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表达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秀山茶峒三不管岛为例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叙事理论是叙事和景观两者的结合,它指借助叙事的手段,将叙述的时间线和场所历史的情结结合,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根据此理论,文章对景观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力求为景观叙事性的建设提供启发和参考.文章主要选取秀山茶峒三不管岛作为设计场地,致力于将三不管岛打造成网红打卡点,成为湘西边城又一魅力区域,提升该地区的影响力和经济价值.文章从景观叙事的角度出发,将初恋故事通过景观元素表现出来,通过描述事情的开始、转折和高潮三个重要节点,在叙事性景观中感受初恋过程中的美好寓意.
其他文献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但对其的法律保护并不完善.我国目前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方面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私法保护不完善、法律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应从健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法律体系,建立以私法为主、公法为辅的保护体系,增强地方法规的适应性等方面着手,推进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工作.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针对如何“减负”问题,许多学者发表了不同的见解.纵观世界,华人华侨居多的新加坡在“减负”问题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1997年颁布“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政策,2004年提出“少教多学”教育理念,2018年推行“为生活而学习”教育改革.总体看来,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减负”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价值取向:改进评估方式,转变教育价值观;减轻学生负担,兼顾教育质量;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建基于知识经济的当代社会面临着三大挑战: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与现实生活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的挑战,人类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科技文化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带来的挑战,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与现实的高质量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带来的挑战.因此,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当代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变革趋向是基础化、基本化、范例化、综合化、均衡化、结构化、选择化、策略化、生活化、最优化.
如何更好地在包装设计中使用文化元素以呈现中国文化之美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文章构建文化包装信息传达模型,以白酒包装为例,阐述文化美的作用机制.文章指出,设计阶段的文化美主要体现在文化的不同类型之美、不同空间层次之美及不同象征层次之美.在反馈阶段主要体现在文化能激发消费者的认知及审美愉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黏性.
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问题.作为衡量艺术家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艺术修养主要由文学知识修养、品格道德修养、专业实践修养三部分构成.文章赏析石涛艺术作品,阐述艺术修养对艺术家创作实践的具体意义.谈论艺术修养这一理论话题,意味着强调艺术修养对艺术家艺术作品风格与格调的密切联系.如今,艺术家对培养艺术修养的重视,意味着把艺术修养看作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性工程.从一定程度上讲,杰出的艺术家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
建筑审美文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审美文化的探讨,对近代里院建筑的入口立面风格以及入口的构成特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建筑材质、细部装饰、空间组合方式等具体现象呈现,揭示近代里院建筑入口立面在中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活动机制.
舞蹈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具有培养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个体人格发展、传承文化传统、培养道德品质等功能.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可从转变舞蹈美育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丰富舞蹈教育素材,充实舞蹈美育教学内容;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舞蹈教师思政素养;改进舞蹈美育方式,打造学生美育实践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等方面使舞蹈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果.
艺术教育在提高人的审美与修养、促进生理机能的发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反观目前的艺术教育工作,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偏差问题.然而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对艺术教育工作的否定,反而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文章对艺术教育的概念、功能进行探讨,对当代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艺术教育工作的价值导向.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发展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文章基于多元参与主体的视角,以苏州市东山镇陆巷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搜集等方法分析陆巷村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带来的影响,探索陆巷村旅游发展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安东尼·维德勒在关于海杜克的《流浪者建筑》一文中把勒杜的球形住宅作为建筑“游牧”的最早的例子.文章以此为引,探寻勒杜乡村建筑系列的历史背景与建筑师通过其传达出来的社会及建筑观念,并借助埃米尔·考夫曼《从勒杜到勒·柯布西耶》中对于建筑自主性的观点,结合20世纪建筑自主性的发展,试图找出海杜克后期假面舞会所体现出来的建筑自主性,然后梳理出海杜克假面舞会作为一种“游牧建筑”和勒杜乡村住宅的联系,提出一种解读海杜克假面舞会的角度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