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在中医上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通过治疗探讨治疗的体会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8例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学分配的原则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使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一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通过观察和临床的治疗疗效中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效果和病情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通过采取中医中药的方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方式显然比西医的临床效果好,在疗效上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病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治愈,在临床上应该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中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发病学上来说和糖尿病的病情相关,主要是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的病情,并且还伴有机械性梗阻的胃动力障碍,在发病机制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正规的说法,据目前的临床表现来看,其发病机制可能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症、微气管及其平滑肌病都有联系。临床上这类病情的临床反应主要有腹胀、恶心、呕吐、厌食、餐后症加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西医西药上,对于这类病情多采取的就是胃动力要,例如吗丁啉和西沙必林等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效果不明企鹅,而且还伴有很多的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选取128例,按照随机数学分配的原则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64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3例,其中患者的年龄在43到65岁之间,患病时间周期为3到10年。其中,在对照组的64例患者中,在进行治疗之前发现含有合并末梢神经炎的患者30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0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24例。
观察组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1到63岁之间岁,患病时间周期为2到10年。在观察组的64例患者中,其中患有合并末梢神经炎的患者34例,视网膜病变患者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在两组的人数中,在年龄、性别、患者的患病时间及其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进行对比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对我院的128例全部接受严格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的系统治疗,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①符合1985年WT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伴有胃轻瘫症状,早饱、厌食、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嗳气、上腹不适、呕吐或疼痛;③胃十二指肠钡餐: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十二指肠球部无张力,饭后十二小时仍有食物在胃内滞留;④胃镜、D超检查排除有消化性溃疡及肝、胰腺器质性病变。
1.3、方法
观察组根据祖国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①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肢体困重,胃脘部痞满胀闷,纳呆,脉濡缓,痰多,舌滑苔黏,判断为脾虚痰凝型,采用健脾除湿法,选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主方为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炒扁豆12克,白术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厚朴15克,神曲12克)。②患者表现为吞咽食物困难,口渴喜冷饮,情绪不适,胸中出现烧灼感,烦躁易怒,苔黄糙,舌质红,脉弦滑或弦数判断为肝胃郁热型,采用清泻肝胃之热的方法选用玉女煎加减治疗(主方为生石膏30克,赤芍12克,熟地黄12克,麦冬12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牛膝12克,枳壳10克)。③患者表现为胃脘不舒,体短懒言,气短乏力,食欲减退,食后脘腹胀满,舌淡苔白,喜热喜按,大便稀溏,得温则舒,脉沉细或虚大无力判断为脾胃虚弱型采用补脾益气,健运升清的方法,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主方为党参15克,陈皮6克,黄芪15克,柴胡9克,白术12克,当归9克,甘草6克,升麻6克)。④患者表现为胃脘痞塞,恶心呕吐,头目眩晕,食欲不振,胸闷不饥,身重倦怠,或咯痰不爽,舌苔浊腻,大便不爽,脉滑判断为痰湿内阻型,采用祛湿化痰,顺气宽中方法治疗选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主方为茯苓15克,苍术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陈皮9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⑤患者表现为胸脘不舒,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痞塞满闷,胸胁胀满,或时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判断为肝气郁滞型,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法治疗,选用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主方:白芍12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神曲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甘草6克)。以上所提及到的重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在中药泡煮15分钟之后在加入800毫升的水煮沸大概15分钟之后,待晾冷之后服用,一天两次,对每一服药进行两次熬煮。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吗丁啉医药进行治疗,一天三次,一次20克,在吃饭前的半小时服用此药。对两组的患者在进行服药后的一个月对患者测量空腹的血糖,在这个期间做好两组患者的临床记录,并且检查好血、肝、肺等功能。
1.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胃镜钡餐显示胃没有扩张,胃蠕动正常,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饭后十二小时无食物滞留在胃内;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钡餐显示胃无扩张,胃蠕动基本正常,胃排空时间基本正常,饭后十二小时有少量食物滞留在胃内;无效:症状基本没有改善,胃镜钡餐显示胃病扩张,胃排空时间没有改善,饭后十二小时有大量食物滞留在胃内。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根据相关的数据和参考文献中可以得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轻瘫的现象,一半认为这种病情多和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就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症容易导致迷走神经病变,造成胃和十二指肠的张力降低,减少蠕动的强弱和快慢,减缓胃排空,胃酸分泌减少。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为胃排空延缓为主,上腹部痛、早饱、腹胀、呕吐等现象。由于胃张力降低了很多,减缓了胃排空,胃内留滞的食物严重影响了糖尿病的控制,并且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的现象。血糖的波动和控制又加重了胃轻瘫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
本文观察组64例,按辨证分为5型,其中以脾虚痰凝型和肝气郁滞型为多,共34例,占52.3%,可见脾虚痰凝是造成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原因,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应该以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为主,同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量的加减药物的重量。在中医中认为这种病情主要是由于消渴耗损脾胃之阴,病程日久,阴损及阳,津伤气少,胃失濡养,则气失和降;或脾虚不运,湿热内蕴,导致胃气不降,影响脾胃的纳化、升降。故中医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胃,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脾虚型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阳;痰湿内阻则用苍术燥湿化痰,厚朴除满宽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胃阴虚型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养胃阴,半夏、竹茹降逆止呕;对照组选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吗丁啉治疗,本文经对照观察发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和西医促胃动力治疗本病均有疗效,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3%和51.6%,但观察组效果显著,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显示了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的优势。
结束语
按照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中医中药通过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有明显的效果和效果,而且在治疗的时候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治愈率,应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玉霞.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2072.
[2]杜红飞.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近况[J].蛇志,2009,01:24-29.
[3]黄东梅,鲍继春.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新应用[J].海峡药学,2008,05:94-97.
[4]赵晶,王旭.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4.
关键词:中医中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发病学上来说和糖尿病的病情相关,主要是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的病情,并且还伴有机械性梗阻的胃动力障碍,在发病机制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正规的说法,据目前的临床表现来看,其发病机制可能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症、微气管及其平滑肌病都有联系。临床上这类病情的临床反应主要有腹胀、恶心、呕吐、厌食、餐后症加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西医西药上,对于这类病情多采取的就是胃动力要,例如吗丁啉和西沙必林等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效果不明企鹅,而且还伴有很多的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选取128例,按照随机数学分配的原则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64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3例,其中患者的年龄在43到65岁之间,患病时间周期为3到10年。其中,在对照组的64例患者中,在进行治疗之前发现含有合并末梢神经炎的患者30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0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24例。
观察组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1到63岁之间岁,患病时间周期为2到10年。在观察组的64例患者中,其中患有合并末梢神经炎的患者34例,视网膜病变患者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在两组的人数中,在年龄、性别、患者的患病时间及其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进行对比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对我院的128例全部接受严格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的系统治疗,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①符合1985年WT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伴有胃轻瘫症状,早饱、厌食、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嗳气、上腹不适、呕吐或疼痛;③胃十二指肠钡餐: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十二指肠球部无张力,饭后十二小时仍有食物在胃内滞留;④胃镜、D超检查排除有消化性溃疡及肝、胰腺器质性病变。
1.3、方法
观察组根据祖国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①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肢体困重,胃脘部痞满胀闷,纳呆,脉濡缓,痰多,舌滑苔黏,判断为脾虚痰凝型,采用健脾除湿法,选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主方为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炒扁豆12克,白术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厚朴15克,神曲12克)。②患者表现为吞咽食物困难,口渴喜冷饮,情绪不适,胸中出现烧灼感,烦躁易怒,苔黄糙,舌质红,脉弦滑或弦数判断为肝胃郁热型,采用清泻肝胃之热的方法选用玉女煎加减治疗(主方为生石膏30克,赤芍12克,熟地黄12克,麦冬12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牛膝12克,枳壳10克)。③患者表现为胃脘不舒,体短懒言,气短乏力,食欲减退,食后脘腹胀满,舌淡苔白,喜热喜按,大便稀溏,得温则舒,脉沉细或虚大无力判断为脾胃虚弱型采用补脾益气,健运升清的方法,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主方为党参15克,陈皮6克,黄芪15克,柴胡9克,白术12克,当归9克,甘草6克,升麻6克)。④患者表现为胃脘痞塞,恶心呕吐,头目眩晕,食欲不振,胸闷不饥,身重倦怠,或咯痰不爽,舌苔浊腻,大便不爽,脉滑判断为痰湿内阻型,采用祛湿化痰,顺气宽中方法治疗选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主方为茯苓15克,苍术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陈皮9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⑤患者表现为胸脘不舒,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痞塞满闷,胸胁胀满,或时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判断为肝气郁滞型,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法治疗,选用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主方:白芍12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神曲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甘草6克)。以上所提及到的重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在中药泡煮15分钟之后在加入800毫升的水煮沸大概15分钟之后,待晾冷之后服用,一天两次,对每一服药进行两次熬煮。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吗丁啉医药进行治疗,一天三次,一次20克,在吃饭前的半小时服用此药。对两组的患者在进行服药后的一个月对患者测量空腹的血糖,在这个期间做好两组患者的临床记录,并且检查好血、肝、肺等功能。
1.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胃镜钡餐显示胃没有扩张,胃蠕动正常,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饭后十二小时无食物滞留在胃内;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钡餐显示胃无扩张,胃蠕动基本正常,胃排空时间基本正常,饭后十二小时有少量食物滞留在胃内;无效:症状基本没有改善,胃镜钡餐显示胃病扩张,胃排空时间没有改善,饭后十二小时有大量食物滞留在胃内。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根据相关的数据和参考文献中可以得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轻瘫的现象,一半认为这种病情多和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就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症容易导致迷走神经病变,造成胃和十二指肠的张力降低,减少蠕动的强弱和快慢,减缓胃排空,胃酸分泌减少。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为胃排空延缓为主,上腹部痛、早饱、腹胀、呕吐等现象。由于胃张力降低了很多,减缓了胃排空,胃内留滞的食物严重影响了糖尿病的控制,并且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的现象。血糖的波动和控制又加重了胃轻瘫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
本文观察组64例,按辨证分为5型,其中以脾虚痰凝型和肝气郁滞型为多,共34例,占52.3%,可见脾虚痰凝是造成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原因,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应该以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为主,同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量的加减药物的重量。在中医中认为这种病情主要是由于消渴耗损脾胃之阴,病程日久,阴损及阳,津伤气少,胃失濡养,则气失和降;或脾虚不运,湿热内蕴,导致胃气不降,影响脾胃的纳化、升降。故中医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胃,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脾虚型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阳;痰湿内阻则用苍术燥湿化痰,厚朴除满宽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胃阴虚型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养胃阴,半夏、竹茹降逆止呕;对照组选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吗丁啉治疗,本文经对照观察发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和西医促胃动力治疗本病均有疗效,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3%和51.6%,但观察组效果显著,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显示了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的优势。
结束语
按照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中医中药通过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有明显的效果和效果,而且在治疗的时候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治愈率,应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玉霞.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2072.
[2]杜红飞.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近况[J].蛇志,2009,01:24-29.
[3]黄东梅,鲍继春.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新应用[J].海峡药学,2008,05:94-97.
[4]赵晶,王旭.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