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奔巴日山下的婉约村庄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宗赞拉康院内拾级而上便是殿堂,英武的宗赞端坐其上,两位喇嘛在座前忘我地诵读经文。转身从院内另一侧登上寺顶,好一番人间美景:蓝天如洗,白云悠悠,经幡猎猎,村舍错落,布达拉宫巍然耸立,拉萨城区一览无余。
  祖祖辈辈居住在慈觉林村的大部分农民,即将进入一种全新而陌生的城市生活节奏,他们对传统充满眷念,对未来充满期盼,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正在创造幸福的生活新图景。
  当我回身眺望时,心中一阵狂喜:隔岸的拉萨市区全景尽收眼底,拉萨河平缓流过,成群的鸽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极目处,冬日照耀下的布达拉宫完整地展现在眼前,清晰得让人仿佛看见布达拉宫每一扇窗户里静默的僧人和专心诵读的经师。是这里,只有这里才是欣赏布达拉宫的最佳角度。我体会到了朋友极力推荐我来慈觉林村的苦心。
  慈觉林村依奔巴日山谷迤逦而建,一条溪流至上而下将村庄分成两半,因为是冬季,溪水不大,像一条彩带轻柔淌下,但从裸露在河床上的石头可以想见,春汛时,它一定像一条充满野性的长龙咆哮而来。
  漫步在慈觉林的林卡里,仿佛置身于古老园林中,一望无际的古树挺拔高耸直指蓝天,遍地的枯叶踏上去弹性十足吱呀有声,枯叶之下其实还隐藏着许多条涓涓细流,这些细流穿过树林向旁边的草地汇聚。我欣喜地朝着它们引领的方向奔去,突然觉得像踏上了棉花堆般的漂浮,整个草地蠕动起来。喔,这片草地居然是典型的湿地。我谨慎地退回坚实处,俯身看向渐渐变大的纯净的溪流,居然发现有体形硕大的蝌蚪和小鱼在逆流而上。这推翻了我所有的常识,冬季、高原、活的蝌蚪,可以三位一体吗?林地里的牦牛群根本无视大惊小怪的我,仍在挥动尾巴懒懒地嚼食着冬草。看着这片神秘的林卡,我不禁要问:你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宗赞拉康
  在村庄东面的半山腰上,一座白墙金顶的寺庙吸引了我,我知道那是古老的宗赞拉康,供奉的主神宗赞据说是文成公主的护卫,因护卫有功,被册封为护法使者。
  沿着崎岖的转经道终于来到宗赞拉康前,首先震撼我的是正对寺门的山坡,高逾百米的山坡上,漫山遍野飘满了五彩的经幡,这些经幡在细风中轻扬挥动,犹如有灵性的生灵在召唤更多的转经者前往。据传经幡每飘动一次就代表诵经一遍,而五种颜色分别代表天空、白云、火焰、绿水、土地,人们通过这种形式,企盼大自然无灾无祸,人间太平幸福。
  入得寺门,不大的庭院里一株翠绿的柏树格外抢眼,簇拥着柏树的是盛开的玫瑰、菊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儿,让人几忘季节。
  院里有一位年轻人在晒着奶渣,我过去与他攀谈。他说他叫丹增,是村里的女婿,冬供时在宗赞拉康做饭。我冒昧地问他多少钱一天?他夸张地摇头摆手,说不要钱,这是荣誉。村里有两百多户人家,只有十二户人家有这种资格。
  “这里做饭,村里有威信。”丹增昂起头,语气里充满自豪。
  我懂了,竖起拇指:“牙古嘟!”
  拾级而上便是殿堂,英武的宗赞端坐其上,两位喇嘛在座前忘我地诵读经文。我不忍打扰,转身出来从一侧登上寺顶。
  好一番人间美景:蓝天如洗,白云悠悠,经幡猎猎,村舍错落,布达拉宫巍然耸立;拉萨城区一览无余。
  流连亘久,终于不舍地步出寺门,院墙下,有三五位盛装的老者在围桌小饮,一位老者见到神情落没的我便笑脸相邀,禁不住诚恳的笑脸,更禁不住青稞酒扑鼻的香气,我融入其中。尽管语言不甚相通,尽管年龄不甚相仿,我按照藏族的习俗敬天敬地,浮一大白!
  微醺的我告别老者,向村庄的另一半走去,一路上感叹:除了西藏,哪里还能喝到不要钱的酒?不是窃喜占了便宜,而是感叹这里纯朴的民风。
  慈觉林寺
  我知道村庄的中部有一座声名远扬的慈觉林寺,那是八世达赖喇嘛为自己的经师所建。八世达赖喇嘛每天都要从布达拉宫的金顶旁久久遥望慈觉林寺,以示对自己经师的尊重。
  寺门不大,沿级而下是麻石铺就的小广场,顺时针围着大佛塔拨动了一圈转经筒后才发现院子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身着便装的老人在埋头捻着酥油灯芯。佛堂正门被厚厚的布帘掩藏着,我走过去掀开布帘,身后传来老人的声音。他冲我一个劲地摆手,示意我不能进去。
  旁边还有几个门,我随意走向一个,感觉老人没有阻止之意,就信步走了进去。里面很低很逼仄,纵深很远很暗,堆满了杂物,脚下的尘土足有两寸厚,应该是废弃已久的僧房。正准备再进一步,突然从楼上涌下一群人,有的拿着照相机,有的拿着纸和笔,我凑上去好奇地问:“你们也是游客?”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摇摇头:“我们是区建筑设计院和文管会的,来做古建筑考察修复登记。”我明白了闲人免进的原因。
  怏怏出寺,沿着寺围墙的转经道缓缓前行。转经道上有三三两两的老人,一手转动着转经筒,一手拨动着指间的念珠,口中念念有辞,经过玛尼堆时都要绕堆一圈,将一块小石头抛向高高的堆顶。这一切细小的举动其实都有深刻的寓意:抛向玛尼堆的每一粒石头都承载着一位转经者的祝福和祈愿。老人手中的念珠在指头的拨动下流畅滑过,意味着一念之间远离恶念,长留善念。转经筒里都装有经文,转经者每转动一圈,就代表念了一遍经文,更重要的是,转动代表佛法的弘扬流传。
  在围绕寺墙的转经道旁,我看到了更多被废弃的院落,断壁残垣触目可见,让人对它的过往产生许多的猜想,同时也庆幸看到了寺里那一群准备修复这座古寺庙的工作者,逝者已逝,来者可追。
  我心怀暖意穿过寺院大殿边上这片废墟,在废墟的尽头发现有一堆崭新的水泥方砖,突然间我的心头一紧:天啊,千万要整旧如旧,千万不要把它修成钢筋水泥建筑物呀!
  村中人家
  离开慈觉林寺,我继续顺着山势往慈觉林村的上端行走。新筑的水泥路面宽阔平坦,路的两侧都是新建的藏式民居,这些民居一律面朝南方,门楣上都装有牛头之类的吉祥饰物。每一户民居都修有高高的院墙,都占地很宽,院墙边都有一个小小的林卡和圈养牲口的围子。不少院落前还停放着巨型卡车和挖掘机,显示着主人殷实的家底。   阳光明媚,清风徐来,旷野无垠,万籁俱寂,静得让人忘了身在何处,生于何年。
  信步而上,见一民居红色的大门半掩,一位老人倚在门框旁捻着羊毛绳子,看见我,就露出了笑,也露出了残缺的牙床。
  我迎上去,合十行礼,然后掏出香烟,敬向老人。老人摆手婉拒,放下羊毛捻子,从怀里摸出一个牛角制成的鼻烟壶,示意自己只吸鼻烟。他揭开鼻烟壶的盖子,在我的手心倒了一点灰白色的粉末,我送到鼻前猛力一吸,呵呵,响亮的喷嚏声惊得野地里觅食的鸽子扑扇着翅膀四散飞开。但此举无疑拉近了我和老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我们闲聊。
  老人叫拉巴次仁,是这户民居的主人,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孙女。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山南当教师,儿子就近打工。以前老人的家在更高的山上,2007年才搬下来的。征得老人许可,他将我引进家门。
  走进院子的第一感觉就是敞亮、干净、舒适,朝南的整个一面墙都是落地玻璃窗,窗前摆满了低矮的花盆,花盆里的花儿开得正艳。背阴一面是厨房,走进去,里面一尘不染,炊具、餐具都擦得锃亮闪闪发光,两排卡垫间摆着一个方型藏式桌子,桌上还有一碗尚未饮完的酥油茶。茶已凉,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酥油。
  出了厨房,旁边有一扇门,推开一看,是一个畜栏,五头奶牛蜷伏在地,一边享受着阳光,一边怡然自得地嚼食着草料。
  老人扯了扯我的衣角,指了指正房。我心领神会,那里才是老人最骄傲自豪的地方。
  老人领着我走进了巨大的客厅,客厅里大屏幕电视、冰箱一应俱全,电视机的正上方,挂着国家四代领导人画像的镜框和习近平主席的像框。客厅的左侧推门进去是一间卧室,卡垫上迭着厚厚的藏毯。卧室里还有一扇门,里面是储藏室,堆满了码放整齐的粮食。
  客厅的右侧还有两扇门,一扇门里是卧室,另一扇门里是一座小小的佛堂。佛座前一排酥油灯,摇曳的酥油灯花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欢迎我这来自远方的游者呢。
  回到客厅,我被贴在侧面墙壁上的一排奖状吸引,凑上前一看,都是颁给格桑玉珍的。其中一张尤为醒目,格桑玉珍荣获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一等奖。
  老人比画着告诉我,这是他孙女,已经到内地上西藏中学去了。我知道西藏每年都要选派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内地的西藏中学学习,国家不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还一切费用全免。这项举措实施二十多年来,为西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正在西藏的各行各业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发挥着自己的才智,描绘着家乡更美的未来。
  “普布卓玛甜茶馆”
  依依不舍地告别老人,我继续前行。
  这里山势渐陡,院落更为集中。一条条蜿蜒的小道将一家家串联在一起,不高的院墙上都贴满了大小基本一致、圆圆的牛粪饼,这是村民们上佳的燃料。透过院墙,大多院内都栽种着颇有年代的桃树,桃树下大多都拴着一头体形健壮的藏獒,见有生人闯入就奔腾跳跃,奋力想挣脱约束在脖间的铁链,喉咙里迸出低沉的怒吼。一犬吠,众犬和,此起彼伏的低音如闷雷过耳,身边的一切刹那间灵动起来,充满了生机。
  在似乎不受欢迎的犬吠声中,不觉登上了慈觉林村的顶端。又饿又渴又累的我居然看见几个歪歪斜斜的汉字映入眼帘:“普布卓玛甜茶馆”,心怀感恩之心的我一片茫然,一时竟不知感谢谁才好!
  茶馆里很暗,只有一扇小小的没有隔离的窗口有光线照进来,窗外是一片桃林。一位身着藏装的中年妇女正弯腰把牛粪饼往火炉里添,还有几个女性茶客在聊着。
  甜茶十元一瓶,是三磅的热水瓶,藏面五元一碗。不贵。
  甜茶不错,浓醇甜香,藏面也不错,还配了一碟酸酸的红萝卜丝。
  我看着窗外的桃树问:“这些桃树结果吗?”
  “当然。桃子不大,甜甜的,好多好多,绿色食品。明年八月你来,我送你多多的。”中年妇女的眼睛亮了,脸上也有了笑。
  一个穿着入时的小伙走进来,要了一碗藏面。我转移了聊天对象。
  我们抽着烟,不紧不慢地聊,他的汉语还行。他叫次仁旺珠,25岁了,在山下的文成公主实景剧场当演员。他说村里有一百多个年轻人在剧场工作,有的当演员,有的当保安、保洁员。现在是冬季,剧场停演了,他在考驾照,明年准备买台运输车,给园区运建筑材料。
  “你觉得适应这种生活方式吗?”我试探着问。他深吸一口烟,弹落烟灰,不是很确定地说:“我怀念以前。以前有土地。”我点头,我理解,人要有归宿感。又回到了灿烂的阳光中。站在慈觉林村的最顶端,俯瞰优美的奔巴日山谷,新建的“迎亲”大桥即将竣工,以后拉萨市区将和慈觉林村连为一体;左侧的山坡上,文成公主实景剧场巍峨峙立格外醒目;山谷的底部不少土地已围上栅栏破土动工。
  我在阳光中陷入沉思:祖祖辈辈居住在慈觉林村的村民,将进入一种全新而陌生的城市生活节奏,他们对传统充满眷念,对未来充满期盼,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正在创造幸福的生活新图景。
  一架银色的飞机从奔巴日山谷的上空掠过,将慈觉林的过去、现在、未来连在了一起。
其他文献
每年9月,高原的雨季接近尾声。随着雨水减弱,空气相对湿度值降低,高原上的秋天真正开始。从气象学角度来说,西藏大致分为牧区、农区和林区。位于喜马拉雅南麓的林芝,既有隽永的江南风光,又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也作为西藏林区的典型样本之一。10月底,从拉萨出发前往林芝,翻越色季拉山口,奔至鲁朗花海,全程将置身于彩林景观带之中。
唐卡颜料制作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而一幅唐卡所用到的颜色可能是一百五十八种,六种石头原色里可以提取出十二种颜色,对于唐卡画师而言,如果没有颜料制作匠人背后默默的研制,他们则陷入无米之炊之境。扎西桑珠的工作坊  在八廓街古老的夏扎大院里,清晨的光线非常柔和地斜斜照进窗楣里,一楼的一排走廊式狭长的工作坊内,是一群来自日喀则、昌都等不同地方的藏族姑娘,她们愉快地哼着歌谣,用手反复捶研石盘内的颜料,这些五颜六
霍尔三十九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初期,那时此区域属于象雄三围中的外象雄中心苏毗之地。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势力统治此地区。但是到了1723 年后,青海和硕特部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作乱,反对清朝,清朝平息叛乱之后,1725年清朝设青海办事大臣,霍尔三十九族直属理藩院夷情衙门。  1728年,清朝在拉萨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1731年后三十九族划归驻藏大臣管辖。1911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不久,拉萨
经过“牦牛扒嫩化技术处理”的阿佳原切西冷牛扒乘风破浪,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  在西藏,“阿佳”是家喻户晓的牦牛肉品牌。“阿佳”是藏语“姐姐”的意思,有善良、母性、美丽的意向,符合马吉锋心目中品牌形象和价值取向。  马吉锋是西藏阳光庄园农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阿佳”商标的持有者。老马的微信头像就是“阿佳”的LOGO,一侧标着小字“西藏著名商标”。“西藏著名商标”3年颁发一次,需要层层报批,含
西藏一直被世人所向往,而西藏概念与元素也迅速被聪明的商家利用,爱马仕西藏系列: 2009 秋冬 设计师: Cyrille Diatkine   至少也拿来讲讲故事,在巴黎时装周,在好莱坞的大片,  总能看到西藏的色彩和西藏的故事。  西藏元素 国际大牌 = 高冷的气息瞬间袭来?  香格里拉  现在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可以看到豪华的香格里拉酒店,香格里拉的名称来自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失落的地平线》
伍德罗·威尔逊的一句名言是:“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丹朗先生虽经历了几次政治和时代的变迁,但外在环境的变化未能影响到他对艺术梦想的追求,甚至对艺术的热爱有增无减。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一个“现实”的借口,很多人抛弃了自己的梦想、遗忘了自己的所爱,面对现实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迷失了自己,再也找不回自己真正的方向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但很多人正在经历着……丹朗先生在有权有势的贵族生活和
拉丁學名:Arabidopsis himalaica  形态特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被单毛与2叉毛。茎单一或丛生,直立,多数分枝,下部常为紫色,茎下部的茎生叶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疏齿,基部渐窄成柄;上部的长圆形,顶端尖,边缘有波状齿,基部抱茎,再向上则变为苞叶。花序伞房状,结果时伸长;花瓣淡红色,椭圆形,爪部窄。花期6月。  生活习性:分布在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
江孜卡垫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吐蕃赞普的后代则布三兄弟统治时,  便有一种名叫“旺丹仲丝”的手工业产品,  到萨迦王朝时期,  开始形成较完整的图案。  慈母是我人生的导师,  开始仅仅是为了生计,  有了一定的成果后  我的热情就来了,  毅然坚持到现在。  溜、尺布戒、仲丝,是卡垫的鼻祖  江孜卡垫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吐蕃赞普的后代则布三兄弟统治年楚河流域时(公元11世纪),在年楚河中游地区(现
《格萨尔》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和木刻本保存和传播。  藏族有句古老的谚语:“岭国每个人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  《格萨尔》说唱艺人,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情的传播者,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卓越的人民诗人。  说唱《格萨尔》的艺人叫“仲肯”。“仲”是故事,“肯”是人的意思。按字面翻译,就是“讲故事的人”。但它有特定的含义,专
《外国中小学教育》今年第1期刊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小虎的《面向未来的参与能力——PISA“素养”概念的发展》,摘要如下: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发端于OECD各国政府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成效检视的需要,目标是回答义务教育末期的青少年是否为迎接未来知识社会的挑战做好了准备。PISA采用“素养”(literacv)一词来概括其测评的内容。并将其界定为“有关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运用知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