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有一位三年级学子在乡间学校就读,我越来越景仰学校的那位教师。她不仅包揽了一、二、三年级的所有课程,还设法悄没声地有效履行多种职责,监管他们的健康、他们的衣着、他们的习惯、他们的母亲,还管他们打雪仗。她从事这项奥吉亚斯式①的艰辛事业二十余载。宽容又精明。她为孩子们在教室取暖的炉子上煮饭,无论是冷却他们的狂热,还是加热他们的冷汤。她都胜任愉快。她设计他们的校服,清理他们的烂摊子,分享他们的信任。我儿子已经将老师视为挚友,我想他对她讲的悄悄话远比讲给我们的更多。
整整一个夏天,我们都为从城市学校转入乡间学校发愁。我一向赞成公立学校,而非私立学校,即使只是因为在公立学校,你可以碰到各式各样的学生。我怀疑,这种偏见,部分是为了回护我的以往(我除过公立学校对其他一无所知),部分是出于被动防卫,免得哪位少年陶瓷艺术家去烧窖的路上踢了我的小腿。妻子则不熟悉公立学校,除了温莎小姐的盥洗室外,(早年)从未见识过什么公共建制②。尽管两人背景不同,但我们都明白,转学这件事影响的不是我们,而是学子本人。在纽约,儿子上的私立学校,缴纳中等学费,领受半开明教育,享用现代化水暖设施。他学得很快,身体健康,我们都很满意。那是一种激动人心,丰富多彩、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生活,偶尔会有快乐的间歇和小小不言的意外。圣诞天使昏倒,得由博士之一救场的那天,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育的意义。此后几个星期,我们的学子在家中不停搬演,我想他从此很难忘得干净。
他的学校生活很规律。早上,他穿外衣和一件旧运动衫(私人书院标准制服),在保姆或父母中的一位陪同(或拖曳)下走到两个街区外拐角处校车的招手停车站。这辆飞车严守时刻:瞧见我们候在冰冷的马路边,一个疾停,张开大口,将孩子吞进去,咆哮着扬长而去。这很像火车接收一袋邮件。在学校,学子给五六个教师和一名辅导员折腾上六七个小时,上午十点左右,靠橘子汁恢复生机。在煤渣铺就的院子里,跟着体育教练做室外活动,在餐厅,吃膳食学家炮制的午餐。他很快学会阅读,娴熟和灵敏程度令人欣慰,还学会制作半致命的印第安人武器。每逢哪位同学发烧病倒,消息就通过电话不胫而走,人们慌忙打电话给医生,讨论潜伏期和续命良方。
在乡下,可以说,情况就两样了,更为随意。我们的学子穿灯芯绒裤子、圆领衫,蹬一双橡胶短靴,带上装了午餐的锡饭盒,黎明即起,去往村里的学校,路上走两英里半,就在墓园旁边。如果道路通畅,汽车打得着火,他可以沾老爸的光,搭车上学。雪下得太大,或汽车熄火,或祸不单行,他就只能自己溜达。下午放学,天气好时,他要么走路要么搭上一路或半路的顺风车回家,天气不好时,有车伺候。学校的地下室有一间化学厕所,楼上是两位教师。一位负责一到三年级,一位负责四、五、六年级。他们很少或干脆没时间单独操练,更没时间传授独门秘诀。他们只教他们知道的,能有多快有多快,能有多严有多严。学生上课时乖乖坐在书桌前,课间休息时在室外疯跑。
学校里没有人领学生游戏。他们玩警察捉强盗(不过他们管它叫“监牢狱”),互相投掷——冬天是雪球,秋天是野蔷薇果。看来玩得很开心。他们还做飞镖,叠纸风车,玩撒棍儿(挑棒游戏),学校自己卖点廉价糖果,生意挺红火,就在教室进行,糖果里夹着“彩券”,大奖是用纸板条做的假香烟,和真的一样。
我们至今仍对最初的焦虑记忆犹新。儿子也因变化而不安。九月第一个爽朗的清晨,我们开车送他上学时,车里充斥的紧张气氛,几乎要冲决车窗。后来,我们接他时,他等在路上,拎着他蓝色的小饭盒,我们问这一天过得如何,他简单答道“挺好”,让我们如释重负。如今,将近一年之后,我们发现,两个学校仅有的区别是,在乡下,他夜里睡得更好——这大概更得益于空气,而非教育。我们拿乡间学校与城市学校对比,盯着他追问,他回答说,主要的区别是白天过得似乎比城里快得多。“像闪电一样,”他说。
(选自《人各有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①奥吉亚斯,希腊神话中的国王,有一极大牛圈,蓄养两千头牛,三十年未清扫过,后由英雄赫拉克勒斯一夜内打扫干净,为其十二项业绩之一。
②温莎小姐1886年在波士顿建立一所五至十二年级的女子学校,作者妻子为该校校友。
整整一个夏天,我们都为从城市学校转入乡间学校发愁。我一向赞成公立学校,而非私立学校,即使只是因为在公立学校,你可以碰到各式各样的学生。我怀疑,这种偏见,部分是为了回护我的以往(我除过公立学校对其他一无所知),部分是出于被动防卫,免得哪位少年陶瓷艺术家去烧窖的路上踢了我的小腿。妻子则不熟悉公立学校,除了温莎小姐的盥洗室外,(早年)从未见识过什么公共建制②。尽管两人背景不同,但我们都明白,转学这件事影响的不是我们,而是学子本人。在纽约,儿子上的私立学校,缴纳中等学费,领受半开明教育,享用现代化水暖设施。他学得很快,身体健康,我们都很满意。那是一种激动人心,丰富多彩、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生活,偶尔会有快乐的间歇和小小不言的意外。圣诞天使昏倒,得由博士之一救场的那天,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育的意义。此后几个星期,我们的学子在家中不停搬演,我想他从此很难忘得干净。
他的学校生活很规律。早上,他穿外衣和一件旧运动衫(私人书院标准制服),在保姆或父母中的一位陪同(或拖曳)下走到两个街区外拐角处校车的招手停车站。这辆飞车严守时刻:瞧见我们候在冰冷的马路边,一个疾停,张开大口,将孩子吞进去,咆哮着扬长而去。这很像火车接收一袋邮件。在学校,学子给五六个教师和一名辅导员折腾上六七个小时,上午十点左右,靠橘子汁恢复生机。在煤渣铺就的院子里,跟着体育教练做室外活动,在餐厅,吃膳食学家炮制的午餐。他很快学会阅读,娴熟和灵敏程度令人欣慰,还学会制作半致命的印第安人武器。每逢哪位同学发烧病倒,消息就通过电话不胫而走,人们慌忙打电话给医生,讨论潜伏期和续命良方。
在乡下,可以说,情况就两样了,更为随意。我们的学子穿灯芯绒裤子、圆领衫,蹬一双橡胶短靴,带上装了午餐的锡饭盒,黎明即起,去往村里的学校,路上走两英里半,就在墓园旁边。如果道路通畅,汽车打得着火,他可以沾老爸的光,搭车上学。雪下得太大,或汽车熄火,或祸不单行,他就只能自己溜达。下午放学,天气好时,他要么走路要么搭上一路或半路的顺风车回家,天气不好时,有车伺候。学校的地下室有一间化学厕所,楼上是两位教师。一位负责一到三年级,一位负责四、五、六年级。他们很少或干脆没时间单独操练,更没时间传授独门秘诀。他们只教他们知道的,能有多快有多快,能有多严有多严。学生上课时乖乖坐在书桌前,课间休息时在室外疯跑。
学校里没有人领学生游戏。他们玩警察捉强盗(不过他们管它叫“监牢狱”),互相投掷——冬天是雪球,秋天是野蔷薇果。看来玩得很开心。他们还做飞镖,叠纸风车,玩撒棍儿(挑棒游戏),学校自己卖点廉价糖果,生意挺红火,就在教室进行,糖果里夹着“彩券”,大奖是用纸板条做的假香烟,和真的一样。
我们至今仍对最初的焦虑记忆犹新。儿子也因变化而不安。九月第一个爽朗的清晨,我们开车送他上学时,车里充斥的紧张气氛,几乎要冲决车窗。后来,我们接他时,他等在路上,拎着他蓝色的小饭盒,我们问这一天过得如何,他简单答道“挺好”,让我们如释重负。如今,将近一年之后,我们发现,两个学校仅有的区别是,在乡下,他夜里睡得更好——这大概更得益于空气,而非教育。我们拿乡间学校与城市学校对比,盯着他追问,他回答说,主要的区别是白天过得似乎比城里快得多。“像闪电一样,”他说。
(选自《人各有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①奥吉亚斯,希腊神话中的国王,有一极大牛圈,蓄养两千头牛,三十年未清扫过,后由英雄赫拉克勒斯一夜内打扫干净,为其十二项业绩之一。
②温莎小姐1886年在波士顿建立一所五至十二年级的女子学校,作者妻子为该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