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46-01
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就初中学生科学情感提升的动力作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初中生科学情感提升的动力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一、初中生科学情感提升的动力首先是自身的内力
内力来自以下四方面:
1.来自天生的好奇。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初中生在上科学课时,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科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进一步的好奇,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
2.来自顽强的意志力。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能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其次,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如学生做实验和作业时,要求各自独立完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对于一些较难的题和科学探究,要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求解,有意识地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3.来自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武汉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和观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科学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還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科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来自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学科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真,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科学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学科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七年级学生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课程标准》要求以内,千万不能根据中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曾在七年级《运动和力》一章后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仅多数学生没掌握,而且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入。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初中生科学情感提升还受到外力作用
1.受师生感情的影响。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科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科学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科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初中科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见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这样做我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受阻,宛如向泥土凝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初中生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因而,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教材和通过教师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对介绍科学家热爱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和精神要有赞美和喜悦的表情,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感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第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应提倡“爱的教育”。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胞爱的平等和尊重。
2.受科学氛围的影响。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优化初中生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新环境。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除了改善物质环境,以优美、整洁的环境来感化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具体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集体情境、德育情境和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对学生情感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情感氛围的感染、熏陶、引导、规范来实现的。情感就像一个磁场,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磁化”。
3.受“美”的影响。
《美的教育》一文中指出:美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情感就产生不了美感和艺术,凡不能激起人们情感的对象,是不会被审美者接受的。另一方面,对观赏者来说没有一定的情感,再美的东西也未必动情。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科学美,用科学美去诱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爱,做到以美育情。例如实验美,主要包括仪器美观、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设计构思精巧等。其次,利用语言美。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教学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表现力,善于描绘,善于形容,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再者,板书要美。教师的书写、板画要充分规划、安排有序、排列整齐,编排要和谐统一,现需用多媒体也应如此。总之,教师在讲课中要以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施教,这对学生学好科学知识会起到促进作用。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46-01
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就初中学生科学情感提升的动力作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初中生科学情感提升的动力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一、初中生科学情感提升的动力首先是自身的内力
内力来自以下四方面:
1.来自天生的好奇。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初中生在上科学课时,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科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进一步的好奇,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
2.来自顽强的意志力。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能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其次,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如学生做实验和作业时,要求各自独立完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对于一些较难的题和科学探究,要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求解,有意识地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3.来自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武汉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和观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科学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還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科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来自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学科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真,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科学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学科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七年级学生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课程标准》要求以内,千万不能根据中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曾在七年级《运动和力》一章后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仅多数学生没掌握,而且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入。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初中生科学情感提升还受到外力作用
1.受师生感情的影响。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科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科学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科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初中科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见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这样做我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受阻,宛如向泥土凝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初中生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因而,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教材和通过教师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对介绍科学家热爱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和精神要有赞美和喜悦的表情,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感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第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应提倡“爱的教育”。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胞爱的平等和尊重。
2.受科学氛围的影响。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优化初中生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新环境。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除了改善物质环境,以优美、整洁的环境来感化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具体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集体情境、德育情境和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对学生情感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情感氛围的感染、熏陶、引导、规范来实现的。情感就像一个磁场,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磁化”。
3.受“美”的影响。
《美的教育》一文中指出:美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情感就产生不了美感和艺术,凡不能激起人们情感的对象,是不会被审美者接受的。另一方面,对观赏者来说没有一定的情感,再美的东西也未必动情。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科学美,用科学美去诱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爱,做到以美育情。例如实验美,主要包括仪器美观、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设计构思精巧等。其次,利用语言美。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教学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表现力,善于描绘,善于形容,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再者,板书要美。教师的书写、板画要充分规划、安排有序、排列整齐,编排要和谐统一,现需用多媒体也应如此。总之,教师在讲课中要以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施教,这对学生学好科学知识会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