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物种换个环境可以继续生存,有的物种只能在某种特定环境生存,就像熊猫一样。过往的“中国经验”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外人学不来,自己也走不出去,离不了那一亩三分地。
最近在思考一个有趣的话题:熊猫只能呆在四川,中国企业似乎也只能呆在国内,一出国门,再知名的企业也折戟沉沙,难道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基因?
通常,喜欢一个玩具动物,要看它如何不像玩具而像“真”的;喜欢一个真的动物,却要看它如何不像真的而像玩具。熊猫就符合这样的标准。天生一对黑眼圈,让它看起来长得像个玩具,因此深受小孩的喜爱。
但熊猫当初进化出黑眼圈,大概不是为了当玩具。而是为了在敌人面前,显得眼睛大一点,好吓唬敌人。可以断定,熊猫的敌人肯定眼神不太好。估计不会是老虎,因为据说老虎的视力比人类敏锐5倍,那个黑眼圈是骗不了它的,长个黑眼圈也照吃不误。幸好,古代四川、秦岭满地净是这种眼神不好的敌人,让熊猫的黑眼圈骗了好几万年。
我现在有点怀疑,别的国家和地区没有大熊猫,是因为出了四川、秦岭这个地界,熊猫的敌人眼神都比较好起来,黑眼圈唬不住它们,一出去就被“啊呜”一口……于是熊猫只能成为国宝。
国宝级的企业家就像大熊猫
如果把企业经验当作物种的话,我们看到,商界也存在物种进化。有的物种换个环境可以继续生存,有的物种只能在某种特定环境——比如说,敌人眼神不好的环境——生存,就像熊猫一样。在激荡的三十年间,中国商界进化出无数的新物种——所谓的“中国经验”。但这些经验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外人学不来,自己也走不出去,离不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日本和中国比较起来,有个奇特的差别。同是经济起飞、高速发展,日本出现了很多可移植的物种,如丰田经验、索尼经验。把这些经验移到美国、中国,照样可以指导企业成功。中国的企业经验不少,但是可以移植,或用时髦话说,具有普世价值的,却不多。就好像熊猫,只能在国内滋润,一旦出了这个小环境,就难以生存繁衍。
为什么日本崛起总结得出许多可供世界学习的日本经验,中国崛起却总结不出多少可供世界学习的中国经验呢?
因为中国激荡了三十年形成的这些新物种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官家经济”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许多“国宝”级的企业家,看起来都像大熊猫。左眼的黑眼圈留有权力的痕印,右眼的黑眼圈留有权力的印痕。而市场经济遇上这些黑眼圈,每每眼神就变得不好起来。一部《激荡三十年》,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不像谈经济,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政治”。它更像“政治经济学”,而不像经济学。“政治”就是那两个大黑眼圈。激荡来,激荡去,无非是:权力让企业家雄起,其兴也勃焉;权力让企业家疲软,其亡也忽焉。看到伤心处,不免想起那句话:“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
这样的“中国经验”,如何能让世界学得?
这样的“国宝”,如何能“本地的,又是世界的”?
谁是新物种
真正的中国经验,不是没有,而是出现在主流视野之外,出在“官家经济”鞭长莫及之处。具体来说,出在与互联网有关的商界。在这个领域,出现了与权力不搭界的阳光首富,出现了不用进化出黑眼圈自欺欺人的新物种。
阿里巴巴就属于这种真正的中国经验。阿里巴巴的公式很简单,无非“中小企业+互联网=网商”。意大利人要学这种经验,只要在传统的中小企业集群上,加个互联网;韩国人要学这种经验,只要在互联网之外,加个中小企业集群。全世界要学这种经验,只要在市场和企业两种形态之外,加个介乎其间的第三形态——网商。马云倒立着写出中国第一本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
阿里巴巴简单到在他的经验中,容不得权力插上一腿:权力进我退,权力驻我扰,权力疲我打,权力退我追。直到让权力心服口服地反思:我为什么没能把阿里巴巴留在我的地界发展?
阿里巴巴创造了普世价值。
普世之处还在于顺应了新的现代化潮流。
“男三号”不能陷入怨妇情结
主流财经学家在“男三号”(民营企业家)问题上误导了商界:他们只盯着生产关系,完全无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只盯着存量,完全无视增量;只盯着传统工业化,完全无视更高现代化境界。因此,他们看不清“男三号”的真正前途在什么地方,陷入怨妇情结。
首先,他们对“男三号”命运的反思,仅仅局限在生产关系上;无视信息革命带来的新生产力变局。即使“男三号”在生产关系上调整到位,仍不能解决他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生产力位势偏低的问题。郎咸平先生已指出了这一点。“男三号”的真正出路,必然是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起调整,才能真正找到新增长点和上升空间。
其次,正由于他们忽视新生产力作用,使增量空间成为他们的盲目,陷入在存量空间与国有经济成分抢资源、分蛋糕的难局,而忽视了阿里巴巴经验中通过增量改革摆脱权力困扰的机会空间,也忽视了中国增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三,幻想“男三号”可以回到某个黄金时代的过去,是一种向后看的消极意识。在信息化、个性化的新生产方式在全球兴起的大背景下,采用上一代的生产方式做事,是不可能再现过去已有成功的。就在他们的沉舟侧畔,新一代企业家已开始了老一代难以察觉的新玩法。
我们分明看到商界的一个重要流变即将发生:中国企业界将进化出一批新物种,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并为世界带来中国的贡献。
对新一代来说,如果他们仍然喜欢熊猫,那将只剩下一个理由:黑眼圈让熊猫不像是真的动物,而更像无害的玩具。■
[编辑 陈建光]
E-mail:chinacbr@vip.163.com
最近在思考一个有趣的话题:熊猫只能呆在四川,中国企业似乎也只能呆在国内,一出国门,再知名的企业也折戟沉沙,难道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基因?
通常,喜欢一个玩具动物,要看它如何不像玩具而像“真”的;喜欢一个真的动物,却要看它如何不像真的而像玩具。熊猫就符合这样的标准。天生一对黑眼圈,让它看起来长得像个玩具,因此深受小孩的喜爱。
但熊猫当初进化出黑眼圈,大概不是为了当玩具。而是为了在敌人面前,显得眼睛大一点,好吓唬敌人。可以断定,熊猫的敌人肯定眼神不太好。估计不会是老虎,因为据说老虎的视力比人类敏锐5倍,那个黑眼圈是骗不了它的,长个黑眼圈也照吃不误。幸好,古代四川、秦岭满地净是这种眼神不好的敌人,让熊猫的黑眼圈骗了好几万年。
我现在有点怀疑,别的国家和地区没有大熊猫,是因为出了四川、秦岭这个地界,熊猫的敌人眼神都比较好起来,黑眼圈唬不住它们,一出去就被“啊呜”一口……于是熊猫只能成为国宝。
国宝级的企业家就像大熊猫
如果把企业经验当作物种的话,我们看到,商界也存在物种进化。有的物种换个环境可以继续生存,有的物种只能在某种特定环境——比如说,敌人眼神不好的环境——生存,就像熊猫一样。在激荡的三十年间,中国商界进化出无数的新物种——所谓的“中国经验”。但这些经验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外人学不来,自己也走不出去,离不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日本和中国比较起来,有个奇特的差别。同是经济起飞、高速发展,日本出现了很多可移植的物种,如丰田经验、索尼经验。把这些经验移到美国、中国,照样可以指导企业成功。中国的企业经验不少,但是可以移植,或用时髦话说,具有普世价值的,却不多。就好像熊猫,只能在国内滋润,一旦出了这个小环境,就难以生存繁衍。
为什么日本崛起总结得出许多可供世界学习的日本经验,中国崛起却总结不出多少可供世界学习的中国经验呢?
因为中国激荡了三十年形成的这些新物种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官家经济”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许多“国宝”级的企业家,看起来都像大熊猫。左眼的黑眼圈留有权力的痕印,右眼的黑眼圈留有权力的印痕。而市场经济遇上这些黑眼圈,每每眼神就变得不好起来。一部《激荡三十年》,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不像谈经济,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政治”。它更像“政治经济学”,而不像经济学。“政治”就是那两个大黑眼圈。激荡来,激荡去,无非是:权力让企业家雄起,其兴也勃焉;权力让企业家疲软,其亡也忽焉。看到伤心处,不免想起那句话:“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
这样的“中国经验”,如何能让世界学得?
这样的“国宝”,如何能“本地的,又是世界的”?
谁是新物种
真正的中国经验,不是没有,而是出现在主流视野之外,出在“官家经济”鞭长莫及之处。具体来说,出在与互联网有关的商界。在这个领域,出现了与权力不搭界的阳光首富,出现了不用进化出黑眼圈自欺欺人的新物种。
阿里巴巴就属于这种真正的中国经验。阿里巴巴的公式很简单,无非“中小企业+互联网=网商”。意大利人要学这种经验,只要在传统的中小企业集群上,加个互联网;韩国人要学这种经验,只要在互联网之外,加个中小企业集群。全世界要学这种经验,只要在市场和企业两种形态之外,加个介乎其间的第三形态——网商。马云倒立着写出中国第一本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
阿里巴巴简单到在他的经验中,容不得权力插上一腿:权力进我退,权力驻我扰,权力疲我打,权力退我追。直到让权力心服口服地反思:我为什么没能把阿里巴巴留在我的地界发展?
阿里巴巴创造了普世价值。
普世之处还在于顺应了新的现代化潮流。
“男三号”不能陷入怨妇情结
主流财经学家在“男三号”(民营企业家)问题上误导了商界:他们只盯着生产关系,完全无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只盯着存量,完全无视增量;只盯着传统工业化,完全无视更高现代化境界。因此,他们看不清“男三号”的真正前途在什么地方,陷入怨妇情结。
首先,他们对“男三号”命运的反思,仅仅局限在生产关系上;无视信息革命带来的新生产力变局。即使“男三号”在生产关系上调整到位,仍不能解决他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生产力位势偏低的问题。郎咸平先生已指出了这一点。“男三号”的真正出路,必然是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起调整,才能真正找到新增长点和上升空间。
其次,正由于他们忽视新生产力作用,使增量空间成为他们的盲目,陷入在存量空间与国有经济成分抢资源、分蛋糕的难局,而忽视了阿里巴巴经验中通过增量改革摆脱权力困扰的机会空间,也忽视了中国增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三,幻想“男三号”可以回到某个黄金时代的过去,是一种向后看的消极意识。在信息化、个性化的新生产方式在全球兴起的大背景下,采用上一代的生产方式做事,是不可能再现过去已有成功的。就在他们的沉舟侧畔,新一代企业家已开始了老一代难以察觉的新玩法。
我们分明看到商界的一个重要流变即将发生:中国企业界将进化出一批新物种,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并为世界带来中国的贡献。
对新一代来说,如果他们仍然喜欢熊猫,那将只剩下一个理由:黑眼圈让熊猫不像是真的动物,而更像无害的玩具。■
[编辑 陈建光]
E-mail:chinacbr@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