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转换教学角色。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写作素养、让他们的作文水平达到最佳。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谈。
关键词:积累素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认为:人类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知识,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因此我认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获得也不外乎这两种途径。
一、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一次周记中,我要求学生写体操表演的感受,交上来的作品中精品不少,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为了参加这次体操表演,有连续三周的课外活动都在进行体操排练,最后,在江汉教育集团田径运动会表演中又得了一等奖。这次周记成功的经验就得力于孩子们这些天的训练啊!开始做操时,他们还不情不愿的,只是应付,感觉枯燥,但每天都做,老师每天对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加之是代表学校参赛,他们就觉得不认真都不行了,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就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当然,这中间他们有几多的辛酸,几多的泪水,也有几多的感悟,最后又加上他们得奖的经历,在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之后,他们又有了快乐的体验,成功的幸福,感慨颇深,因此,佳作不少。由此看来,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其创造写作素材,为“愚妇”找到大量的“米”,是一个很管用的方法。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我想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
这种“做”,不管是课上集体活动,还是课下分散活动,都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做”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可分为采访类、文体类、实验类、劳动类、旅游类、漫画鉴赏等。
毋庸置疑,这种“做”,应该适量,并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所以,不能忘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
二、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除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通过他们亲自参与,获得直接经验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更多地去获取间接经验,以丰富写作素材。获取间接经验的途径不外乎有阅读书籍、观看影视资料等,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也得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来引导与要求,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注重让学生做摘抄、写读书笔记。我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精美的、有思想的句子,得摘抄下来;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有一点触动、一点感悟、一点启迪,那就得写点读书笔记。这些点点滴滴是我们披沙拣金阅读后获得的,有了这些丰厚的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举个例子:现在我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我发现他们这阶段的作文好多都是谈感情的,确切一点说,应该是他们的朦胧的爱情吧!在写《真正的朋友》一文时,有个同学引用了一句摘抄来的话语,这一话语一定令她感悟颇深,用在这里也恰到好处:“我们总是说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但那仅限于当时,因为我们忘了这世上最厉害的工具——时间,它像一把锉刀,把誓言磨得一干二净。所谓的地老天荒,只不过是一列匀速开动的火车,中途有许多人上上下下,最终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单人旅行。”小作者就善于把这些积累的文字化为自己的血肉,为我所用。
那些精彩的句子遍布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如果能坚持做,那么就会如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也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的人,年岁越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就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成了纯金。”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搜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方面成为权威。”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者、专家,但起码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收集资料的小册子,这样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更加透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自己搜集的句子语言精美、表达雅致、富有张力和穿透力,也可以给自己的写作带来语言表达的智慧。
无论是专题阅读,还是做摘抄与读书笔记,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不妨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看中了一块草地去买羊”和“要养什么羊就要种什么样的草”。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积累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那么,我们就可以两手抓,在平时的阅读中能够善于做一些摘抄与读书笔记,构建自己的阅读史,也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来做一做专题阅读。这样,我们就不愁把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素材了。
有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积累,也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也能写出好的文章了。
(作者单位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教育集团东方红学校)
关键词:积累素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认为:人类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知识,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因此我认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获得也不外乎这两种途径。
一、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一次周记中,我要求学生写体操表演的感受,交上来的作品中精品不少,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为了参加这次体操表演,有连续三周的课外活动都在进行体操排练,最后,在江汉教育集团田径运动会表演中又得了一等奖。这次周记成功的经验就得力于孩子们这些天的训练啊!开始做操时,他们还不情不愿的,只是应付,感觉枯燥,但每天都做,老师每天对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加之是代表学校参赛,他们就觉得不认真都不行了,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就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当然,这中间他们有几多的辛酸,几多的泪水,也有几多的感悟,最后又加上他们得奖的经历,在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之后,他们又有了快乐的体验,成功的幸福,感慨颇深,因此,佳作不少。由此看来,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其创造写作素材,为“愚妇”找到大量的“米”,是一个很管用的方法。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我想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
这种“做”,不管是课上集体活动,还是课下分散活动,都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做”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可分为采访类、文体类、实验类、劳动类、旅游类、漫画鉴赏等。
毋庸置疑,这种“做”,应该适量,并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所以,不能忘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
二、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除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通过他们亲自参与,获得直接经验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更多地去获取间接经验,以丰富写作素材。获取间接经验的途径不外乎有阅读书籍、观看影视资料等,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也得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来引导与要求,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注重让学生做摘抄、写读书笔记。我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精美的、有思想的句子,得摘抄下来;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有一点触动、一点感悟、一点启迪,那就得写点读书笔记。这些点点滴滴是我们披沙拣金阅读后获得的,有了这些丰厚的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举个例子:现在我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我发现他们这阶段的作文好多都是谈感情的,确切一点说,应该是他们的朦胧的爱情吧!在写《真正的朋友》一文时,有个同学引用了一句摘抄来的话语,这一话语一定令她感悟颇深,用在这里也恰到好处:“我们总是说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但那仅限于当时,因为我们忘了这世上最厉害的工具——时间,它像一把锉刀,把誓言磨得一干二净。所谓的地老天荒,只不过是一列匀速开动的火车,中途有许多人上上下下,最终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单人旅行。”小作者就善于把这些积累的文字化为自己的血肉,为我所用。
那些精彩的句子遍布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如果能坚持做,那么就会如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也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的人,年岁越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就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成了纯金。”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搜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方面成为权威。”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者、专家,但起码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收集资料的小册子,这样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更加透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自己搜集的句子语言精美、表达雅致、富有张力和穿透力,也可以给自己的写作带来语言表达的智慧。
无论是专题阅读,还是做摘抄与读书笔记,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不妨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看中了一块草地去买羊”和“要养什么羊就要种什么样的草”。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积累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那么,我们就可以两手抓,在平时的阅读中能够善于做一些摘抄与读书笔记,构建自己的阅读史,也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来做一做专题阅读。这样,我们就不愁把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素材了。
有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积累,也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也能写出好的文章了。
(作者单位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教育集团东方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