趋复杂,税源隐蔽性越来越强,大量涉税信息流入税务机关以外的第三方部门,加剧了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风险管理问题不断增加,造成税款流失严重。加强涉税信息的应用,深度挖掘涉税信息价值,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质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对当前税收管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且富有时代意义。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探索了第三方涉税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M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现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