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些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不断地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使农民积极地适应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农村才能呈现出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可为,并提出了转变农民观念必须增强农民的“五种意识”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的“四种形式”。
关键词:转变观念 新型农民 策略
The transformation idea is the trained new peasant’s most important strategy——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 and countrysid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research
Li Hongxian Li Hongfei
Abstract:This article falls behind in the thought idea foundation in analysis current restriction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step some farmers,thinks only then guides the farmer to emancipate the mind,the renewal idea unceasingly,can cause the farmer to adapt the new situation positively,forms the new mentality,promotes the new action,develops the new ball game,the countryside can present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only then has bright prospects,and proposed transforms the farmer idea to have to strengthen the farmer “five kind of consciousness” and guides the farmer to transform the idea “four forms”.
Keywords:Transformation ideaNew peasantStrategy
【中圖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62-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一场新的革命。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要全面顺利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这场革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关键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就必须在转变农民观念上作文章。因此,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加快观念创新,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策略。
1.当前一些农民的落后思想观念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一些地区确实取得了比较明确的效果,初步显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面貌,但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推进不顺利,效果不明显,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农民不理解、不支持、更不配合;农业产业化规划难以实施;相关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矛盾重重;农村建设矛盾纠纷难以理顺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受一些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一是以土为命,重农轻商。一些农村“做生意怕丢人,办企业怕赔本,搞联合怕吃亏”,不敢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二是自给自足,小富即安。一些人抚今追昔,为现在已过上温饱生活而沾沾自喜,不求进取。三是唯书唯上,封闭保守。一些人靠上级文件干工作,没有文件等文件,等来文件又嫌文件不具体,文件上规定应该干好的没干好,求稳有余,闯劲不足。四是“等、靠、要”。一些人一味强调客观条件差,等上级给政策,靠上级教办法,向上级要资金,不从主观上努力,对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缺乏信心和勇气。五是平均主义,不敢冒尖。一些人不患贫而患不均,对率先致富的眼红,甚至想方设法干扰阻挠。这些观念的形成有客观念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绝大部分农民在青少年时受教育的时间短,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又加上长期不看书报,对科学技术了解不多。因此,依靠科学、知识、技术来发家致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收益的观念普遍比较淡薄。二是信息渠道不畅,相互之间又缺少交流。传统的小农经济养成了一种自顾自,各顾各的思想观念;并且社会交往的范围狭窄,缺乏市场信息,又不敢走向市场去主动索取大量的信息,因而观念陈旧狭窄。三是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原始的种植和养殖业,“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把锄头一把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照样一代接一代,年复一年地过下来了。千百年的沉淀,很难改变已经定势的思维方式,采用新技术,开拓新路子,很容易驾轻就熟走传统的种养业路子。四是由于底子薄,实力差,有限的资金不敢去冒风险投入。他们信仰耳听为虚,眼见这实,一旦某一方面的行业能赚钱,就容易出现“跟风”。由于“跟风”,又容易造成种养业的恶性循环。当自己招受损失后,不能很好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只将自己的这一切归到运气的好坏,思想是有严重的宿命观。这些观念不破除,就不能树立新的观念,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更不能发挥好农民自己的优势,甚至会使优势变为劣势,有利变为不利,错过良机,痛失发展机会。因此,只有不断地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使农民积极地适应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农村才能呈现出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可为。
2.转变农民观念必须增强农民的“五种意识”
2.1 要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性。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作为新农村建设主要力量的农民,其科学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科学发展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当中,信息沟通落后,掌握科学事物的渠道比较少,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不是依靠科学知识去解决,大都是凭经验、凭传统做法甚至迷信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的农民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宿命观和比较僵化的思维定式,这种宿命观和僵化的思维定式,严重禁固了农民的思想,束缚了农民的接受新生事物的手脚。因此,要从根本上使农民转变观念,必须从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意识做起,只有大多数农民都增强了科学意识,新农村的科学规划才可以得到农民的认可,才可以得到顺利实施。
2.2 要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扬群众的创造精神。在长期的农村的生产生活中,也曾涌现了不少善于创新的农民,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大胆的摸索创新,创造了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奇迹,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把一些重大的规划建设问题放到农民群众中去讨论,让农民自己研究,激发农民的创造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农民的创新成果,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
2.3 要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前“三农”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大动力和重大机遇。如果没有一批具备强烈发展意识的农民,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农村的发展就会错失机遇。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在广大农民中形成抢抓机遇思发展、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2.4 要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记,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首先要有广大农民的热情参与。因此,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为广大农民创造参政议政的条件,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只有农民的民主意识增强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决策部署才会更科学、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新农村建设才更有希望。
2.5 要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没有规榘不成方圆。新农村建设要顺利推进,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村落或全民皆赌,或偷抢诈骗,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新农村建设工作很难推进。因此,突出抓好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治安重点村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的“四种形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个看得见的物质形态村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在物质、精神、政治上同时有收获。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真正欠缺的是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为此,要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创新观念,摒弃封闭保守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观念,克服依赖观望心理;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克服目无法制思想;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思想,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农民观念。实践证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思想观念往往能超前于社会的发展,这是已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因此,在转变农民观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3.1 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农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更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没有具备相应素质的农民,任何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经营理念都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包括农技推广在内的有关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除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意识”,引领农民走出家庭作坊,积极靠拢龙头企业,捆绑式与广阔的市场进行零距离对接,以获取土地及人力资源的高效益外,还要修复并完善农技推广系统,使断了的线连起来,破了的网补起来,散了的人聚起来,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农村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等各种知识,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新技术辅导直接到人。
3.2 积极为农民营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良好环境。农业要实现产业化,闯荡国内外大市场,希望之一在青年农民。因为,相对于上一辈,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更能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了。我们应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上下功夫,吸引新一代农村青年回归田园,同时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走出去”只是前半步,输出一人富裕的只有一家,做的是加法,“凤还巢”才是至为重要的后半步。因为还巢之凤带回的是资金、信息和先进的市场理念,还巢一人可以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得到的是乘法效应。
3.3 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树立典型,开展现场教育。要大力宣传当地的科技致富户、艰苦创业者、现代企业家的事迹。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有着许多良好的品德和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们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勤奋刻苦,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农民有较强的崇实观念,榜样有着极大的说服力。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文艺宣传队、科研组织等农民自愿组织的团体,倡导新观念、新风尚。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民的自发组织正在蓬勃发展,如“科技示范户联合会”、“家庭经济协作会”、“妇女禁赌队”、“采风摄影小组”、“文艺宣传队”等。这些自愿组织的团体,能够发挥群体智慧的功能,宣传崇尚科技、崇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观念,对农民转变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3.4 创新方式,在劳动力技能培训中转变农民观念。
3.4.1 针对农民科技致富观念比较淡薄的现状,聘请专家、学者作形势报告,让农民了解知识经济的有关知识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使农村的农民了解和掌握效益农业的技术,可用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系列”VCD给广大农户播放;从农民“眼见为实”的心理出发,组织部分农民外出参观靠科技致富的典型的地区及本地的一些农户。这样使他们懂得科技兴国,科技强村,科技发家的道理。
3.4.2 针对农民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可组建了相应的多个专业协会。通过协会的活动,及时交流信息,共同探讨问题,使科技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3.4.3 针对农民思想相对保守这一特点,要用典型的事例去教育他们。虽然绝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确实还比较陈旧落后,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民的都是这样。他们中有不少的人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一批中青年农民。要深入到农民中间去,去了解农民正在从事的种植和养殖情况,对他们在实践已注重科学技术后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对他们在实践中忽视科学技术后所造成的失败教训也加以总结。用他们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事情去说服教育他们,促使他们转变观念。这一方法比较实用,因为农民信仰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何况事实胜于雄辩。通过这样具体的事例,去教育农民,使他们深刻认识到:通过培训掌握科技,只有科技才能致富的道理;互相合作,资源共享,才能共同富裕。
3.4.4 针对农民重经验,轻科技的特点,在培训中要重视让事实说话的道理。老经验固然重要,新科技也不可缺少。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现实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电话、电视、微波炉等都是,但我们知道,对文化知识水平比较偏低的农民来说,用这些高科技的事例去说服他们,还不是用他们具体的生产生活实际的事例去说服好得多。在这一事实面前,相信天算不如人算,人算比不上科技,广大农民彻底改传统观念。
3.4.5 要鼓励农村大胆地从田地中走出来,进入到企业中去。首先让他们明确,随着经济的发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原始的农副产品已很难赚到好的价钱了。要想赚到好的价钱,必须将原始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对产品的深加工必须对其进行工业的加工,并且让他们懂得世界上所有發达的国家都是工业化的国家。使农民们认识到:真正要使农民富起来,除实行优高农业外,还必须让一部分农民从田地中解放出来。其次,要不断深入工厂企业,了解企业目前所需的人才及工种,对企业所需人员的数量和工种作出分析和归类,制订计划,聘请专家开设培训班。这样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不怕发展速度慢,就怕思想观念僵。只要农民真正转变观念,农村的优势就能发挥到极致,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市场可以开辟市场,没有资源可以开发资源。只有用新观念去开拓农村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2] 袁桂林.教育是新农村的文化基础,光明日报,2006年2月20日
[3] 孙佑民.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三农在线,2006年4月17日
[4] 杜青林.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人民日报,2006年4月7日
[5] 本报评论员.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农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
[6] 危朝安.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经济日报,2007年3月16日
关键词:转变观念 新型农民 策略
The transformation idea is the trained new peasant’s most important strategy——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 and countrysid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research
Li Hongxian Li Hongfei
Abstract:This article falls behind in the thought idea foundation in analysis current restriction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step some farmers,thinks only then guides the farmer to emancipate the mind,the renewal idea unceasingly,can cause the farmer to adapt the new situation positively,forms the new mentality,promotes the new action,develops the new ball game,the countryside can present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only then has bright prospects,and proposed transforms the farmer idea to have to strengthen the farmer “five kind of consciousness” and guides the farmer to transform the idea “four forms”.
Keywords:Transformation ideaNew peasantStrategy
【中圖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62-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一场新的革命。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要全面顺利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这场革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关键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就必须在转变农民观念上作文章。因此,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加快观念创新,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策略。
1.当前一些农民的落后思想观念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一些地区确实取得了比较明确的效果,初步显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面貌,但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推进不顺利,效果不明显,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农民不理解、不支持、更不配合;农业产业化规划难以实施;相关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矛盾重重;农村建设矛盾纠纷难以理顺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受一些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一是以土为命,重农轻商。一些农村“做生意怕丢人,办企业怕赔本,搞联合怕吃亏”,不敢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二是自给自足,小富即安。一些人抚今追昔,为现在已过上温饱生活而沾沾自喜,不求进取。三是唯书唯上,封闭保守。一些人靠上级文件干工作,没有文件等文件,等来文件又嫌文件不具体,文件上规定应该干好的没干好,求稳有余,闯劲不足。四是“等、靠、要”。一些人一味强调客观条件差,等上级给政策,靠上级教办法,向上级要资金,不从主观上努力,对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缺乏信心和勇气。五是平均主义,不敢冒尖。一些人不患贫而患不均,对率先致富的眼红,甚至想方设法干扰阻挠。这些观念的形成有客观念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绝大部分农民在青少年时受教育的时间短,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又加上长期不看书报,对科学技术了解不多。因此,依靠科学、知识、技术来发家致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收益的观念普遍比较淡薄。二是信息渠道不畅,相互之间又缺少交流。传统的小农经济养成了一种自顾自,各顾各的思想观念;并且社会交往的范围狭窄,缺乏市场信息,又不敢走向市场去主动索取大量的信息,因而观念陈旧狭窄。三是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原始的种植和养殖业,“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把锄头一把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照样一代接一代,年复一年地过下来了。千百年的沉淀,很难改变已经定势的思维方式,采用新技术,开拓新路子,很容易驾轻就熟走传统的种养业路子。四是由于底子薄,实力差,有限的资金不敢去冒风险投入。他们信仰耳听为虚,眼见这实,一旦某一方面的行业能赚钱,就容易出现“跟风”。由于“跟风”,又容易造成种养业的恶性循环。当自己招受损失后,不能很好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只将自己的这一切归到运气的好坏,思想是有严重的宿命观。这些观念不破除,就不能树立新的观念,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更不能发挥好农民自己的优势,甚至会使优势变为劣势,有利变为不利,错过良机,痛失发展机会。因此,只有不断地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使农民积极地适应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农村才能呈现出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可为。
2.转变农民观念必须增强农民的“五种意识”
2.1 要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性。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作为新农村建设主要力量的农民,其科学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科学发展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当中,信息沟通落后,掌握科学事物的渠道比较少,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不是依靠科学知识去解决,大都是凭经验、凭传统做法甚至迷信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的农民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宿命观和比较僵化的思维定式,这种宿命观和僵化的思维定式,严重禁固了农民的思想,束缚了农民的接受新生事物的手脚。因此,要从根本上使农民转变观念,必须从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意识做起,只有大多数农民都增强了科学意识,新农村的科学规划才可以得到农民的认可,才可以得到顺利实施。
2.2 要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扬群众的创造精神。在长期的农村的生产生活中,也曾涌现了不少善于创新的农民,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大胆的摸索创新,创造了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奇迹,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把一些重大的规划建设问题放到农民群众中去讨论,让农民自己研究,激发农民的创造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农民的创新成果,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
2.3 要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前“三农”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大动力和重大机遇。如果没有一批具备强烈发展意识的农民,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农村的发展就会错失机遇。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在广大农民中形成抢抓机遇思发展、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2.4 要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记,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首先要有广大农民的热情参与。因此,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为广大农民创造参政议政的条件,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只有农民的民主意识增强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决策部署才会更科学、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新农村建设才更有希望。
2.5 要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没有规榘不成方圆。新农村建设要顺利推进,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村落或全民皆赌,或偷抢诈骗,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新农村建设工作很难推进。因此,突出抓好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治安重点村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的“四种形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个看得见的物质形态村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在物质、精神、政治上同时有收获。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真正欠缺的是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为此,要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创新观念,摒弃封闭保守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观念,克服依赖观望心理;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克服目无法制思想;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思想,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农民观念。实践证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思想观念往往能超前于社会的发展,这是已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因此,在转变农民观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3.1 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农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更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没有具备相应素质的农民,任何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经营理念都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包括农技推广在内的有关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除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意识”,引领农民走出家庭作坊,积极靠拢龙头企业,捆绑式与广阔的市场进行零距离对接,以获取土地及人力资源的高效益外,还要修复并完善农技推广系统,使断了的线连起来,破了的网补起来,散了的人聚起来,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农村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等各种知识,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新技术辅导直接到人。
3.2 积极为农民营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良好环境。农业要实现产业化,闯荡国内外大市场,希望之一在青年农民。因为,相对于上一辈,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更能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了。我们应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上下功夫,吸引新一代农村青年回归田园,同时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走出去”只是前半步,输出一人富裕的只有一家,做的是加法,“凤还巢”才是至为重要的后半步。因为还巢之凤带回的是资金、信息和先进的市场理念,还巢一人可以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得到的是乘法效应。
3.3 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树立典型,开展现场教育。要大力宣传当地的科技致富户、艰苦创业者、现代企业家的事迹。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有着许多良好的品德和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们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勤奋刻苦,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农民有较强的崇实观念,榜样有着极大的说服力。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文艺宣传队、科研组织等农民自愿组织的团体,倡导新观念、新风尚。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民的自发组织正在蓬勃发展,如“科技示范户联合会”、“家庭经济协作会”、“妇女禁赌队”、“采风摄影小组”、“文艺宣传队”等。这些自愿组织的团体,能够发挥群体智慧的功能,宣传崇尚科技、崇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观念,对农民转变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3.4 创新方式,在劳动力技能培训中转变农民观念。
3.4.1 针对农民科技致富观念比较淡薄的现状,聘请专家、学者作形势报告,让农民了解知识经济的有关知识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使农村的农民了解和掌握效益农业的技术,可用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系列”VCD给广大农户播放;从农民“眼见为实”的心理出发,组织部分农民外出参观靠科技致富的典型的地区及本地的一些农户。这样使他们懂得科技兴国,科技强村,科技发家的道理。
3.4.2 针对农民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可组建了相应的多个专业协会。通过协会的活动,及时交流信息,共同探讨问题,使科技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3.4.3 针对农民思想相对保守这一特点,要用典型的事例去教育他们。虽然绝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确实还比较陈旧落后,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民的都是这样。他们中有不少的人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一批中青年农民。要深入到农民中间去,去了解农民正在从事的种植和养殖情况,对他们在实践已注重科学技术后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对他们在实践中忽视科学技术后所造成的失败教训也加以总结。用他们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事情去说服教育他们,促使他们转变观念。这一方法比较实用,因为农民信仰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何况事实胜于雄辩。通过这样具体的事例,去教育农民,使他们深刻认识到:通过培训掌握科技,只有科技才能致富的道理;互相合作,资源共享,才能共同富裕。
3.4.4 针对农民重经验,轻科技的特点,在培训中要重视让事实说话的道理。老经验固然重要,新科技也不可缺少。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现实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电话、电视、微波炉等都是,但我们知道,对文化知识水平比较偏低的农民来说,用这些高科技的事例去说服他们,还不是用他们具体的生产生活实际的事例去说服好得多。在这一事实面前,相信天算不如人算,人算比不上科技,广大农民彻底改传统观念。
3.4.5 要鼓励农村大胆地从田地中走出来,进入到企业中去。首先让他们明确,随着经济的发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原始的农副产品已很难赚到好的价钱了。要想赚到好的价钱,必须将原始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对产品的深加工必须对其进行工业的加工,并且让他们懂得世界上所有發达的国家都是工业化的国家。使农民们认识到:真正要使农民富起来,除实行优高农业外,还必须让一部分农民从田地中解放出来。其次,要不断深入工厂企业,了解企业目前所需的人才及工种,对企业所需人员的数量和工种作出分析和归类,制订计划,聘请专家开设培训班。这样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不怕发展速度慢,就怕思想观念僵。只要农民真正转变观念,农村的优势就能发挥到极致,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市场可以开辟市场,没有资源可以开发资源。只有用新观念去开拓农村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2] 袁桂林.教育是新农村的文化基础,光明日报,2006年2月20日
[3] 孙佑民.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三农在线,2006年4月17日
[4] 杜青林.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人民日报,2006年4月7日
[5] 本报评论员.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农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
[6] 危朝安.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经济日报,200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