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顺序,领悟方法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关注表达——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标》学段要求,依据文本特点,循序渐进,步步落实,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认知、触摸、思辨、丰富,进而主动建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在阅读中认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语言。揣摩与领悟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在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利用教材,从大处着眼,小处细琢,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必要的、常见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如文章是如何立意选材的,如何谋篇布局的,如何遣词造句的。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择其主要的表达顺序或方法引导学生认知,让表达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例如,小说体裁课文的教学,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特征:情节发展、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依托教材,每篇课文侧重其一处感知,这样,文本的表达特点就会深入而扎实地印刻在学生心中。
  二、在追问中触摸
  知其然还须知其所以然,方能记忆深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知晓作者是运用了什么表达顺序或方法,更应该让学生领悟运用这种方法或顺序的作用是什么,在认知的基础上追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在追问中触摸、明白运用这种表达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恰当运用。比如,《夹竹桃》一文,明明重点写夹竹桃,可是第3自然段中,却用大量笔墨提到了“春天的迎春花、桃花;夏天的凤仙花、石竹花;秋天的玉簪花、菊花”。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部分去掉是否可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在追问中,让学生明白这一段并非是作者的赘笔,而是作者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再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作者写了群体铮铮铁汉的本色,为什么还要重点刻画连长黄晓文的形象?在追问中引领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表达,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面显点,让英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诸如此类的表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追问,在追问中明理。久而久之,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关注表达方法,思考表达的作用。
  三、在比较中思辨
  即使是同一内容,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去辨别。例如,《诺贝尔》一文,作者侧重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课文第8和第9自然段,作者连续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近了!近了!”“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成功了!成功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近了!近了!”与“近了!”“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与“诺贝尔完了。”“成功了!成功了!”与“成功了”的不同表达效果,在朗读、辨析中,学生感受到作者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化了人物当时激动、担心、惶恐的心理活动,以及诺贝尔爆炸后的喜悦与忘我情感。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人们的言语凸显了诺贝尔大无畏、心中只有事业,不顾个人安危的形象。只有深入思辨,才能让我们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魅力。
  四、在勾连中丰富
  对于表达顺序的揣摩、表达方法的领悟,应随文而教,顺势而导,坚持一课一得,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比较每篇课文表达的独特地方,从而丰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比如说理性文章,同样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同样是举例,例子选择角度也是各有不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为了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一个道理,作者选用了正反事例加以论证;而《谈礼貌》一课则选择了古今事例,用平凡人与领导者的事例来说明要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学与问》一课两个事例则存在递进关系,告诉大家做学问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观察思考。
  五、在运用中建构
  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掌握了基本的表达顺序或方法后,一定要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表达方法、表达技巧,从而形成个性的表达,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比如,就刻画人物而言,《黄河的主人》一文采用环境烘托的手法;《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则侧重语言细节描写……学生无论是从文章的立意上,还是材料的选择上、用词用句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师适时搭设语言实践平台,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基于方法的积累,基于人物的熟知,同时,教师在指导评议中,适当点拨或提醒可以采用哪些表达顺序或方法,相信这样的练笔不会不精彩。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提取积累的方法,自主选择、自主建构,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了属于学生自己的表达方法,这样写出来的语段或者篇章才会有灵动的个性,有生命的气息。
  (作者单位: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散打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散打教学中鞭腿动作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同时难度较大,如果散打学习者不能够
期刊
一、要变“为议而议”为“要议而议”  教学中,有时出现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为了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而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走过场而已。笔者认为,讨论一定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或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进行,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进行。我教学古诗《示儿》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设计了分组讨论:请你根据诗意,想象陆游临终时写这首诗的情景。设计这个讨论题,我出于这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在学生的心田中播下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伴着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
《螳螂捕蝉》一文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习得如何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委婉劝说,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那么,如何通过有效设问来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呢?我是这样做的:  【片段一】讲故事,走进文本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9—11自然段,抓住蝉、螳螂、黄雀表现的关键词句来讲个故事,要求:  1. 借助课文关键词,加上自己的理解讲故事;  2. 加上合适的肢体语言,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3. 用少年的口吻来讲故事。 
一、激发读的兴趣  1. 故事吸引,激发兴趣。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对书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对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像《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等等。我会利用晨读课给学生讲一段故事,用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学生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故事讲了一段,好了,不说了,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了吗?自己去看。这样卖了个关子,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读的欲望。  2.榜样引领,营造氛围。榜样的力量
一、兴趣,播撒阅读之种  如何引导学生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十分重要。首先,开展各类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组织创建班级图书角,每天和学生一起阅读,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语文课开展“课前两分钟”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即利用课前两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讲“一天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等,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所见
同学们很喜欢读童话故事,如果能将这些精彩的故事编写成小品进行表演,那就更有趣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是同学们最喜欢读的童话了,在《咱们班的快乐小品》微课程活动中,我们三(2)班的学生编演了小品《白雪公主》,并在市级课外阅读现场会上进行了表演。同学们编得好,演得更好。  同学们以小品剧本的形式编写《白雪公主》,我提出四个要求:尊重故事原意;要利于表演,展示人物特点,表现出故事的思想内涵;要贴近生活,有
写,并不是单纯的记录,更是定型、整理、丰富、深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有效地利用“日有所写”的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习惯,获得方法,累积素材,说真话,说实话,提升习作的能力。  一、兴趣导航,提起书写之笔  1. 创设情境,找趣点。学生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这一天里发生的事中的喜怒哀乐,都是值得学生记录下来的。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班级里有学生要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因为
读和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让读写结合的习作练笔有更高的实效性呢?前不久,在我校开展的“两地三校”读写结合研讨活动中,杭州四季青小学叶丽燕老师,在我班执教的读写课《生命 生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 练写时间:足够充分。这节课上,叶老师在读写的时间分配上,做了十分大胆的尝试:阅读文本用了15分钟左右,练写片段用了近25分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酝酿、写作、修改,不再是匆匆忙忙走过场。
习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习作的动力来自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有些学生却总是情绪恹恹,不会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达到心心相印的至高境界?  一、原始记录,自由表达  日记是真情无拘无束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写日记,鼓励他们在日记本上倾吐心声,当作自己的心情记录簿,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常让学生在日记中就某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