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出家人能被称为高僧?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崇尚炒作的浮躁时代。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机会,狠狠地炒一把,最好是能在一夜之间把自己炒成“明星”!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只要成了“明星”,名闻利养自然而然就来了。这种炒作和浮躁也感染到了佛教界。
  有极少数出家人,受这种炒作之风、浮躁之气的影响,渐渐地离开了“修道、证道、弘道”这个本分,而爱好“剑走偏锋”,专在一些与僧团本分事关系不大的枝末上做文章,如追求各种各样的社会头衔,频繁地出入于各种社会名流间,借举办一些耗资大、收效小、华而不实的所谓“弘法活动”,不断地在公众面前亮相:或者举办个人成果展,以抬高个人地位,扩大个人影响,还美其名日“扩大佛教影响”、“提高僧团社会地位”、“改善出家人形象”。不是说这些事情不能做,但是一定要分清本末主次。如果脱离“修道、证道、弘道”这个本分,单纯为了个人的名闻利养去做这些事情,那就是——错位。
  通过“剑走偏锋”,虽然有时候可能会赢得一时的红火和热闹,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道场的品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僧团的整体社会形象。如果你住持的道场不清净,僧团不整肃,僧人不守戒律、没有道气,这个时候,你炒作得越厉害,反而会露丑越多。
  炒作可以产生“名僧”,但永远不可能产生“高僧”。古往今来,大凡为一方化主、堪承如来家业者,无不具备三种品质:
  一者有真修实证。真修实证包括两个方面:在自受用方面,表现为个人的德行和证量,至少是戒行清净,有决定的正知正见,能坚持正信正行,已得根本的正受和正智;在他受用方面,对于修行法门和用功方法有深入系统的理论认识和相当的实修经验,是真正的“过来人”和“明眼人”,堪为后学之良导。真修实证既是出家人之为出家人的本分,也是出家人教化众生的本钱。信众之所以依止你、跟你学习佛法,是因为你的德行感动了他,他最终是想通过你的指导,在日常修行中、在他所期望的较短时间段内,得到一些真实的受用,或者能增长进一步修行下去的信心。如果你的德行和教导不能给他带来受用或者信心,那你的教导对他来说就是无效的。所以,真修实证是决定你能否成为一方化主的首要条件。
  二者善能开示来机。为一方化主者,必须善于洞察人心,对机开示,要能搔着听众的痒处,抓住听众的兴趣点,帮助他们解决当下的心理问题。凡是能够深入人心、启迪智慧的开示,必须是契理契机的,而要做到契理契机,必须具足三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对佛教的基本理论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和体证;其次是有比较丰厚的世间文化修养,对现实社会人生和人的内心世界有比较深入细微的洞察;再次是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者要有承担精神。对佛教的前途和命运,怀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自觉地把振兴佛教事业和利济苍生当作是自己的本分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敢于承担,而不是麻木不仁、独善其身、得过且过。
  凡出家为菩萨僧的,理当发愿成为一方化主,作众生的依怙,为大众之眼目。但是,最终能不能成为高僧,能不能成为一方化主,主要不在于你有多少灿烂的社会头衔,不在于你是不是“名人”,不在于你出了多少本个人书画集,也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学历和出了多少著作,而在于你有没有“道”,有没有能力观机逗教、摄受信众,并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走上解脱之道。
  “一方化主”之美名,完全是靠个人的德行感召而来,完全是由龙天护法和广大信众由衷地拥戴而成,这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人为炒作。为一寺之主者,为一方团体之领导者,当效古圣先贤之精神,围绕真修实证、深广学养和承担精神这三个方面,老老实实地去做养育的功夫,也许二三十年之后,教界果能出现几位像虚云老和尚、太虛大师、弘一法师、印光大师那样的大善知识。如若不然,离开这三个根本而求“一方化主”之美名,终难脱它名利之薮。
其他文献
人生有两个账户,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时间。金钱的账户可以为零,时间却不可以。  出生时,时间的账户是满满的,金钱的账户却空空如也。于是,时间被贱卖兑换金钱,人们欣喜于金钱的账户日渐日高。与此同时,谁会在乎时间的账户日渐日少?谁会花一些时间兑换金钱之外的东西?例如:健康……  生命,就是时间向金钱转账的过程,当忽然发现金钱却无法向时间转账时,时间的账户已经所剩无几,金钱的账户正在膨胀。“穷得只剩下钱的
期刊
乔治·詹姆森是名退伍老兵,一直找不到工作。这天,詹姆森来到一家跨国销售公司,请求他们给自己一份工作,哪怕是扫地、看门。  这家公司本不想给他机会,但经不起詹姆森的一再请求,只好对他说:“那你去帮我们要债吧,如果能要回来我们就聘用你!”其实公司是让他知难而退,因为那些烂债根本不可能要得回。  谁也没想到,詹姆森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竟然将公司90%的烂债要了回来。  一天中午,总裁杰克逊将詹姆森叫到面
期刊
我们一行到浙江大学学习,我结识了一位学友,她是一位戏曲编剧。这位编剧跟我说起了她师傅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她的师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中国的戏曲编剧界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只是老先生为人低调,所以本文没有写出他的真名,我们暂且称呼他老人家为文老师吧。  文老师出生很苦,是个孤儿,没读过书。小时候,他就在一家裁缝铺里打杂做小工,但人长得可爱,聪明勤快,嘴巴又甜,裁缝铺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他。裁缝铺
期刊
我们懂得能够欢喜人家得,不嫉妒,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的心术给愈搞愈沉沦。比如说,唐朝的狄仁杰,他很仁慈,“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他在并州做法曹参军的时候,刚好同事有一個人要被派到很偏远的地方,而他的母亲又已经很老了,他这个时候能“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个同仁假如被派到那里去,他的母亲已经又老又病,再继续担心,可能怕老人家,也怕这个同仁会承受不起这样的际遇。他就主动提出来,“我代他到那个地方去工作”,
期刊
北京大学近百名学子带着自己对人生、家庭、学业等种种困惑参访了北京龙泉寺。龙泉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应请回答了同学们的一些问题。现将部分内容整理摘录于下:  烦恼与痛苦:如何解决?  同学:高中时,我过着非常快乐的时光。可是在高三时,突然有一天眼睛出了问题,不能长时间看书;我保送上大学,不必参加高考,周围的同学都忙着高考,和同学之间也渐渐疏远了。并且因为眼睛不好,不能看,很多时候是在思考,
期刊
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
期刊
人的思考、运算、统筹能力都依赖于大脑,一般人在泄精之后的第二天,很难提起精神进行深度思考,想问题往往想到一半就感到疲劳,不再打算往下思考了。写文章、工作计划、学习运算、复习考试、乃至于生活杂事等等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脑力下降,精力不足的表现。  从中医角度来看,肾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气,肾精充足脑力才能充沛,智力才会高。 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高智商族群,无论在商业还是在高科技领域,都有着出类拔萃
期刊
克里斯是丹麦哥本哈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那天,他的轿车轮胎爆了,又没有赶上公交车,只好选择步行去上班。  走过熟悉的街口,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趴在垃圾箱上翻找着什么。垃圾箱对老人来说太高了,他踮起脚尖,上半身几乎都没在了垃圾箱里。过了一会儿,老人找出两个矿泉水瓶,放到了随身的袋子里。他的脸上沾满了脏东西,可是他顾不上擦,又奔向了另一个垃圾箱。  克里斯以前从没留心过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拾荒
期刊
我们学法的目的是闻思修的过程,法听过以后,心中应有所触动,不光是听闻了算数。我们学的就是修的,有多少的闻慧,便有多少的思慧,有多少的思慧,才有多少的修慧。而要广大听闻,又必须积资净障,资粮聚集好了,方能听闻获得利益。  而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学法只重表面,加行不愿修,殿也不肯上,就是拿着本书要听经、听磁带、要自己研究。如此是否真正能得解脱利益?末法时期,要广大听闻,表面上看是在努力,而这个还需要资
期刊
妈妈:  您的儿子明天就要奔赴刑场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任由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3岁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头摔倒。您赶忙把我扶起来,一边安慰一边往石头上踢了两脚,“宝宝不哭。臭石头!看把我们宝宝磕的。”听了这话,本来想忍着眼泪的我在您怀里委屈地哭了半个多小时。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我摔倒错在石头,可我不知道您只是为了哄着我不再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晚饭,您就把饭端到
期刊