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采用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牵引结束后进行中医手法按摩,随后中药外敷并用氦氖激光热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78.9%,2组疗效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按摩结合中药热疗能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中药外敷热疗;牵引疗法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4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科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牵引治疗本病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4例均来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本院骨伤科门诊,男53例,女3l例;年龄40岁~72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者MRI检查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牵引治疗 牵引采用机械牵引法,用三维电脑多功能腰椎牵引床,患者平卧床上,胸部、骨盆皮套固定,通过机械传动进行牵引,牵引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30min/次。
2.1.2 按摩治疗俯卧位:采用点按、推揉、弹拨等法。取穴腰部阿是穴、两侧夹脊穴、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昆仑、承扶、承山、太溪、肾俞、阳陵泉等。侧卧位:用肘尖、拇、食、掌法,揉捏腰侧面,再用前臂攘揉大腿外侧,点拨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等;面向病人,一手扶按肩部以患椎作支点,行相反方向缓缓手法斜扳,以纠正腰部小关节紊乱。每次按摩时间20min。
2.1.3 外敷中药热疗 中药外敷软膏,多采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药物,组方:羌活20g,姜黄20g,土茯苓15g,川断18g,红花10g,细辛10g,生川乌15g,伸筋草18g,樟脑6g,制成软膏,沿疼痛部位的椎体敷贴,之后使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直接照射中药贴敷的部位,照射30min。
2.2 对照组 仅采用牵引治疗。
2.3 疗程 2组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控制:腰腿疼痛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腰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显效:腰腿疼痛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50°以上,腰部活动明显改善;有效:腰腿疼痛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腰部活动改善;无效:腰腿疼痛症状和腰部活动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提示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联合中医综合疗法后,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牵引疗法。结果见表1。
4 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不外虚实两端:不通则痛,由于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或不荣则痛,由于肝肾虚惫,精血不足,筋骨缺乏濡养所致。《巢氏病源》说:“劳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冷与真气相争,故腰腿痛。”传统治疗大体上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中药辨证治疗、中药外敷、药物薰洗及离子导人等;非药物疗法中推拿、牵引、针灸、理疗等,或单独或综合几种疗法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脊柱与腰背部督脉的行经路线吻合,患者大都患侧及下肢不温、畏寒。督脉主一身之阳,同时患者患侧及下肢大部分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行经路线,故本病为阳明、少阳合病。治疗以温通督脉、疏通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经气为主。中医手法操作具有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宣通阳气、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增加,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给受挤压的缺血组织提供充分的氧,使肌肉结缔组织的伸展性提高,加速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并能解除患者肌肉紧张痉挛状态。在牵引和腰部放松的基础上,利用点穴使经络畅通,重点在点拨腰部椎间盘病变的筋结,松解后下肢症状即可缓解。对下肢前、后、外侧三面的手法治疗,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的重要一环。以督脉,足太阳经为主干,注重局部的主要穴位,主要采用点、揉、按、扳等手法,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功效,以达到松解神经根粘连的目的。临床上手法操作很少单独应用,一般联合药物、牵引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其中药物一般采用归太阳、少阳经,具有活血化瘀、补肝肾的药物。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环的退变和破裂,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急性期神经根呈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后期可发生粘连、变性和萎缩,病变周围组织亦因刺激而发生渗出、增生、组织变性、粘连形成、局部微循环改变等一系列无菌性炎症过程。治疗关键是控制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粘连,调整椎间隙内压和椎间关节紊乱,从而解除神经根压迫,达到缓解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根据本病发病机制,治疗首当降低腰椎间盘内的压力,采用机械牵引法牵引能减轻腰椎体之间的压力,有利于髓核的还纳。同时能解除肌紧张、痉挛,使椎间隙增大,以减轻或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促进炎症消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而缓解腰痛症状。此外,牵引可以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约80%~90%的各型急慢性患者,经积极、正规、系统与足时的牵引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同时热疗效应作用下血流速度增快,供血量增加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营养加强新陈代谢。该类疗法不仅可免除患者的手术之苦,而且具有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适用病例的广泛性和可选方法的多样性等优点,加之使用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中药外敷热疗;牵引疗法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4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科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牵引治疗本病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4例均来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本院骨伤科门诊,男53例,女3l例;年龄40岁~72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者MRI检查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牵引治疗 牵引采用机械牵引法,用三维电脑多功能腰椎牵引床,患者平卧床上,胸部、骨盆皮套固定,通过机械传动进行牵引,牵引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30min/次。
2.1.2 按摩治疗俯卧位:采用点按、推揉、弹拨等法。取穴腰部阿是穴、两侧夹脊穴、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昆仑、承扶、承山、太溪、肾俞、阳陵泉等。侧卧位:用肘尖、拇、食、掌法,揉捏腰侧面,再用前臂攘揉大腿外侧,点拨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等;面向病人,一手扶按肩部以患椎作支点,行相反方向缓缓手法斜扳,以纠正腰部小关节紊乱。每次按摩时间20min。
2.1.3 外敷中药热疗 中药外敷软膏,多采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药物,组方:羌活20g,姜黄20g,土茯苓15g,川断18g,红花10g,细辛10g,生川乌15g,伸筋草18g,樟脑6g,制成软膏,沿疼痛部位的椎体敷贴,之后使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直接照射中药贴敷的部位,照射30min。
2.2 对照组 仅采用牵引治疗。
2.3 疗程 2组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控制:腰腿疼痛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腰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显效:腰腿疼痛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50°以上,腰部活动明显改善;有效:腰腿疼痛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腰部活动改善;无效:腰腿疼痛症状和腰部活动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提示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联合中医综合疗法后,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牵引疗法。结果见表1。
4 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不外虚实两端:不通则痛,由于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或不荣则痛,由于肝肾虚惫,精血不足,筋骨缺乏濡养所致。《巢氏病源》说:“劳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冷与真气相争,故腰腿痛。”传统治疗大体上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中药辨证治疗、中药外敷、药物薰洗及离子导人等;非药物疗法中推拿、牵引、针灸、理疗等,或单独或综合几种疗法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脊柱与腰背部督脉的行经路线吻合,患者大都患侧及下肢不温、畏寒。督脉主一身之阳,同时患者患侧及下肢大部分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行经路线,故本病为阳明、少阳合病。治疗以温通督脉、疏通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经气为主。中医手法操作具有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宣通阳气、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增加,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给受挤压的缺血组织提供充分的氧,使肌肉结缔组织的伸展性提高,加速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并能解除患者肌肉紧张痉挛状态。在牵引和腰部放松的基础上,利用点穴使经络畅通,重点在点拨腰部椎间盘病变的筋结,松解后下肢症状即可缓解。对下肢前、后、外侧三面的手法治疗,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的重要一环。以督脉,足太阳经为主干,注重局部的主要穴位,主要采用点、揉、按、扳等手法,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功效,以达到松解神经根粘连的目的。临床上手法操作很少单独应用,一般联合药物、牵引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其中药物一般采用归太阳、少阳经,具有活血化瘀、补肝肾的药物。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环的退变和破裂,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急性期神经根呈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后期可发生粘连、变性和萎缩,病变周围组织亦因刺激而发生渗出、增生、组织变性、粘连形成、局部微循环改变等一系列无菌性炎症过程。治疗关键是控制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粘连,调整椎间隙内压和椎间关节紊乱,从而解除神经根压迫,达到缓解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根据本病发病机制,治疗首当降低腰椎间盘内的压力,采用机械牵引法牵引能减轻腰椎体之间的压力,有利于髓核的还纳。同时能解除肌紧张、痉挛,使椎间隙增大,以减轻或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促进炎症消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而缓解腰痛症状。此外,牵引可以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约80%~90%的各型急慢性患者,经积极、正规、系统与足时的牵引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同时热疗效应作用下血流速度增快,供血量增加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营养加强新陈代谢。该类疗法不仅可免除患者的手术之苦,而且具有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适用病例的广泛性和可选方法的多样性等优点,加之使用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