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演习应对小行星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两种方案
  2019年4月底到5月初,美国马里兰州展开了一场持续5天的“特殊战斗”。它实际上是在第6届行星防御会议上开展的小行星防御演习,“进攻方”是撞向地球的小行星,“防守方”则是专家团队。执行“导演”任务的是美国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他们虚构了一颗可能在2027年4月29日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代号2019PDC。这场演习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小行星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专家们设计出这样一个情景:2019年3月,地球人发现一颗小行星将于2027年4月撞击地球。这是一个虚构但又逼真的情节,非常具体化,要求科学家、工程师、决策者和应急管理专家能够解决由此引发的问题和担忧。
  演习第1天設定在2019年4月29日,撞击概率为1%。“防守方”分析了2019PDC的主要轨迹特征和可能的撞击区域等,制定了进一步的观测方案,并开始谋划航天任务。
  演习第2天设定在2019年7月29日,撞击概率提高到10%。“防守方”初步论证了飞越观测以及通过撞击或核爆炸使小行星轨道偏转等方案。
  演习第3天设定在2021年12月30日,“防守方”提出动能撞击航天器和能够携带核武器的伴飞航天器的设计要求。其中6个动能撞击航天器将由美、中、俄及欧洲国家分别研制。
  演习第4天设定在2024年9月3日,“导演部”假设动能撞击将2019PDC撞碎,一块直径60米左右的碎块仍在飞向地球。“防守方”提出了发射装有核武器的拦截航天器将碎块“核爆”摧毁的应急方案。
  演习第5天设定在2027年4月19日,“导演部”强势判定“核摧毁”应急方案无法实行,10天后碎块撞击美国纽约。“防守方”在这场演习中只能“认输”,着手评估撞击结果,制定疏散方案。
  “防守方”从设定发现小行星到撞击地球的8年间,提出两种方案。
  第1种方案是在小行星的轨道上放置动能撞击航天器,起到“绊脚石”的作用,使小行星撞到后把速度减下来甚至避免与地球灾难性对撞。要让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大大地减下来,意味着需要3个动能撞击航天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能得准备6个。然而动能撞击航天器的作用不能过大,否则可能会被小行星撞击成数块,使地球危机更加难以破解。
  第2种方案是在小行星的表面制造核爆炸,蒸发掉其表面的一部分,而剩余的部分能够反冲走。作为安全预防措施,最先发射的两个动能撞击航天器应配备核装置。特殊爆破装置的效果可以根据小行星的质量和结构进行调整,距离它近一些引爆,爆炸效果更强劲,而远一些的爆炸效果更柔和。
  并非科幻故事
  关于“小行星撞地球”灾难的想象,不断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如何规避这样的灾难也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小行星飞掠地球并不罕见,尽管大多数时候都安然无事,天文学家们还是时刻保持着警惕。
  要想改变小行星的既定轨道,首先需要精确的预测,其后才有可能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进行轨道干预。美国宇航局已经启动小行星撞地球的防御计划,与多国合作对近地天体进行观测,积极追踪近地小行星,提高更小直径天体的追踪成功率,探索防御小行星撞击的方法。与此同时,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一直被列作“可造成全球性影响”的潜在威胁天体,需进行重点观测追踪。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大约900颗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它们一旦撞上地球,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此次演习虽然只是虚构,但小行星防御问题并非只是科幻故事。尽管数百米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很低,几千万年才发生一次,但可能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应对这种威胁,工程上最有效、最保险的手段还是使用核武器将其摧毁。直径二三十米的小行星是造访地球的“常客”,最好的防御方式是通过动能撞击将其击碎,使其不以整体形式撞击地球。但动能撞击产生的碎片仍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可用激光烧蚀体积较大的碎片,使其受热爆炸,进入大气层后全部烧毁。
  人类生存发展的历程永远不会平静,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其他文献
大衣,价格昂贵,材质珍贵,一向为人追捧,那么,我说大气层就是地球 的“大衣”,你相信吗?  从太空看地球的大气层,蓝蓝的、毛毛的一层,好像给地球披上一件可爱的“大衣”。然而,大气可比大衣的作用大得多了,它不止能保暖那么简单啊,还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大气中的氧气,我们怎么呼吸?地球若没有大气层的保护,那么地球白天将被太阳烧烤得滚烫滚烫,太阳下山后热量迅速消散,致使气温直跌到冰窟窿的水平,令
飞机“长脚”只是為了站在地上吗
汽车不慎落水,车内电力系统会短路熄火,或者车外水压过大以致车门无法打开,车内的人员常常因此不能及时逃生,造成严重伤亡事故。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汽车落水安防系统”,对汽车天窗做了修改和设计。天窗由两层组成,内层防盗,只能从车内打开;外层是一个可自动弹开的窗口,它由一个“半导体水开关”控制。  这种水开关是很小的装置,隐蔽在车顶天窗附近,不留意的话根本不易发现。它的正负极距离约为10厘米,只有被
爸妈安慰我说不用考虑赚钱的事情,想干啥干啥。我问:“那去掏粪也行吗?”我爸:“你想的话就行。”我接着问:“那去学哲学呢?”我爸:“那不行!我的底线在掏粪这儿。”
有这么一辆自己可以“跑”的自行车,不仅能在行进途中保持自身平衡不倒下,还可以绕过障碍物,甚至可以响应简单的声音命令。这都归功于安装在它身上名为“天机”的芯片。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成立了由7个院系组成的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研发出这款名为“天机”的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这种新型芯片可用于实时物体检测、跟踪、语音识别、躲避障碍物和平衡控制。如果给它再增加3%的面积,就可以同时运行绝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
编者按:2016年底,美国宇航局宣布正在研制一种可为在轨运行卫星提供燃料的新型航天器,简称“Restore-L”。这让原本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飞船太空加油的场景,有望走进现实。  燃料多少决定使用期限  一颗人造卫星的服役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轨道高度,运行轨道越高,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越小,寿命越长;二是设计寿命,卫星上电源、姿态控制和通讯等系统互相关联,随便哪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会造成卫星寿命的终止
4.绿光萤石  3个伙伴下了船,朝洞外走。突然,陶小淘发现石壁上绿光闪烁。  “咦,那是什么?”他指着绿光惊讶地问米图。  “噢,那是蛇眼石,也叫萤石。平时看不见,天黑了它就会发出蓝绿光,你们以前没见过?”米图歪头看向陶小淘和齐灵儿。  两个同伴摇摇头。  陶小淘和齐灵儿从石缝里捡了几块萤石,仔细端详。  “对了,你那个风筝在哪儿?”陶小淘忽然想起了风筝,抬头问米图。  “我把它压在洞口一块石头底
“有一不明物体似乎正在接近地球。”  天文台传来报告。  “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清楚。似乎是其他星球的宇宙飞船。”  “如果真要来地球的话,还有多少时间抵达?”  “根据目前的速度测算,差不多三天后到达。”  全世界顿时炸开了锅。  “他们一定是来侵略我们的。这可怎么办?”  所有人都在议论。可是,逃无可逃,防无可防。人们只能绝望地大声嚷嚷,或小声嘁嘁喳喳。就这样,第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
五  办公室里仍旧安静,像是与外面的事情无关。只是,小吴不在。东方博士惶惶地坐下,打开电脑,想查找一下近几年智能机器人的总体情况,却惊讶地发现电脑里的很多数据已经被恶意篡改,是黑客进入了他的数据库。  “小吴,小吴!”东方博士低声喊道,他以为小吴可能在卫生间。  逐月回应道:“您别找小吴了。他今天不上班,说不定以后也不来了。”  “怎么回事?我没批准,他怎么说不来就不来呢?”  逐月笑笑:“他说,
“伙伴们,快点,咱们去参加昆虫飞行家大赛啦!”会飞的昆虫们奔走相告。  昆虫飞行家大赛的赛场在一片离池塘不远的草地上。这里早就聚集了很多来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的昆虫。  “静一静,我是裁判,我来讲一下比赛规则……”  螳螂的话还没说完,一只虎甲匆匆忙忙地飞过来,落在比赛场地中间,大喊大叫:“比赛是不是开始了?”  “虎甲,谁都知道你是昆虫中的长跑健将,但是,说起飞行的本领来,你就不行了。”蜜蜂飞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