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6期要目
【出 处】
:
当代中国史研究
【发表日期】
:
2007年6期
其他文献
外国人的中国观是如何形成的?专家说,教育和媒体的影响最为重要。那么,国外历史教科书中怎么写中国?会不会颠覆我们过去所学?对这样的疑问,《环球》杂志记者求诸书本,一是为了解国外教育界灌输给学生的是怎么一个中国,二来也可寻找国外人对中国的各种看法由来的答案。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史研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史研究可以通过总结其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反过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为国史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新的契机。有鉴于此,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于1月25-27日在京联合举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国史
“一五”时期我国集中进行的大规模能源工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煤炭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支援了其他工业的建设;一批电力企业建成投产,大大增加了发电量;经过大规模勘探开发,原油产量大幅提高。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一五”时期的能源建设,应认真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制定稳定的能源政策:能源工业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与国力相适应,尽量避免非经济因素的负面影响;要把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各种能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同时
“韬光养晦”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一个经典表述,“韬光”指把声名才华掩藏起来,“养晦”指隐居待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在冷静观察、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实际及其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邓小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对中国对外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策略方针。其中,“韬光养
当代中国史是历史学家族中最年轻的一门学科,也是目前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党和国家的活动研究较多,对社会动态和状况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个问题近几年来已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史研究出现了“眼光向下”的趋势。国史研究不仅关注全局性的决策及其运作,也开始注重社会各阶层对决策的反映,观察上层和下层的互动关系。关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社会史趋向”的明显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同步迅猛增长。1980-2003年,外贸进出口与外来直接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都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外资企业在全国外贸进出口中所占比重也逐步上升,而且从外来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地区性分布、外资企业集中的产业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等数据来看同样显示了两者的高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