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应建立在“发展”的基石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成全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是课的灵魂,它反映教师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并且“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必须服从它。”
  [关键词]观察 比较 发展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着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每次课堂教学完成后,我都会静静地站在讲台前,问自己这样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对他们的影响了吗?”。最近听了一节苏教版《加法运算律》一课,课后我同样也在寻思这样的问题。
  
  [课堂缩影]
  
  1、结合例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发现28+17和17+28的结果相等。然后让学生比较等号两边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归纳:28+17和17+28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
  2.教师让学生根据这样的规律,模仿写几道这样的等式,看一看规律是否成立。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教师板书几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3.通过“写不完”这样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
  最后比较、归纳出一般规律。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并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课后寻思]
  
  初看这节课似乎是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学得轰轰烈烈,给人的感觉是知识、技能都得到了落实,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都能很好的达成。然而对于这一内容,孩子们从一年级学习加法开始已经有所接触,到四年级再次学习,难道仅仅是为了概括一个运算定律那么简单吗?这样的目标设定是否过于浅显?如果这样的话,那对于这一学生早有经验的学习内容,我们应如何挖掘更深的内涵,使孩子们得到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昵?这时米山国藏大师那句“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头脑中回荡,既然我们的学生早有了“加法交换律”的体验,对其内容的归纳与总结那只不过是一种知识层面教学,而对我们孩子发展真正有用的应该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为此,我认为应该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发展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一层面,这样的目标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
  
  [课堂预想]
  
  一、创设情境,理解“变”与“不变”。
  
  1.观察一组物体,如l枝钢笔与1枝铅笔,交换位置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观察一组图形,如1个正方形和1个五角星,交换位置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观察一组图片,如1只大兔和2只小兔,交换位置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5.师小结:咦,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加法算式其实也有呢?你能找一找吗?
  
  二、举例验证,体验规律的合理性与唯一性。
  
  1.举例观察:让学生举出几个符合这种现象的加法算式,观察举出的加法算式,得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举反例:刚才同学们举出的加法等式中全部是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例子,有没有交换加数位置,和不相等的例子?
  3.归纳:通过举例、举反例等方法的验证,我们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是一条数学上普遍存在的规律。(揭题:加法交换律)
  4.回想一下,我们在得出这个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使规律进一步深化。
  
  1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65 35=( )+165 1013+214=( )+( )
  48+( )=72+( ) ( )+( )+( )+( )
  最后一题,学生在抢填中,使其热情慢慢降低。让学生们都明白:“这样的算式填也填不完。”老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有办法用一个算式把所有的算式表示出来吗?”这种挑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兴趣。学生自由表示。
  
  2.你最喜欢哪种表示方法?
  辩论后小结:为了方便书写和记忆,加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a+b=b+a。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
  a+100=100+a 230+420=430+220
  此题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在在加法除了两个数相加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四个数相加也可以用加法交换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普遍性:在加法中,交换任何两个加法的位置,和不变。
  
  四、猜想拓展,使规律得以延伸
  
  猜一猜,除了在加法中会用到交换律,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交换律?(学生:减法、乘法、除法等)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一一加以验证呢?
  
  [预想意图]
  
  整个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以“观察——举例——验证”展开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元认知被激发,教师有机地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课堂上,教师是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除此而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了运用观察、举例、验证等数学学习方法的全过程,然后归纳提升这些方法,并在最后的“猜想拓展”环节中再次使用。这样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思考、实践、再思考的境地,并最终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应是我们数学课堂永远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
摘要 针对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期稳定率低的问题,本文从自身、学校、社会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生 顶岗实习 稳定率 问题 解决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转暖,社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据北京市人社局统计,今年前两季度用工缺口都超过了20万。各企业早早就在中职校门排起了长队,等着要人,中职学生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只要学生肯就业,就一定能找到实习单位,
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是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的记叙文,它们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和蕴含其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儿童通常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中介来进行思考,可以说学生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十分必要。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一 巧用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模式
[摘要]随着体育与健康的改革如火如荼深入的开展,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高校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实际,开设多种项目的体育选修课,篮球选项课就是受大学生喜爱与欢迎的课程之一。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核形式上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篮球选项课如何完善与改进,在教学内容上满足大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学形式能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方法上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是他们篮球技术在短时间里得以
摘要 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三方面内容,备教材固然重要,而备学生则更是关键环节。本文拟就教师应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知识基础、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家庭背景及发展变化等方面,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 备学生 知识基础 个性特征 习惯 家庭背景 发展变化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作战,如果不了解敌情,就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如果对所教
一直以来,由于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高分,不少教师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语法知识、重点词汇的讲解、传授,而不能顾及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目前英语教育的现状,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能够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如何在我们母语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实现英语教育价值的重大研究课题
【摘 要】我们都知道,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是听、说、读、写四个主要部分,它们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用、交际,因此听(]i stenl n g)就首当其冲,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关于制定提高听力教学质量有什么具体的对策和方法呢?简单的说,一切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各种具体的方法,都是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改进创新,充分发挥物理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改进,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