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能够驱动学生学习,提问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提问能够带动学生去思考,学生提问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其中,问题驱动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采用情景式問题驱动的方法
问题和情景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从生活情景、应用情景出发,延伸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收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构建出具体的化学教学情景。总之,情景的构建有利于问题的发生,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情景的强化,化学问题是学科课堂强有力的支撑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时,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构建了一个化学实验情景:拿两个烧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了20毫升的水,然后再分别加入半勺的蔗糖和硫酸铜晶体,再用玻璃棒搅拌,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完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具体提出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呢?(2)形成溶液之后,固体和液体之间是否分离了呢?(3)这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化学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都与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相关。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情景构建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
二、采用结构式问题驱动的方法
结构式问题驱动非常注重形式,它要求问题之间存在内部联系或者外部联系。每个问题不是单独的存在,结构式问题能够表现出学生思考和看待问题的特点和方式。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出层次性的规律,这也是结构式问题驱动模式的由来。通过结构式问题驱动,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相关章节的自主学习,因为结构式问题驱动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提出五个问题:(1)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3)水的电解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呢?(4)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5)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如何区分呢?这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要求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并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对于一个物质,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化学性质,也要了解它的物理性质。水是常见的物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度,沸点是100度。通过电解实验得知,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别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通过分析实验的具体结果,我们可以画出水分子分解的过程图和示意图,让我们对水这个物质有进一步的认识。水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单质,而是化合物。由此总结,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通过结构式问题,学生很好地对这一节的内容做到了全面梳理。
三、采用闪回式问题驱动的方法
闪回式问题驱动方式听起来非常的新颖和独特,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在观察新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提高他们思考的高度和维度。
例如,“金刚石、石墨、C60”这一节的内容,学生接触并学习了三种新的物质,这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不同,最终表现出的用途也不相同。金刚石可以用来做钻石,石墨可以做润滑剂,C60可以用于气体的储存和传感器的制作。在三种物质的讲解中,教师可返回到“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并向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1)分子有哪些特征呢?(2)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如果我们要描述电子的分层排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4)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什么?(5)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又是什么?同学们回忆相关内容后便能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条结论。闪回式问题可以很好地更新学生已经构建的知识网络体系,在原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中增加新的分支,并把新旧分支之间的联系突显出来。为了提出更好的返回式问题,教师要仔细的分析教材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匹配联系密切的新旧知识,做到归纳和总结。
在问题式驱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通过“分子和原子”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化学这门学科非常注重细节,讲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谨慎性,为了学好这门学科,学生们一定要多思考,多总结。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教学研究室
一、采用情景式問题驱动的方法
问题和情景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从生活情景、应用情景出发,延伸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收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构建出具体的化学教学情景。总之,情景的构建有利于问题的发生,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情景的强化,化学问题是学科课堂强有力的支撑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时,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构建了一个化学实验情景:拿两个烧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了20毫升的水,然后再分别加入半勺的蔗糖和硫酸铜晶体,再用玻璃棒搅拌,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完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具体提出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呢?(2)形成溶液之后,固体和液体之间是否分离了呢?(3)这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化学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都与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相关。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情景构建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
二、采用结构式问题驱动的方法
结构式问题驱动非常注重形式,它要求问题之间存在内部联系或者外部联系。每个问题不是单独的存在,结构式问题能够表现出学生思考和看待问题的特点和方式。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出层次性的规律,这也是结构式问题驱动模式的由来。通过结构式问题驱动,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相关章节的自主学习,因为结构式问题驱动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提出五个问题:(1)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3)水的电解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呢?(4)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5)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如何区分呢?这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要求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并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对于一个物质,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化学性质,也要了解它的物理性质。水是常见的物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度,沸点是100度。通过电解实验得知,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别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通过分析实验的具体结果,我们可以画出水分子分解的过程图和示意图,让我们对水这个物质有进一步的认识。水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单质,而是化合物。由此总结,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通过结构式问题,学生很好地对这一节的内容做到了全面梳理。
三、采用闪回式问题驱动的方法
闪回式问题驱动方式听起来非常的新颖和独特,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在观察新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提高他们思考的高度和维度。
例如,“金刚石、石墨、C60”这一节的内容,学生接触并学习了三种新的物质,这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不同,最终表现出的用途也不相同。金刚石可以用来做钻石,石墨可以做润滑剂,C60可以用于气体的储存和传感器的制作。在三种物质的讲解中,教师可返回到“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并向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1)分子有哪些特征呢?(2)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如果我们要描述电子的分层排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4)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什么?(5)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又是什么?同学们回忆相关内容后便能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条结论。闪回式问题可以很好地更新学生已经构建的知识网络体系,在原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中增加新的分支,并把新旧分支之间的联系突显出来。为了提出更好的返回式问题,教师要仔细的分析教材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匹配联系密切的新旧知识,做到归纳和总结。
在问题式驱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通过“分子和原子”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化学这门学科非常注重细节,讲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谨慎性,为了学好这门学科,学生们一定要多思考,多总结。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