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有较强亲和力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还要教会学生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彰显文明与和谐。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谈怎样在课堂上彰显文明与和谐。
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体现文明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乐此不疲的致力于学习内容。例如:我在讲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头大象,四个人看到的样子却不同呢?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也认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立刻从枯燥的数学中解放出来,回答问题的人多了,在课上随便讲话的学生没有了,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他们之间相互补充改正,相互促进,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上做到了活而不乱,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是一劳永逸。
二、改革评价语言,体现文明和谐
课堂上教师用语要体现平等、文明、规范、幽默,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就经常以平等的身份,文明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的课堂我经常说:“你应该怎么做”而现在我总是说:“现在可以这样做了吗?你觉得怎样做才好呢?”学生回答后,会以鼓励的语气说:“你的想法太好了!”“经过努力,你会学会的”等等。比如:我在叫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这样说过“请某某同学来发表意见”或“某某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吗”当学生表达不够清楚时,我会用理解的语气对他说:“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们一起说给大家听好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就表达清楚了。课堂上处处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规范学生的课堂用语,体现文明与和谐
为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真正体现文明与和谐。我又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上课回答问题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如:
“老师,我想试一试。或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意见。”“老师,我赞同您的观点。但我觉得应该这样解答更好一些”等等。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评价不再是我们教师的特权,学生间相互评价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学生体验到了评价的愉悦。通过实践证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人文的评价不是为给学生一个结论,而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开放性、激励性、人文性的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彰显文明与和谐。
四、在小组合作中发展文明和谐课堂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因此,数学课上,我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如果有一个人达不到目标,其他人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小组间形成的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境界。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谐发展。有时,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优生”瞧不起“差生”,不愿与他们合作、探索。作为教师,就得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我经常采用以好带差的方式,在讨论过程中,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引导、提示、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情换情,以情育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优生更优,差生迎头赶上。
五、结论
文明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课堂上有了文明,也就有了和谐,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课堂上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师生互相尊重,使用文明用语,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总之,杜绝课堂不文明行为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每位师生应该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课堂——这个我们每天相伴的场所做起,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课堂。让文明与和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廷凯.课程实施与教学创新[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1.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国家教育部颁发,2008.10.
[3]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8.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白佛小学)
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体现文明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乐此不疲的致力于学习内容。例如:我在讲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头大象,四个人看到的样子却不同呢?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也认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立刻从枯燥的数学中解放出来,回答问题的人多了,在课上随便讲话的学生没有了,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他们之间相互补充改正,相互促进,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上做到了活而不乱,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是一劳永逸。
二、改革评价语言,体现文明和谐
课堂上教师用语要体现平等、文明、规范、幽默,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就经常以平等的身份,文明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的课堂我经常说:“你应该怎么做”而现在我总是说:“现在可以这样做了吗?你觉得怎样做才好呢?”学生回答后,会以鼓励的语气说:“你的想法太好了!”“经过努力,你会学会的”等等。比如:我在叫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这样说过“请某某同学来发表意见”或“某某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吗”当学生表达不够清楚时,我会用理解的语气对他说:“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们一起说给大家听好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就表达清楚了。课堂上处处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规范学生的课堂用语,体现文明与和谐
为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真正体现文明与和谐。我又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上课回答问题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如:
“老师,我想试一试。或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意见。”“老师,我赞同您的观点。但我觉得应该这样解答更好一些”等等。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评价不再是我们教师的特权,学生间相互评价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学生体验到了评价的愉悦。通过实践证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人文的评价不是为给学生一个结论,而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开放性、激励性、人文性的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彰显文明与和谐。
四、在小组合作中发展文明和谐课堂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因此,数学课上,我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如果有一个人达不到目标,其他人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小组间形成的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境界。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谐发展。有时,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优生”瞧不起“差生”,不愿与他们合作、探索。作为教师,就得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我经常采用以好带差的方式,在讨论过程中,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引导、提示、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情换情,以情育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优生更优,差生迎头赶上。
五、结论
文明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课堂上有了文明,也就有了和谐,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课堂上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师生互相尊重,使用文明用语,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总之,杜绝课堂不文明行为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每位师生应该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课堂——这个我们每天相伴的场所做起,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课堂。让文明与和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廷凯.课程实施与教学创新[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1.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国家教育部颁发,2008.10.
[3]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8.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白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