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有现代华人的历史约300来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人前往非洲创业,其中一部分人放弃中国国籍,成为持有所在国护照的非洲新华人。而非洲老百姓对中国人的看法,敬佩、羡慕是主流,也有不解、抱怨和期待。
以下内容正是从现任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袁南生的观察视角出发,让“中国人在非洲”的形象更生动地呈现眼前。
勤、灵、快、富的中国人
勤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印象。确实,到非洲打拼的中国人,没几个懒的,为了赚钱,中国人什么苦都能吃。只要是周末和节假日,当地人休息雷打不动,黑人商店关门了,白人商店关门了,印巴人的商店也关门了,只剩下中国人开的店子照样开门。中国人在非洲开商店、办饭馆、开工厂、搞工程,几乎都没有停歇,上班比当地人早,下班比当地人迟,晚上还常加班。
中国人在非洲吃的苦,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大部分从事基建业的人,大热天在工地干活,一星期做满7天,一天十几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晚上11点天黑尽了才回来。不少非洲人对我说:“中国人很勤劳,很努力,这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非洲人缺乏的就是勤劳。”
灵泛,是非洲人对中国人非常佩服的一个特点。在非洲人看来,中国人赚钱不仅靠勤劳,而且靠灵泛。不少中国人在非洲以针灸为生,几根针在身体上扎几下,疼痛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辅之以按摩,就能生存,而且不算累,非洲人觉得这太神奇了。一些中国生意人在当地人眼皮底下,几年时间,靠做活生意、赚活钱,就由走路、搭公汽、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变成了开“凌志”,驱“宝马”,驾“奔驰”的老板。
高效,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看法。许多非洲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当地盖房子、开工厂的速度要比当地人快两三倍,甚至数倍。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新馆舍两年多一点就完工了,使馆司机巩博赞叹地说:“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工程即使10年完工,在津巴布韦也仍是速度最快的。”
富有,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新看法。以前,中国人在非洲人的眼里,是好朋友,也是穷朋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非洲闯荡获得成功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由小商小贩变成了大亨大腕,由打工仔变成了出资人。
让非洲人不解的中国人
为什么在非洲的中国男人不需要女人?这是非洲人最不明白的问题。中国男人实在是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的普遍印象。
非洲人在性方面比较放纵,不少国家仍实行一夫多妻制,可很多中国男人在非洲只身一人,一待就是几年,身边没有女人,也不去找当地女人,实在令非洲人无法理解。一些非洲人甚至误以为,中国男人出国前打了一种特别的针,可以使男人在国外期间失去性欲。
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最大疑问。许多非洲人从来不吃猪杂之类的东西,至于甲鱼、乌龟、海参等,他们几千年来根本就不知道能吃。但他们认识的中国人不仅会吃这些,还吃狗肉、猫肉,这着实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有趣的是,非洲人很疑惑:为什么中国人要拼命劝酒?非洲人后来明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大口喝酒,西方人慢慢品;中国人不但自己喝好,还劝人家喝好,人家不喝不高兴,西方人是喝多喝少自便;中国人吃饭喝酒不时要敬酒,请客吃饭,只有一桌人时,大家会不时频频起立干杯;有几桌时,这桌那桌之间相互敬来敬去,敬到一定时候变成相互劝来劝去,最后是灌来灌去。
为什么在非洲的一些中国人会相互告状?中国人不像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一样团结,这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多数中国人在非洲靠开商店谋生,在同一城市开店的中国人,有的会因为竞争关系而大伤和气,甚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现在,在非洲搞工程的中国公司多了,一个国家往往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为了承揽工程,中国公司不仅与外国公司激烈竞争,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那些在税务、海关、移民、质检等部门工作的非洲人经常需要受理这个中国人举报那个中国人,这个中国公司指控那个中国公司的投诉。
中国在非需作出角色调整
中非交好多年,非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已渐深,尽管如此,非洲人对中国还是有着诸多的期待。
首先是期待中国商品更耐用。如今,中国商品在非洲铺天盖地,例如,津巴布韦零售业以前主要由印巴人经营,但后来竞争不过中国商人,中国人就成了零售市场的主角。
在中国货当中,不少确是价廉物美,如华为公司的电信产品、联想集团的电脑,中国产的手机、相机、自行车,等等;但也有不少价廉物不美的商品,甚至有价不廉物不美的商品。
我刚到津巴布韦工作时,有人向我谈一些华商的产品质量问题,说买来的搅咖啡的塑料汤匙,搁在咖啡杯里后,搅着搅着汤匙就不见了,为什么,因为融化在咖啡里了。
我一开始还不信,但不久我经历的两件事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件事是2007年4月,時任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率团访问津巴布韦,因当地饭店不配备拖鞋,而使馆库存又不够,于是就到中国人开的商店买了一些,但拿回使馆一检查,当场就发现近10双质量有问题。
第二件事是,不久后,时任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一行访问津巴布韦,他们去的地方适宜穿凉鞋,使馆就代为购买。但代表团的同志穿在脚上一两个小时后就出了问题,有几个人的鞋底和鞋面分了家,弄得非常狼狈。
那时候,津巴布韦一些小孩子看到中国人就嚷着:“金钟!金钟!”使馆当时的政务参赞马德云告诉我这是假冒伪劣的意思。
本来“金钟”是中国产的一种灯泡的牌子,后来有人打这个牌子造假,人家买回去后,用几次就坏了,于是,“金钟”就被津巴布韦人用来泛指假冒伪劣商品。
津巴布韦副总理穆坦巴拉等高官和我谈到了对“金钟”的看法,我解释说,贵国使用的华为通信技术,不是很好吗?贵国空军驾驶的中国制造的军用飞机,不是质量过硬吗?中国援建的能容纳6万人的体育馆,使用多年了,不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吗?中国人绝对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否则,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量就不会持续增长。当然,确有一些中国商人经销假冒伪劣产品,其它国家也会有。
其实,非洲人的意见很容易理解的,对于收入本来不高的他们来说,如果买来的产品质量不行,那等于白白花钱,无论谁都会有意见。
非洲国家总体上欢迎中国崛起,还希望搭上高速发展的“顺风车”,逐步摆脱对西方的依賴,但面对中非实力失衡,一些非洲国家将中国等同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趋于务实,与过去相比亲近感下降,利益摩擦逐渐增多。
对多数非洲人和中国人来说,两者之间目前毕竟存在地理、语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只要这些差异存在,两者之间就会有一些看法和意见。
(《同舟共进》2016年第8期 袁南生/文)
以下内容正是从现任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袁南生的观察视角出发,让“中国人在非洲”的形象更生动地呈现眼前。
勤、灵、快、富的中国人
勤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印象。确实,到非洲打拼的中国人,没几个懒的,为了赚钱,中国人什么苦都能吃。只要是周末和节假日,当地人休息雷打不动,黑人商店关门了,白人商店关门了,印巴人的商店也关门了,只剩下中国人开的店子照样开门。中国人在非洲开商店、办饭馆、开工厂、搞工程,几乎都没有停歇,上班比当地人早,下班比当地人迟,晚上还常加班。
中国人在非洲吃的苦,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大部分从事基建业的人,大热天在工地干活,一星期做满7天,一天十几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晚上11点天黑尽了才回来。不少非洲人对我说:“中国人很勤劳,很努力,这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非洲人缺乏的就是勤劳。”
灵泛,是非洲人对中国人非常佩服的一个特点。在非洲人看来,中国人赚钱不仅靠勤劳,而且靠灵泛。不少中国人在非洲以针灸为生,几根针在身体上扎几下,疼痛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辅之以按摩,就能生存,而且不算累,非洲人觉得这太神奇了。一些中国生意人在当地人眼皮底下,几年时间,靠做活生意、赚活钱,就由走路、搭公汽、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变成了开“凌志”,驱“宝马”,驾“奔驰”的老板。
高效,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看法。许多非洲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当地盖房子、开工厂的速度要比当地人快两三倍,甚至数倍。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新馆舍两年多一点就完工了,使馆司机巩博赞叹地说:“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工程即使10年完工,在津巴布韦也仍是速度最快的。”
富有,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新看法。以前,中国人在非洲人的眼里,是好朋友,也是穷朋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非洲闯荡获得成功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由小商小贩变成了大亨大腕,由打工仔变成了出资人。
让非洲人不解的中国人
为什么在非洲的中国男人不需要女人?这是非洲人最不明白的问题。中国男人实在是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的普遍印象。
非洲人在性方面比较放纵,不少国家仍实行一夫多妻制,可很多中国男人在非洲只身一人,一待就是几年,身边没有女人,也不去找当地女人,实在令非洲人无法理解。一些非洲人甚至误以为,中国男人出国前打了一种特别的针,可以使男人在国外期间失去性欲。
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最大疑问。许多非洲人从来不吃猪杂之类的东西,至于甲鱼、乌龟、海参等,他们几千年来根本就不知道能吃。但他们认识的中国人不仅会吃这些,还吃狗肉、猫肉,这着实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有趣的是,非洲人很疑惑:为什么中国人要拼命劝酒?非洲人后来明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大口喝酒,西方人慢慢品;中国人不但自己喝好,还劝人家喝好,人家不喝不高兴,西方人是喝多喝少自便;中国人吃饭喝酒不时要敬酒,请客吃饭,只有一桌人时,大家会不时频频起立干杯;有几桌时,这桌那桌之间相互敬来敬去,敬到一定时候变成相互劝来劝去,最后是灌来灌去。
为什么在非洲的一些中国人会相互告状?中国人不像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一样团结,这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多数中国人在非洲靠开商店谋生,在同一城市开店的中国人,有的会因为竞争关系而大伤和气,甚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现在,在非洲搞工程的中国公司多了,一个国家往往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为了承揽工程,中国公司不仅与外国公司激烈竞争,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那些在税务、海关、移民、质检等部门工作的非洲人经常需要受理这个中国人举报那个中国人,这个中国公司指控那个中国公司的投诉。
中国在非需作出角色调整
中非交好多年,非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已渐深,尽管如此,非洲人对中国还是有着诸多的期待。
首先是期待中国商品更耐用。如今,中国商品在非洲铺天盖地,例如,津巴布韦零售业以前主要由印巴人经营,但后来竞争不过中国商人,中国人就成了零售市场的主角。
在中国货当中,不少确是价廉物美,如华为公司的电信产品、联想集团的电脑,中国产的手机、相机、自行车,等等;但也有不少价廉物不美的商品,甚至有价不廉物不美的商品。
我刚到津巴布韦工作时,有人向我谈一些华商的产品质量问题,说买来的搅咖啡的塑料汤匙,搁在咖啡杯里后,搅着搅着汤匙就不见了,为什么,因为融化在咖啡里了。
我一开始还不信,但不久我经历的两件事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件事是2007年4月,時任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率团访问津巴布韦,因当地饭店不配备拖鞋,而使馆库存又不够,于是就到中国人开的商店买了一些,但拿回使馆一检查,当场就发现近10双质量有问题。
第二件事是,不久后,时任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一行访问津巴布韦,他们去的地方适宜穿凉鞋,使馆就代为购买。但代表团的同志穿在脚上一两个小时后就出了问题,有几个人的鞋底和鞋面分了家,弄得非常狼狈。
那时候,津巴布韦一些小孩子看到中国人就嚷着:“金钟!金钟!”使馆当时的政务参赞马德云告诉我这是假冒伪劣的意思。
本来“金钟”是中国产的一种灯泡的牌子,后来有人打这个牌子造假,人家买回去后,用几次就坏了,于是,“金钟”就被津巴布韦人用来泛指假冒伪劣商品。
津巴布韦副总理穆坦巴拉等高官和我谈到了对“金钟”的看法,我解释说,贵国使用的华为通信技术,不是很好吗?贵国空军驾驶的中国制造的军用飞机,不是质量过硬吗?中国援建的能容纳6万人的体育馆,使用多年了,不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吗?中国人绝对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否则,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量就不会持续增长。当然,确有一些中国商人经销假冒伪劣产品,其它国家也会有。
其实,非洲人的意见很容易理解的,对于收入本来不高的他们来说,如果买来的产品质量不行,那等于白白花钱,无论谁都会有意见。
非洲国家总体上欢迎中国崛起,还希望搭上高速发展的“顺风车”,逐步摆脱对西方的依賴,但面对中非实力失衡,一些非洲国家将中国等同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趋于务实,与过去相比亲近感下降,利益摩擦逐渐增多。
对多数非洲人和中国人来说,两者之间目前毕竟存在地理、语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只要这些差异存在,两者之间就会有一些看法和意见。
(《同舟共进》2016年第8期 袁南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